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动脉螺旋桨穿支皮瓣修复儿童严重轮辐伤致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跟腱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因足跟部严重轮辐伤导致足跟部跟腱外露及表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15例,缺损面积为6.0 cm×3.0 cm~12.0 cm×10.0 cm。均采用腓动脉螺旋桨穿支皮瓣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愈合情况;治疗后6个月采用AOFAS评分系统评估足踝功能及美观程度。结果 15例患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成活,无感染、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8.26±3.14)个月,治疗效果较满意。治疗后6个月,足踝关节功能评估优12例(80%),良3例(20%);优良率为100%。患儿的创面愈合、皮瓣温度和颜色以及局部瘢痕外观评分分别为(1.52±0.26)(1.12±0.26)(1.52±0.26)和(1.05±0.28)分。结论采用腓动脉螺旋桨穿支皮瓣修复患儿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跟腱外露,术后足踝部功能恢复较佳,外观较满意,患肢感觉未受影响,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及跟腱外露的较好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 及疗效. 方法 2004年5月-2007年10月,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2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男14例,女8例;年龄17~62岁,平均43.5岁.机器绞伤10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5例.伴跟腱外露9例,跟骨外露8例,两者均外露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14 cm×8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10个月,平均6个月.术中切取皮瓣6cm× 5 cm~16 cm×9 cm.4例供区直接缝合,18例游离植皮修复. 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例切口远端皮缘坏死,经换药Ⅱ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无臃肿,两点辨别觉6~8 mm.术后能穿鞋正常行走,皮瓣受力处无破溃. 结论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3.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对18例足背及足跟外侧外伤感染后致软组织坏死缺损伴骨及肌腱外露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结果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17例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经过2~8个月随访,所有皮瓣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背及足跟外侧软组织缺损骨及肌腱外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前臂外侧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掌、腕背及虎口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5例。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跟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10例。皮瓣切取面积 5 cm× 5 cm~ 15 cm× 9cm。结果 :15例皮瓣 ,13例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边缘 0 .5 cm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1例皮瓣坏死 ,创面植皮后愈合。结论 :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切取简便、安全 ,不牺牲主要血管 ,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9例儿童严重足踝部撕脱伤骨外露患者,创面行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2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跟部的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 结果 经VSD治疗后,坏死组织少,创面感染得到控制,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无感染发生,8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9例经6个月~5年随访,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满意,恢复保护性感觉.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腓肠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后期良好修复创面,两者联合应用是儿童足踝部部软组织撕脱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主干血管皮瓣在小腿二次皮瓣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道采用非主干血管皮瓣移植,对小腿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皮瓣的远端发生的部分坏死伴胫骨外露创面进行2次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外伤性小腿胫骨粉碎性骨折伴皮肤缺损,行骨折复位或异体骨移植,一次皮瓣修复术后,皮瓣的远端发生部分坏死所致的骨外露的创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6例、腓肠肌外侧头皮瓣和内侧头皮瓣修复6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2个月~6年。植入的异体骨骨性愈合,未见明显骨吸收,没有发生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非主干血管皮瓣对一次皮瓣修复术后的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所致的骨外露创面进行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跟腱断裂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13例为跟腱开放性损伤清创修复术后创面感染,皮肤坏死伴跟腱外露,8例为跟腱闭合性损伤修复术后皮肤坏死。创面面积为2.5 cm×3.0 cm^7.0 cm×9.0 cm。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4.0 cm^9.0 cm×11.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21例皮瓣,2例糖尿病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出现坏死,经换药后安放VSD装置及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余19例皮瓣成活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0(24~36)个月,受区皮瓣及蒂部质地、色泽与周围组织接近,厚度略高出正常皮肤,外观满意,所有患者对受区及供区的美观均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域短暂的感觉麻木,在3~6个月都痊愈。所有患者没有出现疼痛的神经瘤。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层次清楚,切取简单,是修复跟腱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和胫前区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诊或延期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和胫前区骨、肌腱外露的软组织缺损31例。结果 27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自愈,1例皮瓣坏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损伤轻,是修复足,足跟、踝、跟腱处和小腱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骨、肌腱外露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腓动脉岛状皮瓣、小腿内侧皮瓣、局部转移皮瓣、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营养皮瓣、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随访11例,时间1个月~3年。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0例,远端部分坏死1例。结论皮瓣修复术是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足跟部由于局部软组织少,损伤后常有跟骨及跟腱外露,创面的修复相当困难,以往修复这类损伤以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为主,手术难度大,易发生血管危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自Masquelet等1992年报道以来,由于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修复足跟部缺损的理想皮瓣。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穿支动脉蒂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修复老年足跟部皮肤癌肿切除后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2年7月,对15例老年足跟部皮肤癌切除后缺损创面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5例皮瓣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1例皮瓣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加压包扎后愈合;其余13例皮瓣均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修复后的足跟部外形及功能良好。根据章鸣等综合评价体系,优良率为82.6%。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可有效地修复老年足跟部皮肤癌切除后的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14例。结果 14例平均随访7.2(3-10)月。12例皮瓣愈合良好(其中4例后期行二次皮瓣修整术),1例坏死,改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后愈合,1例部分坏死后经对症处理愈合。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明确,技术操作简单,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熟练应用可有效修复小腿、踝部以及足跟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he challenging issue that still remains for reverse sural flap is the withstand of the flap against time, the width of coverage area, and the donor site morbidity such as pain after the medial or lateral sural cutaneous nerve harvested.Presentation of caseA 55 years old male was suffered from traumatic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for 3 months and was repaired with Krakow's technique in a medical center in Pemalang, Indonesia. After the surgery, the defect was revealed as another surgery was planned to cover the skin defect. The author had chosen the bipedicled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in regular basis which addressed the superiority and viability of the flap, thus the donor site morbidity was also concerned as the preservation of medial and lateral sural cutaneous nerve, which leading to good quality of life as the patient still could feel and sensate his medial and lateral leg.DiscussionThe bipedicled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was successfully covered the skin defect on post traumatic Achilles tendon reconstruction, with retained medial sural nerve on its place, and the remaining harvested skin area was leave opened without skin graft which healed spontaneously.ConclusionBipedicled reverse sural fasciocutaneous flap with retained medial sural nerve offer a good clinical outcome either the viability of the flap and the maintained sensation along the medial and lateral sural cutaneous nerv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儿童足跟部开放损伤的效果。方法 36例足跟部开放损伤患儿均一期清创,其中8例踝关节脱位复位克氏针固定;均行负压封闭引流(VSD)覆盖创面。二期手术根据创面位置25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1例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覆盖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 2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4例皮瓣与创面边缘延迟愈合。1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中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力性水疱,经换药后愈合。36例均获随访,时间2~26个月。皮瓣血运均良好,色泽接近正常,但皮瓣感觉差。按Amer-Lindholm评定方法:优22例,良9例,差5例,优良率86.1%。结论儿童足跟部开放损伤根据病情选择下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创面,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骨折外侧入路术后皮肤坏死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骨折外侧入路术后皮肤坏死缺损24例。缺损大小:3.0 cm×1.5 cm~5.0 cm×2.5 cm,皮瓣切取大小:4.0 cm×3.0 cm~6.0 cm×4.0 cm,术中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以重建感觉功能。结果24例皮瓣全部成活,受区创口Ⅰ期愈合,皮瓣供区切口Ⅰ期愈合。皮瓣术后未出现明显肿胀及血管危象等。术后随访6~15个月,皮瓣外形恢复满意,无明显色素沉着及瘢痕挛缩,无窦道及皮肤溃疡形成,皮瓣两点辨别觉达7~12 mm。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跟骨骨折外侧入路术后,皮肤坏死缺损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VSD技术、皮耐克覆盖、自体皮移植三步序贯法治疗拒绝皮瓣修复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三步序贯法治疗18例四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3~72岁,平均3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5.0 h,平均2.5 h。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2 cm×3.1 cm~7.4 cm×5.2 cm。评估创面恢复情况及取皮创口恢复情况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平均7.6个月。所有创面深部骨肌腱组织被有效覆盖,人工真皮成活,愈合创面质地韧、外形可;创面移植皮片成活,未见明显瘢痕组织生成,外观平整,皮肤颜色略深于正常皮肤,整体效果满意。结论:采用三步序贯法治疗拒绝皮瓣修复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或肌腱外露创面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及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治疗跟骨骨折外侧人路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38例跟骨骨折外侧入路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腓肠神经与足背外侧皮神经相吻合重建皮瓣的感觉功能。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受区创口以及皮瓣供区切口均I期愈合,无1例患者出现术后血管危象。经6~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无臃肿,外形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6.5-11mm。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血运可靠,术后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重建感觉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腓肠神经皮瓣所带的腓肠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与创面周围胫神经端侧缝合,重建皮瓣的感觉以及恢复足背外侧感觉,以解决患者足踝部感觉缺失的痛苦并恢复覆盖足跟皮瓣的感觉.方法 1999年8月-2007年8月,收治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27足),进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其中14例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与腓动脉皮瓣联合皮瓣移植.切取皮瓣时,在腓肠神经近端多取1~3cm.腓肠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断端与胫神经行端侧缝合.术后6~9个月随访,按照感觉检查分级标准把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恢复情况分成S_1~S_55级,并按感觉恢复范围分成R_1,小于25%;R_2,25%~50%;R_3,50%~75%;R_4,75%~100%.结果 术后随访6~9个月,皮瓣及足背外侧皮肤感觉恢复情况:S_46足、S_318足、S_23足.皮瓣及足背外侧感觉恢复范围:R_412足、R_315足.结论 作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移植时行腓肠神经与创面周围胫神经端侧缝合手术简单,对胫神经无不良影响,而皮瓣和足背外侧感觉恢复较好.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与腓动脉皮瓣的联合皮瓣切取面积大,对大面积的足部皮肤缺损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26例,创面缺损范围5 cm×3.5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4 cm~18 cm×12 cm.结果 26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12月.患者皮瓣均存活.术后发生皮瓣血管危象2例,予拆除缝线、高压氧治疗好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供区植皮坏死1例、感染2例,均经换药治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损伤小,不需要显微外科技术,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介绍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 方法 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骨肌腱外露、需作皮瓣修复的老年病例,在传统的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及穿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基础上,利用小腿外侧皮瓣中下段穿出的骨皮动脉皮支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供血穿支均发自腓动脉的特点,将皮瓣设计于小腿后外侧,用兼顾传统小腿外侧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供m范围的重叠区域而形成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临床共应用11例,所有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经3~9个月随访,6例皮瓣外观满意,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基本恢复行走功能;5例合并伸肌腱缺损者3个月后作肌腱移植重建后恢复行走功能。 结论 采用两套血供的改良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是修复老年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