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构建小鼠CD86启动子,并对其特异性调控能力进行鉴定。首先自C57BL/6J小鼠基因组中采用高保真PCR扩增小鼠CD86基因的启动子,经测序鉴定后,插入pCDNA3.1-EGFP重组质粒。然后分别转染小鼠来源细胞株:RAW264.7、NIH/3T3、P815、SP2/0、EL4细胞,观察各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小鼠CD86基因启动子的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双酶切鉴定证实小鼠CD86启动子序列已经克隆入重组载体;小鼠CD86启动子能调控EGFP在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中表达,不能调控EGFP在NIH/3T3、P815、SP2/0和EL4非抗原提呈细胞内表达。说明成功构建小鼠CD86基因启动子,且该启动子具有特异性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P815小鼠肥大细胞以及小鼠髓源性肥大细胞(BMMC)表达组织蛋白酶S(CTSS)的影响。方法用(10、25、50)ng/m L IFN-γ分别刺激P815细胞及原代培养的小鼠BMMC,利用实时定量PCR、ELISA分别检测P815细胞及BMMC CTSS的mRNA和蛋白水平。用25 ng/m L IFN-γ处理P815细胞及小鼠BMMC,P815细胞分别处理6、12、18、24、48、72 h,BMMC分别处理12、24、48 h,重复上述检测步骤。结果 IFN-γ可增加P815细胞及BMMC CTSS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IFN-γ可促进小鼠肥大细胞表达CTS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疫苗E.coli LLO/OVA诱导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内受体NOD(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domain)活化及表达IFN-γ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杂交分析经E.coliLLO/OVA刺激后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Card4/NOD1及其下游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RT-PCR检测BMDC的NOD1、NOD2和IFN-γmRNA表达,ELISA测定BMDC培养上清液内IFN-γ含量。结果经E.coli LLO/OVA刺激后4h至8h,BMDC出现Card4/NOD1基因表达上调,其下游信号途径相关分子基因Rip2、Ikkα、Ikkβ、Nfκb1、Nfκb2和IFN-γ均出现表达上调。RT-PCR结果显示该疫苗刺激后BMDC的NOD1与IFN-γ基因表达时段一致。经E.coliLLO/OVA刺激后24h,BMDC培养上清液内IFN-γ含量明显高于E.coli OVA刺激后的BMDC。结论重组疫苗E.coliLLO/OVA诱导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NOD1受体信号途径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IFN-γ、IFN-α、PDGF-BB、bFGF对TGF-β1启动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含有人TGF-β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1 328~+812 bp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构建重组体phTGF2.14, 将其瞬时转染大鼠nFSC细胞,加入细胞因子进行干预,测定CAT活性.结果10 ng/ml TNF-α可以使重组体的CAT活性升高3.24倍;浓度为1 000 U/ml的IFN-γ、IFN-α使phTGF2.14的CAT活性分别降低至对照的(42±12)%、(58±6)%;浓度为10 ng/ml的PDGF-BB、bFGF对TGF-β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没有影响;IFN-γ、IFN-α和TNF-α联合应用TGF-β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32和1.46倍.结论TNF-α可促进TGF-β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IFN-γ、IFN-α则对TGF-β1基因启动子的启动活性有抑制作用;IFN-γ、IFN-α可以阻断TNF-α对TGF-β1基因启动子的促进作用;PDGF-BB、bFGF对TGF-β1基因启动子的启动活性无影响,此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在纤维化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常见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10和IL-4对人骨髓白血病细胞HL-60中B细胞活化因子(BAF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为研究BAFF异常表达调控在骨髓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细胞因子IFN-γ、IL-10和IL-4刺激体外培养的HL-60细胞1~3 d后,流式细胞术、ELISA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BAFF的核酸和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并对人BAFF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序列(-1349~-329 bp)进行5′系列基因缺失研究,组成5个不同长度的含报告基因的重组体,瞬时转染至HL-60细胞,经上述细胞因子干预后,报告基因测活技术观察各重组体启动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 细胞因子IFN-γ、IL-10干预后,HL-60细胞中BAFF的核酸和蛋白表达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IFN-γ、IL-10均能明显上调人BAFF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P<0.05),且其在转录水平的有效调控区域为序列-929-719 bp.结论 细胞因子IFN-γ、IL-10可能通过上调BAFF基因转录来促进HL-60细胞对BAFF核酸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小鼠酪氨酸羟化酶启动子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隆小鼠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启动子,并对其特异性调控能力进行研究,本实验采用重叠延伸PCR高保真扩增出小鼠TH启动子片段,测序正确后,重组构建质粒,并用TH启动子调控EGFP基因的表达。然后分别转染MN-9D细胞(TH+)和ECV细胞(TH-),观察EGFP基因在细胞内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扩增出小鼠TH启动子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单酶切和质粒PCR鉴定证实小鼠TH启动子和EGFP基因已经克隆入重组质粒中;小鼠TH启动子能调控EGFP在MN-9D细胞中表达,不能调控EGFP在ECV细胞内表达。初步确定克隆的小鼠TH启动子具有特异性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FN-γ和NF-κB抑制剂对人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方法扩增得到BAFF-R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5’端-1562~+261 bp的片段,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连接构建8个序列缺失质粒。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KM3,通过检测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确定启动子活性最强的区域;分别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和IFN-γ对活性最强的启动子进行干预,测定并比较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同时RT-PCR检测干预前后BAFF-R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IFN-γ对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上调BAFF-R mRNA的表达,NF-κB抑制剂(BAY11-7082)对BAFF-R基因启动子活性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下调BAFF-R mRNA的表达。结论:IFN-γ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BAFF-R基因的转录调控,为进一步研究BAFF-R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小鼠白蛋白(mouse albumin promoter, ALB)启动子调控下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转录活性。方法:以小鼠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ALB启动子序列,克隆至pEGFP-1中,构建重组体pALB-EGFP;在Lipofectamine介导下将pALB-EGFP、pEGFP-N1转染人胎肝细胞L02、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胰腺癌细胞Bxpc-3;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各转染细胞中EGF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ALB-EGFP构建成功;L02转染pALB-EGFP 72 h后,ALB启动子可起始EGFP的表达,转录活性为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启动子的1/4,其它转染细胞的ALB不能起始EGFP的转录;稳定筛选后,ALB的转录活性达到与CMV相当的水平。结论:构建的重组载体在肝脏来源细胞中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 为建立肝脏特异性表达目的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IL-12对小鼠肥大细胞瘤基因疫苗的免疫学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基因疫苗和鼠IL-12对该疫苗的免疫学作用。方法 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特异抗原基因P1A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I-neo中;用P815细胞对DBA/2小鼠右腹侧皮下注射,构建P815小鼠肿瘤模型;以重组基因疫苗单独或与鼠IL-12真核表达质粒一起肌肉注射,观察肿瘤的消长,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激活和抗全的生成情况。结果 重组基因疫苗在体外有很好的表达,注射后CTL的杀伤效率为40%,IL-12共注射的CTI,杀伤效率达到60%,免疫后,30%小鼠的肿瘤出现消退;同IL-12共注射则有50%的小鼠的肿瘤出现消退,2种情况下都不能检测到任何特异抗体的产生。结论 重组P1A肿瘤疫苗能有效激活机体的肿瘤特异免疫应答;基因疫苗对小鼠P815肿瘤的治疗作用主要归因于细胞免疫;IL-12有增强这种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蛋白的细胞,探讨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克隆大鼠SOCS-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GFP-C1-SOCS1并转染入大鼠胰岛细胞系RINm5F中,构建稳定表达SOCS-1蛋白的细胞。分别用细胞因子IL-1β 、TNF-α、IFN-γ 、IL-1β联合IFN-r、IL-1β联合TNF-α及IFN-γ刺激24h,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指标。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SOCS-1蛋白的细胞。用IFN-γ、IL-1β联合IFN-r、IL-1β联合TNF-α及IFN-γ刺激后,未转染SOCS-1质粒的细胞iNOS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在用所有细胞因子刺激后,未转染SOCS-1质粒的细胞caspase-3表达及活性均显著升高。 结论 SOCS-1蛋白能减轻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小鼠甲胎蛋白(AFP)启动子调控的小鼠IL-1β(mIL-1β)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afpIRES2-EGFP-mIL-1β, 并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方法:重叠延伸PCR技术(SOE-PCR)获得含小鼠AFP最小启动子及巨细胞病毒(CMV)增强子区(ECMV)的嵌合基因, 将其克隆至pIRES2-EGFP载体, 构建肝癌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afpIRES2-EGFP.RT-PCR扩增小鼠IL-1β基因, 克隆至pafpIRES2-EGFP, 进行酶谱分析及DNA序列测定.利用jetPEI法将其分别转染H22细胞和YAC-1细胞, 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RT-PCR分析m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SOE-PCR方法获得长度为537 bp的AFP和ECMV嵌合基因, 克隆后经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确认成功构建了小鼠肝癌细胞特异性表达载体pafpIRES2-EGFP.PCR扩增小鼠IL-1β基因后将其克隆至pafpIRES2-EGFP, 获得AFP启动子调控的小鼠IL-1β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afpIRES2-EGFP-mIL-1β, 细胞转染分析证实, 该载体能够在小鼠肝癌细胞中特异性高效表达, RT-PCR检测可见转染细胞中mIL-1β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afpIRES2-EGFP-mIL-1β, 该载体能够在小鼠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IL-1β.  相似文献   

12.
已知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用β淀粉样蛋白等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RT-PCR检测I-TAC的表达;用重组I-TAC刺激小鼠T细胞,流式检测黏附分子CDlla的表达,ELISA测定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果表明,β淀粉样蛋白、LPS及IFN-γ均能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I-TAC;重组I-TAC...  相似文献   

13.
尹文  薛小平  李洁  吕欣  付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8(11):764-765,771
目的 :观察基因疫苗SpcDNA3.1、CpcDNA3.1及融合基因疫苗CSpcDNA3.1诱导BALB c小鼠 (H 2 d)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其对稳定表达HBsAg和HCcAg的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 (H 2 d)接种动物后成瘤性的影响。方法 :3种重组质粒SpcDNA3.1、CpcDNA3 1和CSpcDNA3 1分别肌注免疫小鼠 ,3w后背部皮下接种质粒CSpcDNA3 1转染的P815细胞 ,观察小鼠成瘤和存活时间。LDH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 :融合质粒CSpcDNA3 1可显著抑制肿瘤出现和生长 ,小鼠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生存率提高 ,CSpcDNA3 1免疫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对转染的P815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融合基因疫苗CSpcDNA3 1免疫的小鼠能诱发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可溶性小鼠CD83(mCD83)对树突状细胞(DC)表达共刺激分子及共刺激活性的影响。方法:克隆mCD83基因,构建mCD83胞外功能区与人IgG1αFc段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mCD83-hIg,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可溶性mCD83-hIg融合蛋白。采用ELISA、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mCD83-hIg融合基因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用mCD83-hIg处理小鼠DC细胞系(DC2.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影响;采用混合白细胞培养试验,检测mCD83-hIg对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影响。结果: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显示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完全正确;mCD83-hIg对DC2.4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无影响,但可下调DC2.4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mCD83-hIg处理过的DC2.4刺激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及产生IL-2和IFN-γ的能力显著下降。结论:mCD83-hIg可抑制DC表达共刺激分子并下调DC共刺激活性,从而抑制同种异基因T细胞增殖和产生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IFN-β基因启动子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IFNB1)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载体(pGE3-IFNB1),并在A549细胞中进行表达验证。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出IFN-β启动子区片段,克隆入荧光表达载体pGL3 basic和pGE3 basic,并用脂质体瞬时转染A549细胞,6 h后用汉滩病毒(HTNV)感染转染后的细胞,24 h后检测重组载体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载体pGL3-IFNB1和pGE3-IFNB1分别经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证实载体构建正确;且在A549细胞内成功表达。经HTNV刺激后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人IFN-β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IFNB1)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GE3-IFNB1),为进一步研究病毒诱导产生IFN-β机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甲状腺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1 cells,Th1 cells)和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2 cells,Th2 cells)的分布,Treg细胞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其mRNA的表达。方法 20名良性甲状腺肿物患者、3名胸腺手术及3名脾脏切除术患者,术前当天留取外周空腹静脉血,术中分别留取甲状腺、胸腺及脾脏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标本组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磁珠分离法分离甲状腺及外周血CD25+T细胞,RT-PCR检测Treg中IFN-γ和IL-4 mRNA的表达。NKT细胞受体激动剂α-Galcer刺激Treg 7 d后,RT-PCR检测Treg中IFN-γ、IL-4、CD1d、Vα24及Vβ11 mRNA的表达。结果 1)甲状腺组织Th1、Th2细胞比例低于外周血(P0.001),而Th0、Treg细胞比例高于外周血(P0.001)。2)在甲状腺内,几乎所有的CD4+CD25+Foxp3+细胞可以同时分泌IL-4、IFN-γ,RT-PCR提示其IL-4、IFN-γmRNA表达明显高于外周血,而在外周血中,CD4+CD25+Foxp3+细胞并不表达IL-4或IFN-γ。3)在胸腺和脾脏中,未检测到同时表达IL-4、IFN-γ的CD4+CD25+Foxp3+细胞。4)甲状腺内Treg在α-GalCer刺激前后均不表达NKT细胞的表面标志CD1d、Vα24及Vβ11 m RNA,而IL-4和IFN-γmRNA的表达在刺激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甲状腺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存在差异,甲状腺内Treg特异性的同时表达IL-4及IFN-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4-1BBL基因免疫对HBsAg核酸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 将HBV表面抗原核酸疫苗pcDS2单独或联合共刺激分子4-1BBL质粒肌肉注射免疫C57BL/6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 IgG及亚型IgG1和IgG2a;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检测体内细胞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T淋巴细胞分泌IL-4和IFN-γ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细胞HBsAg特异性体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作用(CTL).结果 与单纯免疫核酸疫苗pcDS2组比较,pcDS2和4-1BBL联合免疫组小鼠的抗-HBs水平显著提高,抗-HBs IgG亚类以IgG2a占优;免疫小鼠经HBsAg脚掌皮下刺激后,联合免疫组小鼠脚掌的厚度显著高于pcDS2组;联合免疫组CD4+T淋巴细胞的IL-4和IFN-γ表达水平及CD8+T淋巴细胞的IFN-γ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NA疫苗免疫的各组小鼠,HBsAg特异性体外CIL杀伤作用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免疫组小鼠的体外CTL杀伤作用最强.结论共刺激分子4-1BBL不仅能增强HBV DNA疫苗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还能增强特异性型细胞免疫反应,尤其增强体内CIL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氟脲嘧啶(5-Fu)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后造血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构建携带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Flt3 配基(FL)和EGFP双顺反子基因pCIneo真核表达载体(Egr-EF);通过脂质体转染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并称为HFCL/EF;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绿色荧光表达的阳性细胞;采用RT-PCR、 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5-Fu对HFCL/EF细胞FL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经5-Fu处理的HFCL/EF细胞上清对CD34 +细胞和CFU-GM的增殖作用;采用活性氧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鉴定化疗通过活性氧诱导Egr-1启动子CArG序列调控下游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结果:构建了Egr-1调控序列启动的双顺反子基因表达载体(Egr-EF);经5-Fu处理后HFCL/EF细胞培养上清液较未加5-Fu组的FL含量明显增高并且对CD34 +细胞和CFU-GM具有较强的扩增作用( P <0.01);在5-Fu处理的HFCL/EF细胞中, EGFP活性、 FL mRNA和FL蛋白表达增强, 而且, N-乙酰半胱氨酸明显减少FL含量.结论:5-Fu诱导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对化疗药物处理后的造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已知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用β淀粉样蛋白等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RT-PCR检测Ⅰ-TAC的表达;用重组I-TAC刺激小鼠T细胞,流式检测黏附分子CD11a的表达,ELISA测定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果表明,β淀粉样蛋白、LPS及IFN-γ均能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Ⅰ-TAC;重组I-TAC不仅上调T细胞表达CD11a,还能促进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研究结果提示:β淀粉样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表达Ⅰ-TAC,Ⅰ-TAC继而通过趋化T细胞抵达炎症局部,并调控T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及向Th1方向极化,增进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反应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mPPARγ1转染抑制IFN-γ诱导ECV304细胞galectin-9基因和蛋白表达。方法:构建表达小鼠PPARγ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表达载体;将融合80%的ECV304细胞给予不同刺激量(1×104 U/L、5×104 U/L、1×105 U/L和2×105 U/L)的IFN-γ干预;将IFN-γ(1×105 U/L)预刺激并孵育 24 h 的ECV304细胞分成对照组(C)、PPARγ基因过度表达组(P)、PPARγ活化剂曲格列酮干预组(T)以及PPARγ基因过度表达和曲格列酮共刺激组(PT)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剂量IFN-γ对ECV304细胞galectin-9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以及PPARγ基因过度表达和/或活化对上述作用的影响。结果:正常ECV304细胞galectin-9基因表达弱。IFNγ孵育24 h后, ECV304细胞galectin-9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且galectin-9表达与IFN-γ具有量效关系。PPARγ1基因转染抑制IFN-γ诱导galectin-9基因/蛋白表达,曲格列酮对上述作用无影响;PPARγ1基因转染和曲格列酮共刺激抑制IFN-γ诱导galectin-9基因/蛋白表达与单一PPARγ1基因转染效应相似。正常ECV304细胞PPARγ表达量低,而PPARγ基因过表达和活化不影响内源性PPARγ基因表达。结论:PPARγ1基因转染抑制IFN-γ诱导ECV304细胞galectin-9基因/蛋白表达可能是PPARγ基因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