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3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铸瓷高嵌体修复经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70例经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牙体缺损患者,共81颗患牙(前磨牙牙体缺损均涉及邻牙合面),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40颗患牙)和B组(35例,41颗患牙)。A组采用纤维桩加钴铬烤瓷冠修复,B组采用铸瓷高嵌体修复。修复后1年患者入院复诊,比较两组的患牙修复成功率。结果A组、B组的患牙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2.5%、95.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铸瓷高嵌体修复经根管治疗后前磨牙牙体缺损短期内效果较好,并在美学、生物学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为支架材料、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为生长因子,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15mm×15mm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A组,组织工程骨;B组,自体髂骨;C组,单纯nHAC材料;D组,对照组修复。术后1、3、6个月行放射性核素骨检测、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学观察。结果:放射性核素骨检测:术后1、3个月,A、B组成骨代谢能力明显优于C、D组,术后6个月时,各组之间骨代谢能力无明显差异;骨密度测定:A、B、C组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明显高于D组,术后3个月A组、B组骨密度较C组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A组术后1个月可见小片状类骨质出现,nHAC开始降解,术后3个月时新生骨成大片状结构,术后6个月nHAC几乎全部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其成骨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却明显大于C组,D组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颌骨缺损能力与自体髂骨相似而强于单独使用nHAC,且nHAC材料于体内可完全降解,因此BMSCs与nHAC及自体PRP复合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缺损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利用椎管内残留神经根修复臂丛神经损伤10例的随访结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仍存在椎管内神经前后根;而探查锁骨上臂丛神经时,在椎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留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术后至少随访3年者10例,分别为 C54例,C5~63例,C61例,C71例,C8~T11例。结果10例均在其椎管内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腋神经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6修复上干前股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C5~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上干前股1例,C5~6分别修复肩胛上神经、上干前股1例,C8~T1共同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术后随访45~68个月,平均54个月。10例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均达3~4级,且肩外展、屈肘活动自如,不须进行特别锻炼。结论通过椎管内壁丛神经探查,可将传统手术放弃的椎管内残留神经根找到打开椎管对损伤神经根的近端进行修复,这将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且通过打开椎管依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进行修复,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CHD)和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200例,分为4组,CHD组80例,T2DM组20例,CHD+T2DM组60例,对照组(非CHD非T2DM组)40例.检测Lp-PLA2及C反应蛋白(CRP).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研究Lp-PLA2及CRP与CHD和T2DM的相关性.同时分析CHD合并T2DM患者Lp-PLA2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T2DM组、CHD+T2DM组Lp-PLA2及CRP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经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CHD和T2DM在CRP及Lp-PLA2升高方面有交互作用(F=7.62,P<0.05;F=9.68,P<0.05).CHD+T2DM组冠脉Gensini积分大于CHD组(44.15±36.28 vs 60.51±42.58,P=0.020).CHD组Lp-PLA2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81,P=0.016),CHD+T2DM组Lp-PLA2水平与Gensini积分也呈正相关(r=0.224,P=0.0 11),且后者相关性更好.结论:CHD和T2DM在CRP及Lp-PLA2升高方面有交互作用;与单纯CHD患者相比,CHD合并T2DM患者Lp-PLA2水平更高,冠脉病变更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间收治的421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47例,甲状腺癌74例。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TSH浓度差异,并分析TSH浓度与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以及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与血清TSH浓度的关系。 结果: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SH浓度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57±3.32)mIU/L vs. (1.67±2.90)mIU/L](P<0.05);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随血清TSH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当TSH>5 mIU/L时,恶性率为50.0%;甲状腺癌不同病理类型间血清TSH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随血清TSH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术前血清TSH测定可以作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的一个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与助听器验配师和口腔修复工工作绩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确定指标权重,利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与助听器验配师和口腔修复工工作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理论考试分数≥70分与〈70分的助听器验配师绩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实践操作考试分数≥60分与〈60分的助听器验配师绩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理论考试分数≥80分与〈80分的口腔修复工绩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实践操作考试分数≥70分与〈70分的口腔修复工绩效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助听器验配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试题偏易,分数线设置偏低;口腔修复工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试题都偏易,分数线设置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内淋巴管密度(L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6至2009年乳腺癌患者标本40例,另取乳腺纤维瘤组织标本5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5例;采用酶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对50例乳腺组织标本的LVD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组织标本VEGF-C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的LVD、VEGF-C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LVD、VEGF.C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5)。乳腺癌LVD与VEGF.C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LVD、VEGF—C表达水平增高,LVD与VEGF-C的表达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内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癌细胞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5-核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双霞染色法,对50例乳腺组织标本(包括乳腺癌组织标本40例,乳腺纤维瘤组织标本5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5例)中的LVD进行光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的LVD值16.10±1.51,明显大于乳腺纤维瘤组织中的LVD值12.45±0.47,也大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LVD值12.37±0.45.在腋窝淋巴结出现癌转移组,其乳腺癌组织中的LVD值17.74±0.48,明显大于无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组的LVD值为14.88±0.49.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的LVD与腋窝淋巴结癌转移状态密切相关,是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胰尾部占位性病变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诊断阳性率也低 ,未能引起临床重视。最近我科连续收治了 3例患者 ,分别为胰尾部炎性肿块、胰尾部恶性肿瘤、胰尾部假性囊肿。回顾手术及治疗过程 ,针对B超在诊断中的价值报告如下。例 1,男 ,43岁。经常大量饮酒 ,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病史。发作时经超声检查均提示胰腺周围有渗出性改变 ,无占位病变 ,均经治疗好转。本次为健康查体 ,CT提示脾门区小囊肿 ,但经多次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胰尾部及脾门占位性病变。考虑既往胰腺炎病史 ,不除外早期胰尾癌而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胰尾周围有一约 8cm× 8cm×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