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价及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给予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和血清糖链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发生骨转移的患者给予放疗治疗,并于治疗后复查SP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χ~2=8.067、12.079、10.376,P0.05),全身骨显像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χ~2=28.058、34.842、32.041、6.512,P0.05),3种肿瘤标志物与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及单独检测全身骨显像(χ~2=74.169、83.557、79.732、38.922、16.316,P0.05)。随着乳腺癌骨转移分级的升高,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并与患者的骨转移分级具有相关性(r_s=0.859、0.602、0.661,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5.615、15.633、42.816,P0.05),且均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t=9.972、12.454、8.297,P0.05)。结论联合应用全身骨显像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作为评价骨转移程度和放疗疗效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04例前列腺癌患者用SPECT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骨转移程度据Soloway标准分为四级(Ⅰ、Ⅱ、Ⅲ、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白细胞介素-6(IL-6)和骨钙素(BGP)的含量。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Ⅲ和Ⅳ级患者CD3+T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Ⅰ和Ⅱ级患者,且Ⅲ级<Ⅱ级<Ⅰ级,而对CD4+T和CD8+T的水平则Ⅱ、Ⅲ、Ⅳ级患者明显低于Ⅰ级患者,且Ⅳ级患者明显低于Ⅱ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级别的增加,血清T-PSA、F-PSA、BGP、IL-6水平明显升高,Ⅲ和Ⅳ级明显高于Ⅰ和Ⅱ级患者,且TPSA水平逐级升高,IL-6水平Ⅳ级大于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反映骨转移病情进展指标(即T-PSA、F-PSA、BGP和IL-6水平)的升高,前列腺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也会明显降低,监测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对疾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骨钙素水平对提示肺癌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72例原发性肺癌和20名正常人血清骨钙素水平,用核素骨显像方法确定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结果肺癌患者与正常人以及不同细胞类型肺癌之间血清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癌伴有骨转移者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P<0.05)。结论血清骨钙素检测对提示肺癌发生骨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征,探讨其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以L2的骨密度确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检测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NO)含量;空腹尿羟脯氨酸、尿肌酐含量的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降低;骨代谢指标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和NO含量均升高以及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NO含量和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KP)测定与骨显像联合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价值。方法对136例确诊肿瘤患者作骨型碱性磷酸酶和骨显像的联合检查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骨转移组,骨显像阳性82例,阳性率95%;在非骨转移组,骨显像阳性6例,假阳性率12%。B-AKP对骨转移诊断阳性率为88%;在非骨转移组阳性率为44%。两组之间测定值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B-AKP是诊断骨转移的一个较为有效的生化指标。但它在非骨转移组中的较高阳性率,决定了它在判断骨转移时的局限性,最好与骨显像密切结合,才能更好的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为前列腺癌66例资料,其中经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骨转移的患者33例,未发生全身骨转移的患者33例。利用超声造影观察骨转移与未发生全身骨转移患者病灶微血管血流情况。采集骨转移与未发生全身骨转移患者的肘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中TGF-β1、VEGF、IL-6的水平。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TGF-β1、VEGF及IL-6的水平高于未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局灶血流灌注强于未发生骨转移的患者(P0.05);血清TGF-β1、VEGF及IL-6的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GF、VEGF、IL-6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骨转移的的发生存有一定的关系,血清中TGF、VEGF、IL-6水平的高低可以作为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病情进展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8.
潘宏良  何德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8):3596-3597
目的: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特征,探讨其在诊断骨质疏松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以L2的骨密度确诊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0例,检测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碱性磷酸酶(ALP)、一氧化氮(NO)含量;空腹尿羟脯氨酸、尿肌酐含量的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和左股骨颈的骨密度降低;骨代谢指标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和NO含量均升高以及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也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C7、左股骨颈的骨密度,外周血清IL-6、骨钙素、ALP、NO含量和空腹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血清骨钙素测定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勇  周予兰  王伟 《检验医学》2007,22(4):484-485
目的观察血清骨钙素水平对提示肺癌骨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72例原发性肺癌和20名正常人血清骨钙素水平,用核素骨显像方法确定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结果肺癌患者与正常人以及不同细胞类型肺癌之间血清骨钙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癌伴有骨转移者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P〈0.05)。结论血清骨钙素检测对提示肺癌发生骨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血清碱性磷酸酶谱的联合检查,探讨对鼻咽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1周内进行血清碱性磷酸酶谱测定。结果:65例鼻咽癌患者中41例发生骨转移,占63.08%,其中低分化癌转移率最高。鼻咽癌骨转移患者以脊柱转移最多,其次是胸部。鼻咽癌骨转移组、未转移组血清碱性磷酸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鼻咽癌骨转移组血清碱性磷酸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1);多发骨转移组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组(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碱性磷酸酶谱测定,对于诊断骨转移,特别是鼻咽癌发生的单发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9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前后肿瘤标志物CA153、CEA的血清水平。结果骨转移前后血清CA153、CEA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且与乳腺癌骨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HER-2(-)、绝经前、Ⅲ~Ⅳ期、骨转移区域数>5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后CA153水平显著升高(P<0.05)。HER-2(-)、Ⅲ~Ⅳ期、骨转移区域数>5、骨外转移区域数<1、PR阴性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与骨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HER-2(-)、绝经后、Ⅱ期、骨转移区域数≤5、骨外转移区域数>5、ER阴性、ER阳性、PR阴性、PR阳性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后CEA水平升高,且与骨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EA水平升高与乳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乳腺癌骨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骨折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水平变化,分析其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从而探究以上指标在老年OP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徐州市肿瘤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43例老年OP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同期体检为OP无骨折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25(OH)D、TRACP-5b、IL-7、骨形成标志物及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分析25(OH)D、TRACP-5b、IL-7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OP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70岁以下占比、血清25(OH)D和骨代谢指标钙(calcium,C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TRACP-5b、IL-7、磷(phosphorus,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形成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Ⅰ-type pre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血清25(OH)D及Ca水平均为老年OP骨折的保护因素,血清TRACP-5b、IL-7、P、PTH、BALP、BGP、PINP、β-CTX均为危险因素(均P<0.05)。Person相关性模型显示:骨代谢指标P、PTH、BALP、BGP、PINP、β-CTX水平与血清25(OH)D呈负相关(分别r=-0.730、-0.651、-0.615、-0.631、-0.566、-0.623,均P<0.05),与TRACP-5b呈正相关(分别r=0.822、0.780、0.759、0.686、0.627、0.699,均P<0.05);Ca与IL-7呈负相关(r=-0.705,P<0.05)。结论:老年OP患者血清25(OH)D、TRACP-5b、IL-7水平可用于初步判定患者骨代谢情况,从而为前期筛查和发现OP骨折风险提供一定依据,帮助OP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董飞  王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323-1325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该院接诊的104例绝经后女性,其中53例骨质疏松症女性设为观察组,51例无骨质疏松症女性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K)、Ⅱ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骨钙素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与股骨颈、腰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theK、PINP、β-crosslaps、骨钙素及TR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骨颈、腰椎骨密度以及腰椎和髋部的总T值(简称T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T值与CatheK、PINP、β-crosslaps、骨钙素及TRAP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表达和骨密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老年人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年龄变化的特点,分析骨代谢生化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10/2004-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门诊和住院的中老年体检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410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骨密度,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清骨钙素、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晨尿吡啶啉,尿吡啶啉用肌酐校正。按年龄段(40~49,50~59,60~69,70~79,>80岁)和不同骨密度组(骨质疏松、骨量减低、骨密度正常)对男性和女性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骨钙素随年龄增长下降,尿吡啶啉/肌酐随年龄增长上升,均低于女性(P<0.05),中老年女性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在50~69岁时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70岁以后又趋于下降,尿吡啶啉/肌酐值与同年龄的老年男性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基本在正常范围。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低于骨密度正常组,而尿吡啶啉/肌酐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7.051,7.898,P<0.05);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t=3.633,17.923,P<0.05);同性别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低组的骨钙素和尿吡啶啉/肌酐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N端骨钙素(N-Osrteoc)、骨桥蛋白(OP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收治的93例前列腺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分为无骨转移组(40例)和骨转移组(53例).采用罗氏Co...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全身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以及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规律及与病理分级、PSA(前列腺癌糖蛋白抗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测定血清PSA水平及全身骨ECT检查,术后病理分级.结果 142例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中107例有骨转移(占75 35%),骨转移好发部位为脊柱(87例,占30 96%)和骨盆(84例,占29 89%).PSA越高骨转移发生率越大,肿瘤分化程度越低骨转移发生率亦相应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全身骨扫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有重要价值,前列腺癌血清PSA值、病理分级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5-3)水平与肿瘤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ECT全身骨显像同时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结果 ①血清CEA,CA125和CA15-3测定值与阳性率在骨显像阳性组均有显著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②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当三项全阳性时,骨转移的阳性预测值达到100%;三项肿瘤标志物全阴性时,骨转移阴性预测值为90%.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骨转移和帮助乳腺癌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血清PSA、fPSA及fPSA/PSA比值的联合检查,探讨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及30例良性病变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1周内进行血清PSA、fPSA及fPSA/PSA比值测定。结果:9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59例发生骨转移,占65.56%。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以骨盆转移最多,其次是脊柱,胸骨最少。与良性病变患者组比较前列腺癌骨转移组、未转移组血清PSA、fPSA水平明显升高,fPSA/PSA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未转移组比较,骨转移组血清PSA、fPSA水平明显升高,fPSA/PSA比值明显降低(P<0.01)。骨转移组中多发骨转移者血清PSA、fPSA水平明显高于单发骨转移者,多发骨转移者fPSA/PSA比值水平明显低于单发骨转移者(P<0.01)。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血清PSA、fPSA及fPSA/PSA比值测定,对于诊断骨转移,特别是前列腺癌发生的单发骨转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NTx)水平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确诊乳腺癌患者94例(观察组),依据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检查结果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3组外周血清中CA153,NTx及AKP水平;比较不同骨转移灶数量患者血清中CA153,NTx及AKP水平。结果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检查提示观察组发生骨转移51例,无骨转移43例;骨转移组血清CA153,NTx及AK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无骨转移组(P<0.01),无骨转移组CA153,AKP及NTx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转移灶数量≤2个者,CA153,NTx及AKP水平明显低于骨转移灶>2个者(P<0.05)。结论血清CA153,NTx及AKP可作为诊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代谢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入院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通过~(18)F-FDG PET/CT图像获得病灶数量、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平均SUV(mean SUV,SUV_(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总病灶糖酵解值(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并与患者同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f PSA)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于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数量为8个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最佳界值点,并以此将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局限性骨转移组(1~8个)和弥漫性骨转移组(8个)。除局限性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间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间t PSA、fPSA和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转移灶的数量与患者同期tPSA、fPSA和AL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4,P=0.02;r=0.531,P=0.03;r=0.478,P=0.018)。除前列腺癌骨转移灶SUV_(max)与同期ALP水平,以及SUV_(mean)与同期fPSA、ALP水平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均有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数量为8个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OS的最佳界值点;tPSA、fPSA和ALP均可作为评价前列腺癌弥漫性骨转移的临床血生化指标;∑_(MTV)和∑_(TLG)联合同期tPSA、fPSA和ALP水平在评价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程度方面优于SUV_(max)和SUV_(mean);∑_(TLG)可用于评价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