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联合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艳  胡晓明  邓成莲  贺红  马晋  刘成桂 《四川医学》2007,28(12):1406-1408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VMC和43例非病毒性心肌炎(NVMC)患儿及40例健康对照组,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TnⅠ、Mb和CK—MB。cTnⅠ、Mb和CK—MB不同组合对VMC的诊断效率运用矩阵决策法。结果 VMC组cTnⅠ、Mb和CK—MB均明显比NVMC组和对照组高(P〈0.01)。Mb对VMC早期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欠佳;cTnⅠ与CK—MB对VMC诊断的特异性好,但初诊时的灵敏度却不够理想。VMC患者康复时以Mb恢复最快,CK—MB次之,cTnⅠ最长。cTnⅠ、Mb和CK—MB联合检测对VMC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报值、阴性预报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9.47%、86.05%、85.00%、90.24%和87.65%。结论 联合并动态检测cTnⅠ、Mb和CK-MB可提高对VMC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治疗和转归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永革  张建刚 《中原医刊》2005,32(16):37-38
目的研究比较心肌肌钙蛋白Ⅰ与肌酸激酶同工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陈旧性心肌梗塞(OMI)患者47例,检测其血清中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Ⅰ〉0.5ng/ml为阳性,CK—MB增高超过正常值为血清酶异常,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AMI组cTnⅠ检测为阳性结果的例数明显高于UAP组及OMI组(P〈0.01),cTnⅠ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45/45),CK—MB为86.7%(39/45);cTnⅠ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6.7%(86/89),CK—MB为55.1%(49/89)。rTnⅠ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K—MB。结论cTnⅠ对于诊断AMI较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更方便、快捷,对AMI的诊断、鉴别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AMI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和评价快速床旁心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 收入急诊抢救室的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例分为:AMI组和AICS组,抽取肘静脉血1ml,立即注入肝素抗凝试管中、混匀,用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的肌钙蛋白T灵敏快速检测试纸进行定性检查,同时用放免分析方法测定血清CK、CK—MB及AST,比较两组阳性率。结果 AMI组CTnT阳性率为70.6%,AICS组阳性率仅为16.7%,两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较好的生化指标,CTnT定性检测可用于AICS早期鉴别诊断,其临床意义优于血清CK、CK-MB及AST。  相似文献   

4.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梗塞中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检测意义;方法:通过比较102例冠心病患和30例对照的cTnⅠ和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结果:AMI患的阳性率分别为:cTnⅠ—87.5%、CK—MB—62.5%、CK—56.3%、AST—46.9%、LDH—40.6%;结论:AMI患胸痛后10h血清cTnⅠ的敏感性最高,血清cTnⅠ对AMI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心肌酶谱(CK、CK—MB、AST和LDH),对诊断AMI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性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AMI行cTd检测,同时测定血清CK、CK—MB并与心力衰竭组、非心脏痛组比较。结果:AMI组发病后平均4.3小时cTnI阳性率95%,之后~第7天各时点阳性率均100%。该组CK和CK—MD峰值平均为1508.45U/L和6l87.73U/L,超过正常上限2倍。心力衰竭组和非心脏病组各时点cTnI均阴性,CK、CK—MB峰值在正常范围。结论:全血cTnI定性检测可在病床边检出AMI,15min内获结果,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AMI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本院学区里病毒性心肌炎组62例、60例非心肌炎组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cTnⅠ及血清CK—MB值阳性率比较。结果:3组间cTnⅠ及血清CK—M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Ⅰ对于诊断小儿VMC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07例患者发病后2,4、8h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在1h内定量测定cTnI、Myo、CK—MB;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在发病后2h,只有Myo的含量升高,敏感性达到47.06%,特异性58.33%;发病后4h,Myo、cTnI和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8.23%、45.10%和52.94%,特异性分别为71.11%、81.48%、82.61%;发病后8h,Myo、cTnI、CK—MB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8.24%、96.08%、90.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采血检测更能提高诊断率和病情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缺血性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救治的50例缺血性心肌损害患者(研究组)及同期接收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两组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肌红蛋白(Myo)进行检测对比。结果:研究组血清 IMA、cTnI、CK -MB、Myo 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对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结果对比,其中 IMA 灵敏度最高,IMA、cTnI、CK -MB、Myo 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6.0%,特异性为94.0%(P 均<0.05)。结论: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更有利于发挥不同生化标志物的灵敏度、特异性,有效解决单项生化标志物检测的不足问题,积极促进缺血性心肌损害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标志物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水平。结果COPD患者伴不同程度低氧血症,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度低氧血症组患者血清中3项心肌标志物浓度均明显高于中度低氧血症组和轻度低氧血症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患者组PaO2水平与相对应的血清cTnI、cTnT和CK-MBmass水平间呈负相关(分别为r=-0.814、P〈0.01;r=-0.792、P〈0.01和r=-0.707、P〈O.05);血清cTnI、cTnT和cK—MB mass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2.2%、62.5%、44.8%,以cTnI的阳性率最高,与cTnT和CK—MBma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结论COPD患者低氧血症可导致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增高,且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常规检测血清中心肌标志物浓度,尤其是cTnI,对及时了解COPD患者心肌损害程度、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诊断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不稳定心绞痛(UA)、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以及32例非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心肌肌钙蛋白 I 以及肌钙蛋白 T 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三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心肌肌钙蛋白Ⅰ以及心肌肌钙蛋白 T 诊断,心肌损伤灵敏度相同(P >0.05),两种监测均高于 CK -MB。以心肌肌钙蛋白 T 的临界值为标准可以有效预防 MACE 患者发生。结论:针对于心肌损伤患者来讲,采用心肌肌钙蛋白 I、心肌肌钙蛋白 T 诊断能够将损伤程度及时反映,同时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b)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风险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检测指标。方法:对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I、CK—MB和Mb的质量水平,探讨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入院后24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3.3%,86.7%和78.3%,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8.0%;同时检测cTnI和Mb时AMI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88.0%;同时检测cTnI、Mb和CK—MB时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期值为95.2%,阴性预期值为88.0%。结论:cTnI、CK—MB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cTnI可作为评估发生因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单项定量检测及联合检测进行比较,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合理的检测指标。方法对239例临床征象高度可疑的AMI患者在入院后24h内检测cTnⅠ、Mb和CK—MB。比较它们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进行组合。结果在入院后24h内cTnⅠ、Mb、CK—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6.8%、100%和76.6%,特异性分别为100%、89.4%和97.6%。AMI患者死亡率随着cTnⅠ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cTnⅠ、Mb、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8.2%,阳性预期值为100%,阴性预期值为84.2%。结论cTnⅠ、Mb和CK—MB联合检测,结果其敏感性提高到100%,阳性预期值迭100%,其综合特异性也可迭88.2%,同时对预后、再梗死发生及疗效有很好的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及酶速率法测定5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1例非心肌炎患儿和45例健康体检小儿的血清cTnI及CK—MB阳性率。结果3组间血清cTnI比较和CK—MB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Х^2=72.21,P〈0.05;Х^2=35.24,P〈0.05);病毒性心肌炎组CK—MB阳性率较cTnI阳性率低(Х^2=4.32,P〈0.05);非心肌炎组cTnI阳性率低于CK-MB阳性率(Х^2=21.09,P〈0.05);对照组血清cTnI和CK—MB阳性率均为0。血清CK—MB阳性率随病程延长下降,病程在1周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血清CK—MB阳性率(Х^2=4.50,P〈0.05)。结论测定cTnI对于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4.
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为心肌肌钙蛋白(cTn)的三个亚单位之一,仅存在心肌收缩蛋白的细肌丝上,在肌肉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TnI是心脏特异性抗原。本文采用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系统及其试剂盒对其定量检测,结果表明Access定量测定cTnI准确快速,cTnI在心肌损伤的诊断中.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CK—MB。  相似文献   

15.
心肌肌钙蛋白 ( c Tn) ,是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好的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 ,具有出现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对微小的心肌损伤具有诊断价值[1] ,它正作为新的“金标准”逐渐取代 CK- MB及整个心肌酶谱 ,且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治、危险分层等方面 ,现结合所见文献报告如下。1 肌钙蛋白1 .1 肌钙蛋白的组成、功能及分类 肌钙蛋白( Troponin,Tn)是一种调节肌肉收缩的蛋白质 ,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的细肌丝上 ,是由三种不同的亚单位组成的复合体 ,即 Tn C、Tn I、Tn T,分子量分别为 1 80 0 0、2 2 5 0 0、370 0 0。肌钙…  相似文献   

16.
血清肌蛋白酶(Mb)和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fion,AMI)的重要指标。但众所周知,Mb和CK—MB并非心肌细胞的特有。近年来,一种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AMI的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超过了CK—MB,  相似文献   

17.
心肌肌钙蛋白-心肌损伤的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的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应具有高度临床敏感和特异性,心肌损伤后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且检测方便。在心肌酶学检查中,以往认为只有CK—MB和LDH1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但上述心肌酶的测定在临床应用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存在诊断特异性差,早期诊断(6小时内)敏感性不高,诊断窗口时间短,对于冠状动脉栓塞导致的心肌微梗死不能诊断等。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在努力寻找一些能够克服上述不足的新的生化标志物。自1987年英国Cummins等首先报告测定周围血心肌肌钙蛋白浓度来诊断AMI以来,心肌肌钙蛋白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肌钙蛋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发病后出现较早,并可持续4~10天,是目前诊断D肌损伤较好的确定标志物,现就肌钙蛋白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文瑜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4):364-364,366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8例AMI和30例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同时检测心肌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MI组患者血系列采血测定CTnI和CK-MB。结果: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6.75。其阳性率在发病后2-4h内达44.7%,72h为73.7%,168h为23.7%。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和80.0%。结论:CTnI是诊断AMI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 酶同工酶MB(CK-MB)的检测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MI和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cTnI、CK-MB指标进行了检测,两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对AMI不同时间段的cTnI、CK-MB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cTnI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CK-MB,AMI组cTnI阳性率明显高于UA组。结论:cTnI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cTn-Ⅰ、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仁平  朱洪 《中国热带医学》2007,7(3):379-379,409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的比较。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仪器公司Access全自动免疫系统、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血清中cTn—I浓度。CK—MB测定采用美国BECKMAN—CX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速率法检测。结果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96.0%,准确率为97.2%;CK—MB诊断AMI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68.0%,准确率为81.5%。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cTn—I对AMI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K—M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