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PTCA)是用于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非外科手术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安装术是在PTC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少PTCA后冠状动脉闭塞。此法因其创伤小,疗效显著,自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Stenting)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冠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支架降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是介入治疗后即刻的管腔扩大,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并通过外力使斑块固定在管壁与支架之间[1].我院2002年1~6月施行Stenting36例,共植入支架42个.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根据临床症状和常规心电图进行疗效评价,价值较局限;术后冠状动脉造影为有创性操作,不能作为常规复查手段。我们对行PTCA的28例冠心病患者在手术前后进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以探讨PTCA术后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Coronary Stent CS)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能成功打开血管,粘合撕裂内膜,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建立正常血流。我科自1998年3月-2003年3月实施CS 61例,共植入支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适应证的不断扩大和治疗病例的积累,急性闭塞率和远期再狭窄率逐渐增加,且越来越成为制约冠心病介入治疗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PCI)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以桡动脉途径成功地为78例老年患者施行PTCA+PCI。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是极其重要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彬尧  葛恒 《新医学》2006,37(6):410-411
1引言 1977年,Gruentzig成功研制了一种能在冠状动脉内进行扩张的球囊导管,并在临床上首先应用经皮穿刺法,将球囊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内,成功地扩张了狭窄的冠状动脉,解除了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从而开创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新时代.近30年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在PTCA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和斑块消蚀术(包括斑块旋切术和旋磨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新技术,特别是药物涂层支架的诞生显著降低了介入治疗的难题即再狭窄的发生率,也是近年来介入心脏病学所取得的一个突破性进展.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核心技术,两者相辅相成,冠状动脉支架术大多需在术前行PTCA,冠状动脉支架术可降低PTCA术后即刻严重并发症(冠状动脉撕裂或闭塞)和再狭窄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其它新的介入技术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作为PTCA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6例冠心病患者在做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PTCA术后左心室前壁增厚率(PVWTA)和左心室后壁增厚率(PVWTP)比术前显著下降(P<0.05)提示PTCA术后发生了心肌顿抑现象.并且,术后外周静脉血SOD活性比术前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显著地升高(P<0.001),术后心肌酶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提示PTCA术后心肌顿抑与异常自由基反应损害心肌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导致冠状动脉破裂,主要是指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操作过程中造成冠状动脉内皮及中层的局限性撕裂或完全破裂[1]。2006-12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置入支架处的冠状动脉发生完全性破裂患者,经我们急诊开胸探查止血和冠状  相似文献   

9.
我院采用心区交感神经阻滞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支架术后心力衰竭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型术(PTCA)后冠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有时由于术后抗凝药物应用不规范,造成冠脉内血栓形成,引起再度狭窄,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预防PTCA后冠脉内血栓形成,避免再狭窄,2001年7月至2003年2月,我科对60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病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抗凝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显著减少急性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已成为当前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而PTCA十支架术的成败与术后抗凝剂的合理使用及护理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德嘉  李惠 《华西医学》1992,7(4):375-37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用心导管的方法,采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以改善或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灌注。本文报告我院4例PTCA的初步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孟锡敏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69-1070
近年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等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在国内普遍开展,成为诊断治疗冠心病的最佳方法[1].作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施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是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老年人行PTCA CS可确保血运重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效改善预后,但术后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我科共对9例老年患者施行PTCA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TCA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疗效好而快、成功率高的有效方法,但其风险系数较大,为了减少并发症而致的病死率,配合高质量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PCI)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东明 《临床荟萃》1995,10(11):510-511
自1978年Gruntzig等首次运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粥磁硬化性疾病获得成功以来,PTCA技术已走过了十五个年头。由于新设备的不断涌现,PTCA技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巨大效益,1990年美国行PTCA达30余万例,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操作技术日益熟练。使PTCA的适应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以由单支病变发到展多支病变,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近端狭窄病变,外科血管旁路术后的心绞痛及高龄、高危病人。然而,在PTCA过程中或术后也出现了一些血管的并发症或新的病变,如冠状血管急性闭塞、夹层形成、血栓形成或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3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前后作运动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PTCA前冠状动脉平均狭窄82.58±16.04%,术后为17.7±6.21%,26例(83.9%)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显示PTCA术后心肌缺血完全消失及明显改善。90.3%病例PTCA术后运动试验较术前进步。认为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可做为判断PTCA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非心脏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应用于临床的人数正在迅猛增长。但由于该项技术为创伤性治疗,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因此,护士应充分认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便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使以后更多应该受益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本文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非心脏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宋志平 《家庭护士》2007,5(4):31-32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利用特制的造影导管,经股动脉逆行插入主动脉根部,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的一种医学新技术。冠状动脉支架术是通过冠状动脉导引导管被送至冠状动脉内的病变部位,张开后起到支撑血管壁,防止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血管急性闭塞,夹层形成和慢性再狭窄的作用,是一种新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