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激励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励原理运用于护理管理就是护理管理者采取科学的激励方法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激发积极行为 ,搞好护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目前运用于管理实践和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论、“保健———激励因素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和公平理论。本文结合护理管理实践加以探讨。1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求由低到高级可分五个层次 ,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与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的 ,是层次需要论的核心[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他人重视 ,被社会承认 ,而这种被重视、被承认就是一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毒供应室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的1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同时选取50个消毒包为观察对象,对医务人员进行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各指标的临床满意度以及消毒包合格率。结果实施基于该理论的护理管理后,护理人员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评分、消毒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临床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7—12月,将解放军第81医院的120名护理人员按照1:3:6的比例分成3个层次: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采用分层次管理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明确各个层次的职责,评价并比较分层次管理法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的评分。结果分层次管理法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分层次管理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保证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护理人才队伍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的实施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了我国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的实施现状。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的优点包括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增进医护沟通、推进护理科研的开展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护理人员缺编、思想认识不够和缺乏审核标准的量化指标等问题,需要护理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制订护理管理体制,将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分层次管理后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用分层次管理,能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效率、护理质量、工作积极性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临床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层细化与聘约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人力资源是推动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是管理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分层细化与聘约管理,能为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管理及合理配置起到积极的作用,并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质量。文章就该院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分层细化与聘约管理的实践,对护理人员分层次使用、聘任上岗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用分层管理的模式。护理管理半年后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护理的质量、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护士的满意程度;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前后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比对照组的明显提高(P〈0.05),护理的质量、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护士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的提高(P〈0.05),理论评分以及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能够显著地提高护理的质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8.
激励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激励可激发人的动机 ,诱导人的行为 ,使其发挥内在潜力 ,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1]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 ,正确运用激励理论 ,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保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有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近年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激励理论的做法介绍如下。1 运用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发挥质量管理组织的作用护理工作虽平凡 ,但护理人员有强烈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每位护士都希望得到社会、他人的承认 ,这种承认本身就是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标志。管理人员可利用这种高层次的需要 ,充分发挥管理组织的作用 ,以达到全方位质量管理的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护理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出发,指出护理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对护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较为普遍,护理人员专业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方面存在局限性,护理人力资源培训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培训形式呆板等不足之处,并结合我国医院实际,从新护理人员培训,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培训,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培训,职业道德培训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护理人力资源培训方法中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励理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运用内容型、行为改造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有益的尝试.结果:把人力资源由潜能转变为财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保障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结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医院领导的重视,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护理人员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方法采取大样本调查了解护理人员培训需求,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方案,实施能级护士的分层次管理,对培训效果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性评价。结果各级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得到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各项服务指标创优,创新思维在护理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结论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员培训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体现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充分挖掘护理队伍潜力,提高护理服务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综合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3月我院7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护理人员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考勤情况、护理文书情况、护理业务能力测评得分和护理质量安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考勤情况、护理文书完成情况、护理业务能力测评得分和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彭湘粤  尹娟鹉  王萍  李雯  彭婷 《当代护士》2017,(12):171-173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对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落实整体护理、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月~2012年5月实施分层管理前作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11月,相同的这些护士进行分层管理和APN排班,作为观察组,比较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2012年6月~2013年11月本院护士的护理质量达标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分层次管理之前的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科护士分层次管理和APN排班有助于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优化护理人员使用过程中的结构和功能,使护理人员"以患儿为中心"的服务得到真正的体现,最大限度地挖掘护士的工作潜能。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设置、仪器配备和管理有其特殊性,各种监护管道和仪器迫使患者活动受限和沟通障碍,造成患者紧张和焦虑,严重影响治疗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因忙于各种护理及记录、关注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常忽略了患者的心理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我院ICU2004年4—10月对40例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导护理,根据患者机械通气不同时期的需要予以护理,使患者SAS焦虑评分明显下降,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给护理人员本身带来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对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护理人员的合理管理在满足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理人力资源在病人的生活照料方面的配置,探索生活照料方面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方法对281名的住院病人及26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能自理时、能部分自理以及完全不能自理3种情况下病人与护士对病人是否需要生活照料的认识均有差异(P<0.001).结论根据Orem理论和现有护理人员的层次,合理利用低层次护理人员,才能满足患者生活照料的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我院手术室实施层级管理,将手术室护士分为N0~N4 5个级别,对各个级别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比较层级管理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 0. 05)。结论层级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岗位聘用实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满足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成长的需求,通过建立以护理岗位聘用为核心,合理设置岗位,分层次使用人员,逐级聘用,系统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提高了病人和社会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除了会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会给护理人员本身带来负面影响,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对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护理人员的合理管理在满足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平  曾洁 《现代护理》2006,12(14):1342-134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方法对某基层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配备、培训、选用和考核等的管理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结果加强手术室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加强手术室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保证手术病人的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