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自本院 1 999年 6月~ 2 0 0 1年 7月门诊治疗的急性菌痢病人 91例 ,年龄 2 0~ 64岁。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5 1例 ,男 2 4例 ,女 2 7例。腹泻 5 1例 ,腹痛 5 1例 ,恶心呕吐 4例 ,脓血便 5 1例 ,体温 3 7.1℃~ 3 8℃ 1 9例。对照组 40例 ,男 2 3例 ,女 1 7例 ,腹泻40例 ,腹痛 40例 ,恶心呕吐 4例 ,脓血便 40例 ,体温 3 7.1~ 3 8℃ 3 1例。平均发病时间 3天。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 5 %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及补钾。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葛根芩连…  相似文献   

2.
脓血便误诊为细菌性痢疾22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刚  汪润清  葛有华  张生兰  吴英 《四川医学》2003,24(10):1084-1084
脓血便是细菌性痢疾 (菌痢 )的典型临床表现 ,但其他疾病也可引起脓血便。现将我院 1998~ 2 0 0 2年收治的 2 2例脓血便误诊为菌痢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5例 ,女 7例。年龄2 0~ 6 5岁。发病到确诊在院外误诊时间为 1周~ 19个月 ,平均 5个月。临床表现 :脓血便 2 2例 ,便次增加17例 ,粘液便 15例 ,腹痛 14例 ,发热 12例 ,里急后重、下坠 11例 ,便形改变 8例 ,进行性贫血 7例 ,便秘 4例 ,体重下降 4例。血WBC (3 5 2~ 13 6 )× 10 9/L ,Hb 6 3~ 13 9g/L。1 2 诊断 :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  相似文献   

3.
陈海燕 《广东医学》2003,24(2):222-222
我院从 1996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采用利福平、氟哌酸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84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8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 ,有以下特点 :①临床表现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 ;②大便为黏液脓血便或鲜血便 ,镜检 :WBC (++)~(++++) ,RBC(+)~ (++++) ;③大便培养均为福氏志贺菌生长 ;④病程 6h~ 7d,平均 4 8 6h;⑤年龄 6个月至 5 2岁 ,平均 15 8岁 ,其中 18岁以上 2 0例 ,12~ 18岁 2 2例 ,12岁以下 4 4例。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采用补液 ,防治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  相似文献   

4.
贾景树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47-148
资料与方法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诊断均符合1992年山西临汾第四届全国学术交流会关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1]和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肠道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治疗组30例,女19例,男11例。年龄17~30岁,病程6个月~10年。腹痛28例,里急后重19例,黏液便28便,脓血便18例。病情属轻度10例,中度19例,重度1例;对照组30例,女20例,男10例。年龄19~35岁,病程4个月~15年。其中腹痛27例,里急后重24例,黏液便26便,脓血便16例;病情属轻度8例,中度21例,重度1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  相似文献   

5.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作者 2 0 0 0年 5月~ 2 0 0 0年 6月用培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细菌性痢疾 39例 ,并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的 2 2例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急诊患者中选取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 6 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培氟沙星组 ) 39例 :男 2 7例 ,女 12例 ;对照组 (庆大霉素组 )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2组中年龄最大 6 1岁 ,最小 16岁 ,平均 39岁。所选择的病例症状条件基本相同 ,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临床特征。粪便镜检平均每视野白细胞 10个…  相似文献   

6.
我院应用同欣颗粒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轮状病毒腹泻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3月住院患者12 0例 ,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0例 ,年龄 4个月~ 2岁 ,男 6 4岁 ,女 5 6例 ,发病在秋冬季节 ,病程 5小时~ 4天 ,平均 4 8小时 ,所有患者急性起病 ,大便为稀水或蛋花样便 ,少数带有黏液 ,无脓血便 ,发热 2 4例 ,体温最高达4 1℃ ,呕吐 4 2例 ,所有病例检测大便常规均 <6个 /Hp ,轮状病毒化验阳性者 4 8例 ,两组资料相似 ,具有均衡性。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补液 ,纠正脱水电解质紊…  相似文献   

7.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7月 ,我院采用吡哌酸溶液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普通型菌痢 ,并同口服吡哌酸联合抗菌药物组进行比较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选择病例均为初治急性普通型细菌性痢疾住院患者 ,保留灌肠联合治疗组 50例 ,男 2 7例 ,女2 3例 ,年龄 1岁~ 50岁 ,平均年龄 32 .7岁。均有腹痛、腹泻 ,末稍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及镜检脓血便 ,发热者 45例 ,里急后重 43例 ,其中 2 6例大便培养出福氏痢疾杆菌。对照组 47例 ,男 2 6例 ,女 2 1例 ,年龄 6个月~ 45岁 ,平均年龄 30 .4岁。均有腹…  相似文献   

8.
1989年我院用氟(?)酸保留灌肠治疗27例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诊断标准: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解脓血便、粪检符合细菌性痢疾改变。两组临床表现及发病至入院时间大致相同。治疗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5个月~1岁4例,2~3岁9例,4~7岁10例,>7岁4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6个月~1岁3例,2~3岁8例,4~7岁9例,>7岁5例。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70岁,因"呕吐4天,腹泻、咳嗽1天"入院。入院前4天,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液及咖啡样物质,约3~5次/天,与进食无关,无腹痛、腹泻,无发热、咳嗽、咳痰;1天前出现腹泻,共约5次,初为黄色稀便,后为水样便,无粘液脓血、里急后重,无发热、腹痛,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应用磷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72例 ,获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 ,男 75例 ,女 5 5例 ;年龄 5 0 d~ 13岁。均参照小儿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 [1 ]诊断 :具有典型的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临床症状 ,大便镜检有大量的红、白细胞及脓细胞 ;大便培养痢疾杆菌均为阳性。福氏痢疾杆菌 75例 ,志贺氏痢疾杆菌 5 1例 ,宋内氏痢疾杆菌 4例。 13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 72例和对照组 5 8例 ,两组年龄、病程、病情 (包括入院时体温、便次、脓血便 )等…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5年7月~1996年11月用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急性细胞性痢疾7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所经治的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儿均为住院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6个月~1岁4例,~3岁33例,~5岁19例,~8岁9例,~12岁7例。对照组66例,其年龄、病情与治疗组相若。临床表现发热、频繁粘液脓血便、恶心呕吐伴里急后重、腹痛,部分有脱水貌,少数有高热惊厥,休克表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均在11.2~25.OX10’/L;大便常规:红细胞十9例,++10例,m5例,洲3例;白细胞十21例…  相似文献   

12.
198 9~ 1997年我院收治 5 9例小儿便血性肠道感染患者 ,经较长时间治疗后出现顽固性便血 ,应用维生素 K治疗 ,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9例患儿年龄 8月~ 5岁 ,其中男 33例 ,女2 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31例 ,对照组 2 8例 ,入院前病程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全组病例均以发热、排粘液脓血便起病 ,大多数有里急后重症状。治疗后病情均好转 ,体温恢复正常 ,粘液脓血便量及次数均减少 ,里急后重及腹痛症状消失 ,继续治疗后大便持续带血 ,但量较少 ,呈鲜红色血性便 ,病史 12~ 18d。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样病变 ,本病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 ,可伴有发热 ,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 2 0 0 1年 7月 15日成功治疗 1例细菌性痢疾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 ,现就本例的护理及体会作一探讨。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5 0岁 ,因“发热、腹泻、腹痛 2d”于2 0 0 1年 7月 15日上午 8时入院。患者于两天前食用“海产品”后出现发热 ,继之出现腹痛、腹泻 ,开始时为黄色稀水便 ,以后逐渐转为粘液脓血便 ,日大便10余次 ,伴明显里急后重 ,且伴恶心、四肢酸软、乏力。入…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耐药性菌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由于痢疾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 ,给临床用药带来困难。我院 1 999年~ 2 0 0 1年对夏秋季流行的急性难治性耐药菌痢患儿采用穴位注射65 4-2治疗 5 6例 ,观察其疗效 ,并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我院门诊与病房共收治急性难治性耐药菌痢患者 1 0 3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6例 ,男 2 9例 ,女 2 7例 ,年龄 6个月~ 5岁。对照组 47例 ,男 2 4例 ,女 2 3例 ,年龄 6个月~ 6岁 ,两组均符合急性菌痢诊断标准[1 ] 。 1 0 3例中发热 98例 ,呕吐 5 6例 ,伴惊厥 9例 ,腹痛、腹泻、脓血便 1 0 3例 …  相似文献   

15.
急性菌痢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痢疾杆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耐药性而使病程迁延 ,疗效欠佳。我院近 3年应用中药“止痢汤”治疗急性菌痢 96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60例系我院 1 998~ 2 0 0 1年门诊及急诊病人 ,据临床表现和大便培养确诊为细菌性痢疾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96例中男 5 8例 ,女38例 ,年龄 1 5~ 76岁 ,平均 48岁 ;对照组 64例中男 36例 ,女 2 8例 ,年龄 1 6~ 75岁 ,平均 46岁。全部病例均有腹痛腹泻 ,脓血便 1 32例 ,粘液便 2 8例 ,里急后重 1 40例…  相似文献   

16.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以夏秋两季发病率最高。 1 998年 6月~ 1 0月采用自制中药灌肠合剂 ,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 患者 85例 ,全部病例均符合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1 ] 。随机分为治疗组 ,对照组。治疗组 45例 ,男 2 6例 ,女 1 9例 ;年龄 2~ 1 1个月1 0例 ,1~ 6岁 2 6例 ,7~ 1 3岁 9例。对照组 40例 :男 2 3例 ,女 1 7例 ;年龄 8~ 1 1个月 8例 ,1~ 6岁 2 0例 ,7~ 1 3岁 1 2例。全部病例均有腹痛 ,泻粘液脓性便或脓血便 ,里急后重感 ;有 5 8例伴有发热 ,…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 0 0 2年12月,采用先予2 8℃生理盐水大量不保留灌肠,再给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两种灌肠法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80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 0例,均为急性期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的诊断及分型均符合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标准[1] 。按入院先后采取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有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感。治疗组80例,男5 1例,女2 9例,年龄1~6 9岁,平均2 3.0±2 .6岁;其中普通型6 3例,轻型13例,中毒型4例;发热患者5 6例,热度37.6 - 41.3℃;腹泻每日7- 36次;血常规白细胞≥10×10 9/L者4 7例,大…  相似文献   

18.
庞金敏 《中原医刊》2003,30(9):38-38
20 0 2年 9月~ 11月 ,我院应用 65 4 2封闭加服异丙嗪、贝飞达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98例 ,并与思密达 ,病毒唑治疗组做对比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 6个月~ 2岁 ,病程 <3天 ,大便次数 >5次 天 ,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 ,无脓血 ,细菌培养阴性 ,轮状病毒检测阳性患儿为观察对象。治疗组 98例 ,男 5 6例 ,女 42例 ;年龄 8个月~ 2岁 ,平均 1 2岁 ;病程 1~ 3天 ,平均 1 5天 ;便次 6~ 11次 天 ,平均 9次 天 ;伴呕吐 65例 ,发热46例 ,中度脱水 3 2例 ,重度脱水 5例。对照组 68例 ,男 3 8例 ,女 3 0例 ;年龄 5个月~ 2…  相似文献   

19.
急性坏死性肠炎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 ,早期症状不典型 ,早期诊治颇难 ,现将我院 1 990年 1月~ 2 0 0 2年 1 2月诊治的 46例成人急性坏死性肠炎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9例 ,女 1 7例。年龄 1 6~81岁 ,平均 43 .2岁。临床都以腹痛、腹胀、血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中毒征象为主要表现就诊。腹痛 46例 ,腹胀 3 6例 ,血水样便 3 8例 ,恶心呕吐 3 5例 ,体温≥ 3 8℃ 2 7例 ,全身有中毒征象 7例 ,有饮食不洁史 2 1例 ,夏秋季发病 3 1例 (6 7.4%)。1 .2 辅助检查 腹部 X线检查有气液平面 3 6例 ,其中肠胀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痢疾杆菌耐药性增强 ,范围扩大 ,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寻找最佳药物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的一项任务。我们应用环丙沙星直肠灌注给药治疗 2 5例细菌性痢疾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全部病例为我院儿科 1998年 4月至 1999年 10月住院患儿 ,共 45例 ,男 30例 ,女 15例 ,年龄 3岁以下 32例 ,3岁以上 13例。临床上有典型的解粘液脓血便 ,阵发性腹痛 ,里急后重 ,发热 2 6例 ,呕吐 12例 ,左下腹有压痛。入院后即取新鲜脓血便作细菌培养 ,其中培养出福氏痢疾杆菌41例 ,志贺氏痢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