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目前,全球每年新增膀胱癌病例约35万,发病率居第9位,因病死亡率占2.1%~[1],随着近年来术式的不断改进,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目前已成为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2]。全膀胱切除回肠导管术曾一度是应用最普遍的尿流改道方式,至今仍为成人永久性尿流改道的常用术式~[3]。这种手术方式虽拯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改变了患者正常的排尿方式,术后腹壁造口(俗称为泌尿造口)终身存在和佩戴泌尿  相似文献   

2.
<正>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是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的金标准~([1-2])。尿流改道技术解决患者的排尿问题,即在腹壁做永久性回肠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患者通过佩戴泌尿造口袋收集尿液~([3])。为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 500~2 000 ml,泌尿造口呈持续排放状态,通常建议造口袋1/3~1/2满时,患者须排空造口袋~([4])。不及时排空将面临造口袋脱落污染衣裤和引起其他并发症的风险,患者需要  相似文献   

3.
正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1]。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尿路造口术式包括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回肠代膀胱术[2],这两种术式术后都需行腹壁造口,患者需终生佩带造口袋。因此,让患者熟练掌握造口护理的方法、减少造口并发症非常关键[3-4]。本研究运用基于授权原理的路径化健康教育对尿路造  相似文献   

4.
<正>膀胱全切+回肠造口或输尿管皮层造口是膀胱全切尿路改道的重要手术方式。由于患者术后尿流改道由皮肤引出,需要佩戴膀胱造口底盘和造口袋(包括造口底盘和造口袋,以下简称造口装置),对患者的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多数患者虽然通过术前告知对手术方案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术后尿流改道,尿液须从腹部引流心理准备不足,对造口装置的护理能力缺乏,出现造口底盘脱落、因贴合不紧密致周围尿液渗漏并发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瘙痒等,明显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其次,患者出院后因操作不当或者操作不熟练不能做到一次性更换成功,增加了耗材的使用[1]。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是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的金标准[1]。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通过腹壁造口佩戴集尿袋,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简单、安全的永久性尿流改道术[2]。而泌尿造口随时分泌尿液,给粘贴造口底盘带来较高难度。减少尿液渗漏、增加造口底盘粘性、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护理的最终目标。2008年1月—2014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将自制集尿器用于泌尿造口护理,取得了满意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三种尿流改道方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尿流改道病例37例,其中回肠膀胱术14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19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4例.[结果]回肠膀胱手术组与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输尿管皮肤造口手术组与另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组出现轻度肾积水4例,回肠膀胱术组出现轻度肾积水1例,术后两个月复查B超积水消失.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全切是膀胱多发肿瘤及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回肠膀胱术及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都是尿流改道的较好选择,部分特殊病例可选择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相似文献   

7.
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  叶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5):3747-3749
目的探讨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35例膀胱肿瘤行Bricker术尿流改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的心理访视和造口定位可帮助患者从心理接纳到主动参与造口护理,术后早期使用造口袋,加强造口和尿液的观察,可及早发现并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尿流改道者围手术期的人文关怀和全面质量管理对其顺利回归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造口治疗师的培训,可帮助尿路造口者预见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给予处理,提高造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加尿流改道术(urinary diversion,UD)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最佳治疗方法[1-2],目前尿流改道术主要有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尿流改道术和原位尿流改道术3种[3]。原位尿流改道术是通过截取患者自身肠段制作与原膀胱形态、功能相似的"新膀胱",使尿液经过肠管通道排泄至体外,从而使患者获得接近生理性排尿的手术方式。与其他传统尿流改道术相比,  相似文献   

9.
<正>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回肠膀胱(Bricker)手术仍是目前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的标准手术[1]。回肠膀胱术后造口护理不当,容易引起尿液渗漏,持续的尿液渗漏刺激造口周围皮肤,造成皮肤尿酸结晶、红肿、糜烂、感染,长期的感染可导致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在多种肿瘤的启动、进展及转移潜能中起着病原学作用[2-3]。膀胱尿路上皮乳头状瘤是在1998年由WHO及国际泌尿病理学共同提出的一个新的膀胱肿瘤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预防造口并发症。比较2组的造口护理能力、造口周围皮肤状况以及造口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造口护理自我意愿、护理技能、护理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造口皮肤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手术患者的造口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自制双环集尿器用于尿流改道腹壁造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泌尿系因不同原因 ,需做尿流改道 ,如输尿管皮肤造口、回肠膀胱等 ,需在腹部适当的位置进行腹壁造瘘 ,让尿由腹壁造瘘口排出体外 ,由病人佩带集尿器收集尿液。由于一般的集尿器与腹壁造瘘口皮肤接触不紧密 ,容易漏尿 ,造成污染 ,且有异味。而与腹壁造瘘口接触紧密的尿造口袋(如康复宝 )因价格高 ,使一些经济困难的病人难以接受。因此 ,我科于 1982年研制了一种具有实用性的双环集尿器 ,用于尿流改道腹壁造瘘 ,经 2 16例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将经验介绍如下。1 材料钢丝 (直径 3~ 4mm)、避孕套、3cm宽松紧带、粘扣、引流袋。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全膀胱切除联合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行全膀胱切除联合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制定并实施围术期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降低全膀胱切除联合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术患者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泌尿系因不同原因,需做尿流改道,如输尿管皮肤造口、回肠膀胱等,需在腹部适当的位置进行腹壁造瘘,让尿由腹壁造瘘口排出体外,由病人佩带集尿器收集尿液。由于一般的集尿器与腹壁造瘘口皮肤接触不紧密,容易漏尿,造成污染,且有异味。而与腹壁造瘘口接触紧密的尿造口袋(如康复宝)因价格高,使一些经济困难的病人难以接受。因  相似文献   

14.
正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尿流改道的一种方式。以其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适用于预期寿命短、有远处转移、肠道疾患无法利用肠管进行尿流改道或全身状况不能耐受其他手术者[1-2]而存在于临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患者自我形象改变,尿流方式由可控变成不可控,并且面临一系列术后并发症[3],故术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护理此类患者,现将术后护理现状进行综述。1造口护理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回肠膀胱或双侧输尿管皮层移植腹壁造口是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常见的尿流改道方式[1].尿液从腹壁造口处持续引流,患者需终身佩戴造口袋,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生活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对浸润性膀胱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手术的10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造口认知、造口装置拆装、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尿袋排空、底盘修剪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功能领域、特异性条目评分均高于干预前,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浸润性膀胱癌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其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目前,除部分T2期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和经尿道切除外,全膀胱切除仍是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的金标准[1]。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需行泌尿系统改道来解决排尿问题[2],术后尿液的收集需永久使用集尿袋,因此必须保持造口周围皮肤的完整性,防止局部受损,影响粘贴效果。患者住院期间做好造口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处理得当  相似文献   

18.
姜燕  王薇 《护理与康复》2015,14(10):919-922
<正>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对于浸润性和多发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1]。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是泌尿外科复杂的手术之一,具有创伤大、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因手术涉及尿流改道及尿路重建等问题,加上患者的应对方式改变和疾病的预后因素,对患者心身和生活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患者常对造口护理无信心,且怀疑自己能否适应有造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黄秋兰 《当代护士》2018,(2):161-163
正膀胱癌位居泌尿系肿瘤首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尿流改道的一种常用术式。对于一些需行膀胱全切术的膀胱肿瘤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如高龄伴心肺功能不全或全身状况不佳,预期寿命短、有远处转移、肠道疾病)无法利用肠道进行尿道改流,可行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正确的造口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2016年6月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病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188例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的膀胱癌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病人的一般资料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本次调查中病人生活质量除了社会关系维度中性生活满意度较低外,其余各维度及总体评价均较好;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家庭经济收入、术后时间、造口并发症等。[结论]应关注男性、家庭经济状况差、术后时间短的病人,鼓励病人积极预防和治疗尿路造口相关并发症,有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