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描述: 接受完胰腺癌、肝肿瘤切除的香港著名艺人"肥姐"沈殿霞10月11日在家中突然晕倒紧急入院抢救,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据香港媒体称,肥姐昏迷是因饮食不当、贪吃大闸蟹、海鲜火锅等,以致肝功能不堪负荷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郑建伟 《首都医药》2013,(17):38-38
2007年9月6日,71岁的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因罹患胰腺癌逝世。无独有偶,香港著名艺人,人称"肥姐"的沈殿霞,以及美国苹果公司前CEO史蒂夫·乔布斯等许多知名人士也都因胰腺癌离我们而去。在对这些名宿大腕寄与无限哀思的同时,我们再也不能对"胰腺癌"这个残忍的杀手掉以轻心。那么,胰腺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如何才能与它敬而远之?而它又喜欢跟哪些人群亲密接触呢?胰腺的位置与功能一  相似文献   

3.
邬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508-2509
我科自1997年以来对胰腺癌、胰腺良性病变、十二指肠肿瘤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35-68岁,平均61岁。6例胰腺癌均为无痛性进行性加深黄疸,1例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1例为10年前因十二指肠平滑肌瘤(后经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间质瘤)行肿瘤部分切除术复发,表现为上腹胀痛。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0岁,50公斤。因巩膜、继而全身黄染并进行性加重,乏力,纳差一年余入院。诊断为胰腺癌。于l986年7月31日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既往无特殊病史和布比卡因用药史。体检:体温37.5℃,脉搏78,呼吸20,  相似文献   

5.
陈翔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3):268-269
目的:分析和探讨进展期胰腺癌的病理学特点、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与病理联系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对我院1980年一2000年的30例进展期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病人均给予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切片证实;病史平均4个月,生存期平均3—6个月;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施行胆总管空肠Rouxe—en—y吻合术,胃—空肠吻合术等。结论:早期诊断及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延长病人生存期的根本途径,综合性治疗可以提高进展期胰腺癌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朱明 《云南医药》1998,19(1):29-29
64例胰腺癌误诊原因分析朱明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极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现将我院1983年~1996年间误诊的64例胰腺癌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4例中男48例,女16例。年龄2...  相似文献   

7.
自1974年8月至198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9例胰腺癌中,经B超、CT或手术及病理证实误诊28例,占确诊为胰腺癌的21.7%(以梗阻性黄疸收住院后确诊为胰腺癌的54例不包括在内)。部份胰腺癌特别是早期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或不典型,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胰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998例2型糖尿病(T2DM)和492例胰腺癌患者中两种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胰腺癌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且发生胰腺癌后,糖尿病并无明显加重。结论糖尿病是胰腺癌的病因之一,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腹部B超检查,以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行手术治疗后的变化。方法:将2002年9月-2005年12月行胰腺癌手术患者40例和同期住院的良性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ELASI法检测血浆VEGF浓度变化。结果:胰腺癌患者术前、后血浆VEGF浓度较对照组患者血浆VEGF浓度明显增高(P〈0.05),胰腺癌患者术前血浆VEGF浓度较术后血浆VEGF浓度明显增高(P〈0.05),根治性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术后患者的血浆VEGF浓度明显低于姑息性胆囊空肠和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术后血浆VEGF浓度(P〈0.05)。结论:VEGF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术中、术后检测血浆VEGF的浓度可以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癌局部侵犯的CT表现。方法:采用双期螺旋CT扫描,分析76例胰腺癌局部侵犯情况。结果:胰腺癌在出现临床症状时,常有局部侵犯血管、淋巴结、胃肠道、胆总管和肠系膜、韧带。结论:双期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胰腺及胰周结构,对确定胰腺的局部侵犯可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37例患者的护理05001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崔玲珍,张秀文我科自1990年~1995年,共做了37例胰腺癌切除手术,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2岁,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术前准备1.1做好精神护理,对症治疗。如...  相似文献   

12.
李增烈 《家庭医药》2007,(12):27-27
癌症中,胰腺癌和肝癌的死亡率是最高的,一年生存率不到10%.一直以来,胰腺癌就因不易发现而有"隐藏杀手"之称.那么,哪些人容易被这"隐藏杀手"盯上呢?  相似文献   

13.
王峰 《北方药学》2011,8(8):109-109
目的:探讨比较CT与MRI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5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CT与MRI进行检查,并与最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对比。结果: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在2cm以下的肿块的诊断率高于CT,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诊断率也优于CT,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I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要优于CT,尤其对较小胰腺癌的诊断有更为突出的优势,可作为CT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15岁,学生,智力一般,因身材矮小,未有月经来潮,于2002年10月到本院妇科及内分泌专科就诊。患者在家中排行第三,身材比同龄人矮,哥、姐表型、身高无特殊;双亲为农民,身材中等。否认有类似家族病史。  相似文献   

15.
陈培勤  范钰 《首都医药》2014,(22):26-27
目的:评价分析38例胰腺癌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8例于2011年12月2日-2013年12月23日期间,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指导所有患者行B超检查,并根据患者个体的病情差异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术后对患者的一年生存率进行随访;分别在手术治疗前后测量胰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异进而评估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外科手术后治疗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为52.94%(18/34)。手术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为(42.31±7.32)分,经手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63.82±5.41)分,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的高效治疗方案仍有待人们长期的探寻认证。外科手术治疗虽然术后存活率较低,但对于胰腺癌患者仍不失为一项良好的治疗手段。同时,需要充分借助科学有效的影像学检测,提高胰腺癌早期确诊率,充分行术前评估,造福胰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4v6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是否成为预防和治疗胰腺癌的新靶点。方法:采用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CD44v6在胰腺癌中过表达或高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86.6%.在正常胰腺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表达的阳性率为22.7%。结论:CD44v6的表达与胰腺癌有密切的关系,对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发病机理以及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胰腺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胰液检查在早期胰腺癌诊断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兴玲  朱萱 《江西医药》2002,37(2):154-157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上海市有关统计表明,1995年男、女胰腺癌发病率分别为9.6人/10万及9.2人/10万,居全身各恶性肿瘤第7或第8位[1].大多数胰腺癌诊断明确时已属中晚期.根据1995年美国国家癌症数据报告,对登记的17490例胰腺癌病人的观察,52%诊断时为V期,手术切除率仅占14%[2].胰腺癌95%以上由胰管上皮而来,因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粘着力弱,容易剥离而出现在胰液中.应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方法,可能检测出胰液中微量基因改变,因此,收集胰液进行分析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胰液检查诊断早期胰腺癌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是发生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胰腺恶性肿瘤可来自胰腺外分泌腺、内分泌腺或非上皮组织,其中95%为胰腺癌。近20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增高趋势明显,恶性程度高,发现时多为晚期,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9.
张杰英  王学文 《河北医药》1994,16(4):247-248
早期胰腺癌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杰英,王学文综述魏守礼审校20年来胰腺癌发病有逐渐增加趋势,1980年统计死于胰腺癌的患者仅次于肺癌、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而居第五位‘”。早期胰腺癌的概念,术前病理证实诊断等都存...  相似文献   

20.
《药品评价》2011,8(20):22-22
NEWYORK路透社10月13日讯:最近一项试验表明,对于局部性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时配合吉西他滨可提高存活期。“在过去的十年中,五氟脲嘧啶配合放疗一直是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一线疗法,但其对改善患者存活期的作用很小。本次试验证明了换用另一种药物——吉西他滨,可配合化疗安全地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