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由于DN早期的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当出现临床症状时病变已不可逆转,故DN的早期诊断对DN的预后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国外近三年有关DN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尿微量白蛋白、neph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在DN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上海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肾病(DN)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PCR方法对105例健康对照组和194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71例DN)进行p22phox亚基C242T、A640G基因型检测。同时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HbAlc的水平。结果DN组C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2型DM和对照组(26.76%比17.07%、3.81%,P=0.0002);DN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2型DM和对照组(22.54%比13.42%、2.86%,P=0.0001);3组间AA基因型频率与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242等位基因、收缩压、空腹血糖、HbAlc、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是DN的危险因素。结论p22phox亚基T242等位基因变异可能是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DN的易感基因:而p22phox亚基A640G基因多态性与上述人群DN无相关性。T242等位基因、收缩压、空腹血糖、HbAlc、Homa-IS是D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内抑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和30例2型DN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内抑素的浓度变化进行了观察,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并结合临床进行了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无肾病和2型DN患者血中VEGF和内抑素的表达与正常人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1),2型DN患者血中VEGF和内抑素浓度的增加与蛋白尿、肾功能及视网膜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无肾病和2型DN患者血中VEGF和内抑素的表达动态的逐渐增加,其增加与2型DN患者的蛋白尿形成、肾功能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变关系密切,VEGF和内抑素参与了2型DN患者血管增生的肾脏病变和功能紊乱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T(TnT)和β型钠尿肽前体(pro-BNP)在预测2型糖尿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DN)的价值。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成两组,即TnT和pro-BNP正常的对照组(52例)和TnT和pro-BNP升高的观察组(48例),1年、2年后检测两组的尿蛋白、血肌酐、TnT和pro-BNP,然后进行比较。结果:1年后观察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DN者11例(22.9%),2年后发生DN者21例(43.7%);1年后对照组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没有发生DN,2年后发生DN者2例(3.8%)。结论:TnT和pro-BNP可预测2型糖尿病进展为DN,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HCY、Cys-C、α1-MG、sTM及CRP等五项诊断指标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将29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性糖尿病组9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98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99例,与健康对照组102例平行检测上述五项指标.结果 DM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五项指标水平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并且随着DN病情进展,各项指标随着24h尿蛋白排泄率的增加逐渐增高(P〈0.01),且互相之间关系密切,表明其升高与DN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DM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HCY、Cys-C、α1-MG、sTM、CRP最早出现,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数据.结论 血清HCY、CYS-C、α1-MG水平可作为DN早期肾损伤的反应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 sTM反映高HCY水平的DN 患者的微血管损伤程度 CRP与DN患者病情正相关,可作为DN患者病情检测新指标,五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敏感性及阳性率,全面协助DN肾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住院的3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6例DM患者包括151例DN和155例非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及Scr水平,DN组患者再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DN组尿微量白蛋白、Scr和血、尿β2微球蛋白(MG)均较非DN组显著增高(均P < 0.01);且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血β2-MG呈正相关(r = 0.187, P < 0.05; r = 0.297, P < 0.01),而与GFR呈负相关(r = -0.287,P < 0.01)。DN组高血压发生率高(60.27%),血压显著高于非DN组(P < 0.01),且以收缩压更显著。DN组发生尿毒症者14例(9.27%),死亡8例(5.30%),其中5例死于尿毒症;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13.25%);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6例(3.97%)。 结论 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即有明显的蛋白尿、血压及血、尿β2-MG增高,后期GFR急剧下降且并发症多而严重。  相似文献   

7.
笔者应用中药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将40例在我院住院的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8±11)岁、平均病程(7.8±2.9)年;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7±9)岁、平均病程(8.0±3.4)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尿白蛋白排泄率是DN早期诊断最为常用的临床指标。但是,一些大型的临床研究显示其在DN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英国前瞻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研究(UKPDS)[1]在平均随访15年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升高,这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有约1.7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已达4500万左右,其中2型DM占90%~95%。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M患者并发DN的病死率为未并发DN者的30倍。DM病史10~20年的患者DN发病率可达47.66%,且病变呈进行性进展,5~10年后即可出现终末期肾衰竭。  相似文献   

10.
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制定了第一个针对糖尿病并发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指南《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1],并提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和糖尿病肾小球病(diabetic glomerulopathy,DG)的新概念拟取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与1型糖尿病导致的DKD相比,无论是发病机制、临床和病理表现,还是诊断、治疗、合并症与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天津地区汉族人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内含子4的插入/缺失多态性(ecNOS4b/a)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应用PCR-小卫星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ecNOS4b/a基因型分布进行检测。包括正常对照组70例,2型糖尿病无DN组48例,2型糖尿病有DN无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组35例,2型糖尿病DN有CRF组45例和非DN导致的CRF组58例。结果:(1)发现1例罕见基因型(女性DN无CRF患者),为447bp 420bp杂合子。(2)2型糖尿病无DN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672,P=0.196).(3)2型糖尿病伴DN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2型糖尿病无DN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82,P=0.298)。(4)DN无CRF组与DN伴CRF组等位基因频率相近(校正χ^2=0.002,P=0.967)。(5)DN伴CRF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其它原因导致的CR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0.002,P=0.967)。(5)DN伴CRF组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其它原因导致的CRF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360,P=06037)。结论:a等位基因可能不是天津汉族人DN的危险因素;天津地区汉族健康人群a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日本;ecNOS在DN导致的CRF中的作用可能与非DN CRF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2型糖尿病性肾病(DN)患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DM)患119例(男56例,女63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抽取静脉血测NO和ET-1水平。结果:2型DM患血浆NO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血浆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2型DN组血浆NO明显低于2型DM组(P<0.01),血ET-1和AngⅡ明显高于2型DM组(P<0.01)。2型DN组NO与-1,NGⅡ,尿蛋白排泄率(UAER)呈负相关,ET-1与AngⅡ,UAER呈正相关。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NO明显升高(P<0.05),而ET-1和AngⅡ则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NO与ET-1失衡在DN原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据相关报道,到2010年为止,全球2型糖尿病成人(20岁-79岁之间)患病率为6.4%,约2.9亿人,到2030年患病率将增至7.7%,约4.4亿人。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终末期患者5年存活率仅为20%,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在Ⅱ型糖尿病中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在西方国家,DN 也是终末期肾脏病的首位原因,在我国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一旦 DN 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不仅透析所需要的费用是昂贵的,而且与非糖尿病性的终末期肾脏病相比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大大增加。因此寻求 DN 的防治方法已成为每一个肾脏病医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DM病程10年以上者约50%并发DN,每年新增终末期肾病中,DN所占比例逐年升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于2001年组织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10年的24496例住院DM病人并发症情况的调查报告表明,我国住院DM病人中并发肾脏病变者占3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观察温肾健脾、活血通络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Ⅳ期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我们对12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以观察其对 DN 的保护作用。结果:本研究收集病例8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可明显改善 DN 患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较前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升高(P ﹤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变化(P ﹥0.05),而对照组 Scr 与 GFR 水平相对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P ﹤0.01)。治疗过程中,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也排除血糖过高对 UAE 的影响。两组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温肾健脾、活血通络中药复方可减少临床期 DN 患者24 h 尿蛋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保护肾功能,干预 DN 进展。  相似文献   

16.
63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白蛋白排泄(UAE)〉300mg/d。随机分成氯沙坦组(A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2岁,平均病程6.6g;苯那普利组(B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1岁,平均病程6.5年;苯那普利+氯沙坦组(C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8岁,平均病程6.3年。3组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肾组织足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足细胞相关分子在实验性DN发病中的作用及脂质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治疗DN的分子机制.为D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不同疗法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的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多数研究表明30%~60%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在欧美,糖尿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病因;国内随着DM患病率每年以0.1%的速度增加,因糖尿病导致的肾衰竭亦逐年增高且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本病伴有代谢紊乱及常合并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其治疗远较一般肾病复杂。因此,如何控制和治疗DN已成为医学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通过临床分组对照分析的方法,探究治疗DN的有效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血栓调节蛋白(TM)、内皮素(E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采用ELISA联合检测血浆TM、ET和VEGF对DN早期诊断研究甚少。我们应用联合检测血血浆TM、ET和VEGF水平可从不同病理改变和病理过程反映DN的。肾小球、肾上管及间质内皮损伤程度来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的胰岛素抵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时期的胰岛分泌功能及特点。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94例,按照蛋白尿及肾功能将DN分期:正常白蛋白尿期(DN0)30例,微量白蛋白尿期(DN1)23例,临床蛋白尿期(DN2)22例,肾衰竭期(DN3)19例。观察血压(BP)、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功能试验、尿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等。按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结果: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DN病程、DBP、TG明显升高(P〈0.05),HDL-C、IAI明显下降(P〈0.05-0.01),各组研究对象间FG、SDP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DN各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HbA1C、GSP、FBP、2 h PBG、FINS、BMI、W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各个分期的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