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背景:新型止血材料SURGICELTM在其他科室显微手术中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而在神经外科中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结果报道。目的:比较明胶海绵和新型止血材料SURGICELTM控制神经外科术中出血及局部渗血的效果。方法:选择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08-04/2010-12进行颅脑手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URGICELTM止血组30例和明胶海绵止血组30例。术中各自使用这两种止血材料进行止血。结果与结论:明胶海绵止血组止血失败率为10%(3/30),显著高于SURGICELTM止血组[3%(1/3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URGICELTM止血组止血时间为(2.43±0.75)min,明胶海绵止血组止血时间为(4.23±0.8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过敏反应和排斥反应。新型止血材料SURGICELTM较传统明胶海绵可以更迅速地控制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出血及局部渗血,止血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止血方法及垂体后叶素在术中的作用。方法:腹腔镜下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38例为A组(垂体后叶素组),于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加入0.9%氯化钠10mL,30例为B组(对照组),予局部创面电凝止血或明胶海绵填压止血。结果:6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A组出血(50.62±43.67)mL,B组出血(105.76±83.25)mL;手术时间:A组(97.72±43.65)min,B组(120.76±42.48)min。A组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讨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Arista AH止血粉与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肱骨骨折手术中止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76例行肱骨近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单盲法按数字随机分为Arista AH止血粉组及吸收性明胶海绵组,其中Arista AH止血粉组40例,采用Arista AH止血粉止血;吸收性明胶海绵组36例,采用普通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术后3d引流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rista AH止血粉组和吸收性明胶海绵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3±19.35)ml和(214±20.43)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sta AH止血粉组和吸收性明胶海绵组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分别为(2.92±0.44)min和(3.74±1.8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sta AH止血粉组和吸收性明胶海绵组两组患者的术后3d平均引流量分别为(65±27.02)ml和(167±35.6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ista AH止血粉能缩短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止血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d的引流量,效果优于普通吸收性明胶海绵,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压迫方式对于PICC置管患者局部渗血的效果,为PICC规范化操作提供依据。方法将185例置入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用标准操作程序置入PICC,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为置管术后折叠无菌纱布成长方体压迫穿刺点后贴上透明敷料;对照组为穿刺点放置明胶海绵贴敷透明敷料后外加弹力绷带固定。并观察两组局部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局部渗血37例,渗血率为41%。对照组局部渗血56例,渗血率为5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纱布块压迫止血优于明胶海绵加弹力绷带用于PICC置管后压迫方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应用明胶海绵和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的止血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7例,均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观察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止血效果和术后新的出血量。结果术后24—48h复查头CT,观察新鲜出血量,其中应用明胶海绵组术后渗血量〉10ml者占38.1%(16/42),而使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组术后渗血量≥10ml者占15.6%(7/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5,P〈0.05)。结论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止血效果明显强于明胶海绵。可吸收性止血纱布是一种值得在临床神经外科手术中进一步推广的国产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泰绫及明胶海绵在神经外科各类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技巧。方法 随机选取经手术治疗的患者121例,术中出血部位均应用泰绫及明胶海绵止血。其中皮层及深部止血53例,血管窦旁止血36例,经鼻内窥镜垂体瘤手术中止血32例。皮层及深部止血单独应用泰绫;血管窦旁止血及经鼻内窥镜垂体瘤手术中止血应用泰绫和明胶海绵复合物。结果 全部121例患者术中止血满意,术后无再次出血进行二次手术者,复查头部CT术区无血肿,远期无感染及排斥反应。结论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止血应用泰绫与明胶海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对深静脉留置导管穿刺口渗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将36例留置导管合并穿刺口渗血的血液净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分别在留置导管时或拔管后给予明胶海绵和无菌纱块按压穿刺口,观察两组止血效果,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留置导管穿刺口渗血时采用明胶海绵局部止血,止血效果好,是留置导管穿刺口渗血时的有效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8.
两种吸收性止血材料应用于眼眶手术中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吸收性止血材料(止血纱布和明胶海绵)在眼眶手术中局部创面贴敷止血的效果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手术中利用止血纱布(39例)或明胶海绵(50例)局部创面贴敷止血的眼眶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止血纱布的止血成功率为100%,平均止血时间为(9.5±2.1)min,平均出血量为(112±13)ml,2例患者发现有脓肿、肿瘤样征象;明胶海绵的止血成功率为88%,平均止血时间为(21.1±4.9)min,平均出血量为(392±61)ml,4例患者出现视力检测异常。结论可吸收止血纱布组织相容性好,使用方便、安全,止血效果可靠,是眼眶手术局部止血的理想材料,且便于术后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材料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行PICC穿刺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相同规格(3.5 cm×2 cm)的纱布、明胶海绵和藻酸盐敷料3种材料压迫穿刺点,比较3组患者穿刺后24 h内穿刺点局部渗血情况及置管后72 h导管维护费用。结果 1置管24 h内穿刺点局部渗血情况:使用明胶海绵和藻酸盐敷料的压迫止血效果优于纱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明胶海绵与藻酸盐敷料的压迫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导管维护费用:使用明胶海绵压迫穿刺点,置管后72 h内的导管局部维护费用最低。结论对PICC置入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材料的选择中,采用明胶海绵较藻酸盐敷料和纱布更为有效和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后纳吸棉填塞止血对患者舒适度和术腔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FESS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纳吸棉组(n=45)和明胶海绵组(n=45);纳吸棉组FESS术后采用纳吸棉填塞术腔止血,明胶海绵组采用明胶海绵填塞术腔止血,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止血和鼻腔症状缓解情况,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舒适度,利用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和测量鼻腔气道阻力观察术腔恢复效果。结果:两组均充分止血,术腔术后未出现活动性出血,纳吸棉组术后4周鼻阻塞、鼻痛症状程度明显轻于明胶海绵组(P<0.05);纳吸棉组术后2、4周VAS评分显著低于明胶海绵组,术后4周、3个月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明胶海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吸棉组术后第1次鼻腔气道阻力显著低于明胶海绵组(P<0.05)。结论:纳吸棉是CRS患者FESS术后理想的鼻腔填塞止血材料,在缓解术腔相关症状、减轻疼痛、促进术腔恢复和改善鼻腔通气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背景:尽管温敏性壳聚糖是壳聚糖的一种,但其止血效果、组织相容性及体内代谢吸收情况还需要验证。目的:探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的止血作用、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同时进行两种实验:①制作肝脏创面出血模型,其中3组分别采用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纤维素止血棉和明胶海绵止血材料贴敷大鼠肝创面止血,以不做任何处理的为空白对照。记录出血时间及出血量。②在上述3组大鼠的股四头肌内分别再植入对应的止血材料,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1,2,3,4,6周取两处创面行大体观察,术后4周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与结论:温敏性壳聚糖组、纤维素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少于空白对照组、明胶海绵组(P 〈0.05)。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于术后6周完全降解,纤维素止血棉于术后3周完全降解,明胶海绵于术后2周完全降解。温敏性壳聚糖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肿胀轻,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整个肝细胞外形结构清楚,细胞核无破损,细胞器良好;肌肉纤维结构完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轻,电镜显示肌纤维走向整齐,肌细胞核形态正常,细胞器良好。可见温敏性壳聚糖止血膜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止血敷料对股动脉切口和肝脏损伤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方法制造大鼠股动脉切口出血模型和兔肝脏损伤出血模型,分别用纤维蛋白止血敷料和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进行止血,记录止血时间和出血量。结果对大鼠股动脉切口模型,纤维蛋白止血敷料止血时间为(90.60±33.12)s,出血量为(0.51±0.26)ml,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时间为(164.20±53.70)s,出血量为(1.04±0.50)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兔肝损伤模型,纤维蛋白止血敷料止血时间为(48.67±8.14)s,出血量为(0.82±0.09)ml,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止血时间为(107.67±6.66)s,出血量为(1.07±0.13)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蛋白止血敷料的止血效果优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是一种良好的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止血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4月-2012年7月期间对9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研究组)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腋顶区和腋血管周围填塞联合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作为术后止血的主要措施,另放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引流。另选取同期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单管)。观察并对照两组患者的术后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 h内的引流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效果令人满意。研究组住院天数、创面一期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肝切除及经肝动脉插管栓塞(TAE)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适应证、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资料.比较急诊TAE后择期部分肝切除组(A组30例)、急诊TAE治疗组(B组22例)、急诊肝切除治疗组(C组18例)、内科保守治疗组(D组15例)的止血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和1、3年生存率.结果 A、B 2组52例治疗前腹腔动脉造影有14例可见造影剂外渗(26.9%),其余为富血供肿瘤染色.A、B、C 3组的止血成功率为100%(30/30、22/22、18/18),明显高于D组40%(6/15)(P均<0.05).3组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0%(0/30)、3.8%(2/52)和16.7%(3/18),明显低于D组80.0%(12/15,P均<0.01).A组1年生存率为76.7%,3年生存率为53.3%,明显高于B组(45.5%、31.8%)、C组(44.4%、33.3%)(P均<0.05).D组无生存超过1年者,与前述3组形成强烈对照(P均<0.01).结论 TAE和急诊肝部分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破裂急诊止血的有效、安全方法.对可切除病例,TAE后择期手术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即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前30分钟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各保护组(Cen5,Cen10,Cen20,各组n=10)在缺血前30分钟经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剂量分别为5、10、20ml/kg)及生理盐水(剂量分别为15、10、0ml/kg)。采用右侧颈内动脉丝线栓塞致大脑中动脉阻闭120分钟,术后观察1、3、6、12、16和24小时神经行为学变化并评分,24小时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24小时神经功能评分,各保护组为Cen5〔(0.6±0.5)分,P<0.05〕,Cen10〔(0.8±0.9)分,P<0.05〕,Cen20〔(0.7±0.4)分,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0)分〕;24小时梗死容积各保护组为Cen5〔(58.7±21.4)mm  相似文献   

16.
背景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可能通过抗凋亡作用保护脑缺血神经元 ,但是,异丙酚抗凋亡作用的研究还很少,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率、坏死率和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和对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进行研究.成年雄性 Wistar 大鼠 19只,随机分为缺血组( n=7)、异丙酚组( n=7)和假手术对照组( n=5). 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静脉输注异丙酚 1.5 mL/h,持续 30 min.于再灌注 24 h取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坏死率, bcl-2, Bax和 p53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凋亡率,坏死率, bcl-2, Bax和 p53蛋白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 [(7.01± 0.79)%和 (12.80± 0.92)% ]较缺血组 [(10.89± 0.80)%和 (16.67± 1.04)% ]明显降低 (P< 0.01).异丙酚组 Bax和 p53蛋白表达 [(49.93± 5.41)%和 (10.34± 1.65)% ]较缺血组 [(57.05± 1.91)%和 (13.84± 0.97)% ]明显降低 (P分别 < 0.05和 0.01),而异丙酚组 bcl 2蛋白表达( 9.45± 1.16)%较缺血组( 9.69± 0.94)%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05). 结论异丙酚能够降低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凋亡率和坏死率,起到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促凋亡基因 Bax和 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海马神经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海绵及明胶海绵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背景:在应用组织工程修复周围神经的研究中,载体的选择至关重要。理想的载体应与细胞外基质类似,与活体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价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与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它们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5-07/2005-12在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健康新生(<24h)杂色豚鼠12只,清洁级,雌雄不限,体质量50-70g,由郑州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新生(<24h)豚鼠,10g/L水合氯醛腹腔麻醉,体积分数为0.75乙醇消毒,无菌操作分离出海马组织。体外无血清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传至第2代,将浓度调整为1×1010L-1后分别与胶原蛋白海绵、明胶海绵联合体外培养,一周后取材,进行细胞计数,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两种材料与细胞的吸附率。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神经干细胞在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上的生长、黏附情况,并测定其细胞总数与载体材料的吸附率。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化细胞形态观察。结果:①神经干细胞可以在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上生长,逐渐黏附,胶原蛋白海绵细胞吸附率高于明胶海绵(37.17%和14.87%,χ2=4.819,P<0.05)。②对照组、胶原蛋白海绵组、明胶海绵组细胞总数差异无显著性犤(53.17±3.5)×104,(53.25±2.6)×104,(52.04±4.05)×104,F=0.233,P>0.05犦。结论:胶原蛋白及明胶两种材料,尤其是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神经干细胞相容性,可以作为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