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一说到"瘾",人们就会想到:烟瘾、酒瘾、毒瘾、网瘾……那么"瘾"是一种病吗?从"瘾"字看,"瘾"还真和疾病有关,它也是病字头;从一般人的理解,"瘾"是对某一种物质或行为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的快感和依赖;而从学术角度讲,成瘾是人类活动中复杂而又令人费解的一种行为模式。目前,对成瘾行为的研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课题,可以从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生物学等方面对成瘾行为进行理论分析和治疗。目前,由于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诱惑也越来越多,有的人就会通过某些物质和行为给自己减压或寻找刺激,如果长时间如此,便很容易成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州市某社区网络成瘾人群分布情况以及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法对广州市某社区人群进行调查,随机抽取950例研究对象进行网络成瘾问卷调查。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网络成瘾与无网络成瘾人群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网络成瘾人数75例,网络成瘾率占7.89%。网络成瘾对象与无网络成瘾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网龄、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项目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文化程度、网龄、职业、人际关系以及主观幸福感均是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某社区网络成瘾人群主要为青少年群体,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频率、时间以及心理行为干预,减少网络成瘾现象。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IA)、“网络成瘾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或“病态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简称PID),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和一般的赌瘾、酒瘾、药瘾等成瘾病症相类似,网瘾也是一种心理依赖行为,也会产生渴求、耐受性、强迫行为和戒断反应,并导致健康和生活等方面受到影响。不同的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躯体症状没有毒品依赖、酒依赖那么明显,更大程度上体现于心理上的依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0月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CBT。比较两组网络成瘾倾向、生存质量、焦虑情绪及自我和谐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T)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的自我刻板性、自我灵活性、自我与经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患者采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GCBT治疗有利于改善网络成瘾状况及焦虑情绪,提高自我和谐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为GCBT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正>药物成瘾是人们使用一些具有特殊神经精神毒性的药物后,脑组织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慢性、复发性脑疾病。药物成瘾同时具有失去控制的用药意愿或强迫性觅药以及用药不顾及后果的行为特征。然而,并非所有使用过成瘾性药物的人都成为了成瘾者。有研究统计表明,首次使用可卡因就成瘾的人不超过使用该药物总人数的16%。因此,药物成瘾是一个由可控制的用药行为逐渐过渡到强迫性用药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新举措.方法:采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双管齐下的干预手段,通过辅导员老师的课外心理辅导缓解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不适症状,专业教师开展的学术讲座,科研兴趣小组等转移他们的兴趣,内外兼治.结果:该方法对网络成瘾行为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结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双管齐下探讨医科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团体心理治疗对新型毒品依赖者成瘾行为严重程度和复吸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共纳入自愿住院戒毒的受试者81例为研究组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接受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理论设计的团体心理治疗8次。半年后进行随访,使用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ASI)评估基线和随访时的成瘾行为严重度。结果:半年的随访结果提示团体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研究组的成瘾行为严重程度,表现为ASI量表的社会支持、物质滥用、违法犯罪、家庭社会关系和精神健康等因子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复吸率也有显著的下降(33.76%),与对照组相比(5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9,P=0.034)。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有效降低新型毒品依赖者的成瘾行为严重度和复吸率,有助于其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行为敏化动物模型在药物依赖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药物滥用和成瘾呈上升趋势。它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学问题。因此 ,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进行依赖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资料表明药物敏化与药物滥用和成瘾具有密切的关系 ,依赖性药物致敏化的药理学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行为敏化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 ,阐述了行为敏化形成和表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着重探讨了行为敏化动物模型在药物依赖性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青少年网络应用与心理状况调查表,对1712个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网络的吸引因素及上网时间是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而家庭情况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没有显著性。结论:对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使其摆脱网瘾,以达到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成瘾问题由来已久.有人说,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后,成瘾问题就一直与人类的生活相伴随.事实上,成瘾不仅见诸于人类,动物界也有类似现象.比如,目前研究发现,就连果蝇这样的昆虫也可以出现成瘾行为.可以用实验的方法使果蝇对某些药物产生依赖,其表现与人类的成瘾行为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在大鼠、狗、猴子身上所做的实验更是早就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1.
电子游戏成瘾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子游戏成瘾儿童的心理、行为的特点.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分别对32例电子游戏成瘾儿童(成瘾组)和32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成瘾组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敌对及精神病性五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成瘾组CBCL量表中的学校情况、退缩、焦虑/抑郁、社交问题、违纪行为、攻击行为、外向性行为得分以及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游戏成瘾儿童存在较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成瘾药物行为敏化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复、间断给予依赖性药物(如吗啡、苯丙胺、可卡因、尼古丁、酒精等)后,能增强实验动物的自发性活动反应(locomotor response),这种伴随着反复给药而出现的行为反应增强被称为行为敏化(behavioral sensitization).行为敏化的形成和表达与药物成瘾有着重要的关系,目前已经证明成瘾药物诱导的行为敏化对觅药行为和复吸的发生和维持有着重要的影响[1].敏化动物模型已经为研究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2].那么行为敏化是怎样形成的?它在药物成瘾中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环境因素在行为敏化中的作用又如何?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敏化行为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共有吸烟人口13亿之多,而在我国吸烟人口就已超3亿。吸烟成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烟草作用于大脑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nicotine),可以认为吸烟成瘾的实质就是尼古丁依赖。与许多药物滥用成瘾行为一样,吸烟成瘾受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较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参与吸烟成瘾行为的起始、维持、戒除及复发[1-2]。因此开展  相似文献   

14.
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是指强迫性寻求药物和摄入药物的行为模式,它是由偶尔的用药过渡到强迫性用药的一个成瘾过程[1]。药物成瘾一般会产生用药后的满足感,撤药后的戒断症状,以及对药物的强烈渴求和无法控制的觅药行为[2]。而成瘾作为一种物质使用障碍,是一种慢性复发的脑疾病,它会引起个体的认知、动机和情感变化[3]。基于对成瘾行为与情绪失调障碍之间重要关系的认识加深,当前以情绪为视角的成瘾行为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成瘾者认知与行为分离的决定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瘾行为近年来在我国普遍存在。目前通过各种医疗、教育等措施证实,毒品复吸率近100%。嗜毒者们整天大量使用海洛因等毒品,他们明知吸毒危险,但又沉湎于毒品的麻醉之中。这是一种认知与行为分离的成瘾行为。要想戒除这种行为,就必须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本文从社会、生物、心理三个方面分析、讨论形成这种嗜毒现象的决定因素,从而针对这些因素,根除这种嗜毒现象,将对人类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干预、治疗方式对网络成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网络成瘾患者100例,按照干预、治疗方式的差异对其做分组处理,并分为心理治疗组、行为治疗组、家庭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20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经方差分析,网络成瘾评分与总体表现测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网络成瘾患者,以综合治疗效果最佳,临床上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成瘾行为近年来在住我国普遍存在,目前通过各种医疗,教育等措施证实,毒品复吸率近100%。嗜毒们整天大量使用海洛因等毒品,他们明知吸毒危险,但又沉湎于毒品的麻醉之中,这是一种认知与行为分离的成瘾行为。要想戒除这种行为,就必须找了出原因,对症下药。本文从社会,生物,心理三个方面分析,讨论形成这种嗜毒现象的决定因素,从而针对这些因素,根除这种嗜毒现象,将对人类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发生率,探讨其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网络成瘾测试獉獉獉獉(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及自制一般情况表对深圳市2200名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及其抑郁情绪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共有2015名中学生完成獉獉调查,其中男生1043人(占51. 8%),女生972人(占48. 2%);初中生926人(46. 0%),高中生1089人(占54. 0%)。460名中学生有网络成瘾(占22. 8%),38名学生为重度网络成瘾者(占1. 9%)。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网络成瘾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有抑郁情绪,每周不参加体育锻炼,学习压力大及亲子关系差是中学生产生网络成瘾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深圳市中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形势严峻,社会、学校及家庭应积獉獉极采取措施,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近10年来网络成瘾研究的文献状况。方法:采用"网络成瘾"等检索词,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1年-2010年7月收录的网络成瘾文章进行检索和分析。结果:(1)我国网络成瘾研究论文的发表呈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高峰;(2)文献的著者以北京、山东和广东发文量最多;(3)大学的相关研究机构和附属医院发文量较多;(4)网络成瘾领域的研究中29.8%是基金资助的,而且基金资助数量也呈上升趋势;(5)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国学校卫生》,其次是《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网络成瘾研究中以成因方面的发文量最多,网络成瘾治疗研究中以心理疗法发文量最多。结论:我国网络成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目前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地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陈凤格  王生平  白萍  颜瑞香  刘卫红  高娉 《河北医药》2010,32(20):2917-2918
为了解青少年成瘾行为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卫生、教育等部门制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相关政策、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我们于2008年3至5月对石家庄市区及下辖郊区县(或县级市)青少年成瘾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