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至2003年3月外科手术治疗的59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内镜或纤维结肠镜下局部切除22例,肠壁楔形切除或肠段部分切除29例,病变根治性切除8例。手术成功,随访13.4~60.1月,平均34.3月,术后腺瘤复发8.4%(5/59),恶变1.7%(1/59)。根治性切除无1例复发及恶变。结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诊断明确后应及时切除,减少复发及恶变。  相似文献   

2.
结肠镜诊断多原发大肠癌19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以及与腺瘤的关系。方法:对19例多原发大肠癌的结肠镜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同时癌、异时癌的癌灶多分布较远,分别为66.7%和72.7%;47.4%伴有腺瘤或腺瘤癌变,明显高于单发癌(18.4%,49/267);结肠镜诊断本病的准确性为78.9%,明显高于X线检查(33.3%)。结论:结肠镜检是目前诊断本病最好的手段,应作为大肠癌术前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镜检中应尽量避免腺瘤的漏、误诊;并及时处理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的复(再)发情况。方法大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每一年用电子结肠镜进行复查,疑有恶变者每3个月一次,随访时间1~7年,所有病例均取活检送病理。结果110例大肠息肉电切后,复(再)发37例(33.6%);多发性腺瘤59例,复(再)发25例(42.3%);单发腺瘤12例,复(再)发4例(33.3%);大于或等于1cm的腺瘤30例,复(再)发22例(73.3%),小于1cm的腺瘤41例,复(再)发7例(17.1%)。结论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后的复发与大小、病理及是否多发关系密切。术后定期复查很重要,对于大于或等于1cm的多发性腺瘤,建议术后半年至一年内复查。  相似文献   

4.
该文收集多原发癌22例,其中SC17例,MC5例,平均年龄50.3岁。MC第一~第二癌时间为9个月~12年,其中3例发生在1.5年以内,共有癌灶49个,乙状结肠以下占62.6%(31/49)。多原发瘤中发现腺癌样息肉共31枚,位于横结肠以下部位,其中乙状结肠以下占70.9%(24/31);癌变息肉占61.2%(19/31),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息肉大于1cm以上癌变15枚,另有不符合通常息肉恶变特点的2枚1cm以下息肉,活检证实为恶变,结果表明: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十分密切,符合腺瘤—癌的顺序;腺瘤癌变传统特征有碍于大肠多原发癌的诊断,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应重视结肠镜术中探查和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作者认为对大肠癌不能满足一处癌灶的诊断。不以息肉大小和形态判断癌变可能性,对所发现的任何息肉均应活检和内镜下摘除,术中和术后应尽早复查,并提倡以3个月为宜,以后每隔半年1次,将有助于多原发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定期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月113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活栓结果。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大肠癌复发或再发9例(其中吻合口复发6例,非吻合口大肠癌2例,直肠息肉恶变1例),发生率达7.9%;吻合口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大肠息肉19例(吻合口息肉9例。其他部位10例,其中腺瘤性息肉6例),病变检出率25.7%(29/113)。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可再发良、恶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并作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6.
大肠息肉癌变52例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78年10月~1994年12月间的52例大肠息肉癌变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的分析,癌变率4,27%,50岁以上组最多见,占65.3%,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以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癌变率较高,二者间无差异(p>0.05),管状腺瘤较低,与前二者差异明显(P<0.01),并发现1例炎性息肉癌变。直径>2.0cm,息肉癌变率明显高于2.0cm以下者(p<0.01),息肉基底愈宽愈短,癌变率愈高,广基息肉癌变率最高。大部分癌变息肉均有形态学改变。探讨了大肠癌的组织发生、息肉癌变因素及息肉癌变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39例大肠癌术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大肠癌术后结肠镜下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2月239例大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结果。结果发现大肠癌12例(其中吻合口复发9例,非吻合口大肠癌2例,直肠息肉恶变1例),回肠癌(右半结肠癌术后)1例;吻合口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大肠息肉4l例(吻合口息肉14例,其他部位27例,其中腺瘤性息肉9例),占17.2%。结论大肠癌术后可再发良、恶性病变,应常规复查肠镜,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肠粗大息肉的大小、病理类型与息肉癌变关系及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电切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内镜下对直径1.6~3.0 cm的粗大息肉,于蒂部尼龙圈套扎后行高频电息肉切除.切除息肉按大小分组病理检查.息肉非局灶性恶变者进一步行手术根治,并定期肠镜追踪观察.结果 136例共158粒粗大息肉行套扎后电切除治疗,病理检查发现息肉癌变37粒,癌变率23.4%,息肉直径1.6~2.0 cm 93粒发现癌变17粒,癌变率18.3%.息肉直径2.1~2.6 cm 43粒癌变11粒,癌变率25.6%.息肉直径2.6~3.0 cm 22粒癌变9粒,癌变率40.9%.管状腺瘤息肉64粒,癌变15粒,癌变率44.4%,管状绒毛状腺瘤息肉47粒,癌变13粒,癌变率27.7%,绒毛状腺瘤息肉26粒,癌变9粒,癌变率34.6%.病理发现局灶癌变原位癌19例,占癌变息肉51.2%.非局灶癌变的早期大肠癌16例,占癌变息肉43.2%,均行根治手术,其中6粒(37.5%)术中发现息肉生长蒂部肠壁癌细胞浸润,2粒(1.3%)癌变息肉肠段近旁发现淋巴结转移.息肉切除患者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出现,定期肠镜未见异常.结论 大肠粗大息肉直径越大越易恶变,腺瘤性息肉是癌变的高危因素.采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后电切除完整息肉组织,并病理检查能提高癌变息肉的诊断治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定期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0-2005年10月5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及病检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大肠癌复发或再发6例(其中吻合口复发癌5例。直肠息肉恶变1例)。发生率为12%;吻合口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大肠息肉8例(吻合口息肉3例,其他部位5例,其中腺瘤性息肉4例);吻合口炎4例;病变检出率为38%。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可再发良、恶性病变,结肠镜检查应列为常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并作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大肠腺瘤的发病、分布及其与癌的位置关系。方法分析31例大肠癌合并大肠腺瘤的发病率、分布及与癌位置的关系。结果大肠癌合并的腺瘤77.78%(70/90)位于癌肿端,其中直肠癌合并的腺瘤92.75%(64/69)位于癌肿近端。大肠癌合并的腺瘤只有14.44%(13/90)靠近癌肿,而85.56%(77/90)与癌肿相距较远,需分开处理;其中直肠癌合并的腺瘤13.04%(9/69)位于直肠(靠近癌肿),而86.96%(60/69)位于直肠近侧(与癌肿相距较远,需分开处理)。结论大肠癌患者大肠腺瘤的发生率高,腺瘤多位于癌的近侧,临床上易漏诊漏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家族性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其在腺瘤性息肉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为预测腺瘤性息肉癌变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40例腺瘤性息肉、40例大肠腺癌及相应的正常黏膜对照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腺瘤正常黏膜对照20例中COX-2的表达阴性14例(14/20,70.0%),弱阳性表达4例(4/20,20.0%),中度阳性表达2例(2/20,10%);(2)大肠腺瘤黏膜40例中COX-2的表达阴性12例(12/40,30.0%),弱阳性表达20例(20/40,50.0%),中度阳性表达8例(8/40,20.0%);③腺癌正常黏膜对照15例中COX-2的表达阴性9例(9/15,60.0%),弱阳性4例(4/15,26.7%),中度阳性2例(2/15,13.3%);④40例大肠腺癌黏膜中COX-2的表达阴性6例(6/40,15.0%),弱阳性12例(12/40,30%),中度阳性15例(15/40,37.5%),强阳性7例(7/40,17.5%)。COX-2在正常黏膜与腺瘤性息肉及腺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COX-2可能是大肠腺瘤发展及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促进因子。对于预测大肠腺瘤癌变可能性及化学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镜检改变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结肠镜中检出的258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1.29%,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57.96%,21例息肉癌变均为腺瘤性息肉,息肉癌变率为8.14%。结论:大肠息肉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腺瘤体积大、多发、绒毛状结构者易恶变。  相似文献   

13.
3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B超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声像图与病理结果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了3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声像图和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PLG的B超诊断符合率为88.6%(31/35),15例PLG合并有胆囊结石,占40.5%(15/37),29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胆囊炎,占78.4%(29/37),4例胆囊腺瘤术前未能获得确诊。结论 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是PLG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超声不能对胆囊腺瘤早期癌变与单纯性腺瘤作出明确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 coagulation,APC)可以有效地治疗结直肠息肉,对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比较APC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对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12枚结肠息肉行APC治疗,其中17例亚蒂和74例扁平息肉仅用APC治疗;21例有蒂息肉电切治疗后用APC处理息肉残基,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结肠镜随访。结果:112枚结直肠息肉经一次APC治疗均成功清除,随访期间共有4例(6.5%)患者出现复发,均为直肠腺瘤性息肉,经再次APC治疗后彻底清除。单纯APC治疗组复发3枚(3.3%);电切后用APC处理残端组术后复发1枚(4.7%),两组间复发率无显著差别(P〉0.05),腺瘤性息肉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P〈0.05)。1例直肠有蒂息肉经圈套器切除后APC处理残端时出现黏膜下气肿,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腹痛,未经处理缓解,其余患者无特殊并发症。结论: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但对腺瘤性息肉APC治疗后应加强随访,以确保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幼年性息肉及息肉病患者的内镜与病理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对63例单发及多发大肠幼年性息肉和3例幼年性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特点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者达85%。随访1~2年,60例单发大肠幼年性息肉患者未见复发及癌变;3例多发性幼年性息肉中1例合并腺瘤性息肉,另1例同时合并腺瘤性息肉及低分化腺癌。多发性息肉1例再发;幼年性息肉病3例中2例复发。结论:幼年性息肉病变主要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单发大肠幼年性息肉癌变可能性小,多发性幼年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病有复发及癌变的潜在危险,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腺瘤再手术26例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甲状腺再手术的原因、对策及效果,探讨减少甲状腺再手术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甲状腺瘤手术318例(占同期外科甲状腺疾病的90%)。其中甲状腺瘤术后复发26例。结果 甲状腺瘤再手术26例中,多发性甲状腺腺瘤误诊单结节腺瘤8例,腺瘤囊性变2例,癌变4例,多发性腺瘤摘除不完全4例,全并结节性下状腺肿4例,合并甲亢4例。结论 完善术前检查,提高术前诊断,全面评估病情,选择合适的首次手术方式是减少甲戢腺再手术的关键,重视术后处理也能有效预防再手术可能。  相似文献   

17.
胆囊息肉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胆囊息肉的诊断治疗,预防其恶性变。方法:对68例胆囊息肉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8例中胆固醇息肉50例,占73.5%,炎性息肉9例,占13.2%,腺瘤样息肉7例,占10.3%;其中腺瘤样息肉中3例病理诊断为癌变,占全部胆囊息肉的4.41%。均经手术切除后治愈,随访无不适。结论:胆囊息肉直经〉10mm或(10mm伴有炎症、胆结石年龄〉50岁者均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分析经大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方法分析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病理结果、随访情况。结果临床表现黏液血便、腹痛为主。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13.19%,其中肿瘤性息肉占56.92%,息肉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癌变亦多发于直肠、乙状结肠,46例息肉癌变均发生在肿瘤性息肉。息肉切除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31%,随访大肠息肉复发率12.27%,癌变率1.92%。结论黏液血便是肠镜检查的重要指征;肿瘤性息肉与癌变有关;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息肉术后定期随诊,对早期诊治、预防大肠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肠镜诊治大肠腺瘤癌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肠镜下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形态,病理特征与腺瘤癌变的关系及其诊治方法。方法:选择804例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瘤或腺瘤癌变的病例,分析大肠腺瘤大小,位点,基镑特点和组织学特征对腺瘤癌变的影响。结果:发现804例共1126枚大肠腺瘤,腺瘤癌变46例(46枚),癌变发生率4.1%,直肠乙状结肠腺瘤897枚,占腺瘤总数的79.7%,其中癌变腺瘤39枚,占癌变腺瘤总数的84.8%,直径大于2.0cm的腺瘤癌变率17.2(26/151),1.0-2.0cm腺瘤癌变率为5.5%(15/271),广基腺瘤癌变率为11.5%(26/226),短蒂或亚蒂者为3.1%(18/574),绒毛状腺瘤癌变率22.1%(21/95),管状绒毛状腺瘤9.4%(15/159),管状腺瘤1.1%(10/872),结论:直肠,乙状结肠是大肠腺瘤及腺瘤癌变的好发部位,直径大于2.0cm腺瘤,广基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有较高的癌变危险性,积极治疗大肠腺瘤是防治大肠癌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576例大肠息肉患者接受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其中诊断为腺瘤性息肉416例,95为增生性、炎性息肉,例为绒毛状息肉,11例为幼年性息肉,2例为息肉癌变。2例出现并发症。护理要点是术前清洁肠道、术中配合生、术后细心观察病人恢复情况。结论大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诊断率高,治疗效果良好,恰当的护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