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畅脉舒预防用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喂养,建立家兔AS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畅脉舒用药组,每组在实验第14周取血标本上述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畅脉舒组能提高NO、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P〈0.05,P〈0.01),降低E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1)。结论 畅脉舒具有调节血脂、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川芎嗪预防用药对动脉粥样硬化 (AS)家兔血清一氧化氮 (NO)、血浆内皮素 (ET)、脂质过氧化物(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饲另加牛血清白蛋白一次注射方法 ,建立家兔AS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用药组 ,在实验第 8周取血清标本测定上述参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川芎嗪预防用药 8周 ,能提高NO和SOD活性 (P <0 .0 1) ,降低ET和MDA含量 (P <0 .0 1)。结论 :川芎嗪具有抗氧化、保护内皮功能和维持NO/ET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穿心莲 API0 1 34 防治家兔系膜增殖性肾炎 (Ms PGN )作用机理 ,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另加牛血清白蛋白一次性注射方法建立家兔 Ms PGN模型 ,观察 4~ 8周 ,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 ,血浆内皮素 (ET) ,环鸟苷酸(c GMP)脂质过氧化物以及肾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 ,与模型组相比较 ,穿心莲成分 API0 1 34 预防用药 4~ 8周能升高血清 NO,c GMP含量和 SOD活性 (P<0 . 0 1) ,降低 ET和 L PO的含量 (P<0 .0 1) ,其肾脏病理损害较轻 ,而模型组病理损害较重。认为 API0 1 34 能够抗氧化 ,保护系膜细胞 ,维持 NO/ ET平衡 ,阻止肾脏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浆内皮素 - 1(ET - 1)、一氧化氮 (NO)在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损伤前后含量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取家兔 4 0只分别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制作家兔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模型 ,观察心肺复苏期各时点血浆ET - 1、NO、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 动物在心脏骤停及复苏即刻血浆ET - 1含量未见升高 ,在心肺复苏 5分钟血浆ET - 1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血浆NO水平降低 (P <0 .0 5 ) ,复苏后 0 .5小时血浆ET - 1明显升高(P <0 .0 1) ,复苏后 2小时血浆ET - 1、NO均较复苏前有明显上升 (P <0 .0 5 )。结论 在心脏骤停缺血 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 - 1、NO水平变化及相关关系可能是一种调节机制 ,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痛灵滴丸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浆NO/ET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痛灵滴丸预适应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一氧化氮 内皮素 (NO ET)的影响。方法 40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AS)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 (SOC)组 ,缺血再灌注 (I R)组、缺血预适应(IPC)组、心痛灵滴丸预适应 (XTL)组 ,采用结扎AS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别测定结扎前、结扎 3 0min、再灌注 60min、再灌注 1 2 0min共 4个时间点血浆NO、ET的含量 ,分析NO ET的平衡关系。结果与SOC组比较 ,XTL组能降低血浆ET水平 ,升高血浆NO水平 ,升高NO ET的比值 (P <0 .0 1 )。XTL组与IP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心痛灵滴丸预适应能诱导心肌缺血预适应样保护作用 ,其机理与降低ET水平 ,升高NO水平 ,调节NO ET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NO、ET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和D 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硝酸盐还原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测定NO、ET和D 二聚体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浆ET和D 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O与ET、D 二聚体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呈负相关 (r = 0 .5 3 ,P <0 .0 5 ) ,ET、D 二聚体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呈正相关 (r =+0 .43 ,P <0 .0 5 )。且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NO均显著低于轻型组 (P <0 .0 5 ,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ET和D 二聚体均显著高于轻型组 (P<0 .0 5 )。结论 血浆中的一氧化氮、内皮素和D 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实验性膝关节退行性变模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及局部松解对其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空白组及模型松解治疗组各10只。放射免疫检测血浆中NO、ET的浓度。结果模型组血中ET含量显著升高(P<0.05);NO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6周时模型治疗组ET含量明显降低(P<0.05),NO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实验性膝关节退行性变模型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局部松解治疗对其有调节、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微粒化非诺贝特调脂作用及对血清内皮素 (ET - 1 )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42例高脂血症患者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 2 0 0mg ,每晚一次 ,8周为 1个疗程。试验前和用药后 8周取血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 8周后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ET - 1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 <0 .0 1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和NO显著升高 (P<0 .0 1 ,P <0 .0 5 )。结论 微粒化非诺贝特有效降低血脂的同时起到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放  刘雪梅 《重庆医学》2011,40(18):1815-1816,1819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高血脂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6例高血脂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n=38,口服阿卡波糖100 mg,3次/d)和瑞舒伐他汀组(n=38,在阿卡波糖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20 mg,1次/d),疗程4周。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体内血糖、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T)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以38名健康者作为ET、NO、CRT和CEC检测的对照。结果阿卡波糖组治疗前后血脂、ET、NO、CRT和CE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ET、CRT和CEC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与阿卡波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血脂、NO、ET水平及其抗炎机制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 8只兔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 (A组 ) ,缺血再灌注常规治疗组 (B组 )及缺血再灌注生脉注射液治疗组 (C组 )。结果 与B组比较 ,C组心肌组织MDA含量、CPK活性及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 ,心肌组织T -SOD活性及血清NO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结论 生脉注射液可明显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果柚对爱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果柚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果柚组和橙皮甙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实验组在喂高脂饲料的同时,分别加果柚汁或橙皮甙一同喂养。每组在实验前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实验3wk及6wk后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血脂水平。结果:实验3wk及6wk后,果柚组及橙皮甙组与模型组比较,动物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loesterol,TC)明显降低(P<0.01),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m cholesterol,LDL-C)也有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果柚、橙皮甙能降低血清TC、TG、LDL-C水平。  相似文献   

12.
枸杞多糖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LBP)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腹腔注射LBP(3.0mg/kg);卡托普利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灌喂卡托普利(15.0 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脂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h、NO、MDA、ET-1、CRP明显升高(P<0.01),HDL-C/TCh、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而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G、CRP、NO、ET-1、MDA明显下降(P<0.01),TCh无明显变化,HDL-C/TCh比值、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与卡托普利组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调节免疫、提高HDL-C/TCh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 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采用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1.5%的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LBP)组 采用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1.5%的胆固醇喂养,同时腹腔注射LBP(3.0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酯酰 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C -反应蛋白(CRP)含 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 组比较,TG、TCh、NO、MDA、CRP升高(P<0.01),HDL- C/TCh、SOD活性下降(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 较大(P<0.01);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G、NO、MDA、CRP下降(P<0.01或0.05),HDL -C/TCh、SOD活性升高 (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5)。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 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免疫调节、提高HDL- C/TCh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薯糖蛋白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和一氧化氮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高脂组(饲以普通饲料 胆固醇)、低剂量甘薯糖蛋白组(饲以普通饲料 胆固醇 糖蛋白0.06g/kg.d)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组(饲以普通饲料 胆固醇 糖蛋白0.1g/kg.d).在实验开始时和12周时分别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第12周末处死动物,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实验前各组血清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异.实验12周,高脂组、低剂量甘薯糖蛋白组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但低剂量甘薯糖蛋白组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组的上述指标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外,其它的都明显低于高脂组(p<0.01);同时低剂量甘薯糖蛋白组和高剂量甘薯糖蛋白组动物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高脂组(p<0.05或p<0.01).结论:甘薯糖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血脂及减少一氧化氮生成有关,并且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Li Z  Yang YJ  Qin XW  Ruan YM  Chen X  Meng L  Zhang H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4):3146-3150
目的观察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和通心络、辛伐他汀对其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给予23只雄性大耳白兔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和高胆固醇喂养16周,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通心络(1g·kg-1·d-1)、辛伐他汀(2mg·kg-1·d-1)干预组;正常组(无给药、普通饲料喂养8周)。测定干预前后血脂、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对粥样斑块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测定金属蛋白酶-1(MMP-1)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L、Bcl-2)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MMP-1和COX-2表达均比正常组显著增加(P均<0·05),而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和辛伐他汀干预组比模型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主动脉内膜厚度(0·25±0·13、0·28±0·12vs0·60±0·37)、斑块内巨噬细胞含量、MMP-1(4·08±1·11、5·28±2·36vs9·67±0·48)和COX-2(6·97±1·57、3·62±0·66、3·78±1·29)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胶原含量显著升高(0·11±0·08、0·22±0·11vs0·01±0·01,P<0·05);两干预组主动脉组织FasL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0·47±0·36、1·32±0·61vs2·44±0·44,均P<0·05)、Bcl-2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0·64±0·16、1·66±0·94vs0·17±0·11,P均<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心络和辛伐他汀一样具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的作用,并且疗效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酶的活性,减少了MMP-1的表达和斑块内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NC ,n =8)、高脂组 (HL ,n =8)、核黄素组 (RF ,n =8) ,均以普通颗粒饲料喂养 ,后两组加喂胆固醇和猪油 ,其中RF组增喂核黄素 2 0mg/天。饲前取血测血脂 ,尔后每周在HL组及RF组随机抽样复查。饲 5周后 ,取血样测血脂、vWF、NO、MDA水平 ;取主动脉弓制作光镜标本 ,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取胸主动脉制作 3~ 4mm长的血管环 ,用于血管张力的测定。结果 饲前各组血脂水平无差异 ,2周后 ,NC组血脂水平无变化 ,HL组与RF组血脂水平升高 ,以LDL C和TC为甚。 5周后 ,HL组、RF组血清TC、TG、LDL C水平明显高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但RF组明显低于HL组 (P <0 .0 5 ) ;HL组血浆vWF、MDA水平高于NC组 ,NO水平低于NC组 (P <0 .0 5或P <0 .0 1) ,RF组除MDA显著高于NC组 (P <0 .0 5 )外 ,其他指标与NC组无明显差异 ;HL组、RF组胸主动脉血管环对ACh舒张反应、对NE的缩血管反应明显小于NC组 (P <0 .0 5 ,或P <0 .0 1) ,但RF组显著大于HL组 (P <0 .0 1或P <0 .0 5 ) ;光镜下各组均未见明显的主动脉壁结构异常。结论 核黄素对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代谢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 2 0mg/d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及对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 方法  6 7例初诊未曾应用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晚服用氟伐他汀 2 0mg/d ,于用药前及用药 4周检测血脂、血液生化 ,并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s,ET)及酶法测定一氧化氮 (nitrogenmonoxide,NO)水平。结果 用药 4周后 ,血清总胆固醇 (totalcholestero ,TC)水平下降 1 8.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DL C)下降 2 4 .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 ,HDL C)升高7.5 %,血清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TG)下降 1 1 .1 %。这四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38,P =0 .0 0 1 ,P =0 .0 2 5 ,P =0 .0 1 )。用药 4周后 ,ET有所下降 ,NO及NO/ET明显升高 (P =0 .0 96 ,P =0 .0 4 2 ,P =0 .0 2 5 )。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 氟伐他汀有效治疗高脂血症的同时 ,具有良好的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家兔血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1,ET-1)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解毒汤组、辛伐他汀组。采用球囊导管损伤颈动脉内膜结合高脂饮食的方法复制AS模型。12周后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NO、ET-1及hs-CRP含量。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益肾活血解毒汤组TG、TC、LDL、ET-1及hs-CRP含量明显下降(P0.01),NO、HDL-C明显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益肾活血解毒汤组动脉壁AS斑块明显改善,泡沫细胞明显减少。结论益肾活血解毒汤有明显的抗AS形成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少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调脂治疗的颈动脉超声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CVD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康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和ox-LDL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NO和HDL-C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及RI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调脂治疗对ICVD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