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国内外对急性射线照射事故和职业慢性照射者剂量估计中.常因未佩戴个人剂量计。或虽佩戴但常常超出了剂量计的量程,不能快速准确地给出可靠的剂量数据,此时,利用细胞学方法进行剂量估计就成为可靠的结果。虽然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已作为辐射作用后可靠的生物剂量计被应用着。但由于一些非稳定性畸变随细胞的分裂增殖而丢失。常使检测结果随时间推移而改变,而且染色体只能反映本身可见的损伤,从而影响对辐射效应的评价。GPA(Glycophorin A)基因位点突变发生在造血干细胞,可以在体内传代而长期存在,属中性突变,能反映个体累积损伤,剂量反映曲线好,可作为终生生物剂量估计。而且GPA分析方法具有所需血样少,不需培养,速度快,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等优点,因此,GPA基因突变技术作为放射生物剂量估计一直被广泛应用着。现就GPA基因突变研究方法及其在放射生物剂量估计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用于生物剂量估计的指标有细胞遗传学指标、体细胞基因突变指标、毛发、临床应急生物剂量指标等,但周围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及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长期接触低剂量照射条件下最敏感的指标。针对染色体畸变和微核不同的分类项衍生出来的评价指标,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从与对照组、不同性别、不同工种、不同工龄、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等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文结合累积剂量的关系等对这些衍生的评价指标进行综述,以帮助不同地区可找出一条符合不同地区、不同实验室用于评价辐射损伤的染色体畸变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核能和核技术在国防及医学诊断、治疗等领域应用的不断扩展,辐射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多。作为辐射损伤救治的重要依据,辐射剂量的准确估算对辐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可能受到职业辐射的正常群体,生物剂量的估算还能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评价。现有的辐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有以下几种:染色体畸变分析、淋巴细胞微核检查、血型糖蛋白A(GPA)基因突变分析、次黄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HPRT)基因突变分析以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分析DNA双链断裂等。上述几种方法是临床应用比较多,也比较成熟的方法,但也都…  相似文献   

4.
在分子水平研究辐射剂量的量效关系是当今辐射生物剂量计研究的热点[1].目前研究中的生物剂量估计方法已有多种,其中体细胞基因突变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剂量-效应关系呈线性和检测样品可取自外周血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对急性射线照射事故和职业慢性照射者剂量估计中,常因未佩戴个人剂量计,或虽佩戴但常常超出了剂量计的量程,不能快速准确地给出可靠的剂量数据,此时,生物剂量估计就成为重要的检测方法。虽然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已作为辐射作用后可靠的生物剂量计被应用着,但由于一些非稳定性畸变随细胞的分裂增殖而丢失,常使检测结果随时间推移而改变,而且染色体只能反映本身可见的损伤,从而影响对辐射效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生物标志物在职业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生物标志物 (biologicalmarker,biomarker)日益引起国内外预防医学界的共同关注 ,成为研究的新热点。生物标志物在工业毒理学和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阶段 ,最初主要借用药理学的概念研究接触标志物 ,随后从接触外剂量估计到接触内剂量测定直至靶部位剂量即生物有效剂量的标志物的研究 ,接着从分子水平生物标志物 (如 DNA加合物 )研究测定致癌物 ,同时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展使遗传学方面的改变 (如姐妹染色体交换 ,SCE)作为诱变作用的终点 ,近来研究表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可作为较特异的致癌标志物 ,而分子遗传学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贫铀(DU)诱发的细胞遗传毒性及二甲基亚砜(DMS3)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彗星实验、HPRT基因突变检测、微核多核及染色体分析研究贫铀的遗传毒性作用及DMSO对其毒性的抑制作用.结果 BEAS-2B细胞经贫铀染毒后,可引起DNA链断裂,彗星尾部面积、尾长、尾部DNA含量、尾距随贫铀浓度增加而增加;DMSO对贫铀诱发BEAS-2B细胞产生的DNA链断裂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贫铀诱发微核细胞、多核细胞增多,DMSO对微核细胞增多有抑制作用,而对多核细胞增多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贫铀作用于BEAS-2B细胞后引起HPRT基因突变率增加,DMSO保护组能有效地降低HPRT基因突变率.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经染毒后转化细胞可出现染色体稳定性和非稳定性畸变,DMSO对染色体畸变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贫铀染毒能造成细胞的遗传毒性,DMSO对贫铀所致细胞的DNA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放射卫生     
X-射线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血象变;高功率微波辐射后下丘脑神经元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与Ca^2+的变化;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与辐射损伤易感性相关性研究;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的计算软件;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DNA损伤与修复在辐射生物剂量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别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SCGE)及染色体畸变试验观察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作用和染色体损伤效应。方法 观察不同辐射剂量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及迁移率 ,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组下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结果 各组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接触射线的作业人群 ,彗星细胞率及DNA迁移长度明显超过对照组 ;同时 ,随着辐射剂量的加大 ,细胞DNA损伤级别亦有加重趋势。结论 SCGE技术可以检测电离辐射对作业人群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3个遗传终点来评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暴露于不同剂量长春新碱(VCR)后的遗传损伤。方法 外周血来自男女2名助血员,用终浓度为0.00(溶剂对照)、0.01、0.02、0.04、0.08μg/ml的VCR染毒24h,再用微核试验、彗星试验和hprt基因突变试验检测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微核试验以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芽、核质桥、核分裂指数和凋亡细胞作为染色体损伤指标;彗星试验以平均尾长和平均尾相作为DNA损伤的指标;hprt基因突变试验以基因突变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3种试验均呈阳性。hprt基因突变率和凋亡细胞数从0.02μg/ml剂量开始与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余指标从最低剂量组开始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并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结论 VCR在体外可通过不同机制诱发人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突变存在与志贺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对60株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PCR法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基因gyrA、gyrB、parC、parE,并对其中20株PCR扩增所得的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分析志贺菌gyrA、gyrB、parC基因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60株志贺菌对萘啶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0.0%、35.0%、28.3%和15.0%;测序结果显示gyrA、gyrB、parC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5%、30%和100%,parE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耐药严重;靶基因突变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以DNA旋转酶GyrA基因突变为主,DNA拓扑异构酶IVparC基因突变次之。  相似文献   

12.
蜂胶抑制诱变剂诱发基因突变及染色体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蜂胶对诱变剂诱发的基因突变的抑制作用 ,对诱变剂诱发的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Ames试验分别测试蜂胶对 2 -氨基芴 (2 -AF)、柔毛霉素 (DNR)、叠氮钠 (NaN3 )诱发的突变的抑制作用。应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 ,测试蜂胶对诱变剂诱发的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Ames试验发现40 0 0~ 12 0 0 0 μg/皿浓度蜂胶对 2 -AF、DNR、NaN3 三种诱变剂诱发的基因突变均产生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5 6.8%、72 .2 %和 2 0 .8% ,且伴有剂量 -反应关系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发现 2 2 5mg/kg、675mg/kg 2个蜂胶剂量对环磷酰胺 (CP)引起的微核的发生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2 0 .7%和 2 4.0 %。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显示 ,675mg/kg蜂胶剂量对丝裂霉素C(MMC)引起的细胞染色体畸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为 3 1.5 %。〔结论〕蜂胶对 3种诱变剂诱发的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诱变剂引发的染色体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常熟市某氟化学工业园区周边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拖尾细胞(脱尾)率和DNA损伤率情况。方法抽取该园区周边居民337人为观察组,另选远离该园区的居民199人为对照组。严格按GB/T12715-1991《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方法》、WS/t187-1999《淋巴细胞微核估算受照剂量的方法》和彗星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检测后分析。结果两地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细胞率、DNA损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外周血淋巴细胞拖尾细胞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氟工业园区排出的氟化物目前未对周边地区居民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重大影响,监管部门应继续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生物分子的内部,人类DNA密码已被破解;对人类的大敌——癌症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新突破。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实,癌症的发生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改变所导致的。过去人们对染色体的认识不全面,曾认为染色体末端的DNA是静止的。实际上,染色体末端的DNA一直在波动,它们在反复地伸长  相似文献   

15.
60Coγ射线照射能引起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血型糖蛋白A基因发生随机突变.通过对其第3外显子上的SacI内切酶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其基因突变率与受照剂量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与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所得的结果一致.分析基因突变率有可能推知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少于45条的染色体用于估算辐射生物剂量的可行性。
方法 以受照后的人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并制备染色体, 全自动染色体分析系统扫描拍摄分裂象图像, 以染色体形态良好作为分裂象的遴选标准, 分为标准染色体组(46 ±1条)、非标准染色体组(40~44条)和混合组, 计数并分析所有入选的中期分裂象, 估算受照剂量。
结果 3组的估算剂量与照射剂量的误差均在5%以内, 非标准染色体组的估算结果略高于标准染色体组。
结论 数目少于45条的染色体与标准染色体在分析染色体畸变时差异较小, 可以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在急性照射生物剂量的估算、早先事故照射剂量重建以及慢性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评价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已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积累了较为丰富资料。为此,本文对染色体畸变分析在急慢性辐射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与意义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卷烟烟气抽提物(CSE)对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遗传毒性及茶多酚干预作用。方法以高、中、低3个浓度对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染毒,同时设立茶多酚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彗星实验及γ-H2AX蛋白表达检测DNA损伤,以微核实验检测染色体损伤,并检测HPRT基因突变率。结果高剂量染毒组BE-AS-2B细胞彗星细胞数(130.5±1.6)个、彗星尾长(134.33±3.56)μm、尾部面积(7 798.43±43.45)μm2,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并呈剂量—效应关系;CSE低、中、高剂量染毒组BEAS-2B细胞中微核细胞分别为(22.4±3.2)、(38.6±1.8)、(79.6±2.4)个,均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的(6.2±1.5)个(P<0.05);CSC中、高剂量染毒组BEAS-2B细胞HPRT基因突变率分别为(0.802±0.040)‰、(1.058±0.002)‰,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330±0.002)‰(P<0.05)。茶多酚对CSE诱发的DNA链断裂及微核细胞增多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有效降低HPRT基因突变率。结论 CSE具有细胞遗传毒性,茶多酚对其遗传毒性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甲醛对小鼠体细胞染色体端粒的损伤.方法 对昆明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甲醛(10、20、40 mg/kg)连续7d,通过PCR方法检测小鼠血细胞、肝细胞、肾细胞染色体端粒DNA重复序列的相对长度(OD260).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20和40 mg,/kg组小鼠的血细胞、肝细胞和肾细胞染色体端粒DNA重复序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随着甲醛染毒剂量的升高呈缩短趋势.结论 甲醛暴露能破坏小鼠染色体端粒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60Coγ射线照射能引起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血型糖蛋白A基因发生随机突变,通过对其第3外显子上的SacI内切酶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其基因突变率与受照剂量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与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所得的结果一致。分析基因突变率有可能推知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