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早期综合干预对不同类型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窒息、高胆三类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三类高危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两组婴幼儿进行智能监测。结果:①1岁时干预组三类高危儿的语言、个人社交和总发育商(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干预组的适应行为DQ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三类高危儿的个人社交、语言和总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行为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干预组的大运动DQ、窒息干预组的精细动作DQ均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P<0.01);早产干预组的精细动作、窒息干预组的大运动、高胆干预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了高胆儿的大运动DQ外,三类高危儿对照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三类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到1岁时可与正常儿童相近,尤其在语言和个人社交方面,三类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定期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参加健康管理的新生儿5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新生儿401例、高危儿100例。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251例)和观察组(2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喂养及家庭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定期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6个月的智能发育状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干预3个月、6个月的DQ和M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语言及个人-社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高危儿干预3个月、6个月的DQ、MI评分高于对照组高危儿,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语言及个人-社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高危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正常新生儿及高危儿行定期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促进智能发育,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方法】高危儿干预组46例,均为2005~2006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重点护理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se unit,NICU)住院新生儿;高危儿对照组230例,为2005年以前本院NICU住院新生儿,同期在本院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结果】高危干预组与高危对照组比较:1岁时高危干预组的语言和个人社交2个能区和平均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P<0.05);而大运动、适应行为和精细动作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高危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运动、个人社交和平均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高危干预组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DQ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P<0.05);高危干预组的语言DQ比正常对照组儿童高(P<0.01)。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和平均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心理早期发育的作用.方法 将74例高危儿分为两组,干预组41例,未干预组3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7例.干预组实施婴儿抚触、婴儿体操、运动训练及视听觉刺激综合干预训练.三组分别于出生后3个月、6个月采用0~6岁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3个月后,未干预组的DQ、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6个月后,未干预组DQ、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显著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DQ、大运动、语言、社交行为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5.
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儿)智能的影响,为制订更有效的高胆儿的随访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高胆儿(均没有合并核黄疸)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各组均在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智能监测。【结果】①1岁时高胆对照组5个能区和平均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高胆干预组的5个能区和平均DQ均高于高胆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③高胆干预组的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和平均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高胆儿的智能发育,到1岁可赶上正常儿童,尤其在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方面,今后干预的重点是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规范管理和早期干预对窒息儿智力发育的影响,为制定更有效的个体化针对窒息儿的随访干预措施以及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窒息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在本院高危儿随访中心进行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各组均在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智能监测.[结果]①1岁时窒息干预组的5个能区和平均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高于窒息对照组(P<0.05);②窒息干预组的大运动、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和平均DQ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窒息干预组精细动作DQ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窒息对照组5个能区和平均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利用高危儿监测网,统一管理,多学科合作并配合家庭式的干预模式,对窒息儿进行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窒息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进高危儿智能发育的早期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对高危儿进行干预,另设高危儿对照组和正常儿对照组;1岁时对3组小儿用儿一心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并对其结果加以比较。结果高危儿干预组与高危儿对照组比较,除了大动作、语言发育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平均发育商高危儿干预组优于高危儿对照组,正常儿对照组与高危儿对照组比较亦显示相同结果。但高危几千预组与正常儿对照组比较,五个能区发育商和平均发育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可促进高危儿童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高危儿与正常婴幼儿发育商的研究,探讨影响高危儿发育商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出生的282例高危儿和3 402例正常儿童,分别在6月龄、12月龄及24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商(DQ)测评。结果 6月龄和12月龄时高危儿组发育商及异常发生率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月龄时高危儿组发育商及异常发生率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12月龄时,高危儿组各能区DQ值均低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月龄时,高危儿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能区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运动、精细动作能区DQ值仍低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高危儿进行智能发育测评,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高危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地市级妇幼保健院高危儿规范管理的模式探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地市级妇幼保健院高危儿规范管理的模式,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高危儿随访中心,设置随访流程及干预模式,对2 701例建档高危儿随访、定期评价、咨询及指导,实施早期干预。【结果】①规范管理后2年与前2年比较、管理后第2年与第1年比较高危儿建档数以及半年、1年、2年随访率均有明显提高(P<0.001)。②1岁时早产随访组的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和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高于失访组(P<0.05),早产随访组的精细动作、个人社交、语言和总DQ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失访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脑瘫和可疑脑瘫康复率分别达到37.5%和90.9%。【结论】建立高危儿监测网,统一管理,多学科合作并配合家庭式的干预模式,是提高高危儿管理率及生存质量的可行、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危新生儿情感及智能发育早期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危新生儿情感及智能发育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186例高危儿,其中足月儿99例,早产儿87例.分别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影响智能发育有关因素调查并做组间均衡比较.干预组以健康教育、情感和智能开发为突破口,找出最佳起点并应用自行编制的<婴幼儿智能开发与发育简明表>制定个别化早期训练方案,进行情感和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社会行为六个能区康复训练,并指导家长开展家庭训练.追踪随访至一岁半,比较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能区的发育商及总发育商.结果 干预组无论是足月高危儿(除社交行为外)还是早产高危儿各个能区的发育商和总发育商均显著提高(P<0.05,P<0.01).早产高危儿改善幅度更为显著.结论 应用干预措施能显著促进高危儿的情感及智能发育,表明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对早产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及智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医院儿保康复科就诊的158例无合并症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编号和家长自愿的原则,73例早产儿从纠正胎龄40周开始进行早期医疗康复干预结合家庭干预(综合干预组),85例早产儿只行常规的家庭干预(常规干预组),两组患儿均在3、6、9、12个月用发育量表检查发育商,1岁时进行脑瘫诊断和排除诊断。结果从9月龄后,综合干预组儿童各能区得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儿童,且综合干预组儿童6月龄时的社交能力( t=2.53,P<0.05);9月龄时的社交能力(t=2.50,P<0.05)和语言能力(t=2.04,P<0.05);12月龄时的大运动(t=4.00,P<0.05)、精细运动(t=2.40,P<0.05)、适应能力(t=2.34,P<0.05)和社会行为(t=2.12,P<0.05)得分都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儿童脑性瘫痪的检出率为4.1%(3/73),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12.9%(11/85),χ2=6.10,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婴儿期智能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儿综合管理的模式并评估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建立高危儿随访中心,设立随访流程、转诊模式、干预模式。结果:综合管理后3年较前3年、管理后第2、3年较管理后第1年高危儿建档数及随访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岁时早产儿随访组中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社交能力及总发育商(developmentalquotient,DQ)均高于失访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发育迟缓或姿势异常早期干预的康复率达100%,随访至2岁的儿童无脑瘫发生。结论:建立高危儿监测网络,依托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行医疗机构多学科及家庭相结合的早期干预模式,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是提高高危儿管理率及减少伤残儿童发生的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早期综合发展对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广州市越秀区矿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建卡的103例早产儿以家长知情同意为原则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干预组开展早期综合发展服务,对照组按广州市高危儿管理要求进行基础保健,分别于纠正6月龄时进行体格测量和智能发育评估,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纠正6月龄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和前囟分别做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及语言能区、全量表分和发育商的比较,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交行为能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4)。结论早期综合发展服务能明显促进纠正6月龄内早产儿的智能发育,但对其体格发育无明显促进作用,长远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郑蓉  池霞  洪琴  张敏  童梅玲  苏恺  潘丽朝  张玲  张蕾  俞倩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04-3606
目的:探索早期干预对智能发育迟缓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35例参加智力干预指导的患儿为干预组,35例因多种因素未能参加智力干预指导的婴儿作为对照组。通过早期智力干预指导对干预组患儿进行干预,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DQ),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指导干预。结果:3月龄时两组患儿适应性、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四个能区的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月龄时两组患儿四个能区的发育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发育商(DQ)差值比较发现,干预组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四大能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智能发育迟缓儿进行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其认知水平,减少伤残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5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与未干预组(125例),同时选取12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定期神经行为发育评估、指导性训练及包括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电疗法、音乐疗法等在内的强化训练等干预,并定期体检及进行智能发育测试。结果①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干预组经过早期综合干预治疗后遗症明显少于未干预组。③干预组患儿在1、2岁时可达正常组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改善早产儿的神经运动发育状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张少冰  陈立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0):1373-1374
目的:探讨早产儿智力发育的特点,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儿科保健门诊就诊的3~12月龄婴儿43例分早产儿组、足月儿组,比较两组的发育商(DQ);再把早产儿按是否伴有高危因素(如窒息、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等)分为高危组与对照组,比较高危组与对照组的DQ。结果:早产儿的发育商及其中的精细运动、社交行为能力评分低于足月儿组,经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危组的大运动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的智力发育水平较足月儿低,其中以精细运动、社交行为能力为显著;高危因素影响早产儿的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雯  耶娟毅  王远妮  肖琳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483-1487
目的探讨不同出生胎龄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胎龄分为早产儿组(胎龄28~36周)、早期儿组(胎龄37~38周)、足月儿组(胎龄≥39周)。早产儿与早期儿于纠正胎龄40周、足月儿于生后24 h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分别在早产儿、早期儿、足月儿生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随访,采用北京首都儿童研究所《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评估其进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986名新生儿,早产儿组122例,其中男54例,女68例,平均胎龄(32.42±1.54)周;早期儿组275例,其中男122例,女153例,平均胎龄(37.54±1.21)周;足月儿组589人,其中男245人,女344人,平均胎龄(39.89±0.52)周。6月龄时,早产儿组、早期儿组总发育商以及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社会交往5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均P<0.01)。12月龄时、24月龄时,早产儿组总发育商以及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社会交往5方面评分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均P<0.01)。胎龄与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胎龄越大,大运动、精细运动、认知、语言、社会交往评分越高(r=0.992、0.968、0.955、0.933、0.990)。结论出生后早产儿组以及早期儿组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水平均显著低于足月儿,6月龄时早产儿组以及早期儿组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水平均显著低于足月儿组,在12月龄与24月龄时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仍旧显著低于足月儿组,但早期儿与足月儿神经心理发育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危儿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管理模式对降低高危儿脑损伤后遗症的效果。方法在西安市城区、郊区与郊县分别抽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项目点,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县妇幼保健院-市妇幼保健院管理网络对高危儿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和早期干预,对筛查出神经发育异常的患儿及时康复训练。结果l岁时干预组Gesell各能区分值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t=-1.7~-0.1,均P〉0.05);未干预组Gesell各能区分值明显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t=5.2—7.1;4.2—6.5,均P〈0.001)。1岁时干预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86.0%vs56.0%,X^2=5.6,P〈0.01),干预组身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04-3.2cmvs76.0±2.2cm,t=-2.6,P〈0.01)。结论高危儿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儿童智能和体格发育水平,可预防高危儿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高危因素的足月儿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对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测胆的方法测查28。42天婴儿的黄疸情况,并根据胆红素测量值〉5.00mg/dL分为黄疸组和对照组,应用DDST方法追踪婴儿2—4月龄时的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大运动能、精细运动一适应性能和个人一社交能方面,月龄与评分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语言能方面,黄疸组婴儿相当于月龄的评分,但低于非黄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P=0.03)。结论晚发型母乳性黄疸黄疸对婴儿的语言发育可能存在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