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牌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病因病机 脂肪肝是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或忧思伤脾,脾气不足,或疫毒伤肝,肝病日久,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聚为痰,痰浊停聚中焦,壅塞气机,土壅木郁,肝胆失疏,或气血不畅致痰瘀膏浊沉积于肝,或日久则肾之阴阳失于平衡所致[1~5]。 2 中医药治疗 2.1 分型论治 2.1.1 根据脂肪肝的发病程度分型论治 ①肝郁气滞型(早期轻度脂肪肝):治以疏肝理气,健脾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脾气虚弱型(中期轻中度脂肪肝):治以健脾益气,疏肝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③湿浊内阻型(中期中重度脂肪肝):治以祛湿化痰,疏肝健脾活血,方用柴胡…  相似文献   

3.
巴明玉  禄保平 《新中医》2023,55(16):202-205
介绍毛德西教授辨治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经验。毛德西教授认为肥胖合并非酒精性 脂肪肝病的病理特点多以虚为本,以湿、郁为标,湿邪往往贯穿整个病理过程。故常从虚、湿、郁论治,创制 疏肝理气化湿法、清热利湿法、散寒利湿法、温阳利湿法、散瘀利湿法等五法,临证多法联用,随证治之,祛 湿贯穿始终,临床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4.
何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位在肝,病性以邪实为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浊内阻,痰、湿、瘀互结是其重要病机。故应以疏肝健脾益气、化痰除湿活血为治疗大法,以祛脂愈肝颗粒为基本方。强调基础治疗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简要介绍何鲜平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从湿毒论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脂肪肝是以肝脏细胞内中性脂肪异常沉积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有肥胖、酒精中毒、糖尿病、药物中毒、妊娠、遗传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国成年人中,脂肪肝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病属祖国医学“积聚”、“痰饮”、“胁痛”、“黄疸”等范畴。从病因和病变特征上看,与湿毒之邪关系密切,湿与毒之邪皆有内外之分,而此病多指内邪而言。湿毒之邪在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中表现为既是病因又是病理的产物,现简述如下。1湿毒致病之病机嗜食肥甘厚味,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水湿郁滞中焦,日久化热,湿热蕴结,阻碍气机,变生湿毒,湿…  相似文献   

6.
魏华凤  季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31-2033
1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当代诸多医家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基本上秉承了历代医家对“胁痛”、“积聚”等相关疾病的辨治经验。究其病因病机主要为两方面。肝脾失调 脂肪肝的起因多为饮食失节 ,过食肥甘醇酒 ,或感受湿热疫毒 ,或情志不畅。其病变主要涉及肝、脾两脏。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热内蕴 ,痰浊郁结 ,瘀血阻滞 ,最终形成湿浊痰瘀互结 ,痹阻肝脉而成。《金匮要略心典》中言“食积太阴 ,敦阜之气抑遏肝气 ,故病在胁下” ,亦强调了本病与饮食的密切关系。本病的病机关键在肝脾失调 ,肝失条达 ,脾失健运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痰浊内…  相似文献   

7.
介绍蔡淦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湿阻及常用药对的临床经验。认为湿阻的病机以脾失健运为本,湿浊内蕴为标;疾病发展具有寒化、热化,与风暑之邪兼夹为病,日久湿聚成痰的特点;治疗以健脾祛湿,分利三焦为原则;药随证转;遵循“治中焦如衡”的法则,以通补兼施,寒温相适,升降并调为主。  相似文献   

8.
疏肝化脂饮治疗脂肪肝6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牟吉荣  徐刚 《四川中医》2001,19(8):45-45
作者以疏肝化脂饮治疗脂肪肝60例,总有效率为85%,认为酒精和肥胖是脂肪肝的重要病因,病机与肝郁气滞、瘀血、痰浊、湿阻密切相关,而疏肝理气化瘀血,涤痰消积化湿浊能有效治之。  相似文献   

9.
湿温是由湿热之邪气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对湿温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进行了系统论述.本文试将吴氏关于湿温的治法归纳为以下十法.一、宣肺法为湿温初起,邪?卫气,肺失宣散而设.因邪犯部位不同,气滞轻重各异,故其治有四:  相似文献   

10.
脂肪肝为现代多发病,属中医“胁痛”、“痰浊”、“积聚”等范畴。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情志失调,少劳过逸,致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阻气机,痰瘀互结,损伤肝络,其病位责之于肝脾肾。笔者临证时从湿浊、痰凝、瘀血入手治疗脂肪肝,取得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何宏邦运用消法论治胃脘痛。胃失通降是胃脘痛的主要病机。故以消法为治,意求健运疏导,以通为安。其治疗要则是:郁结者疏之,食积者导之,湿阻者化之,血瘀者散之。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积聚""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脂肪肝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情志内伤等损及肝脏,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而致病。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脾运失健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气滞、湿阻、血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以健脾运脾为要,治疗脂肪肝重在疏肝健脾、燥湿运脾、活血健脾,临证收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水气病篇,分别论述了湿、饮、水肿证治。湿、饮、水,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湿邪为病,其源有内外之分。外湿者,每因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湿从外袭所致;内湿为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肺失宣降则水津不布,脾虚则生湿,肾虚则水泛。《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水热穴论》指出,“积水”之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对于水湿的治法,《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开鬼门,洁净府”,即宣开  相似文献   

14.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临床举隅410005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听军《素问·病能论》云:“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歧伯曰:此同名异治也。失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同一颈痈病...  相似文献   

15.
答:胆石症为湿瘀结在胆,治当清热化湿利胆;脂肪肝为瘀湿留滞在肝,治当化湿祛瘀疏肝;高血脂乃湿浊淤滞在血,治当除湿化浊活血。然三者并病,若用药,平分秋色,则难免互为掣肘,于整体疗效不佳,故用药应有所侧重,特别要侧重在病位和病原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新陆教授从浊论治脂肪肝经验撷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新陆教授是名中医药专家,经验丰富,他认为脾失健运、浊邪入血是脂肪肝发病的主要病机,治当重在补消化疏,助用援药,同时注意节饮食、惜精神、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赵蓓 《国医论坛》2005,20(1):9-10
史锁芳老师临床擅用开泄法,认为开泄法是通过开宣肺气、宣通气滞、化湿(痰)泄浊,使邪有出路的一种治法,其治颇广,大凡胸痞满闷、舌苔粘腻、脉濡滑等上焦清阳失旷,湿(痰)恋气痹,或兼有中焦湿浊痞结之证者,皆可放胆用之。此举其治验4则,以示其说不谬。  相似文献   

18.
答:夏令感受暑热或暑湿病邪,以上焦手太阴肺经病变而见肺卫表证为主要症状者,称为冒暑。亦即暑天之感冒,为暑病中一种较轻的证候。其特点是寒热,头晕,口渴,汗出,咳嗽少痰,或胸闷胁痛,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而寸有力。由暑热犯肺卫,卫气失宣,肺气失降所致。据咳与卫表挟湿偏重之不同,治当有异:(1)雷氏清宣金脏法(重在治肺以咳为主,一般不挟湿),主  相似文献   

19.
湿邪致病缠绵易发、复杂多变,历代医家对其治法探讨颇丰.基于湿邪自身特性以及其与脾胃、气血津液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湿邪致瘀病机,以此探讨"治湿辅以活血"治法思路."治湿辅以活血"含义有三:湿易致瘀,治湿应有活血之考虑;湿病日久易具生瘀之患,适时酌情辅以活血,体现"既病防变"思想;治湿"辅"以活血,从瘀治湿是湿邪治法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20.
李吉庆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17-717
鼓胀多因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劳欲过度,积聚失治等,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结与腹内而成。黄元御认为:“鼓胀者中气之败也,……而其根,总因土湿而阳败。”张景岳日:“若病在水分,则为阴证。”故治当温阳化水兼扶脾渗利。笔者曾治一男性患者,67岁。2006年1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