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斜扳法配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治疗后疼痛的缓解程度和复发率,评价斜扳法配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广泛推广本方法 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选定的15-70岁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1例:采用斜扳法配合中频电疗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治疗组41例:斜扳法配合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将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运用斜扳法配合腰背肌锻炼在近期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斜扳法配合中频电疗法基本相同,而半年内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斜扳法配合腰背肌锻炼对降低腰椎小关节紊乱的远期复发率有明显的优势,临床广泛推广本方法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卧位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作用机理。方法:对65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卧位斜扳法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经治疗后,一次复位成功者52例,经牵引后复位者13例,有效率达100%。结论:卧位斜扳法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经济、容易掌握,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13,(11):1768-1769
目的:探讨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手法+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观察组行常规骨科手法+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9.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斜扳法对骶髂关节紊乱症进行治疗,疗效可靠,可有效保护周围韧带、肌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严格设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提供更为有效、成功率更高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定点斜扳法和传统斜扳法两种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腰椎活动度(ROM)评分、压痛值、红外热成像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VAS和ROM评分、压痛值、温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ROM评分、温度较治疗前下降,压痛值上升,试验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2%,优于对照组的62%(P<0.05)。[结论] 与传统斜扳法相比,定点斜扳法力量集中,成功率高,可操作性强,能极大减轻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部的活动度,对于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向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38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采用双向斜扳法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5例,占65.8%;显效5例,占13.2%;有效4例,占10.5%;无效4例,占10.5%。结论:在诊断准确的前提下,双向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效果明显,其原理是通过反向旋转腰部椎间关节,增大其关节间隙,纠正紊乱的上下关节突的位置,使之恢复正常的解剖状态,从而消除临床症状,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增加了新的治疗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骶髂关节紊乱症患者共49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手法和传统腰椎斜扳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骨科手法和改良腰椎斜扳法进行治疗。治疗完成后随访2~3周观察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2例;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505,P=0.132)。结论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疗效肯定,与传统腰椎斜扳法相比,具有着力点精准、用力轻巧等优点,可有效保护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值得在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定点旋转后伸复位法治疗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胸椎小关节紊乱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定点旋转后伸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膝顶后扳法治疗,均1次/d,共治20d.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点旋转后伸复位法治疗上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较膝顶后板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琨  袁艺  罗志勇  林建  余自力  李金 《西部医学》2012,24(6):1165-1166
目的观察改良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成改良腰椎斜扳法组(改良组)76例和常规斜扳法组(常规组)66例,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改良组VAS评分由(7.85±1.61)分降至(1.06±1.03)分(P<0.001),治疗前后常规组VAS评分由(7.54±1.48)分降至(1.68±1.39)分(P<0.001);治疗后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斜扳法与常规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临床疗效,但改良腰椎斜扳法疗效优于常规斜扳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另设正常组20例。两组均给予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侧卧位颈椎定点扳法,对照组进行传统坐位颈椎扳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Mcgill量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差值,并行肌电图检测对比F波传导速度(FWCV)。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积分差值比较,在疼痛评估指数(PRI)感觉分、PRI总分、直观模拟量表(VAS)、现在疼痛程度(PPI)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PRI情绪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FWCV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治疗组FWCV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侧卧位颈椎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传统坐位颈椎扳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拉旋转斜扳治疗混合型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及所致咔哒声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混合型腰椎小关节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提拉旋转斜扳治疗(治疗组) 40例和腰椎旋转斜扳治疗(对照组) 40例。治疗组采用提拉旋转斜扳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旋转斜扳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即时镇痛率、总有效率、推拿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痛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1次后即时镇痛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 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 5%(3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组推拿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痛疗效之间无关系(χ2=0. 031,P=0. 861);对照组推拿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痛疗效之间无关系(χ2=3. 077,P=0. 079)。结论提拉旋转斜扳治疗混合型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优于腰椎旋转斜扳治疗,镇痛疗效与咔哒声响之间无关系,和棘突错动感有关。  相似文献   

11.
斜扳法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斜扳法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斜扳法和平衡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斜扳法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19例,好转9例,有效率90.3%;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7例,有效率60%.2组间比较,P<0.01.结论 采用斜扳法配合平衡针治疗急性腰扭伤较单纯用斜扳法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坐位斜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坐位斜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坐位斜扳法和针刺治疗20 d,并观察疗效和起效时间。结果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推拿治疗组起效时间在1~2周之间,占42.9%;而针刺治疗组起效时间在2周~1个月之间,占45.2%,说明推拿的起效时间比针刺的早。结论坐位斜扳法治疗颈椎病起效快,疗程短,治疗方便安全,临床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15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斜扳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控制率19.74%,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临床控制率50.00%,总有效率为93.4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ODI、VAS评分和生存质量各个项目上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人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腰椎牵引,观察组行双人定位斜扳法。3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JOA评分为(18.84±6.62)分,观察组为(25.08±5.52)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为(4.06±1.05)分,观察组为(2.24±1.02)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人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后扳拔伸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突症患者3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试验组运用基础推拿手法加后扳拔伸法,对照组运用基础推拿手法加斜扳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天、第3d、第10d、第20d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腰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存在明显优势,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相似文献   

16.
张俊  顾非 《中国医药导报》2014,(3):152-153,156
颈椎扳法常用于颈椎病及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整复,但扳法的操作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扳法的疗效,如果手法运用不当,则会遗患患者。本文对传统颈椎扳法及一些改良扳法做一概述,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与扳法的意外事件,探讨今后颈椎扳法的临床运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2-15
目的 研究仰卧旋转扳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11 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 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 例,对照组采用仰卧旋转扳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SF-McGill 疼痛评分、ODI 评分、SOD 与α1-AGP 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5.0%;观察组PRI、VAS、PPI 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SOD 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α1-AGP 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仰卧旋转扳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关节松动术Mulligan结合改良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单中心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本科室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动态关节松动术Mulligan结合改良斜扳法;对照组20例,采用牵引。连续治疗1周,判定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关节松动术Mulligan结合改良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扩胸对抗扳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52例.结果:经1~3次治疗复位后治愈27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结论:扩胸对抗扳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于以牵、扳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及治疗临床适应症。方法随机把200例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均采用牵引床牵引30min,然后治疗组采用手法推拿斜扳法,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结暴治疗组在腰痛功能和近、远期疗效都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仰卧牵拉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治疗侧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疗效,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