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汉族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第7外显子G894T及第4内含子4b/a VNTR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ed fragments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及PCR技术检测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1例对照组eNOS基因G894T和4b/a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其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eNOS基因G894T、4b/a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NOS基因894G→T变异及4b/a VNTR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2.
GJB2基因突变始祖效应对中国耳聋人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对中国耳聋患者中缝隙连接蛋白beta2(gap junction protein beta 2,GJB2)基因突变情况进行筛查,探寻该基因各种突变的分布情况。方法 在聋病门诊收集各种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41例,其中非综合征型耳聋135例(有家族史者17例),综合征型耳聋6例。另外收集听力正常者150例作为对照。采取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GJB2基因突变。结果 在耳聋患者中发现7种GJB2基因碱基改变:79G→A,A,109G→A,341A→G,235deC,455A→G,176→191del16和504insGCAA。79G→A纯合15例,杂合5例;341A→G纯合4例,杂合8例;109G→A纯合1例,杂合4例;235deC纯合5例,杂合6例;176-191del16杂合3例;504insGCAA杂合2例;455A→G杂合1例。结论 在耳聋患者中开展GJB2基因的筛查工作可以将235delC作为一个候选突变筛查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ACEI/D)多态性及隧肾上腺素受体基因(β2-AR+46A—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寻找房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55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及63例非房颤者(对照组),用PCR的方法检测两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用RFLP法检测隧-AR+46A→G变异。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ACE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I型)、插入纯合型(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76%、41.8%、25.5%和19.0%、44.4%、36.5%;房颤组与对照组β2-AR+46A→G多态性Gly16纯合型、Arg16纯合型、Gly16/Arg16基因型频率分别是12.7%、17.47%、61.8%和14.3%、25.3%、60.3%;房颤组与对照组D等位基因、I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3.6%、46.4%和41.2%、58.7%;房颤组与对照组Gly16等位基因、Arg1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39.6%、60.4%和38.9%、61.1%;其中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房颤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大;在9种不同基因型联合中发现,Gly/Arg型+DD型和Gly型+DD型的两种联合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且这两种联合基因型发病相对危险度(OR)=2.455(95%CI:1.080~5.579)。结论:D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患因素;ACEDD基因型与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关系较为紧密,β2-AR基因+46A→G多态性、ID基因型和Ⅱ基因型与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无明显相关性;β2-ARGly16等位基因与ACEDD基因型的联合可能对房颤的患病有着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中国人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基因第2内含子VNTR多态性,探询VNTR序列是否具有潜在的蛋白结合位点,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这些VNTR的功能提供线索。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健康中国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hTERT基因第2内含子多态性VNTR片段,克隆并鉴定,以多态性重复单元做为探针进行凝胶延迟实验,以确定该片段是否存在蛋白结合位点。结果和结论:hTERT基因第2内含子内上游的一个VNTR序列(VNTR2-1st)存在一个潜在蛋白结合位点,该蛋白能够与多态性VNTR DNA序列形成复合物,蛋白结合的关键位点处于42bp重复单元c端的典型E-box基序(CACGTG),但是c-myc并不参与结合该VNTR2-1st重复单元。此外,利用第6内含子内上游的VNTR(VNTR6-1st)的重复单元做为探针,结果发现该38bp VNTR6-1st重复单元不能与HeLa细胞核蛋白因子结合,从而提示了不同VNTR序列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正常人群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编码区及其转录调控区 113G/C多态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检测ApoE基因编码区及其转录调控区 113G/C多态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烦率分布。结果:正常人群中ApoE基因及转录调控区 113G/C多态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rdberg平衡。按是否含ApoE ε4基因分层后,ε4与非ε4型人群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烦率分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基因型χ^2=1.819,P=0.178;等位基因χ^2=4.952,P=0.085)。按 113G/C多态各基因型分层后,各人群间ApoE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与非G/Gχ^2=1.145,P=0.95;C/C与非C/Cχ^2=3.997,P=0.55)。但ε4等位基因与C/C基因型连锁分离的概率为0,ε4纯合基因型与 113G纯合基因型共分离的概率亦为0。结论:中国正常人群中ε4等位基因与 113C纯合基因型及ε4纯合基因型与 113G纯合基因型共分离相当罕见,这两种基因连锁分离时可能不利于中国人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Toll样受体4基因3''未翻译区多态性对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LR4基因3’未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对全血培养后TLR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单管双向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检测269名汉族健康献血者Toll样受体4(TLR4)基因3’UTR 11367和编码区89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其中89例全血标本,用全血培养模型检测内毒素刺激前后TLR4蛋白表达的变化,并测定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89例健康献血者中,11367位点等位基因G和C的频率分别为82.58%和17.42%;63例是G等位基因纯合子(GG),21例为杂合子(GC),5例是C等位基因纯合子(CC)。基因型GC与CC内毒素刺激后TLR4表达增加程度显著低于GG纯合子表达增加程度(P〈0.05)。并且GG纯合子TNF—α诱生水平显著高于GC和CC基因型。在269例健康献血者中未发现896位点的G等位基因。结论TLR4基因3’UTR 11367G/C基因多态性对全血培养TLR4蛋白表达产生显著影响,并与LPS刺激后TNF—α分泌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否为诱发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子,并证实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影像表现与MTHFR基因C/T多态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选择影像表现符合皮层下深部脑白质缺血诊断标准者30例,对照组30例为影像表现正常者,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两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采用χ^2检验,得出MTHFR基因纯合突变TT型在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794,P<0.05),病变组TT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说明MTHFR的纯合突变TT型可能是诱发深部脑白质缺血的危险因素。运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得出TT型和非TT型患者在影像表现的分级程度上有差别,携带TT型基因者影像表现分级重。结论:MTHFR纯合突变TT型基因是深部脑白质缺血发病的危险因子,且TT型基因与深部脑白质缺血的易感性和影像表现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PERIOD3(PER3)基因型频率,并分析其与睡眠分型的关系。方法获取104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外周静脉血样本各2m1,提取基因组DNA样本。应用PCR扩增基因片段,鉴定个体的PER3基因型。根据Horne-Ostberg生理时钟问卷调查,进行睡眠类型分类。结果104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PER3基因型频率为:PER3^4/4基因型频率占70.2%(73/104);PER3^4/5基因型频率占26.9%(28/104);PER3^5/5频率占2.9%(3/104)。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与普通汉族人PER3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37,P〉0.05)。Horne-C)stberg生理时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PE船的3种基因型在睡眠分型上没有差别。结论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与普通汉族人PER3基因型频率分布相似。飞行员睡眠分型中,未提示PER3^5与昼行睡眠偏好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种食管鳞癌细胞株中p16基因转录失活以及去甲基化药物对其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PCR、DHPLC、MSP、Northern印迹、MTT等方法,检测EC1,EC18,EC109,TE1,TE10食管鳞癌细胞株中p16基因的缺失、突变、甲基化状态和p16的转录表达,观察去甲基化药物5-脱氧氮杂胞苷对p16基因转录表达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除了EC1,其余4种食管鳞癌细胞株均检测出p16基因的不同变化:纯合缺失(EC18),纯合型甲基化(EC18,EC109),杂合型甲基化(TE1,TE10),且纯合缺失的发生率较低(20%),甲基化的发生率较高(80%),经过5-Aza-CdR处理,可见2株发生了杂合型甲基化的TE1和TE10细胞p16基因的转录表达得到了逆转.结论:不同食管鳞癌细胞株p16基因转录失活的原因是不同的,启动子区甲基化为主要原因,其中杂合型甲基化可以被去甲基化药物5-脱氧氮杂胞苷逆转,使p16的转录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及心房纤颤的相关性,以寻找心房纤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50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及43例非房颤者(对照组),用PCR方法检测两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用ELISA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的血清浓度。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ACE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Ⅰ型)、插入纯合型(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0%、26%和18.6%、41.9%、39.5%;房颤组与对照组D等位基因、Ⅰ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4%、46%和39.5%、60.5%;对不同基因型分布比较发现: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房颤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房颤组PIP、PⅢ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基因型之间PIP、PⅢP浓度比较中发现,DD基因型PIP、PⅢP浓度显著高于DⅠ型和Ⅱ型(P〈0.05)。结论:D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患基因;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PIP、PⅢP显著升高;ACEDD基因型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和分析我国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FJ-11)基因组非编码区(NCR)序列,为探讨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从登革2型病毒感染C6/36细胞中提总RNA,采用RACE法扩增病毒基因组5′和3′端片段,分别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挑取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利用RNAdraw软件对非编码区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与结论:我国登革2型病毒FJ-11株基因组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6nt和454nt,具有黄病毒共有保守序列和二有结构。与登革2型病毒美洲基因型比较显示,5′NCR第69位核苷酸的改变对其二级结构有影响,3′NCR端约70nt能形成相同的保守结构,而前380nt呈现多处核苷酸的差异而导致峡谷者预测的二级结构差异较大,它们可能对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反应体系的最佳优化方案及最佳扩增条件,用于铜绿假单胸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应用单因素设计和反应曲面设计进行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同时比较不同的退火温度、延伸温度及热循环仪类型对RAPD指纹图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设计明显受到多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从而使优化的反应体系具有多样性,反应曲面设计得出相对稳定的优化反应体系(关键成分浓度)为:Mg^2 2.0mmol/L、引物0.5μmol/L和模板0.5ng/ μl。退火温度以38-43℃、延伸温度以62-72℃为最佳。结论:反应曲面设计是优化RAPD反应体系的最佳方案。扩增条件中退火和延温度分别以38-43℃和62-7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对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通过对高功率脉冲微波(HPPMW)辐照后Wistar大鼠血清中睾酮(Testo)、雌二醇(E2)、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T4(FT4)、皮质醇(Cort)、醛固酮(Ald)及生长激素(HGH)的动态观察,以探讨HPPMW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用高功率脉冲微波源,以功率密度为3050W/cm^2脉冲微波(频率为5.4GHz,脉宽为26ns)辐照辐照组动物。于辐照后1h,6h,24h,7d,14d及28d分别采血,用放射免疫法在FT630放免疫定仪上进行统一测定。所有数据经SPSS8.0统计处理。结果:大鼠被辐照后,其血清E2在早期变化不明显,但在14d时明显升高(P<0.01);Testo辐照后1h和14d明显下降(P<0.05);TSH于辐照后逐渐升高,14d到28d时明显增高(P<0.05);FT4辐照后1h明显升高(P<0.05);TSH于辐照后逐渐升高,14d到28d时明显增高(P<0.05);FT4辐照后1h明显升高(P<0.05)后逐渐降低,在28d下降到最低点(P<0.01);Cort辐照后1h即升高,14d达到峰值(P<0.05);Ald于照后6h-14d略低于对照组,28d恢复;HGH辐照后明显低于照前水平,在28d下降到最低点(P<0.05)。结论LHPPMW可引起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紊乱。既有早期影响,也表现为一定的持续效应。提示HPPMW可能直接引起大鼠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我国登革1型病毒广州株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引起1980年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登革1型病毒(GZ/80)株的基因组全序列进行测定,为进一步了解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分子 水平探讨登革病毒的传播和流行规律及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广登革热流行期间从患者血清中分离的GZ/80株病毒感染乳腺,聚鼠脑制备病毒RNA。对基因组编码区分段进行RT-CR扩增,非编码区采用RACE法进行cDNA扩增。然后将特异产物纯化后与pGEM-Teasy载体连接,分别进行克隆测序。结果:GZ/80株基因组全长10735ng,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4nt和465nt基因组单一的读码框架长度为10176ng,编码3392个氨基酸,与登革1型病毒16007株、WestPac74株、新加坡S275/90株和FGA/89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93%,95%和91%;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0%,97.9%和97.1%。结论:GZ/80株基因组大小及结构与已知的登革1型病毒其他地区分离株一致。系统发生树分析显示,GZ/80株属于第Ⅱ基因型,与台湾87株、88株和泰国80株为同一基因型。提示广州登革热流行的病原可能来自我国。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酵母中的表达及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实现重组人白蛋白(rHSA)在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的高效表达,方法:将本室构建的rHSA表达载体转化毕赤酵母,用G418筛选抗性克隆,SDS-PAGE与Western印迹检测并鉴定表达产物;采用生化法、电泳扫描及Brodford法、竞争ELISA3种方法测定摇瓶培养条件下rHSA的表达量。结果: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转移至膜上的酵母表达产物能与抗人血清白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相对分子质量与人血白蛋白一致,证明在酵母中成功地表达了rHSA。在甲醇诱导下摇瓶培养,rHSA表达量随诱导表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8天产量约为3.5g/L。结论:人血清白蛋白表达载体与毕赤酵母基因组整合,获得酵母表达株,摇瓶培养,该株表达量为3.5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内皮素(endothelin,ET)是重要的缩血管因子,与其受体(ETA,ETB,ETC)作用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截取内皮素肽链的有效片段,或根据天然肽类提取物,利用D-型天然或特殊氨基酸,进行结构改造,寻找新型内皮素肽类拮抗剂,方法:基本内皮素肽类拮抗剂线性三肽与线性六肽的综合结构因素,设计并利用王(Wang)树脂固相法合成线性八肽,经HPLC纯化,BQ-485为对照物。作物于经ET-1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膜-ETA受体,用相关仪器观察此膜的舒张反应。结果与结论:18个化学合成的八肽中,8个化合物与BQ-485活性相当,6个化合物在10^-6-10^-8mol/L浓度范围内,呈正性反应。合成的八肽可作为与内皮素有关的心血管药理学研究靶向作用的有关效底物。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构象异构体生物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构象的不均一性对原核工程产品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为模型,对分离出的异构体单一组分分别测定生物活性、单克隆抗体反性和圆二色谱,并探索复性条件对不同构象异构体生成情况的影响。结果:异构体A活性很高,接近进口标准品,异构体B和C活性较低。各异构体的单克隆抗体反应性和圆二色性也存在微小差别。稀释复性可产生3种异构体,异构体A占40%,透析复性仅产生两种异构体,异构体A占80%。结论:构象异构体的存在影响原核基因工程产品的质量,不同的构象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研究放射复合伤口难愈合的机制。观察单纯伤口及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25Gy (γ射线)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伤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组肌成纤维细胞出现晚、高峰期数量少。结论:辐射引起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时相延迟,从而影响伤口收缩,可能是辐射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SO3—一种新型具镇痛活性的芋螺多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中国南海线纹芋螺毒素的基因克隆、多肽的化学合成 量筛选,获得一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芋螺多肽SO3。该太含有25个氨基酸残基CKAAGKPCSRIATNCCTGSCRSGKC-NH2,三对二硫键,其作用靶位为N型钙通道。方法:小鼠采用侧脑室给药,每只20μl。小鼠镇痛活性采用热板法、光热辐法及扭体法测定,大鼠采用脊髓鞘内套管给药,每只10μl,大鼠镇痛活性采用烫尾法及尾部压痛法。结果:生物活性测这表明该肽对小鼠的镇痛活性ED50为0.75μg/kg,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LD50为13.5mg/kg.LD50比ED50大18000倍,具有很高的用药安全性。论:国外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实验的ω-芋螺毒素MVIIA进行对照实验的结果表明两者活性相当,SO3毒副作用更低,而且作用靶位与MVIIA类似,无成瘾性。SO3具有诱人的药物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电磁脉冲对海马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电磁脉冲 (EMP)辐照大鼠后其海马C FOS表达的改变 ,初步探讨EMP致海马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高场强电磁脉冲模拟源 (所产生的脉冲上升时间为 2 0ns ,脉宽为30 μs) ,在 2min内辐照大鼠 5次 ,并设对照组 ,辐照后于 1,6,12 ,2 4和 4 8h活杀动物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显示C FOS的表达并在光镜 10× 4 0倍视野下 ,应用CMIAS Ⅱ图像分析仪对阳性细胞的图像学参数 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 ,最后结果经SPSS8.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被辐照组大鼠在 6~ 12h时海马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C FOS均呈高表达 ,积分光密度和平均光密度值在 12h时最大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EMP可引起C FOS在海马锥体细胞及齿状回颗粒细胞的高表达 ,且C FOS可能在EMP致大鼠的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