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在门诊定期随访管理中,辅助评价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6例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于其接受哮喘控制药物治疗后1、2、3、4个月时,逐月门诊随访观察及评估。随访时由哮喘专科医生依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制订的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对患儿哮喘控制水平进行评估,并由专科门诊护士指导患儿及家长使用C-ACT评价其哮喘控制水平和症状程度。结果 4次随访结果均显示,CACT评分与哮喘专科医生评估在患儿哮喘控制分级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一致性比率分别为67.86%,69.64%,75.00%,80.36%。对224总例次数据分析显示,C-ACT得分在专科医生评估的不同控制水平患儿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哮喘专科门诊的定期随访管理中应用C-ACT,能够提高患儿及家长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建立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由哮喘专科护士轮流出诊,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药物管理、吸入技术管理、急性加重期管理、依从性管理、危险因素管理和随访管理等专业、系统的服务。认为儿童哮喘护理门诊的建立,不仅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的生存质量满意度和综合满意度,还使哮喘患儿症状控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更促进了儿童慢性病的管理和儿童专科护理门诊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患儿疗效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哮喘患儿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宣教、关爱患儿、心理支持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够显著增强家长对疾病的认识和护理能力,提高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联合峰流速仪在哮喘患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5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发放简易峰流速仪对患儿的呼气峰流速进行监测,并且在复诊时进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对照组没有采取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联合峰流速仪。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随访1个月、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5个月和8个月的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8个月的哮喘控制率为92.31%(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19/26)(P<0.05),观察组患儿的哮喘未控制率为3.85%(1/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4%(3/26)(P<0.05)。结论: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联合峰流速仪有助于提高哮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且明显提高哮喘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在学龄期哮喘患儿家庭自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学龄期哮喘儿童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Ⅰ组延续护理持续1个月、Ⅱ组延续护理持续3个月、Ⅲ组延续护理持续6个月。比较干预后Ⅰ组、Ⅱ组、Ⅲ组患儿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和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Ⅲ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用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学龄期哮喘患儿家庭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儿哮喘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哮喘家庭管理方式测评量表和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ildren Asthma Control Test,C-ACT)对197例4~11岁的哮喘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测评,分析患儿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父母夫妻关系、家长对患儿及疾病的认同程度影响患儿哮喘控制水平;完全控制组哮喘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多为适应型,部分控制和未控制组的家庭管理方式多为忍耐型。结论 :家庭管理水平对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入本院治疗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1]的132名哮喘患儿,按不同时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照组72例:实行传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对哮喘疾病认识更多,用药依从性更好,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哮喘发作次数及因病误学(家长务工)天数显著减低,患儿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P <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控制哮喘发作,提高哮喘儿童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以家庭管理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模式对儿童哮喘的治疗价值。方法:招募2017年1月至12月至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中度持续性儿童哮喘患者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实验组患儿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持续性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患儿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两组患儿干预6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家庭管理水平、患儿生命质量、哮喘治疗效果等。结果:经过6个月的持续性护理,观察组家庭管理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哮喘生命质量问卷(pediatric asth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PAQL 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哮喘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eNO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以家庭管理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模式提高了儿童哮喘家庭管理水平及生命质量,改善了患儿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发作频率、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6个月后发作频率、干预前后哮喘控制情况[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和生活质量[采用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ACT、PAQL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哮喘患儿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降低哮喘发作频率,提高疾病控制效果,进而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并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哮喘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5例,分为实验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微信平台对患儿进行管理,包括组建微信群、微信健康教育、在线咨询答疑、随访提醒和个案管理。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及患儿用药依从性和肺功能。结果运用微信平台对哮喘患儿进行管理后,实验组患儿家长的疾病认知水平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提高,患儿肺功能改善(P0.01)。结论微信平台能有效促进医患互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儿童哮喘的认知水平,提升儿童哮喘管理水平,促进哮喘患儿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汪秋红  詹浙红  张燕红   《护理与康复》2016,15(8):787-789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哮喘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35例、B组35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哮喘复发率及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出院3个月后调查,B组患儿哮喘复发率低于A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A组(P0.05),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优于A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降低哮喘复发率,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互联网+”居家延续性护理对哮喘儿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5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5)与对照组(n=75),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互联网+”居家延续性护理干预,为期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儿家属居家护理能力,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评分、哮喘发作次数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居家护理能力、患儿C-ACT评分和PAQL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居家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家属居家护理能力,提高患儿哮喘控制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哮喘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控制哮喘患儿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出院后不进行干预,观察组出院后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病情控制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家长的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情感功能、活动评分、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哮喘患儿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哮喘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哮喘患儿医疗档案,构建由哮喘专科护士和专科医生组成的哮喘患儿专科管理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电话随访等。观察规范化管理干预前、后6个月内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因哮喘发作急诊治疗次数、因哮喘发作导致的住院治疗次数,以及管理干预前及管理干预后第6个月,采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问卷,测评患儿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检测仪进行肺功能检查,采用依从性指数(CI)评估用药依从程度。[结果]哮喘患儿经规范化管理干预后,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因哮喘发作导致的住院治疗次数均明显减少,C-ACT测评得分,FEV1%值和PEF%值以及患儿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规范化管理可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及肺功能水平,使哮喘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在儿童哮喘病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哮喘门诊7~11岁的哮喘儿童90例,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家庭组)、同伴教育联合家庭护理干预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家庭组接受一般护理干预和家庭干预措施,联合组接受一般护理措施、同伴教育和家庭干预措施,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干预措施。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3组患儿哮喘控制及自我管理情况,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3组哮喘患儿的儿童哮喘控制问卷(C-ACT)得分、疾病自我管理总得分、日常生活管理得分、疾病医学管理得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较干预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组哮喘控制得分、自我管理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家庭组,对照组得分最低。结论:同伴教育联合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同伴教育联合家庭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儿、家长及雾化吸入过程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哮喘患儿在雾化吸入治疗的同时配合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儿哮喘症状,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疗效显著,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知信行理论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轻、中度慢性持续哮喘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知信行理论进行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以及健康行为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疾病医学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社会心理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哮喘控制上优于对照组,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011,P<0.01).结论 应用知信行理论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能够提高和改善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提高用药依从性,促进哮喘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家长认知干预在哮喘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哮喘患儿家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家长进行认知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前的日间和夜间哮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长认知干预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哮喘患儿的护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持续护理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缓解期的干预效果,探索持续护理干预的有效形式。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1例),对照组治疗缓解后予常规出院后随访,干预组缓解后给予为期1年的持续护理干预。比较1年后两组患儿家长哮喘知识掌握情况、遵医依从性以及患儿的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水平。结果两组患儿家长对哮喘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不同(P=0.004),干预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14)。随访期间,干预组规则服药、规律运动、合理饮食、按时复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FEV1%、PEF%较干预前提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重度哮喘平均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哮喘良好控制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学龄期哮喘缓解患儿实施持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肺功能与哮喘控制水平;而微信群干预方式是开展持续护理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护理方法 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4月过敏性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重点突出做好患儿及家长认知与行为的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对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全程动态连续性观察,制订个体化健康宣教计划.比较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总分值、治疗前后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检测.结果 将2组患儿治疗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检测报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结果 经统计处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配合改进后的护理方法 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使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