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益智胶囊对大鼠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迟发性死亡及学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四血管闭塞(4-VO)法制成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数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1、2、4、8及40d后,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从缺血再灌注后第2天起,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高多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全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40d时,益智胶囊(100mg/kg·b.w.)组大鼠记忆功能明显好于缺血对照组大鼠(P<0.01)。结论 益智胶囊对全脑缺血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改善大鼠的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可控性兔全脑缺血实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个能直接观察到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并具有可控性的全脑缺血动物实验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手段,可进一步开展脑缺血后相应的形态学、机能代谢学、药物学、临床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阻断兔全脑血流后,用自配的液体从兔的颈总动脉向脑内灌注,从中观察脑对缺血的反应。[结果]能直接观察到各种状态下脑对缺血的反应及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结论]本模型克服了以往脑缺血模型耐受缺血时间短,不能直接观察到脑缺血各种状态下的反应,不便于开展药物学、临床治疗学方面的研究等不足,为更深入广泛地进行脑缺血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属国内外首创模型。  相似文献   

3.
脑立苏冲剂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立苏冲剂对实验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观察脑立苏冲剂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含水量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脑内伊文思蓝含量,观察该药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通透性的影响,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观察该药对模型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改变的影响。【结果】脑立苏冲剂能改善缺血脑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与缺血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其作用与维脑路通相仿。【结论】脑立苏冲剂具有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含水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组织形态结构的作用.其治疗脑缺血疾病的疗效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组氨酸脱羧酶敲除(HDC-KO)小鼠,研究组胺是否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方法:分别将野生型(WT)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BCCAO)6、10、14 min,再灌注48 h后,再持续BCCAO进行永久性前脑缺血,观察其缺血耐受时间.部分小鼠取脑、冰冻切片、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比较BCCAO 预处理10 min对WT和HDC-KO小鼠永久性前脑缺血耐受时间的影响.测定WT小鼠再灌30 min、5 h、48 h脑内组胺含量.结果:缺血预处理各时间点均可延长WT小鼠在永久性前脑缺血后的存活时间,其中预处理10 min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未引起海马和纹状体神经元的损伤.但预处理10 min不能诱导HDC-KO小鼠脑缺血耐受的形成.WT小鼠预处理10 min再灌30min、48 h时脑内组胺含量升高,但再灌5 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内源性组胺可能参与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兔脑缺血时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变及胞二磷胆碱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通过阻断兔双侧椎动脉和颈总动脉血流建成全脑缺血模型。观察到脑缺血时,SEPs各波发放潜伏时、峰潜时延长,波幅降低,直至消失。恢复脑血液供应后,SEPs各波潜伏时逐渐缩短,波幅增大,趋于脑缺血前水平。CDP-choline可明显促进缺血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晶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Wistar大鼠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成功建立成年Wistar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于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24、48、72 h 3个时相点观察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及皮质神经元的作用及变化规律;并于模型成功建立后5 min,1、2 d侧脑室内注射25mg/kg的血晶素,观察血晶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HO-1蛋白表达及皮质神经元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组织HO-1蛋白表达在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48 h达高峰(P<0.05);血晶素可促进脑HO-1蛋白表达(P<0.05),并减轻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皮质损害.结论血晶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上调脑HO-1蛋白表达,启动一系列的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设计、观察类似单纯脑缺血模型。作者可逆性夹闭了猫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观察了其病理生理变化,分析了其安全可逆时限和自下而上时限等缺血特点,结果认为猫的双侧颈总动脉并双侧椎动脉可逆性夹闭,可作为研究单纯弥漫性全脑缺血和脑功能衰竭的较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内cPKC和cPKCα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及低氧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PKC和cPKCα蛋白表达。结果:脑缺血后缺血组织周围cPKC和cPKCα蛋白表达均有增高但是在低氧预处理组有明显降低的表现尤其以cPKC为主。讨论:脑缺血后缺血组织周围cPKC和cPKCα蛋白表达上调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提示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异常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这可能是低氧预处理可以降低脑缺血后脑组织的进一步脑损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脑表面大体摄影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24 h内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小鼠局灶性脑缺血,于缺血后10、30 min和1、3、6、12、24 h取脑,用数码相机拍摄全脑及脑切片照片,观察脑表面和切面的出血和伊文思蓝(EB)渗出,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并用荧光法测定脑内EB含量,以干湿重法检测脑水分含量. 结果:脑表面图像分析显示,缺血后3 h 开始出现明显的出血和EB渗出,与脑切片的结果一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荧光法显示缺血后30 min缺血侧脑组织EB含量开始增高,缺血后1 h脑水分含量开始增加.结论:脑表面大体摄影结合图像分析,可对局灶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进行半定量评价,还发现脑缺血后早期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就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后肢体感诱发电位作为衡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功能损害的指标,动态观测静脉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后不完全脑缺血家兔模型脑缺血和再灌注各时点的后肢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的各个时点,体感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均明显延迟,P波的波幅也明显降低,与缺血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川芎嗪注射液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缺血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脑功能损害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晓斌  况铣  刘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1):1617-1619,1627
目的探讨预缺血后短暂灌注(快速预缺血)对兔脑再缺血的影响。方法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35-40mmHg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诱导脑缺血。2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10min;实验组:脑缺血3mm灌注30mm后、脑再缺血10mm,观察两组脑再缺血3、10d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结果实验组脑缺血3d后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脑缺血10d后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密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快速预缺血对兔脑再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但仅出现在再灌注3d后而非10d后。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刺五加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白鼠双侧颈总动脉及颈部软组织结扎术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刺五加组,在实验过程中动态观测小白鼠脑电图,测量大脑皮层脑含水量和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结果: 对照组小白鼠脑电图在手术前后无任何异常变化,缺血再灌注组和刺五加组小白鼠脑电图观察过程中均呈直线;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83.92±5.10)%高于刺五加组(79.21±2.59)%(P<0.05);缺血再灌注组伊文思蓝含量(0.535 7±0.098 8)明显高于刺五加组(0.300 0±0.064 5)(P<0.01)。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对小白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Cai SN  Zhu SM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648-1651
目的 观察氯胺酮缺血前预给药对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缺失症状、脑水肿及Aquaporin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 62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8只)、生理盐水组(Vehicle组,n=22只)和氯胺酮预处理组(Ketamine组,n=22只).Vehicle组、Ketamine组大鼠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90 min后拔出栓线实现再灌注,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Ketamine组、Vehicle组分别于缺血前30min静脉持续输注(1mg·kg-1·min-1)5%氯胺酮及0.9%生理盐水,30 min后实施缺血再灌注损伤.Sham组手术操作同前,但线栓未阻塞大脑中动脉.再灌注24 h大鼠进行神经缺失症状评分,后断头取脑,采用干湿重法测定缺血侧脑半球的水肿度,Western-blot检测缺血周边区脑组织AQP4表达.结果 Vehicle组、Ketamine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缺血侧脑半球干湿重比值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1);与Vehicle组相比,Ketamine组缺血侧脑半球干湿重比值无明显减小(P>0.05).与Sham组相比,Vehicle组、Ketamine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周边区AQP4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Vehicle组相比,Ketamine组AQP4表达无明显下调(P>0.05).结论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及脑水肿明显,缺血周边区脑组织AQP4表达上调;氯胺酮缺血前预处理未能明显改善神经缺失症状及脑水肿,对缺血周边区脑组织AQP4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自由基病理学研究进展顾克金李宪章徐存理综述范连杰审校(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众所周知,脑对缺血极为敏感,短期脑缺血即可导致一系列功能及代谢紊乱,因此尽快恢复脑血流是改善脑功能的重要措施。然而许多实验证明:一定程度脑缺血后,使血流再通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流后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管结扎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上,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正常大鼠脑纹状体内有一氧化氮合酶及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边缘区中的NADPH-d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但缺血再灌流后第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回落,到第7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全脑缺血再灌流7d后,边缘区中NPY阳性反应消失。未见NPY阳性细胞,尾壳核中仍可见少量NPY阳性细胞,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中NOS阳性细胞对缺血有耐受性,全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跟边缘区内NPY神经元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 阻断大鼠四动脉血流 15min ,再灌注 7天制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于再灌注开始前 ,EPO治疗组经腹腔给予 3 0 0 0U /Kg剂量的EPO ;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给生理盐水注射。再灌注第 7天 ,应用Y型迷宫测定学习和记忆能力 ,然后断头取脑。脑块以石蜡包埋制作HE切片镜检。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 7天 ,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大量神经细胞坏死 ,EPO治疗组组织学检查仅见少量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脑缺血程度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 ,大鼠学习尝试次数减少 (P <0 .0 5 ) ,记忆测试 10次所用时间缩短 ,正确次数增多 (P <0 .0 5 )。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显著减少细胞死亡、提高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能力 ,对脑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全脑暂时性脑缺血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鼠全脑暂时性脑缺血模型系进行四动脉结扎(4-VO),其中两条推动脉(VA)进行电凝针灼烧成永久性血管闭塞,两条颈总动脉(CCA)用显微动脉夹暂时性的阻断血流至实验所需要的适当时间,该期间大鼠的全脑完全缺血,用脑电图(EEG)验证。然后松开动脉夹,让CCA重新流动,使大鼠的全脑再灌注(re-perfusion)。由于脑缺血会造成脑组织一定的损伤,而且再灌注还会使受损伤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本实验证明该模型的复制动物本身必须有较高的级别、较弱的体质。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由于DNA的损伤,一些转录因子和蛋白质的表达发生改变,因此可以依此来研究人类脑缺血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阻断大鼠四动脉血流15min,再灌注7天制成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开始前,EPO治疗组经腹腔给予3000U/Kg剂量的EPO;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给生理盐水注射.再灌注第7天,应用Y型迷宫测定学习和记忆能力,然后断头取脑.脑块以石蜡包埋制作HE切片镜检.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天,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大量神经细胞坏死,EPO治疗组组织学检查仅见少量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脑缺血程度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学习尝试次数减少(P<0 05),记忆测试10次所用时间缩短,正确次数增多(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显著减少细胞死亡、提高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和记忆能力,对脑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阻断大鼠四条血管的全脑缺血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观察下丘脑、海马、额叶大脑皮层和小脑中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缺血30min后,除额叶大脑皮层外,上述脑区的CaM含量都明显下降;缺血30min再灌注6h后,CaM含量又进一步下降。提示在急性全脑缺血所致脑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脑组织中CaM含量的降低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流后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神经递质的表达变化。方法 在四管结扎造成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上,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纹状体边缘区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肽Y等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正常大鼠脑纹状体内有一氧化氮合酶及NPY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边缘区中的NADPH-d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但缺血再灌流后第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回落,到第7天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全脑缺血再灌流7 d后,边缘区中NPY阳性反应消失,未见NPY阳性细胞。尾壳核中仍可见少量NPY阳性细胞。结论 纹状体边缘区中NOS阳性细胞对缺血有耐受性。全脑缺血后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跟边缘区内NPY神经元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