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虹膜荧光血管造影(irisfluoresceinangiography,IFA)联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PRP术后的65例123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IFA联合FFA检查。采用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和IFA检测虹膜新生血管灵敏性的差异。结果 FFA显示123眼中,21眼视网膜无灌注区,39眼视网膜新生血管,12眼玻璃体积血和32眼黄斑水肿。IFA显示123眼中,97眼无糖尿病虹膜病变,13眼非增生型虹膜病变,11眼增生型虹膜病变,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所有非增生型虹膜病变眼不能被裂隙灯发现,能被IFA检测。IFA检查发现虹膜新生血管眼(11眼)比裂隙灯检查(5眼)更灵敏(P=0.03)。结论 IFA联合FFA检查能及早发现PRP术后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虹膜病变患者,为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在该病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Stargardt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ICGA检查。结果Stargardt病患者90.0%的视力在0.1以下,眼底均有萎缩性黄斑病变,多为青灰色横椭圆形,横径为1.3~3.2PD。84.0%的眼底有黄色斑点。FFA检查全部黄斑部病变均为强透见荧光,典型者呈“牛眼”状,91.7%的眼底呈现暗脉络膜背景荧光。ICGA早期,黄斑部可见弱荧光区,以后显露不同层次的脉络膜血管形态;眼底黄色斑点为弱荧光。结论ICGA与FFA结合使用对Star-gardt病的临床特征与病理机制研究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中间葡萄膜炎患者66只眼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4.8岁。双眼30例,单眼6例。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盘水肿,黄斑水肿和后囊下白内障。FFA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视盘强荧光,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静脉染色。经治疗后,31例患者60只眼视力提高,占90.9%;4例5只眼视力稳定,占7.6%;1例1只眼视力下降,占1.5%。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并发症有黄斑囊样水肿、后囊下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结论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双眼慢性进行性眼内炎症,主要累及前部玻璃体、睫状体扁平部和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防止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探讨中心性渗出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渗)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特征。方法,对21例22眼“中渗”患者同时进行FFA与ICGA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眼底血管造影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证实在Coats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中,可出现血浆/血球分离荧光形态。方法:复习1981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院Coats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及造影记录。结果:在75例79眼Coats病中,于12眼(15.2%)的眼底血管病变区内,发现部分微动脉瘤除有明显的荧光素渗漏外,并出现血浆/血球分离的荧光形态。结论:作者认为,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流速度减慢及血细胞在囊性扩张的动脉瘤中沉积,均可在FFA的晚期出现血浆/血球分离的荧光形态。  相似文献   

6.
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本组对98例(102眼)中浆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明确视网膜渗漏点后激光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1月、6月、1年作视力、眼底观察,部分病人一年后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视力>0.8术后3周56眼(56%),1月78眼(78%),6月64眼(88.9%),1年64眼(95.5%)。自觉症状2周后好转,黄斑区水肿减轻;1月后症状改善,黄斑区水肿消退,激光光凝斑模糊;6月症状消退,黄斑中心反光出现;1年后部分病人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原光凝处无新的渗,仅表现为透见荧光。本组病人复发率为9%。结论 氩激光是目前治疗中浆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加速视网膜水肿吸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老年黄斑变性的视力与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  聂爱光 《眼科研究》1995,13(1):42-45
对158例(213眼)老年黄变性(AMD)及早期AMD病人的视力,眼诋改变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A)进行了观察,发现视力≥1.0的病人也有出血,渗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VM)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RNED或RPED),视力的损害与SRNVM的部位有关。讨论了视力与眼底改变及FFA的关系,并分析了以视力标准划分AMD的界限的弊端,提出对视力正常,眼底,FA及视力功能检测的正常,应诊断  相似文献   

8.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arteryocclusion,RAO)治疗的方法。方法:10例10只眼RAO患者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ateganglionblock,SGB),每日1次,5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结果:患者视力、视野均明显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视网膜循环时间较治疗前平均缩短15秒。结论:SGB治疗RAO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视网膜病变(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患病10天后双眼视力明显减退,眼底后极部视网膜水肿、动脉细,有多数融合的棉絮状斑,并散在少数出血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发现视网膜小动脉有阻塞.复习急性胰腺炎视网膜病变的文献,并结合病例进行简要讨论.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176-177)  相似文献   

10.
泡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氩激光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泡性视网膜脱离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一种严重类型[1]。可引起大范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影响视力。我们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至1997年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  相似文献   

1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靛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oidoretinopathy,CSC)的发病机理。方法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SLO)对20例CSC患者进行无赤光(蓝色光)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靛青绿血管造影观察。结果(1)蓝色光眼底检查可清晰见到CSC的神经视网膜脱离及色素上皮脱离的隆起。(2)FFA能清晰显示渗漏点,还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及晚期视乳头的强荧光。(3)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的充盈迟缓、高灌注和小叶扩张,中晚期可见较FFA更多的强荧光点,患眼100%有弥漫性的脉络膜渗漏,患者的“健眼”或以前CSC已临床治愈的眼均可见脉络膜强荧光点,此外尚可见涡静脉异常等。结论CSC患者有明显的脉络膜循环紊乱。用SLO对CSC患者进行无赤光、FFA和ICGA眼底血管检查,对了解CSC的发病机理和对治疗的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侧进行性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颖  王光璐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4):292-294,T034
报告10例特殊类型的视网膜血管炎,其特征为双眼底血管呈进行性闭塞,由周边向后极进展,晚期并发玻璃体出血(6只眼)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只眼)等。视力≤0.05者10只眼(50%),氩激光光凝治疗似可延缓其进程,对眼底表现、荧光血管造影、鉴别诊断及治疗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弥漫性水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弥漫性水肿的疗效。 方法 对我院61例(108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弥漫性水肿病例,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对照下,采用氪黄激光进行栅格状光凝。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视力和黄斑水肿的变化。 结果 108只眼中,光凝后视力进步32只眼,占29.6%;无变化68只眼,占63%;减退8只眼,占7.4%。黄斑渗漏消失12只眼,占11.1%;明显减少35只眼,占32.5%;减少40只眼,占37;无变化13只眼,占12%;渗漏加重8只眼,占7.4%。 结论 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弥漫性水肿疗效肯定,早期治疗效果更好。(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232-233)  相似文献   

14.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观察了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发现该病的眼底表现主要是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为大片视网膜毛细管无灌注区。提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视网膜小动脉阻塞.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88-189)  相似文献   

15.
45岁以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院门诊临床怀疑为中心性浆液性脉胳膜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中浆)的患者,45岁以上的56例56眼,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随诊,确定其中仅25例为中浆,其余大部分为老年黄斑病变(a...  相似文献   

16.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诊断视网膜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c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诊断视网膜大动脉瘤(Retinal Macroaneurysm)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德国HEIDELBERG ENGINEERING生产的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HRA),对两例临床分别诊断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眼底出血的患者,进行同步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探讨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渗)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特征。方法对21例22眼“中渗”患者同时进行FFA与ICGA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2只眼中18眼FFA与ICGA均发现CNV,ICGA显示的CNV较FFA清晰,形态大小始终不变。(2)FFA中4眼未发现CNV,而ICGA造影其中2眼发现CNV。(3)ICGA出现CNV的部位44%在光凝治疗范围,而FFA仅20%。结论ICGA出现的CNV轮廓较FFA清晰,定位准确。FFA不能发现的CNV,ICGA可以发现,给“中渗”患者提供了更可靠和更多的激光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眼底红外线(in-fraredray,IR)和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的影像学特点并初步评估它们在DME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pectralisHRA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IR模式和AF模式,对133例239眼DME患者行IR及AF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nce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分析IR和AF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39眼中,AF有异常影像的182眼(76.15%),IR有异常影像的161眼(67.36%)。AF及IR同时有异常影像的有161眼(67.36%),其中AF、IR同时为低荧光者38眼(15.90%),AF、IR同时为高荧光者35眼(14.64%),AF为低荧光、IR呈高荧光者51眼(21.34%),AF为高荧光、IR呈低荧光者27眼(1130%),AF、IR同时存在低、高荧光者10眼(4.18%);AF异常、IR正常21眼(8.79%);AF及IR均正常57眼(23.85%)。结论 AF诊断DME的敏感度较高,AF联合IR诊断DME更能较准确地判断DME患者的视网膜及脉络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们报告4例双眼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CME)的临床表现、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干涉光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0 ~52岁之间。均以双眼视物不见1wk主诉就诊。眼底检查显示双眼后极部黄斑水肿。荧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例未见特异性改变;其余可见典型的花瓣状图像。OCT检查均见视网膜下积液。所有患者均按特发性黄斑囊样水肿之诊断治疗,6wk后,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荧光血管造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ry occlusion,CRAO),患者眼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观察26例26眼CRAO患者荧光片的眼底血管充盈情况。结果 CRAO患者FFA示:(1)动脉前期明显延长;(2)视网膜动脉完成充盈循环时间延长;(3)视网灾光素充盈前峰;(4)静脉回流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