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临床剖宫产术后产妇拔除留置尿管的时间,方法:对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设置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8-10h,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对照组术后留置尿时间为24h,在膀光空虚时拔管。观察拔管后第一次排尿是否成功及舒适,结果:观察组自然排尿成功率及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P>0.01)。结论:术后留置尿管8-10h,膀胱充盈时拔管优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拔除留置尿管的对骨科术后患者的护理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14例骨科手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7例。观察组:在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除尿管,随即嘱患者排尿。对照组:在患者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待下次有尿意时排尿。、比较两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排尿率为92.4%(145/157)、诱导排尿率为7.0%(11/157)、排尿失败率为0.6%(1/157)、总成功率为99.4%(156/157);而对照组自然排尿率为73.9%(116/157)、诱导排尿率为22.9%(36/157)、排尿失败率为3.2%(5/157)、总成功率为96.8%(152/157)。两组自然排尿率、诱导排尿率和排尿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拔管后第一次平均排尿量(324±75)、(307±8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能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的自行排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患者68例,按照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将所有68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分级均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分级(P〈0.05)。2组患者新生儿Apgar得分、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血压例数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骨科留置尿管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60例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按常规方法拔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全程给予心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为92%,排尿时间(7.6±2.3)min,对照组拔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为68%,排尿时间(38.4±16.7)min,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骨科留置尿管的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的护理干预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留置导尿的产妇,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结果两种护理方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的护理干预对膀胱功能恢复有良好影响,提高了拔管后的排尿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男性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拟行全身麻醉成年男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全身麻醉诱导前按照常规操作插导尿管;观察组(B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置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压、心率变化、躁动情况以及对尿管的耐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基础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两组患者SBP、DBP、HR均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SBP、DBP、HR于拔管后5min、10min均较术前基础值和对照组组同时间点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46.7%,观察组为73.3%。结论全麻男性患者麻醉诱导前留置尿管,麻醉苏醒期对尿管耐受性好,躁动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尿管的时机。方法麻醉后组病人在麻醉后行导尿术,麻醉前组病人在麻醉前常规操作下行导尿术。结果与插管前比较,麻醉前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5),麻醉后组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后组比麻醉前组疼痛分级明显低(P〈0.05)。结论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循环稳定,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自控静脉镇痛(PCIA)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病人90例,随机分为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PCIA组和PCEA组术后立即使用自控镇痛(PCA)泵.对照组则不用任何药物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1、4、8、24、48h各时间段进行镇痛效果评价和镇静评分并同时观察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拔尿管后排尿情况、子宫复旧情况及产后出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同一时间段PCIA组与PCEA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子宫复旧情况、产后出血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拔尿管后排尿困难发生率PCIA组明显低于PCEA组(P〈0.05);呼吸循环抑制PCEA组多于PCIA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PCIA组与PCEA组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PCIA组拔尿管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低.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镇痛质量优于PCEA组。  相似文献   

9.
谢燕崧  曹素玲  张民勤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153-154,156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对腰椎管狭窄术后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管狭窄术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尿潴留的处理流程:采用诱导排尿术,无效患者予重新留置尿管;观察组在运用诱导排尿术无效后,加用间歇性导尿处理,以上措施无效患者,予重置尿管。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各组实施尿潴留处理流程后重置尿管例数、发生尿道损伤及尿路感染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重置尿管例数、尿路感染例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17.72和8.10,P〈0.01);两组患者尿道损伤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465,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术后拔除尿管后尿潴留患者应用间歇性导尿,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减少重置尿管的机率,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择期剖宫产中用硬膜外容量扩充(EVE)复合腰一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后运动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患者200例,术前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采用编号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在腰硬联合麻醉的基础上复合EVE。观察麻醉起效及痛觉完全消失时间、术中所需镇痛药、升压药及术后头痛例数,以及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时rd。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完全消失时间、术中使用镇痛药、术中使用升压药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头痛5o%,对照组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VE复合腰一硬联合麻醉可满足临床剖宫产手术要求且大大缩短术后下肢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11.
拔尿管前膀胱冲洗对预防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神经外科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100例神经外科留置尿管拔管前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先行膀胱冲洗,待病人有尿意后再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有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而对照组有39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16,P〈0.01)。结论:对神经外科留置尿管的清醒患者,先行膀胱冲洗后再拔尿管,可有效减少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初产双胎剖宫产产妇,将其随机分为EA组和CSEA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娩出时间、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效果Ⅲ级多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起效时问短于EA组(P〈0.05),胎儿娩出时间CSEA组短于EA组(P〈O.01)。结论:腰麻0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双胎剖宫产术可获得完善的麻醉镇痛,是双胎剖宫产术的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频治疗在脑出血尿潴留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50例脑出血尿潴留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拔除尿管的方法;治疗组25例,采用中频治疗后拔除尿管的方法。对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40%,治疗组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频治疗脑出血尿潴留患者能提高其膀胱功能的收缩力,使患者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减少重置尿管的机会,提高自行排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阴试产失败或选择性剖宫产而无腰麻禁忌的孕妇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其中对照组孕妇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孕妇采用腰麻,必要时追加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镇痛效果、肌肉松弛效果、对全身生理影响、麻醉药物用量、有效阻滞时间、产后子宫收缩及出血,对胎儿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孕妇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效果、肌肉松弛、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诱导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纽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麻醉不良反应、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等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宋玲 《当代医学》2009,15(7):24-25
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早期定期开放尿管、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方法的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39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新的放尿方法,共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尿方法,共119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1次排尿的时间、排尿量、拔除导尿管后尿液化验结果。结果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的实验组,其第1次排尿量、自行排尿顺利率及拔除尿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者性(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早期定期开放,缩短留置尿管时间,以及膀胱充盈时放尿的方法,对于产妇预后的影响较大,采用新的放尿方法简便有效,患者易于接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骶管阻滞的效应。方法专科医生主刀的肛肠手术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为2%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为1.5%盐酸利多卡因。固定麻醉医生行骶管穿刺,注药量20ml(含肾上腺素1:20万)。观察肛周针刺痛觉减退或肛门收缩开始减弱(起效)、肛门及肛周针刺完全无痛(疼痛消失)、肛门收缩完全无力(运动阻滞)、痛觉恢复、运动恢复的时间;痛觉恢复5min的痛觉评分,肌松的满意评分以及循环呼吸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结果(1)观察组起效、疼痛消失、运动阻滞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痛觉恢复两组一致,运动恢复观察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肌松优于对照组(P〈0.05);(3)痛觉恢复后5min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重于对照组(P〈0.05);(4)两组循环呼吸变化无差异,两组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氯普鲁卡因能很好地应用于骶管阻滞,具有起效快、效果好、恢复快、安全可控制性强等优点,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术后尿管拔除时机对排尿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手术后留置尿管的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每例患儿术后均使用自控镇痛泵48小时。观察组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对照组24小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患儿拔管后的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拔管后自主排尿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在不影响小儿排尿情况下应尽早拔除尿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对产妇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健康足月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为硬膜外持续输注吗啡与布比卡因混合液镇痛;对照组为病房常规哌替啶肌注组。观察镇痛效果(VRS评分)、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宫底高度变化和阴道出血量,调查患者满意率。结果镇痛组术后VRS评分和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仅镇痛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肛门排气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8小时内产妇的阴道出血量和宫底高度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不影响产妇恢复,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拟行剖宫产术的182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 n=91)采取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 n=91)采取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产妇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分别为53.82±3.60秒、138.22±10.10秒和25.83±2.41分钟,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观察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为1.75±0.44小时,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1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均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罗哌卡因麻醉运动阻滞弱,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38例剖宫产手术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采取罗哌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腰一硬联合麻醉,术后并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3.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要比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觉阻滞起效间、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感觉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官产腰硬联合麻醉中的效果相当,但罗哌卡因对母体循环影响更小,感觉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更好,麻醉恢复快,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