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束缚是研究心理应激的可靠方法.束缚应激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T细胞免疫.目的观察束缚应激状态下小鼠体内Thl/Th2平衡的改变以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试图发现心理应激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研究.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材料实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开展.选择鼠龄6~8周的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购进后适应性饲养3 d,称质量,并按体质量顺序编号,剔除体质量最大和最小的个体,再随机分入4个实验组中.分组后每组有小鼠16只(雌雄各8只),体质量18~20 g.方法取腹腔传代第7天的肿瘤细胞S180,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RPMI1640细胞培养基调细胞密度至1×1010L-1,在单纯肿瘤组和肿瘤束缚组小鼠右腋皮下注射0.2 mL/只.同时在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束缚组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接种后将单纯束缚组和肿瘤束缚组小鼠用特制小管限制活动,8 h/d.10 d后处死小鼠,剥取肿瘤和胸腺并分别称其质量,计算胸腺指数,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丝裂原激活淋巴母细胞法检测脾T细胞增殖及产生Thl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的能力,并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束缚应激对T细胞产生Thl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的能力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以及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次要结局束缚应激对小鼠T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和对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束缚应激可明显增加荷瘤小鼠的瘤质量,降低小鼠胸腺指数和脾T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荷瘤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的能力,并可使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l0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束缚应激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使产生Thl型细胞因子的功能减弱,Th2型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加,导致Thl/Th2细胞的平衡进一步向Th2细胞漂移.这可能是其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 ,分析Thl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 ,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首先用刺激物刺激细胞 ,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 ,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 ,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 ,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相应的细胞因子。结果 食管癌患者Thl型细胞因子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白细胞介素 - 1 2 (IL - 1 2 )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和白细胞介素 - 1 0 (IL - 1 0 )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管癌患者Thl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 ,相对地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 ,Thl/Th2平衡失调 ,Thl/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食管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 ,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而避免被机体清除 ,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Th1和Tn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首先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相应的细胞因子.结果食管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患者Thl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相对地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l/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食管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而避免被机体清除,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转移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OSAHS患者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分为轻度组(n=16),中度组(n=17),重度组(n=14),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中Thl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Th2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2的含量.结果:OSAHS各组Thl型细胞因子中IFN-γ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有逐渐升高趋势,但仅在重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健康组比较时P均<0.05,其余Th1/Th2细胞因子在进行两两比较时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OSAHS患者IFN-γ与AHI呈正相关,而Th2细胞因子与AHI无相关关系.结论:OSAHS患者Thl/Th2平衡失调,向Thl方向漂移,Th1细胞表型处于优势状态,且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杨玉  杨利  谢理铃  柯江伟 《临床荟萃》2009,24(2):149-150
弥散性毒性甲状腺肿(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均是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目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对辅助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的研究发现,其与AITD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检测20例GD和10例HT患儿血清IL-2、IL-4、IL-6、IFN-γ水平,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以探讨其与AITD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式微球分析法(CBA法)检测血清Th1/Th2/Th17型细胞因子的表达在结核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BD CBA Flex Set检测试剂盒的要求,用CBA法检测98例肺结核患者(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38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60例)和79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的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Th17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除白细胞介素17A组间、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结核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痰涂片阳性患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γ干扰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痰涂片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痰涂片阳性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痰涂片阴性患者(P0.05)。结论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可作为判断结核病严重程度的指标,监测结核病病情的转归。与此同时,CBA法作为1种新兴的检测技术,敏感度高,可同时检测多种细胞因子,并能大大节约血清用量与时间,因此可作为结核病检测和病情监测的实验室技术。  相似文献   

7.
背景:支架再狭窄的机制尚未阐明,炎症失衡在多种疾病中起重要做用,可能与支架再狭窄有关.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辅助T细胞亚型Th1样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和Th2样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在血清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2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合并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清标本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的浓度(实验2组),并与未行支架置入但排除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1组)、未行支架置入的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2组)及行支架置入但是无支架内狭窄患者30例(实验1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对照2组血清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与对照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1组各指标与对照1组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2组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水平高于其他3组(P<0 01);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水平则低于对照1组和实验1组(P<0.01).结果表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存在Th1、Th2炎症水平的失衡,Th1型细胞因子上调,Th2型细胞因子下调,提示Th1/Th2失衡可能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应激能够影响免疫功能,干扰机体的内环境稳态,而适宜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目的:观察中等负荷运动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血清干扰素Y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以及Thl/Th2细胞平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10在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对照组、心理应激组、运动组、运动+心理应激组,每组10只.方法:运动组、运动+心理应激组于实验前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30 min/(次·d),共3 d,实验时无负重游泳60 min,(次·d),总运动时间8周.运动+应激组在8周运动结束1 d后,开始21 d慢性束缚应激,6 h/d;心理应激组于同一时间点建立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运动组大鼠在8周运动结束后,同期饲养22 d;对照组大鼠同期饲养,不进行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检测大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并以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水平以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应激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血清干扰素γ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显著下降(P<0.01),Th1/Th2平衡失调.与心理应激组比较,运动+心理应激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干扰索γ水平和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运动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虽无显著差异,但有上升趋势.运动+应激组与运动组及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干扰素γ水平、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比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等负荷运动可明显增加慢性心理应激状态下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数量,通过上调干扰素γ水平调节Th1/Th2的失衡,维持机体的免疫稳态.  相似文献   

9.
背景:建立具有一定特征的、稳定的、可重复性强的Th1/Th2失衡动物模型是研究Th1/Th2失衡机制的重要基础.目的:分析钥孔戚血蓝蛋白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Th1/Th2失衡的特点.设计:随机对照探索性实验.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省法医学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5-09/2007-02在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省法医学实验室完成.实验选用Balb/c小鼠,对动物处置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方法:①以钥孔戚血蓝蛋白 完全弗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分离脾细胞,细胞因子分泌高峰点测定实验分为3组,分别为钥孔戚血蓝蛋白6.25,12.5,25 mg/kg组: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次数实验分为7组.分别为钥孔戚血蓝蛋白6.25,12.5,25 me/kg组,6.25,12.5,25 mg/kg二次免疫组及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 p40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的分泌量及血清中Th1型抗体IgG2a和Th2型抗体IgG1水平.结果:①钥孔戚血蓝蛋白免疫使小鼠出现脾肿大,脾细胞计数增高.②体外同种抗原再刺激使免疫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4种细胞因子浓度增高,其中白细胞介素2分泌量于24h即明显增高,48 h达高峰: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5在24 h轻度增高,以后逐渐上升,96 h达高峰.各时间点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p40含量均较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③不同剂量单次或二次免疫均可致4种细胞因子不同程度增高,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比值增高,其中12.5 mg/kg钥孔戚血蓝蛋白二次免疫组细胞因子分泌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④钥孔戚血蓝蛋白免疫小鼠血清IgG1,IgG2a水平发生不同程度增高,其中IgG1增高更为明显.结论:钥孔戚血蓝蛋白加完全弗氏佐剂可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发生Th2型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10.
Th1/Th2失衡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佳哲  李云 《华西医学》2009,24(1):236-237
1991年Maggi等证实人类存在着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了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而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6、IL-10及IL-13等因子。Th1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反应;Th2细胞因子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反应。Th1/Th2之间存在着交互调节的关系,即Th1/Th2功能平衡。但在疾病状态下,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失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th1/th2的失衡状况。方法利用三荧光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抗细胞表面抗原,抗细胞因子。检测出CD4+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及CD4+IFN-γ-IL-4+细胞作为Thl及Th2细胞,从单细胞水平研究初发SLE患者Thl/Th2平衡。结果未用药治疗的SLE病人其Thl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31例SLE患者按Thl/Th2可分成两组,Thl/Th2降低组与Thl/Th2升高组。Thl/Th2降低组其Thl细胞的降低十分明显。Thl/Th2升高组中Thl细胞仅轻度下降。结论Thl型反应与Th2型反应均参与了SLE的发病。不同患者可能免疫系统的异常并不同。  相似文献   

12.
背景:成熟树突细胞可通过其表面抗原CD80/CD86来启动Th细胞活化,促使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减少、向Th2细胞方向分化增多。〈br〉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抑制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表达后对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分泌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分离哮喘小鼠骨髓成熟树突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记物 CD11c、CD80、CD86的阳性表达率;设计合成CD80/CD86相关小干扰RNA转染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荧光定量PCR、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前后成熟树突细胞中CD80/CD86 mRNA和相应蛋白的表达,将干扰组、未干扰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的成熟树突细胞分别与小鼠T淋巴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上清液中Th1及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分泌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正常组成熟树突细胞的CD80/CD86的表达与哮喘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②小干扰RNA转染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后,干扰组CD80/CD8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其他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③小干扰RNA转染后干扰组共培养体系中干扰素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均P<0.05),白细胞介素4水平则明显低于其他组(均P <0.05)。提示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高表达CD80/CD86,小干扰RNA特异性抑制哮喘小鼠成熟树突细胞中CD80/CD86的表达,能增加干扰素γ并减少白细胞介素4的分泌,从而纠正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Th1/Th2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Grave病(GD)21例、甲亢甲炎(GDⅢ)11例、桥本甲亢(HTL)11例、桥本甲状腺炎(HT)16例、20名正常人,通过酶免法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1L-4)的含量。结果IFN-γ水平HT〉HTL〉GDm〉GD,IL-4水平GD〉GDⅢ〉HTL〉HT。GDⅢ和HTL组IFN-γ和IL-4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反映了AITD的病理改变和免疫功能紊乱,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相结合可成为AITD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肺结核(tuberculosis,TB)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1,NOD1)表达水平与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平衡的相关性,分析NOD1 mRNA是否通过调节Th1/Th2,Treg/Th17的平衡参与肺结核细胞免疫进展过程。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6月~2022年7月昌吉市人民医院结核病门诊收治的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肺结核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标准抗结核治疗6个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PCR)法检测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OD1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h1/Th2和Th17/Treg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将抗结核治疗前后NOD1与细胞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FLISA)测定32名狼疮性肾炎患者和10名健康人PB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IL-2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FN-γ水平3组间无显著性(P〉0.05)。结论Th2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Th1细胞因子的细胞活化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状态变化,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40例肺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量。另设20例体检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肺癌患者治疗前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1(IFN-1)、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上述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治疗反应良好患者其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表达水平变化越显著。结论肺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可能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有关,可作为评估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XUa中国学习动力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以RPMI-1640培养基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实验组中加入10pg/ml和5pg/ml重组mIL-12,对照组不加,72h后以ELISA检测各组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中CD4T、CD8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脾淋巴细胞中T细胞总数、CD4T细胞比例及CD4T/CD8T比值显著增大,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含量显著增加,而Th2型细胞因子(IL-4)含量则相应减少。结论IL-12可以诱导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增殖,调节Th细胞亚群平衡,使免疫应答向Th1漂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患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ACHBLF中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33例ACHBLF、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及1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BA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在ACHBL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CHBLF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NF-α、IFN-γ、IL-4及IL-6的水平较CHB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2及IL-10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A可同时检测各种细胞因子,适合临床应用;ACHBLF患者TNF-α、IFN-γ、IL-4和IL-6的变化可能参与ACHBLF的发生和发展,未发现上述细胞因子与反映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全血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活动期RA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10例正常人的PBMC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情况。结果:RA患者外周血IFN-γ^+细胞百分率及IFN-γ^+/IL-4^+细胞比值比健康人明显增高[分别为(45.8&;#177;10.1)%和(15.2&;#177;8.5)%,t=9.07,P&;lt;0.01和(10.6&;#177;3.8)%和(5.5&;#177;3.1)%,t=5.67,P&;lt;0.01],IFN-γ^+/IL-4^+比值与患者Stoke指数呈正相关(r=0.8610,P&;lt;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分泌模式朝,Th1偏移,IFN-γ^+/IL-4^+比值与疾病活动性相关,Th1/Th2平衡在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后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评价己酮可可碱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异常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05-09/2006-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8例。①实验分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己酮可可碱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己酮可可碱400mg,3次/d,饭时口服。两组治疗时间为1周,且均禁用免疫抑制剂。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②实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各组患者进行CD4 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进行检测,从而测出相应Th1,Th2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参与常规治疗组实验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参与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患者18例,脱落3例,余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 干扰素γ表达水平和Th1/Th2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 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治疗1周后,CD4 干扰素γ水平和Th1/Th2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CD4 白细胞介素10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Th1/Th2失衡,己酮可可碱调节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h1/Th2的失衡,该效应可能是己酮可可碱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