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后精神病     
一再有人强调,产后精神病及其它的与产褥期无关的功能性精神病甚为相似,并认为,产后精神病可能是由于对怀孕及分娩在生理方面及精神方面的紧张所造成.有人发现,80%以上的正常妇女在分娩以后出现短暂的"产后情绪低落".这就说明,在这个时期中具有某种生物学上的脆弱性.本文报告13例产后精神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其中3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性发作,5例为单相的忧郁症,另5例为躁狂性、忧郁性或躁狂一忧郁症的混合发作.13例中有4例既往有同样症状发作史,有10例家族中也有同样疾病患者.77%的患者在怀孕期间就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精神症状,但精神分裂症及躁狂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废弃“嫁接性精神病”的诊断名称后,20几年来,精神发育迟滞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并存,成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通用诊断,这种诊断思路既不合理,也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首先,这种诊断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在关于精神分裂症标准的表述中指出: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表明 ,个体在精神分裂症充分发作前已经存在某些行为改变和神经学异常。这些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预测标记 ,从而给予及时的干预。本文拟就近年来有关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现的研究作一综述。1 精神分裂症早期的概念精神分裂症早期是一个回顾性概念 ,是指后来发展成典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疾病早期阶段。包括精神分裂症潜伏期、非精神病性前驱期和精神病性前驱期。它是在确定正处于向精神分裂症发展的高危个体的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分裂症潜伏期多指出现精神症状之前的阶段 ,此时虽未发病但已存在各种潜在的危险因子或某种病理生理学…  相似文献   

4.
家族史和性别对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家族史和性别对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学构成的影响及联合效应,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94例病人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并依性别和家族史分组。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时,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构成显著高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而阳性症状构成显著低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同时还发现,男性精神分裂症非特异性症状构成显著高于女性精神分裂症。双因素分析时,男性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构成显著低于女性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散发组男性非特异症状构成显著高于女性,提示性别、家族史对精神分裂症某些精神病理现象有影响,且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5.
分析37例精神分裂症样癫痫性精神病,平均癫痫病程为7.08年,精神症状出现前癫痫发作转频占45.9%,发作停止及减少占37.8%,临床精神症状酷似精神分裂症,类幻觉妄想型占56.7%,脑电图异常占73.3%,抗精神病药与抗癫痫药合并治疗有相当疗效。此外分析了误诊原因,计论了临床特征,提出了与真性精神分裂症相鉴别的诊断要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样症状的本质是脑器质性病变所致,是癫痫的一种症状群。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5%~1.0%,在住院患者中,其比例更高。由于精神分裂症的不同亚型在治疗上并无区别,并且容易给临床诊断造成混乱,因此,DSM-5去除了精神分裂症的亚型。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患病率约为精神分裂症的一半。其症状相当于既有精神分裂症的A组症状,同时又有心境症状,例如重性抑郁或躁狂。诊断此障碍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1)在半数以上的病程中,除了存在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A的症状以外,还伴有重性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2)在没有心境发作至少2周(抑郁或躁狂)的情况下,存在持续的妄想或幻觉,即证明这些精神病性症状并非由心境发作所致。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性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精神病性症状(PS)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在患者入院后3周内以半定式、盲法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分别按CCMD-2-R(金标准)和PS进行诊断,并计算诊断试验指标及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PS诊断精神分裂症敏感性为89.6%,特异性为46.2%,准确度为73.7%,Kappa值0.39。各项PS以2项参数效度相对较好(Kappa值为0.37),其中又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诊断较为理想(Kappa值为0.61)。结论 作者认为,仅就PS则下精神分裂症诊断的观点比较片面,仍需综合结合病史、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并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 ,在精神病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终生患病率为 0 38%~ 0 84 % ,而每年的发病率在 15~5 4岁年龄组中为 2~ 4 /万 ,不同的国家未见有大的差异[1] 。 1982年 ,我国对十二个地区协作调查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 0 6 2 % [2 ] ,高于世界水平。由于精神分裂症病程多为迁延性 ,预后不太令人满意 ,反复发作者并不少见。Hogarty(1984年 )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 1年内 ,如果不用药物维持治疗的复发率为 70 % ,继续用药物维持治疗的复发率为 30 %~ 4 0 % [3] 。所以单纯…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未治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正式开始治疗前的疾病未治疗期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illness, DUI)和精神病未治疗期间(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诺丁汉起病症状量表(Nottingham onset schedule, NOS)调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收集117例.同时,应用自编问卷对患者家属进行访谈,调查可能影响患者及时就诊的因素.结果 ① 精神分裂症患者DUI中位数是181天, DUP中位数是84天.② 首发非特异性精神症状以失眠和情绪障碍最为常见,出现频度超过50%;首发精神病性症状以幻听和被害妄想最为常见,出现频度达到47%.③ 影响患者就诊的主要因素是家属不认识精神病和患者不愿接受诊治.④ 以DUI中位数181天将患者区分为长DUI组和短DUI组,发现:长DUI组中回答家庭成员意见不一致是延误就诊因素的比例显著高于短DUI组(χ2=3.9,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疾病未治疗期间较长.影响DUI和DUP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导言"环性精神病"(Cycloid Psychoses)是"内源性"精神病综合征的名称之一.这类精神病既非"典型"的精神分裂症,也非"典型"的躁狂抑郁症.其一般特点是:患者在同一发病期或不同的发病期,既有情感性精神病的症状,也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而且有痊愈和反复发作的明显倾向.Leon-hard最初称之为"非典型精神病",后来则常用环性精神病这一名称,在分类学上以别于情感性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虽然Leon-hard提出的这一疾病已被大多数精神病学家所接受,但在分类学上仍有争论.类似的名称多达二十余种,造成极大混乱.  相似文献   

11.

概述

本文回顾了过去20 年我们对精神病认识的革命性变化。很大程度上说,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社会心理流行病学与针对精神病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psychosis,CBT-p)的发展和交互促进。而后者也促进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的补充策略。这些方法包括利用与精神病相关的一系列因变量,如何分析横断面和纵向流行病学调查、虚拟现实研究、经验抽样方法研究及治疗学临床试验中采集到的数据。研究的关键是探索各个社会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这些研究证明了外部社会在精神病性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此外,一些产生精神病性体验的心理驱动因素也被发现。现已有可靠证据表明,社会因素明显受到非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尤其情绪症状及其他对情感有影响的症状,如失眠。精神病性症状也可以受到归因偏移的影响,如武断下结论、顽固的信念等,但是社会因素对此如何起作用仍所知甚少。现在可以明确的是精神病的成因各异,表现形式多样。对各种类型的治疗都应考虑以下这点:应根据心理过程和社会因素影响在原始的CBT-p 方案上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某些特定形式的CBT-p 将个体调节因素作为治疗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反过来证实了非精神病性症状的调节作用,并证明了所描述方法的有效性。

中文全文

本文全文中文版从2015年6月6日起在http://dx.doi.org/10.11919/j.issn.1002-0829.215027可供免费阅览下载  相似文献   

12.
焦虑障碍患者很少出现幻视。本病例报告描述了一位男性患者,36岁,患有社交恐惧症和伴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惧症。该患者幻视明显,令其深受困扰、功能受损。用舍曲林200 mg/d、氯硝西泮1mg/d和普萘洛尔20 mg/d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焦虑和幻视缓解,能继续工作,恢复社会生活。本报告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即幻视并不一定预示着精神病性障碍,很多精神障碍都可能出现视幻觉。如果非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出现幻视,那么治疗这些非精神病性障碍通常也能同时缓解相关的幻视,而无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详细分析此类罕见病例有助于加深对精神病样症状的病理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主要疾病负担之一。在中等收入国家,如中国,整体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得人口迅速老龄化,AD所致的负担日益加重。近来AD诊断标准的修订,则反映了过去三十年中对该病认识的新进展。不同国际组织提出不同的AD诊断标准,这些标准都将AD疾病谱细分为若干阶段,所分的阶段彼此有些重叠。某些情况下,诊断标准要求同时存在记忆受损的表现以及特定的生物标记物。然而,这些修订的标准有几大不足:需要有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才能明确区分不同的阶段;诊断标准提及的生物标记物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仍然不明确;需要由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使用昂贵的高科技设备来评估这些生物标记物。上述问题限制了这些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资源匮乏的地方受限更甚,因为那里负责诊断和治疗AD患者的临床医生获得的培训有限,并且还缺少设备来确定上述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决策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用于多变量分析时建立分类系统或制定预测结果变量的算法。此方法将一个数据群分割成分枝状节段,构造出包括根节点、内部节点和叶节点的倒置形树状模型。该算法运用非参数方法,不需要套用任何复杂的参数模型就能有效地处理大型复杂的数据库。当样本足够大时,可将研究数据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使用训练数据集构建决策树模型,使用验证数据集来决定树的适合大小,以获得最优模型。本文介绍了构建决策树的常用算法(包括CART,C4.5,CHAID和QUEST),并描述了SPSS和SAS软件中将树结构可视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概述

精神分裂症研究中最令人振奋的趋势之一是从治疗学研究转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研究。后者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处于精神病“前驱期”或“临床高危”的青少年或年轻的成年患者,他们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似,因而被认为具有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的高患病风险。有学者将这种认知和社会功能障碍的表现称为精神病风险综合征(psychosis risk syndrome, PRS)。在某些范围内已有试图将这一状态重新定义为一种精神障碍的举动,如: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轻微精神病综合征”(attenuated psychosis syndrome, APS)列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状态”。存在PRS的个体出现精神病性障碍的风险的确比没有PRS的人要高,但多数PRS个体以后也不会患精神病性障碍,因此,我们反对将PRS或APS作为一种亚型列入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中。

中文全文

本文全文中文版从2015年4月8日起在http://dx.doi.org/10.11919/j.issn.1002-0829.214178可供免费阅览下载  相似文献   

16.

概述

精神病临床高风险状态的概念已用于描述具有精神病前驱症状而处于高发病风险的个体。这一高风险概念促使人们更深入理解精神病的发展转归,并在为精神病临床高风险人群提供必要的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会改变精神病性状态的病程,从而防止相应功能损害的发生,或将功能损害减少到最小程度。这是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充分理解这种高风险状态。

中文全文

本文全文中文版从2015年4月8日起在http://dx.doi.org/10.11919/j.issn.1002-0829.215016可供免费阅览下载The concept of a clinical high-risk state for psychosis (HR) has recently gained popularity in clinical psychiatry as a means of describing individuals with prodromal psychotic symptoms who are at the cusp of developing a full-blown psychosis. Several labels have been used for this condition, including ‘psychosis risk syndrome’ (PRS), ‘prodromal psychosis’, or ‘very high-risk state’. Due to controversies around this concept, DSM-5 does not list HR as a diagnosis, but it does include ‘attenuated psychosis syndrome’ (APS) in the appendix as a condition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We believe use of the APS category can help in the early de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psychotic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7.

概述

在许多精神障碍中(包括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拒食是常见的表现。当突然出现拒食时,这可能需要急诊处理;一旦变成慢性,它就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根深蒂固的行为。对拒食患者的诊断可能有难度,尤其是对有共病问题、智力受损或对自身状况缺乏自知力的患者。鼻饲是一种有效的短期干预方法,当患者重新进食时即可中止这一干预。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变得依赖于鼻饲。我们介绍一个病例,报告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边缘智力以及癫痫的患者由于拒绝进食而由其家庭成员用鼻饲管喂食超过三年。

中文全文

本文全文中文版从2015年10月26日起在http://dx.doi.org/ htp://dx.doi.org/10.11919/j.issn.1002-0829.215013可供免费阅览下载  相似文献   

18.

概述

精神病共病极为常见,其部分原因是DSM 诊 断系统症状分组重叠。其中双相障碍 (bipolar disorder, BD) 和强迫症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 的共 同出现是最常见的共病之一。然而,我们尚未解决有 关该病症的关键疾病分类问题,即它们两个不同的疾 病还是其中一个病症中的另一种亚型。为了解决这个 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更新了最近的系统综述,即搜 索电子数据库MEDLINE、Embase 和PsycINFO 专门研 究BD 与OCD 共病患者的遗传性。我们一共纳入了8 篇相关论文,其中大部分研究的发现是,相较于非BD 与OCD 共病的患者,共病患者更可能有心境障碍的家 族史而不太可能有强迫症的家族病史。这些结果支持 大多数BD 与OCD 共病的案例实际上BD 患者。如果这 一结论能在更大的、更集中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将具 有重要的疾病分类和临床意义。

中文全文

本文全文中文版从2016年2月26日起在http://dx.doi.org/10.11919/j.issn.1002-0829.215123可供免费阅览下载  相似文献   

19.

概述

精神卫生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对其管理都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相当一部分精神病学研究—— 特别是能够明确回答有关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要求对患者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跨时长久的多种评估。然而,许多精神病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不正确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这一类型的纵向数据,这一问题会导致分析结果中出现无法识别的偏倚而由此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本文就纵向数据分析的话题做了介绍。文章探讨了纵向数据分析中使用的不同数据集结构、缺失数据的分类和处理以及使用纵向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对个体内相关性校正的方法。

中文全文

本文全文中文版从2015 年10月26日起在http://dx.doi.org/http://dx.doi.org/10.11919/j.issn.1002-0829.215089可供免费阅览下载  相似文献   

20.

概述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狂犬病的典型症状包括恐水症、咽肌痉挛和进行性瘫痪。狂犬病所致的持续性精神障碍较为罕见。这里报道一名22岁的男性狂犬病患者。该患者自被病狗咬伤后,没有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只是在当地诊所不规范治疗。一周后,患者出现定向障碍、偏执,并表现出攻击性。咬伤后一个月,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狂犬病病毒抗体,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豆状核、尾状核以及岛叶异常信号影。患者的精神症状持续了6年,生活不能自理,但生命体征平稳,无脑干受损表现。发病6年后再次检查头颅MRI,检查结果为脑萎缩。

中文全文

本文全文中文版从2015年4月8日起在http://dx.doi.org/10.11919/j.issn.1002-0829.214174可供免费阅览下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