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律失常其病变部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密切相关。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而成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从心脾的关系、心律失常的病机、心律失常的治疗浅析从脾论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谭毅  梁君昭 《河南中医》2019,39(11):1679-1682
梁君昭教授认为,痰瘀互结在整个不寐发病过程贯穿始终,涉及心、肝、脾、肾等多脏。从心、肝二脏论证,病机常为肝气郁结、肝火扰心,因情志不畅、郁怒忧伤等,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失和,血不和则神不安,肝气郁结也可化热扰心,治疗当清肝泻火,逐瘀化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从心、脾二脏为论,病机为心脾亏虚、脾虚失运、痰浊内生、心气不足、血行难畅,痰浊、血瘀相互搏结,郁久可化火或生痰热扰心,痰瘀互结可兼见气滞、痰热等征象,治宜补养心脾,化痰祛瘀,方用归脾汤加味。从心、肾二脏论治,临床常以心肾不交多见,久病不愈,病情缓慢发展,邪气渐盛,痰瘀互结日久,正气受伤,累及肾元,或损阴、损阳,甚或阴阳俱损,心肾不足,治宜清上温下、交通心肾,偏阴虚者方选知柏地黄汤加成,偏阳虚者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  相似文献   

3.
王国营 《山西中医》2003,19(4):36-36
笔者临床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及“凡病至极 ,穷必及肾”的经旨 ,从肾论治多种疾病 ,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顽固失眠 ,温阳安神效捷失眠发病与肝郁、胆怯、脾肾两虚、胃失和降有关 ,其病机为心脾两虚 ,气血不足 ,心胆气虚 ,触事易惊 ,导致心神失养 ,或因五志化火 ,痰热内扰 ,阴虚火旺 ,引起心神不安 ,治则补虚泻实 ,补虚多为补心脾气血 ,滋阴降火 ,泻实多为清心肝之火 ,化痰热之实。临床从阳虚论治者较少 ,曾治一顽固失眠病人 ,以温阳法论治获效。王某某 ,男 ,6 4岁 ,离休干部 ,1991年 3月 10日…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王维英治疗老年女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之淋证经验。方法:将跟师侍诊所得体会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强调从肝论治老年女性之淋证,以达标本兼顾之功,常获良效。认为老年女性之淋证为本虚标实之证,且临证多以标实为主。湿热下注,热循肝经为其标,肝脾肾三脏之虚为其本。故治肝为兼顾标实、本虚之枢纽。  相似文献   

5.
郑玉玲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岐黄学者,国家级名老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筛选郑教授从痰论治恶性肿瘤的经典案例4则,发现其在治疗脑部、胃肠及肺部恶性肿瘤等方面注重痰与肺、脾、肾、大肠等脏腑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其从痰论治的辨证思路及主病证治方药。郑教授认为,痰有寒痰、热痰、湿痰、风痰、顽痰、瘀痰、郁痰、虚痰等之分,辨证可分为痰湿内阻、脾虚痰阻、气滞痰阻、痰瘀互结、气虚痰阻、阳虚痰浊内饮等。她在此基础上提出健脾燥湿、理气解郁化痰、益气温阳祛痰、祛瘀消痰、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体质,抑制肿瘤生长、复发及转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方面效果显著。郑教授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从痰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收到了异病同治之功。她强调,在治疗恶性肿瘤时,不要见痰仅治痰,必须加以辨证运用,更注重“治痰求本”,重在固本培元,做到“痰去瘤消”而不伤正。郑教授从痰论治恶性肿瘤的经验为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多归属于中医学肥气、痞气、积气等病,其病机为脏腑气血亏虚,脾虚湿聚,痰凝血瘀,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使气、血、湿、热、痰、毒、瘀互结胁下而成。原发性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胃、肾、三焦有关;病机较为复杂,统而言之,多为正虚于内、邪毒凝结。笔者就从疏肝健脾解毒论治原发性肝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大多认为风、火、痰、瘀、虚为眩晕的致病因素。石冠卿教授认为眩晕的发病与肝、脾、肾相关,其中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强调风、痰、虚在眩晕发病中的作用,并从肝论治。笔者研读石冠卿教授医案,从中精选两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胃虚弱,标实为水饮、血瘀、痰浊,应治以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化瘀。病久伤正者,给予白术、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健脾,配伍当归、川芎等行气养血活血。水肿明显者,应脾肾双补,温阳化气利水,常用附子、生姜温阳化水,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配伍白术健脾补气;痰瘀互结者,予半夏、白芥子等温肺暖脾化痰,丹参、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桔梗、枳壳行气化瘀。脾胃在本病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平素注意顾护脾胃,可减少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和感染的次数。  相似文献   

9.
通过中医文献及现代临床研究,从中医学的角度阐述肝肾同源且需肾肝同治,通过例举临床实践也证明,适当使用益肾培元药物可以使脂肪肝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进而理论探讨并主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肾虚为本,无论患者是否存在气滞、血瘀、痰湿的临床表象,其最终病因都因肾气不足发展而来,认为NAFLD的病因病机在于因禀赋不足而又过食肥甘厚味,或劳逸失常、情志不调、久病体虚,肾气不足,致使肝失疏泄,脾不运化,水湿内停,痰浊瘀阻,痹阻肝络,积聚胁下而成。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多为肾气亏虚;标实则为气滞、痰湿、血瘀。因此肾虚是NAFLD的关键病机,气滞、痰湿、血瘀在脂肪肝的不同病理阶段均可出现,且相互交杂、转化,并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故临证应紧抓益肾培元大法,并贯彻于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0.
眩晕为内科常见病,古人认为与肝肾不足为发病之本,现在医家亦与血虚、气虚、风、火、痰瘀及年老体虚等密不可分,多从风、火、痰、瘀论、虚论治,针刺,或联合西药,强调辨明主次、轻重、兼夹证候等,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晚期肿瘤患者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重症,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其虚可以辨证为气血阴阳及五脏之虚,但应以调治脾虚为主,其实证可以表现为气滞、痰凝、血瘀等,但应以治痰为主,在病因病机上及诊治上,始终抓住痰与脾这两个核心。下面就此论述一下。痰、脾与肿瘤发病的关系朱丹  相似文献   

12.
痛风性肾病属"痹症""历节病"等范畴,与脾肾不足、痰瘀湿浊密切相关,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脾肾亏虚是致病之本,痰瘀湿浊是致病之标,当从脾肾论治。健脾则脾之运化升清功能正常,水谷得以化生精液,湿浊之邪难以生成;补肾能使肾藏精、主水、分清泌浊功能正常,精微物质得以保留,湿浊之邪得以排泄;化痰祛湿,泄浊通络,活血化瘀,经脉流畅,则痰瘀湿浊之邪不能滞留为害。急性发作期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明显加剧,邪气实,以风湿热痹及风寒湿痹为主,方选二陈汤;慢性稳定期正虚邪恋,脾肾虚衰为主,方选温脾汤。临症辨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风病标实以风、火(热)、痰、瘀为主。其病责在肝胃气机失常;本虚以气阴亏虚为主,病变主要责之脾肾,因此,邪实治在肝胃,正虚调补脾肾便是中风病证治的基本规律。由于标实本虚难以绝对分开,故治肝胃与补脾肾又常相兼并用。  相似文献   

14.
从虚从瘀论治黄褐斑临床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胜  黄莺 《四川中医》2007,25(1):83-83
黄褐斑为本虚标实之证,应从虚从瘀论治,以培补肝肾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标,佐以温阳,寓有“善补阴者当于阳中求阴”的观点,临床颇有效验。  相似文献   

15.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中医治疗自古以来就是异彩纷呈,流派众多,其途有异,其归则一。其中主要的是从肾论治,由肾主生殖、肾藏精、肾司二阴、肾为作强之官所决定。现代社会的男性多因饮食结构变化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致使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精神因素影响成为功能性ED的病因,既是整个大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ED的病机向实证转化的成因。ED从肝论治的适应症:中青年、部分老年,亚健康人群(疲劳综合征、紧张性高血压病);主要为功能性ED;性欲改变。常见中医证型为邪客肝脉:七情、湿、热、痰、瘀等,以邪实为主。肝经自病:肝气郁结、肝经湿热、肝血瘀阻,多有郁滞;他脏相病:肾虚、心脾两虚,多为失养失调;主要见于实证或虚实夹杂证。  相似文献   

16.
张俊 《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0):446-446
老年病从肾论治心得201505上海市金山县亭林医院张俊老年人多因肾气虚衰,生化无力而患病。“五脏之病,穷必及肾”;而肾气虚衰又可引发五脏发病;固虚又可致邪、致瘀。从而使老年病呈多样性、复杂化。故老年病当从肾论治,通过调节,激越肾气,促进脏腑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上对偏头痛的治疗从瘀论治,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 偏头痛可归入“头风”范畴头痛一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脑风”、“首风”的记载,《证治准绳》则明确提出:“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逾后遇触复发也。”笔者在临床观察中,认为偏头痛有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且病程长,应属“头风”范畴。2 瘀血是导致偏头痛发作的根本原因“头风”发病之因多端,但不外乎虚、实二大类,实者多因风寒痰郁,虚者多因气虚髓亏,最终皆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其理由如下:2.1 头风一证,往往病程…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于文洲教授从肝论治原发性青光眼的经验。于教授认为,原发性青光眼病变脏腑主要责之肝肾,临床论治宜分缓急,辨虚实,辨证施治。病急者多属实证,为风、火、痰致病,治以平肝熄风、清泻肝火、化痰降浊;病缓者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益气活血、温肝暖胃。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其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指五脏虚,并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气滞、毒邪等痹阻于肺。从肺、脾、肾、肝、心、肠等脏腑的生理病理方面分析与本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探讨从肺、脾、肾、肝、心、肠6个方面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病。  相似文献   

20.
卢殿强  严冰 《河南中医》2019,39(11):1675-1678
严冰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机为正虚于内,湿、热、毒、瘀、痰相互胶结,日久积而成块。肝、脾、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是肝癌的发病基础,治疗肝癌首当扶正。严教授认为,本病病初在肝脾,当清肝养肝为主,佐以健脾以防变;病中及肾,当健脾为要,辅以补肾以防进;病久关键在脾肾,当健脾益肾以防传。严教授根据肝癌本虚标实的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治疗原发性肝癌需以健脾扶正、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利水消肿为治疗大法,药用自拟肝癌条达饮化裁,随症加减,对原发性肝癌未行手术而行中药治疗或术后、放化疗后康复治疗以及防止复发或转移等,皆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