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002例普通外科择期手术住院患者营养状态评价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评价本院普外择期手术住院患营养状况。方法:普外科1002例 择期手术住院患,男430例,女572例;年龄15-89岁;消化道内疾病411例(良性181例,恶性230例),消化道外疾病591例(良性506例,恶性85例)。入院后3天对所有患进行多项营养指标检测:(1)人体测量与理想体重比(WT/HT),上臂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握力(GS);(2)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运铁蛋白(TF),肌酐身高指数(CHI),淋巴细胞总数(TLC);(3)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人体脂肪(FAT)。结果:各项指标表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WT/HT 18.1%,TSF 25.8%,AMC22.2%,S65.5%,HB51.2%,ALB6.1%,TF24.9%,CHI 47.6%,TLC23.7%,FAT63.6%。各项指标全部正常占12.5%,1-2项指标异常占46.9%,3-5项指标异常占37.7%,6-8项指标异常占2.9%。结论:患住院时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积极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营养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病人的营养状况。 方法 :对 4 6例MHD病人进行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包括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上臂肌围 (AMC)、血清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检测 ,计算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 (IBW % ) ,并作营养评价。 结果 :①MHD病人能量摄入普遍低于 12 5 .4kJ/ (kg·d) ,蛋白质摄入基本达到 1.0g/ (kg·d) ;②不同指标评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IBW 9.13% ,TSF 71.74 % ,AMC 5 8.70 % ,Alb 30 .4 3% ,TF 82 .6 1%。各项指标均属正常者仅占 6 .5 2 %。 结论 :综合指标评价结果表明 ,本组病人有 93.4 8%存在不同表现和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MHD病人进行常规的营养评价及合理的营养指导对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和肌肉的酶组织化学方法对4例癌症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和酶学变化初步观察.评定标准采用日本标准,共有8项指标:WT/HT(体重身长比),TSF(上臂内脂厚度),AMC(上臂肌围),AIB(血浆白蛋白),TF(转铁蛋白),CHI(肌酐身高指数)Hb(血红蛋白),TIC(淋巴细胞计数).同时在手中术取腹直肌经液氮速冻后切片,进行NADH(四唑还原酶),LDH(乳酸脱氢酶)SDH(琥珀酸脱氢酶),ATPase(腺苷三磷酸酶)观察.结果发现4例病人的营养状态根据发病时间长短及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而变化.同时营养状态不佳的患者其肌纤维萎缩,酶的活性明显减弱,而营养状态稍好者,则酶的活性相对较好.对照组的营养状态与酶的活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微型营养评定法评价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定(MNA)法调查和分析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营养状态,并比较与其他营养评价方法的相关性. 方法:应用MNA法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对496例胃肠道肿瘤拟手术病人,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评价,研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并比较MNA法与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结果:①MNA法:胃肠道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者84例(16.94%),营养不良危险者211例(42.54%),营养良好者201例(40.52%).②人体测量:体质指数(BMI)、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围(AC)和上臂肌围(AMC)等指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3.5%、21.9%、15.1%和15.5%.③实验室检查:ALB、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4.9%、25.4%和30.8%.④MNA法与BMI、ALB、AC、TSF、AMC、TLC的相关系数在0.18~0.53(P<0.05),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 ①应用MNA法评价胃肠道肿瘤病人中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高危状态的发生率高.②MNA是一种简单、易行、无创性、适合于外科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营养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营养状况改善及并发症预防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82例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组41例给予肠内营养.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周测量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检测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并进行比较,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第3周,对照组TSF、AMC、Hb、ALB、TP、HDLC、LDL-C、TG、TC、FP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周TSF、AMC、Hb、ALB、TP、HDL-C、LDL-C、TG、TC、FP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19例,肠源性感染3例,褥疮2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总感染率78.0%(32/41);治疗组肺部感染11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褥疮1例,总感染率36.6%(15/41),两组总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有利于卒中后进食困难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并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体测量学指标在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339例肝硬化病人为肝硬化组,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使用营养风险2002(NRS 2002)评分对人组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肩胛下皮皱厚度(SFT)、上臂围(AC)和手握力(HGS)等,根据所得数据计算体重指数(BMI)和上臂中部肌肉围(AMC).使用t检验、皮尔森相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 结果:两组AC、AMC、SFT和双手握力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病人BMI、AC、TSF、AMC、SFT和HGS均明显低于无营养风险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和AMC是肝硬化病人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而BMI则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①肝硬化病人有无营养风险者在人体测量学指标存在差异,其中AMC和BMI是病人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②综合人体测量学、血生化检查和其他评估方法可以提高营养风险评估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评价指标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体重指数(BMI)、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根据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B、C三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营养状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采用人体测量指标BMI、TSF、AMC测定1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未见明显营养不良存在;生化指标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90%、72%、78%,其中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Child-PughC级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分别为84%和92%。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Child-PughA、B、C三级间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均逐渐升高,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营养学评价指标如体重、TSF、AMC在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中存在局限性,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是判断营养不良的可靠指标之一,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状况需多项指标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8.
社区退休居民的营养状况及干预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应用迷你营养评定 (MNA)结合人体测量学方法 ,以评价社区退休居民的营养状况。 方法 :115名上海社区退休居民接受MNA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学检测 ,包括腰围、臀围、身高、体重、体质指数 (BMI)、中臂围、肱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中臂肌围等。 结果 :① 2 4名 (2 0 .9% )受试者MNA总分 <2 3.5分 ,属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高危人群 ;②应用腰围、腰臀比和BMI评估 ,肥胖检出率分别为 5 3.9%、6 1.7%和 6 5 .2 % ;③根据中臂围、TSF和中臂肌围评估 ,中至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 1.7%、19.1%和 2 .2 % ;④MNA总分与多项人体测量学指标显著相关。 结论 :①社区退休居民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低下共存 ,必须加强营养干预 ;②MNA问卷在国人营养状况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营养指标、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76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随机分为EEN组和对照组.EEN组病人在入院24 h后给予EN支持;对照组在入院第5~7天后给予EN支持.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和上臂肌围(AMC)]、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意识恢复程度的变化. 结果:EEN组病人在治疗第7和14天各营养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意识恢复程度(通过GCS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EEN可有效地改善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营养状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0.
微型营养评价法评价慢病住院老人的营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志勇  胡雯  袁红  王鸿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673-675,685
[目的]用MNA法调查老年慢性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41例住院的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用MNA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收集和比较其常用的营养评价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6.88%和26.95%,而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只占36.17%;对3种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常用营养指标分析后发现:3组患者BMI、ALB、HB、Na 、Ca2 、TLC和K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营养状况好的患者,其BMI、ALB、HB和TLC较高,而TG和TC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疾病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患者的常用营养评价指标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危重症病人C-反应蛋白(CRP)与营养不良的关系,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进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危重症病人140例,于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各项营养指标(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并应用主观全面评价(SGA)法评价病人的营养状况,分析CRP与各项营养指标的关系。结果:①入院病人中营养正常者67例,占47.9%,营养不良者73例,占52.1%;②营养不良组病人CRP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P0.05);③除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清三酰甘油外,CRP与多项指标均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多存在营养不良,CRP与多项营养指标存在相关性。临床医师可根据病人的CRP水平判断其营养状况,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西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及对个别县(市 )的营养专题调查 ,本文对广西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作如下报告。1 广西居民膳食营养状况1 .1 概况  1 992年 1 0~ 1 1月广西参加了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 [1 ]。全自治区共调查城乡居民 96 1户 ,其中城市 2 39户 ,占 2 4 .87% ;农村 72 2户 ,占 75 .1 3%。共调查居民 4 32 5人 ,城市人口 871人 ,占 2 0 .1 4 % ;农村人口 345 4人 ,占 79.86 %。城市人口中男性 4 2 8人 ,占 4 9.1 4 %女性 4 43人 ,占 5 0 .86 %。将接受调查的总样本人群的收入额由低到高排序 ,按收入的第33.3和 6 6 .7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植物状态患者营养治疗及护理.方法 选取40例处于植物状态患者,前2周采用鼻饲常规的流质(稀粥、肉汤),每日6餐,每餐200~250 mL;后4周采用每天鼻饲婴儿米粉40 g+百普素20 g,每日分6餐喂养.监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重等相关指标.结果 常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8名老年COPD患者接受高营养治疗并在此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生长激素4.5U,疗程4周. 结果经过治疗,患者体重、肱三头肌皮皱(TSF)、上肢臂肌围(AMC)逐渐增加,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值均明显升高,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MV, FEV1/FVC值较治疗前增加,之间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生长激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能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提高肺功能,增加免疫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753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进行分析。再根据病人牙齿状况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营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9.39%和39.71%,营养正常率仅为40.90%。三组病人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握力和体力活动水平(ADL)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营养正常组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义齿组与牙齿正常组病人BMI、CC、AMC、握力、ADL和MNA评分明显高于缺齿组病人(P0.05)。结论: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牙齿状况也将对病人营养状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在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病人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病人140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将病人分为A、B和C组,比较各组间营养指标的差异,并分析Child-Pugh分级与营养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病人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为42.85%,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40例(28.57%),重度营养不良20例(14.29%).各组间的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清转铁蛋白(TF)和清蛋白(ALB)等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血清TF与病人Child-Pugh分级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AMC、TSF、CHI和血清ALB与病人Child-Pugh分级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04、-0.673、-0.597、-0.814,P<0.05). 结论:肝硬化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SGA可用于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评价老年住院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三组病人间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 方法:随机选取234例老年住院病人,采用MNA-SF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同时测定传统营养指标,并进行分析. 结果: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2.39%和46.58%,而营养正常的病人仅占40.03%.对三种不同营养状况病人的传统营养指标分析后发现,三组病人的体重指数(BMI)、上臂围(AMC)、小腿围(CC)、握力、体力活动水平(ADL)、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等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人之间两两比较后,BMI、AMC、CC、握力、ADL、AL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正常组病人TP和Hb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但与营养不良风险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营养不良风险组病人Hb也明显高于营养不良组(P<0.05). 结论:老年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其类型多为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8.
一种综合评价血脂的新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为了更客观全面地评价人群和个体血脂水平 ,及时筛选出高危人群 ,建立了一种综合评价血脂指标 (LCI)的方法。方法  353例 40~ 70岁以上的医院工作人员。分析血清TG、TC、空腹血糖 (BG)和 HDL- C与血脂综合指标 (LCI)值 ,比较 LCI分组后各组人群 TG、TC、空腹血糖 (BG)、HDL- C水平。结果 LCI≤ 1 5为正常人群 ,共 1 68人 ,该组中 92 .9%为各项指标均正常。 74人处于 1 51 0 0 0仅一例 ,四项均明显异常且合并严重血管性疾病。结论 综合评价血脂作为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与单项血脂既有联系又有其自身特点 ,能灵敏且全面地反映血脂、血糖对身体的综合影响 ,值得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 (3-TC)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 (抗HB -iRNA)对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的治疗作用 ,探讨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 0例慢乙肝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和 3-TC组。联合组采用 3-TC和抗HB -iRNA同时治疗 ,另一组单用 3-TC治疗 ,疗程均 6个月 ,治疗前、治疗 2周、4周、8周、12周、16周、2 0周、2 6周分别检测HBV标志、肝功能、血清学指标、肾功能 ,并记录治疗期间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发生的一切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 2 6周后联合组HBeAg阴转率 6 6 .7% (12 18) ,明显高于单用 3-TC组 18.2 % (4 2 2 ) (P <0 .0 0 5 )。联合组和 3-TC组分别有 5例 (2 7.8% )和 2例 (9.1% )实现HBeAg血清转换 (P >0 .0 5 )。HBVDNA转阴例数分别为 2 4(96 .0 % )和 2 3(92 .0 % ) (P >0 .0 5 ) ,其中 2组共 10例HBeAg阴性 抗HBe阳性 HBVDNA阳性患者 ,HBVDNA全部转阴。生化指标复常率联合组稍优于 3-TC组 (P >0 .0 5 )。结论 采用 3-TC和抗HB -iRNA联合治疗慢乙肝 ,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无锡市社区成人乙型肝炎(HB)知识知晓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和免疫水平,探讨成人HBV免疫策略.方法 采用横断面整群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采集空腹血样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3744名调查者8项HB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其中"HB是传染病"单项知晓率高达87.30%,有疫苗接种史者HB知晓率得分≥5分者占60.18%(239/393),明显高于无接种史的49.49%(1071/2164),x2=17.07,P<0.01;有HBV家族史者知晓率得分≥5分者占60.00%(318/530),明显高于无家族史者的43.00%(1382/3214),x2=53.05,P<0.01;HBV总感染率经标化后为49.88%;HBV 5项指标全部阴性者1109名,占29.62%;HBsAg、HBeAg和抗HBc 3项同时阳性者为8例,占0.21%;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同时阳性者133例,占3.55%;男性抗-HBc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59.37%和53.08%,P=0.00;HBV 5项指标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岁、80岁年龄组的HBsAg分别是为2.84%和5.69%,抗-HBs分别为44.05%和65.85%,HBeAg分别为0.64%和0.81%,抗-Hbe分别为1.93%和4.07%,抗-HBc分别为33.44%和69.11%,趋势性x2=256.16,P<0.001;3744名调查者中有HB家族史者占14.16%(530/3744),HBV疫苗接种率为11.77%(393/3339),经标化后为20.20%,有接种疫苗史者抗-HBs阳转率为21.12%(83/393).结论 成人HBV感染率高,HBV疫苗接种率低,抗-HBs抗体水平低,提高成人HB免疫水平是降低HBV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