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29a和miR-10a-5p对评估脓毒症伴有急性肾损伤(AKI)患者28 d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124例急性肾损伤患者(AKI)血清样本,分为观察组(74例脓毒症所致AKI)和对照组(脓毒症无AKI)41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并用RT-PCR检测其中miR-29a和miR-10a-5p的表达情况,随访28 d,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miR-29a和miR-10a-5p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和肾损伤分子1(KIM-1)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iR-29a、miR-10a-5p、Scr、Cys-C、KIM-1以及其他危险因素与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率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比较miR-29a和miR-10a-5p与Cys-C和Scr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最后进一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iR-29a和miR-10a-5p联合与Scr及Cys-C联合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随访28 d后:(1)74例AKI患者中21例死亡,占整体人数的35.53%;(2)相比于生存组,死亡组患者血清Scr及Cys-C表达上升(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中miR-29a和miR-10a-5p表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iR-29a和miR-10a-5p分别与Scr、Cys-C及KIM-1表达呈正相关;(4)多因素回归结果显示,miR-29a和miR-10a-5p均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9a和miR-10a-5p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82(95%CI,0.71-0.89)及0.75(95%CI,0.64-0.85),Cys-C、Scr和KIM-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5%CI,0.66-0.86)、0.71(95%CI,0.63-0.84)及0.81(95%CI,0.72-0.81).miR-29a及miR-10a-5p二者联合检测的auROC值优于单一检测miR-29a、miR-10a-5p、Cys-C、Scr和KIM-1(P<0.05).结论 miR-29a和miR-10a-5p在评估脓毒症患者死亡率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miR-205-5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4例HBV相关肝癌患者、41例慢性肝病患者、19例健康对照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miR-205-5p的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5-5p用于HBV相关肝癌诊断的价值。结果 HBV相关肝癌患者血清miR-205-5p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与慢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乙肝病毒载量、病灶数、肿瘤大小及癌栓的HBV相关肝癌患者之间,血清miR-205-5p表达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 R-205-5p区分HBV相关肝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2,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9.4%、73.7%。结论 miR-205-5p有望成为一种新的HBV相关肝癌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微小核糖核酸375(miR-375)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将本院同期收治的53例肝脏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AFP含量及miR-146a、miR-375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血清AFP含量及miR-146a、miR-375相对表达量。对肝癌组miR-375、miR-146a及AFP检测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根据ROC曲线得miR-375、miR-146a的最佳临界值。对肝癌组进行miR-375、mi R-146a、AFP检测及联合检测,比较各个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肝癌组miR-146a、miR-375相对表达量及AFP含量均高于良性组(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均高于miR-146a与AFP检测,且特异度高于miR-375检测(P0.05);联合检测AUC大于AFP、miR-146a及miR-375检测(P0.05)。结论:miR-146a、miR-375联合AFP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iRNA-96、miRNA-182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HCC、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正常对照血清各60例。以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检测miR-96、miR-182在血清中的相对表达量,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两者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与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相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miR-96、miR-18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 LC、CHB 及正常对照组(FmiR-96=104.06,FmiR-182=318.23,均 P<0.001),血清miR-96、miR-182 ROC下面积分别为0.9015和0.9368;miR-96对HCC 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3%、80.8%, miR-182对HCC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0%、85.0%。两者诊断HCC灵敏度均优于血清AFP测定。结论:血清miR-96和miR-182是潜在的HCC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微小RNA-145(miR-145)、miR-135a-5p、miR-365的表达与HR-HPV转归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手术治疗HR-HPV CIN患者98例,根据HR-HPV感染转归分为转阴组(n=48)、未转阴组(n=50)。比较2组一般资料、miR-145、miR-135a-5p、miR-365表达;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miR-145、miR-135a-5p、miR-365预测术后HR-HPV感染转归的价值。结果 未转阴组miR-145、miR-365表达低于转阴组,miR-135a-5p表达高于转阴组(均P<0.05);miR-145、miR-365是转阴的保护因素,miR-135a-5p是转阴的危险因素(均P<0.05);miR-145、miR-135a-5p联合miR-365预测HR-HPV转阴的AUC(0.925)大于单独的miR-145(0.769)、miR-135a-5p(0.800)、miR-365(0.799);miR-145、miR-365高水平者持续感染风险分别是低水平者的0.449倍、0.465倍,miR-135a-5p高水平者持续感染风险是低水平者的3.712倍(均P<0.05)。结论 CIN术后miR-145、miR-365表达降低和miR-135a-5p表达升高与HR-HPV转归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能是早期预测HR-HPV感染转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卫红  潘凯  柯锦  严月华 《西部医学》2020,32(8):1128-1131,1141
目的 探讨微小RNA-378a-3p(miR-378a-3p)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Hem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miR-NC组及miR-378a-3p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HemECs细胞,miR NC组和miR-378a-3p组HemECs细胞分别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 RNAIMAX)的介导下转染阴性对照以及miR-378a-3p模拟物。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378a-3p的表达量,细胞计数(CCK 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在线数据库TargetScan预测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378a-3p与驱动蛋白超家族2A(KIF2A)的靶向关系。 〖HTH〗结果〓〖HTK〗与对照组相比,miR-378a-3p模拟物能明显上调HemECs细胞中miR-378a-3p的表达量(P<0.05);上调miR-378a-3p的表达量抑制HemECs细胞增殖,降低其侵袭、迁移的能力(P<0.05);KIF2A是miR-378a-3p下游靶基因之一。结论 miR-378a-3p可能通过靶向KIF2A抑制HemECs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  相似文献   

7.
蒲癸宏  徐玉娟  龚睿  李军  李美析  王强 《西部医学》2022,34(2):304-308+312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ALT和T-Bil检测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乐山市中医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确诊为肝细胞肝癌的初诊患者552例(HCC组),其中早期HCC患者196例(早期HCC组),另选取肝脏良性疾病185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HCC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AFP、ALT和T-Bil水平,以AFP/(ALT×T-Bil)作为AFP联合ALT和T-Bil诊断HCC的联合诊断方式,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比较AFP和联合诊断方式对HCC的诊断效能。 结果 HCC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1),而血清ALT和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AFP血清水平和联合诊断方式计算结果与HCC的肿瘤大小呈明显的正相关(r=0.325,P<0.001; r=0.217,P<0.001)。联合诊断方式诊断HCC和早期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869 (95% CI:0.852~0.886)和0.841 (95% CI:0.812~0.870),均明显高于AFP的0.782 (95% CI:0.758~0.806)和0.741 (95% CI:0.702~0.779) (P<0.001)。以AFP≥20 ng/ml肝脏良性疾病人群为对照,联合诊断方式诊断AFP≥20 ng/ml的HCC和早期HCC的AUROC分别为0.960 (95% CI:0.949~0.972)和0.945 (95%CI:0.924~0.964),均明显高于AFP的0.805 (95%CI:0.773~0.837)和0.734 (95% CI:0.673~0.795) (P<0.001)。 结论 联合诊断方式适用于HCC的诊断,尤其在诊断AFP ≥ 20 ng/ml的HCC和早期HCC时,联合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清microRNA-363(miR-363)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肝 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台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肝细胞肝癌患者86 例作 为肝癌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86 例作为对照组。RT-PCR 测定血清miR-363 水平。结果 肝癌组血 清miR-363 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 <0.05),AFP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TNM 分期、有无转移 患者血清miR-363 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癌患者血清miR-363 与AFP 呈负相关 (r =-0.502,P <0.05)。miR-363、AFP 及miR-363+AFP 诊断肝癌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95% CI : 0.740,0.747)、0.884(95% CI :0.881,0.887)和0.938(95% CI :0.935,0.941),敏感性分别为0.907(95% CI : 0.876,0.932)、0.872(95% CI :0.843,0.900)和0.826(95% CI :0.796,0.855),特异性分别为0.663(95% CI :0.643,0.673)、0.802(95% CI :0.782,0.824)和0.930(95% CI :0.903,0.962)。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miR-363 水平降低,血清miR-363 与肝癌TNM 分期、转移关系密切,在协助肝癌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VKA-Ⅱ在HBV相关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我院或门诊3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HBV相关肝癌组108例、肝硬化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130例和无症状携带者组5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应用Medcalc 11.4.2.0绘制并比较PIVKA-Ⅱ、AFP及其联合检测ROC曲线。结果:HBV相关肝癌组血清PIVKA-Ⅱ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无症状携带者组(χ~2=136.598,P<0.001);血清PIVKA-Ⅱ水平与肿瘤直径(Spearman's rho=0.594,P<0.001)、肿瘤分期(Spearman's rho=0.458,P<0.001)和肿瘤转移(Spearman's rho=0.204,P=0.034)呈正相关,而AFP与肿瘤直径(Spearman's rho=0.156,P=0.107)、肿瘤分期(Spearman's rho=0.126,P=0.195)和肿瘤转移(Spearman's rho=0.131,P=0.175)无关;PIVKA-Ⅱ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高于AFP (0.657)(z=5.854,P<0.001)和联合检测(0.787)(z=3.354,P<0.001);PIVKA-Ⅱ诊断肝癌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2.22%和84.19%,高于AFP的52.78%和67.09%,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1.48%和59.40%。结论:PIVKA-Ⅱ在HBV感染人群中的相关肝癌中诊断价值优于AFP,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高危人群中的肝癌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miR-148a-3p及miR-139-5p水平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PCa患者142例,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n=84)和复发转移组(n=58)。检测两组术前miR-148a-3p、miR-139-5p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ROC曲线分析miR-148a-3p、miR-139-5p及PSA预测PCa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miR-148a-3p、miR-139-5p与PSA相关性。结果:复发转移组血清miR-148a-3p、miR-139-5p及PSA水平分别为(4.80±0.75)、(7.64±2.38)和(63.75±14.92) ng/mL,均高于未复发转移组的(2.15±0.36)、(3.50±0.62)和(18.72±8.6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48、14.715和9.804,均P=0.000)。复发转移患者血清miR-148a-3p及miR-139-5p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t=5.117,P=0.024;t=5.304,P=0.018)、Gleason评分(t=5.512,P=0.006;t=6.218,P=0.000)及PSA水平(t=10.208,P=0.000;t=13.620,P=0.000)有关联。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48a-3p、miR-139-5p及PSA预测PCa术后复发转移的最佳截值分别为3.40、5.38和36.80 ng/mL,三项联合预测PCa术后复发转移的AUC(0.914,95%CI=0.858~0.972)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2.0%和83.6%。相关分析显示,复发转移患者血清miR-148a-3p、miR-139-5p水平与PSA均呈正相关(r=0.774,P<0.001;r=0.806,P<0.001)。结论:术前血清miR-148a-3p及miR-139-5p表达上调与PCa术后复发转移有关,联合PSA检测对预测PCa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高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2010年6月1日为1例80岁的原发性肝癌男性患者施行肝癌切除术,术后常规服用保肝及抗肿瘤药物,随访至今。结果该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均较为顺利,治愈至今无复发。结论对于老年人早期肝癌及小肝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治疗配合术后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门静脉化疗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定位下 ,经皮经肝穿刺入门静脉分枝内 ,注入卡铂 5 0 0mg、5 氟尿嘧啶 10 0 0mg ,阿霉素 5 0mg或者榄香烯乳 40 0~ 6 0 0mg,治疗后临床观察 1~ 2个月。结果 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行B超及CT检查 ,肿瘤近期疗效明显 ,临床症状改善 ,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平均缩小 2 1% ,3例门静脉内癌栓病人 2例癌栓消失 ,不良反应较轻 ,均能耐受。结论 B超定位下 ,经皮肝门静脉介入治疗肝癌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缩小肿瘤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切除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11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肝脾联合切除术组(观察组,66例)和单纯肝切除术组(对照组,5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CD4+、CD8+、CD4+/CD8+等T细胞亚型,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手术前1周RBC、WBC、PLT、CD4+、CD8+、CD4+/CD8+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观察组WBC、PLT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术后2个月观察组CD4+、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胆漏、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10/66),对照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6/5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P=0.569);术后随访3年,观察组无瘤生存率为40.91%(27/66),对照组为21.15%(11/52),观察组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99,P=0.023)。  结论  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能有效促进WBC和PLT升高、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远期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肝转移仍应积极治疗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Zhao P  Wang CF  Li Y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094-2096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虽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令人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在确诊时肿瘤多是中晚期,部分已发生肝脏转移,20%~40%的患者由于局部病变范围广或已发现远处转移而无法达到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5.
肝癌肝移植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规划  陆敏强 《广东医学》2004,25(6):616-617
肝移植治疗肝癌已有 30余年的历史 ,其独特地位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但对于每一例拟行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来说 ,在进行肝移植治疗之前 ,应对其是否适宜于肝移植治疗、能否接受肝移植治疗及近、远期存活率如何等问题作出审慎地评估和全面地考虑后 ,再决定是否行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4月~2008年5月收治的25例肝癌患者(A组)行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术后观察手术切缘的阳性率、手术标本的微转移灶、复发率。挑选2006-1~2008-10收治的30例(B组)接受常规肝癌局部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组切缘的阳性率(4.0%)明显低于B组切缘的阳性率(10.0%)。A组瘤外肝组织微转移灶的数量(16)明显高于B组微转移灶的数量(8)。A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6.8mm(2.7~25.6mm),B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4.2mm(2.4~9.0mm)。A组1年的复发率(16.0%)明显低于B组1年的复发率(26.7%)。结论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操作简单,可减少肿瘤微转移灶的残留,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4月~2008年5月收治的25例肝癌患者(A组)行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术后观察手术切缘的阳性率、手术标本的微转移灶、复发率.挑选2006-1~2008-10收治的30例(B组)接受常规肝癌局部切除术的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A组切缘的阳性率(4.0%)明显低于B组切缘的阳性率(10.0%).A组瘤外肝组织微转移灶的数量(16)明显高于B组微转移灶的数量(8).A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6.8 mm (2.7~25.6 mm),B组微转移灶扩散的中位距离为4.2 mm(2.4~ 9.0mm).A组1年的复发率(16.0%)明显低于B组1年的复发率(26.7%).结论Glisson氏鞘外横断式肝段切除术操作简单,可减少肿瘤微转移灶的残留,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可能是根治肝癌的方法。而进展期肝癌早期易复发、长期预后较差,曾是移植的禁忌症。目前通过严格限定移植标准和术前降期治疗,患者移植术后可能获得较好的预后。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移植标准的演进和移植前降期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4项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46例原发性肝癌、51例转移性肝癌、46例肝外恶性肿瘤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人员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PCⅢ、Ⅳ-C、LN和HA水平高于转移性肝癌组和肝外恶性肿瘤组(P〈0.05),且三者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肝纤4项指标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血清肝纤4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肝纤维化程度的判断、鉴别转移性肝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