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防己甲素对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单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药汉防己甲素 (Tetrandrine)对单侧肾切除加两次注射阿霉素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单位的作用。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 :正常对照组、汉防己甲素治疗组、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 ,于第 12周留取尿标本。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图像分析肾单位变化 ,用Northernblot杂交检测TGF - βmRNA表达。 结果 :汉防己甲素治疗组和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肾小球ECM明显减少 (肾小球ECM /GA为 0 .2 4± 0 .0 2、0 .2 9± 0 .0 1,比模型组 0 .39± 0 .0 2 ,(P <0 0 5 ) ,肾病理损伤减轻 ,肾皮质TGF - βmRNA表达下调 ,汉防己甲组和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高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汉防己甲素治疗机理为通过下调肾皮质TGF - βmRNA表达参与了延缓肾小球硬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补肾法对大鼠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补肾的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采用反复三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加福氏完全佐剂(CFA)造成DN的模型,以西药苯那普利为对照,观察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DN的效果。结果:治糖保肾冲剂可降低高血糖,甘油三脂(TG)及尿微量蛋白,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减轻肾脏病理变化。结论:治糖保肾冲剂通过降糖,降脂,降尿微量蛋白,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可有效治疗早期DN。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情况及中药复方肾疏宁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 +肾疏宁治疗组、模型组 +苯那普利治疗组。采用单侧肾切除并阿霉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 ,8周末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成纤维细胞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alphasmoothmuscleactin ,α -SMA)和转化生长因子 -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 - β1)表达情况 ,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软件检测肾小管间质α -SMA和TGF - β1染色阳性相对面积 ,和肾间质纤维化相对面积。同时观察肾疏宁对肾小球硬化大鼠体重、尿蛋白、血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的影响。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管间质α -SMA少量表达 ,TGF - β1微量表达 ,肾小球硬化模型组大鼠肾小管间质α-SMA明显阳性表达 (P <0 .0 1) ,TGF - β1显著阳性表达 (P <0 .0 1) ,肾小管间距加宽 ,肾间质纤维化和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血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 (P <0 .0 1) ,尿蛋白、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P <0 .0 1) ,肾疏宁治疗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 2 4h尿蛋白排泄量、血尿素氮、肌酐明显降低 (P <0 .0 1) ,肾小管间质  相似文献   

4.
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治糖保肾冲剂的临床疗效。结果 :苯那普利组可降低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治糖保肾冲剂加苯那普利组在中医症状改善、降低血糖、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均优于苯那普利组 (P <0 .0 5 ,0 .0 1)。结论 :治糖保肾冲剂对糖尿病肾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治糖保肾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机理。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治糖保肾冲剂的临床作用机制。结果 :治糖保肾冲剂加苯那普利组能明显减少ET - 1,升高 6 -Keto -PGF1α、降低TXB2 ,减少LPO的产生和增加SOD(P <0 .0 5 ,0 .0 1)。而苯那普利组的作用与治疗前相比不明显。结论 :治糖保肾冲剂可能通过减少ET - 1,升高 6 -Keto -PGF1α、降低TXB2 ,减少LPO的产生和增加SOD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肾糖组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C-Ⅳ、FN表达影响,探讨其在DN大鼠肾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TZ腹腔注射制作DN大鼠模型。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洛汀新组)、雷公藤治疗组、中西药治疗组(肾糖组方+洛汀新组),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肾组织中C-Ⅳ、FN表达。结果:经中药肾糖组方治疗2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模型组C-Ⅳ、FN分别呈现高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结论:中药肾糖组方对DN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脏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大鼠肾纤维化进展,与抑制了C-Ⅳ、FN在大鼠肾组织中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periostin表达的变化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18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贝那普利组,每组6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肾病大鼠模型.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eriostin和转化生长因子(TGF) β1的mRNA表达;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eriostin、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TGF- β1的蛋白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Ⅰ型胶原蛋白.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eriostin、TGF-β1、Ang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上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eriostin和TGF- β1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贝那普利组periostin和TGF- β1的mRNA表达则显著下调(均P<0.05).肾组织periostin蛋白表达与AngⅡ、TGF-β1和Ⅰ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以及肾间质纤维化积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2、0.781、0.776和0.825,均P<0.05).结论 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periostin呈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梗阻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地糖肾颗粒(QDTS)对2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对足细胞标志性蛋白nephrin、PCX的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活化水平的检测探讨QDT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型DN大鼠模型,采用缬沙坦和QDTS干预4周,通过比较各组大鼠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来判定疗效。采用WB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足细胞标志性蛋白nephrin、PCX及ERK、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N模型组的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 0. 01)。肾组织中nephrin、PC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并伴有ERK磷酸化水平的升高(P 0. 01)。干预后,缬沙坦组及QDTS组大鼠的尿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0. 05)。QDTS还能够提高DN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PCX的表达(P 0. 05),并且降低ERK的磷酸化水平(P 0. 01)。结论:QDTS可以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来缓解DN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分子nephrin和CD2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DN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4只,按体重随机分组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64只.造模组大鼠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72 h后检测大鼠血糖和尿糖,以血糖≥16.7 mmol/L、尿糖(++++)者为DN大鼠造模成功.模型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糖肾平小、大剂量组,各组分别干预14周.于第14周处死大鼠,无菌取肾,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肾组织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和CD2A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nephrin和CD2AP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厄贝沙坦、糖肾平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和CD2AP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糖肾平可能通过维持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和CD2AP的稳定性,从而发挥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糖肾康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理及糖肾康对糖尿病肾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预防组(糖肾康8.75g·kg~(-1)·d~(-1))、中药高剂量组(糖肾康17.5g·kg~(-1)·d~(-1))中药低剂量组(糖肾康8.75g·kg~(-1)·d~(-1))。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配合高糖饮食制作;治疗6周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细胞凋亡及Fas/FasL、Bcl-2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内细胞凋亡明显增多,Fas/FasL基因表达增加,Bcl-2基因表达减少,与其他组别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模型组PKC主要表达在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细胞膜上,而其他组则主要表达于胞浆。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尤其是肾小管细胞凋亡明显增多,糖肾康可通过降低Fas/FasL基因表达,促进Bcl-2基因表达,抑制PKC在胞膜的表达而起到控制肾组织内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肾炎康复片治疗组(中药组)、氯沙坦钾治疗组(西药组)。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并予药物干预。分别观察不同时期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定量,12周末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Scr、BuN及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2周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大鼠Podocalyxin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24h尿蛋白定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12周末用药组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血糖水平略低于同期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够上调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Podocalyxin表达水平,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nephrin mRNA的表达及来氟米特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nephrin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来氟米特治疗肾脏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第4周进一步将模型组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给予来氟米特管饲。应用光镜、电镜观察不同时期(第2、4、6、8周)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病理改变;BCA法检测尿蛋白排泄量;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肾皮质中nephrin mRNA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尿蛋白量逐渐增加,而治疗组第6周和第8周的尿蛋白量均低于同时期的非治疗组水平(P=0.02和P<0.01);(2)模型组nephrin mRNA表达量在2、4、6、8周分别为对照组的0.5、1.0、2.0、1.6倍,并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0.699,P<0.001);(3)模型治疗组nephrin mRNA的表达第8周达非治疗组的1.3倍。结论:(1)随着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肾皮质nephrin mRNA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并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来氟米特可减少肾病大鼠尿蛋白量,同时增加肾皮质nephrin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及MMP-9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GF-β1、MMP-2、MMP-9及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糖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诺组(0.833mg/kg)、糖肾方大剂量组(2.67g/kg)、糖肾方小剂量组(1.33g/kg),每组10只,利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0周。动态检测血糖和尿蛋白/肌酐水平;取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对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RT-PCR方法检测TGF-β1、MMP-2及MMP-9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及Ⅳ型胶原表达。结果:大剂量糖肾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肌酐(P〈0.05),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P〈0.01)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P〈0.01),减少TGF-β1mRNA与蛋白表达(P〈0.05),增加MMP-9mRNA表达(P〈0.05),减少Ⅳ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结论:糖肾方可减轻实验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和提高MMP-9mR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转分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60 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4周后尿蛋白>30 mg/d为DN模型成功(n=16),随机分为DN组(n=8)和螺内酯组(SP组,n=8),以另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N组)。SP组给予螺内酯40 mg&#8226;kg-1&#8226;d-1,N组、DN组每日以等量清水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尿、血浆、肾组织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肾脏病理变化;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肾组织醛固酮浓度;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检测E-cadherin、α-SMA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N组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均显著增加(均 P < 0.01),肾组织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均P < 0.01),α-SMA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 < 0.01)。DN组大鼠肾组织醛固酮显著升高[(24.71±5.30) ng/g比(16.38±2.85) ng/g,P < 0.01],与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α-SM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 0.737、0.574、0.688,均P < 0.05),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 = -0.659,P < 0.01)。各组间血清醛固酮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N组比较,SP组大鼠尿蛋白排泄和血肌酐显著下降(均P < 0.01),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均P < 0.05),而α-SMA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下调(均P < 0.01)。 结论 DN大鼠肾组织局部醛固酮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肾间质转分化,螺内酯可以阻断醛固酮与其受体结合,抑制肾小管间质转分化,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络泄浊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法制作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泄浊方组(中药组)、氯沙坦组(西药组)和通络泄浊方+氯沙坦组(中西药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中西药组Nephrin和Podocin mRNA水平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通络泄浊方通过促进DN大鼠肾组织Nephrin和Podocin mRNA表达而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利用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Ra)缬沙坦对肾皮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TGF-β1mRNA表达及肾功能、组织结构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GLUT1直接介导糖尿病肾病(DN)的机制及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糖尿病肾病合并抗Thy-1肾炎模型,观察模型的发病及病理变化,探讨p27kip1在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NC组,n=10),糖尿病肾病组(DN组,n=10),抗Thy-1肾炎模型组(Thy组,n=10),糖尿病肾病合并抗Thy-1肾炎模型组(DN+Thy组,n=10)。分别留取2周、4周、6周、8周大鼠24 h尿测尿蛋白定量,8周后留取肾脏组织分别用于提取RNA、蛋白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24 h尿蛋白定量:2周以后各模型组与NC组相比尿蛋白增多(P0.05),DN+Thy组与DN组、Thy组相比尿蛋白增多(P0.05);(2)各模型组p27kip1mRNA表达量的变化,DN组的明显增加;Thy组降低;DN+Thy组的表达量略增加,但与正常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肾病合并抗Thy-1肾炎的动物模型;(2)肾皮质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kip1mRNA表达量的变化为DN合并抗Thy-1肾炎与DN、抗Thy-1肾炎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α-actinin-4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并观察通络泄浊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法制作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络泄浊方组、科素亚组和通络泄浊方+科素亚组。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α-actinin-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RNA表达和蛋白明显降低(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α-acti-nin-4的表达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发生;通络泄浊方可以通过上调DN大鼠肾组织α-actinin-4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改善大鼠的肾功能及蛋白尿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维生素D类似物帕立骨化醇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蛋白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法构建DN大鼠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帕立骨化醇组(P组)、DN组(D组),并设置健康对照组(N组).给药12周后检测24 h尿蛋白量及血生化指标.用ELISA法检测肾组织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免疫组化和实时PCR检测肾小球基底膜乙酰肝素酶(HPA)、足细胞podoc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D组和P组24h尿蛋白量、Scr、肾素及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N组,而D组显著高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组和P组HPA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N组,而D组显著高于P组;D组和P组podocin蛋白及mRNA表达较低,D组显著低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肾素水平与HP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8,P<0.05);与podoc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63,P<0.05);而与两者mRNA表达无相关.结论 帕立骨化醇可显著减少DN大鼠早期蛋白尿,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肾组织肾素表达,下调肾小球基底膜HPA,上调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大鼠主动脉、肾脏组织中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及其G蛋白耦联受体14(G-protein-coupled receptor14,GPR14)水平的变化,探讨UⅡ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形成的作用和发病机制及黄芪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肾病组(DN)、黄芪治疗组(HZ)(予黄芪注射液5ml/kg灌胃)。于14周末处死动物,常规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观察UⅡ、GPR14蛋白表达;RT-PCR观察UⅡ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N组主动脉、肾组织UⅡ、GPR14表达增加,肾组织UⅡmRNA表达增加(P<0.01);与DN组比较,HZ组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UⅡ及其受体GPR14的高表达提示其在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黄芪能够缓解肾脏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UⅡ和GPR14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