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馆藏的药用植物模式标本是极其珍贵的学术资料。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认真的整理研究,致使其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历史价值及定位作用。本课题立项以后,查阅了大量植物分类学文献,特别是以这些模式标本立论的新种论文,并咨询了部分国内知名植物学家,对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馆藏植物模式标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划分。将结果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内毛茛科药物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方法:采用全面踏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自然保护区内塔院为中心,向四面辐射,以4条路线为主,分不同时期采集植物标本并对所有采集标本进行室内检索鉴定。结果: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有毛茛科植物13属,37种,6变种,被《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的有23种,其中药用植物25种。结论: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内毛茛科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及重庆市药用植物标本资源数据库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自1954年以来,历经多次点面结合的中草药资源普查及中草药品种专题研究,目前标本馆已累计具有植物标本近30万份,生物标本1万余份,动物标本1千余份。其药用植物馆藏量居全国之冠,并已与世界一些植物标本馆出版联合目录,在国内外享有相当的知名度,是一笔极其珍贵的基础财富。  相似文献   

4.
国家医药管理局最近发出关于加强中药材标本出境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最近一些省、市医药管理部门反映,有些外国人来华进行贸易和旅游时,到药材产地参观,随意采集中药材标本,有的还将一些珍贵品种携带出境。为保护中药资源,维护国家利益,通知规定:严禁外国人来华擅自采集动植物药材标本。如确需提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考查、原植物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以及国内各大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查阅,基本弄清了我国假鹰爪属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正确进行该属植物种级水平分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假鹰爪属植物资源调查与原植物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考查、原植物实地考察和标本采集 ,以及国内各大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查阅 ,基本弄清了我国假鹰爪属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正确进行该属植物种级水平分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重楼属药用植物种类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四川省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查阅标本资料、野外实地考察、采集并鉴定标本。结果基本掌握四川省13种9变种1变型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药用价值及所面临的问题,为开发四川的重楼属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论四川重楼属植物资源丰富但被破坏程度严重,应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对广西瑶医用紫金牛属(Ardisi)植物12种药材进行了品名、功用调查,采集了名实相符的植物标本及药材样品加以鉴定,列有植物形态及显微组织鉴别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中药资源保护的迫切性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焕亮  张晓春  陈然 《中药材》2002,25(2):131-132
中药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中药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和不合理的采集,致使列入珍贵、稀有、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种类迅速增加,有的已经绝灭,因而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用药。综合分析珍贵、稀有、濒危和绝灭物种产生的原因,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对策是本文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正确地鉴别药用植物的种类,就必须采集与制作植物腊叶标本,因为标本是辨认植物的第一手材料,是进行教学、科研、资源调查及学术交流等不可缺少的技能和环节,也是永久性的参考资料。采集制作一套较系统完整的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药学工作人员艰辛劳动创作的结晶,他将成为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重要资料[1,2]。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徐光清  赵翡翠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2888-2889
目的 调查新疆乌头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资源概况,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查阅文献、标本与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 初步调查了新疆阿勒泰地区乌头属植物种类,仅有白喉乌头1种.结论 新疆阿勒泰地区乌头属植物以白喉乌头为主,品种较单一,但分布量多,值得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兴安升麻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在中药配方中治疗子宫脱垂效果对比,进一步探讨兴安升麻地上部分药理学作用。[方法] 将轻度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兴安升麻地上部分配伍中药治疗组和兴安升麻地下部分配伍中药治疗组,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子宫脱垂的情况,评定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兴安升麻地上部分配伍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与兴安升麻地下部分配伍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无差异,说明兴安生麻地上部分资源值得进一步利用开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新疆乌头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资源概况,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查阅文献、标本与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 初步调查了新疆东疆和伊犁地区乌头属植物种类,有白喉乌头、准噶尔乌头、林地乌头、伊犁乌头、空茎乌头5种.结论 新疆乌头属植物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以白喉乌头和准噶尔乌头为主,资源丰富,值得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新疆乌头属植物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并进行分析,评价其相似程度及亲缘性。方法 采用高效硅胶G薄层板,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为展开剂,以稀碘化铋钾溶液显色,获得其显色后的薄层指纹图谱,经ChemPattern化学指纹图谱分析系统解决方案软件生成共有模式,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筛选和优化薄层色谱条件,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建立了新疆乌头属植物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由6个特征峰组成。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乌头属植物不同种之间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大致可分为3类。其中白喉乌头、空茎乌头与草乌、川乌相似度较高。结论 建立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为新疆乌头属药用植物指纹图谱的研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白喉乌头是与已有国家法定药材标准的川乌、草乌相似度较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品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治疗痹症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包含未病先防-三因制宜、痹证论治-突出辨证、百法归一-标本同治、病证结合-古法今方、经方活用-尊古不拘、局部整体-综合治疗、中西结合-内外兼治、善用乌头-安全高效、调理情志-身心同治、医患协作-以人为本等十个方面,治未病思想贯穿始终,突出辨证,标本同治,活用经方、古方(善用乌头),强调局部与整体结合,与现代医学结合,同时注重与患者沟通协作,调节情志。  相似文献   

16.
草乌是重要的中药材,与北方草乌不同的是,云南草乌是以黄草乌或滇南草乌为基源植物.经调查,针对目前云南药用草乌种植优质种源缺乏、良种快速繁殖技术不成熟以及种植规范化程度不高、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以政府为动力、优质种源为核心、GAP为基点、打造知名品牌等发展云南草乌产业的相应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酒泉市中医院根据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应用附子、半夏配伍的294首处方进行分析、总结,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回访,发现配伍处方及患者的一些共同特点,从而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贵州41种毛茛科药用植物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何顺志 《中药材》1995,18(6):280-283
本文报道了贵州省毛茛科药用植物15属、41种的整理结果,其中4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川乌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川乌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碱性氧化铝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金色酰胺醇酯(2)、乌头碱(3)、松胞素B2(4)、宋果灵(5)、新乌头碱(6)、多根乌头碱(7)、北乌碱(8)、附子灵(9)。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乌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植物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Arrow poisons have been used for at least 2500 years in various parts of China by the Han and other peoples. The preparation and use of these poisons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accou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sources. Mostly, the principal ingredient has been an extract derived from the tubers of Aconitum species, especially A. carmichaelii Debx. (wu t'ou, fu tzu, ts'ao wu). Certain peoples of the south-west and south, besides using Aconitum, have also obtained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from the juice (latex) of Antiaris toxicaria Lesch. (tu mu, hu, chien hsüeh feng hou, nu chien tzu, ka tuk). The 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active principles found in certain of the plants incorporated into the poisons are dealt with briefly (but this does not include Aconitum, which will be treated in some detail in Part 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