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3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PAR-γ的表达。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PPAR-γ蛋白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但是在增生性瘢痕中表达较正常皮肤低。结论 核内受体PPAR-γ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呈下调表达,提示激活PPAR-γ的激活可能是增生性瘢痕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periostin在人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氢化可的松作用的反应,探讨periostin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以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检测24例人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氢化可的松(0.1g /L)的作用时间为96h.结果:periostin的mRNA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1.645±0.549)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1.084±0.396)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0.274±0.215;P<0.05),两者分别增加83%和75%.氢化可的松作用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periostin的mRNA表达量分别减少32%和47%,两者与氢化可的松作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riostin蛋白主要分布在成纤维细胞核周围的胞浆中,它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为91.815±0.961和70.166±2.250)高于在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41.011±1.576,P<0.01),两者分别增加55%和42%.结果:periostin在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增高,氢化可的松可能抑制其基因的表达;periostin可能影响过度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功能,它可能是一种瘢痕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方法收集增生性瘢痕23例和瘢痕疙瘩20例作为病理性瘢痕组,正常皮肤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oNGF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3种组织中proNGF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proNGF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均呈阳性,表达位于3种组织的表皮和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roNGF的阳性表达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χ2=8.23,P<0.05;χ2=8.29,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同样显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roNGF的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皮肤组织(t=14.02,P<0.01;t=20.80,P<0.01)。结论病理性瘢痕中proNGF的含量低于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增生性可能与proNGF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族性圆柱瘤基因(cylindromatosis,CYLD)在病理性瘢痕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手术切除的皮肤标本72例,分为正常皮肤组(20例)、正常瘢痕组(14例)、瘢痕疙瘩组(25例)、增生性瘢痕组(13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织中CYLD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另收集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各10例,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Western blot测定CYLD蛋白在3种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CYLD蛋白在A组(0.762±0.039)与B组(0.721±0.042)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组(0.173±0.069)与D组(0.213±0.072),(F=213.832,P=0.000);C组、D组分别与A组比较(P值均为0.000),C组、D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YLD蛋白在正常皮肤(0.550±0.030)与正常瘢痕组织(0.442±0.016)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瘢痕疙瘩(0.068±0.013)与增生性瘢痕(0.178±0.009)(F=424.685,P=0.000);3CYLD蛋白在正常成纤维细胞(0.564±0.037)中的表达同样明显高于瘢痕疙瘩(0.240±0.022)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0.256±0.038)(F=90.306,P=0.000)。结论:CYLD蛋白在病理性瘢痕成纤维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皮肤与正常瘢痕,说明CYLD的低表达可能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物质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在人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SP表达增高的原因。方法以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成人增生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将SP(终浓度为10^-7mol/L)加入培养液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刺激前和刺激后1、3、6、12、24h采用RT—PCR检测细胞内SP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中SP浓度。正常皮肤对照组及瘢痕对照组除不应用SP外,余处理均相同。结果未受SP刺激时,人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均能分泌一定浓度的SP,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刺激后,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在1~3h内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而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在3~6h内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两种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P可诱使成纤维细胞内SP的分泌增加,而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情况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几丁糖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为临床应用几丁糖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为对照 ,观察不同浓度几丁糖作用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胶原量及其相应Ⅲ型前胶原mRNA量的变化。 结果 :几丁糖作用后 ,各组 3 H 脯氨酸掺入量均减少 ,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Р <0 .0 5 )。其相应Ⅲ型前胶原mRNA量显著下降。结论 : 几丁糖可以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及分泌胶原的功能 ,有望在增生性瘢痕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皮肤成纤维细胞中Dystrophin mRNA和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正常鼠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中Dystrophin mRNA及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结果Dystrophin mRNA和Dystrophin蛋白在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均无表达。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作为细胞间遗传物质转移的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蛋白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蛋白失活剂NEM对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RT-PCR法分析P物质(SP)对Gi-2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SP均明显增强三种组织中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效应,而NEM对其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②对照组中,增生性瘢痕肥大细胞中Gi-2α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非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P<0.01);SP作用后,Gi-2α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G蛋白介导了SP刺激人皮肤和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分泌组胺的效应;Gi-2αmRNA的弱表达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0):37-40,封3
目的探讨Cyr61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取自愿捐献的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组织块法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及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Cyr61在两种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在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上,Cyr61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结论 Cyr61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胶原代谢以及调节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物质(SP)与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肥大细胞,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G蛋白失活剂NEM对人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以及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RT-PCR法分析SP对刺激性G蛋白(Gs)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P均明显增强三种组织中MCs分泌组胺的效应,而NEM对其效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对照组中,GsαmRNA在上述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SP作用后,Gsα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增生性瘢痕组与正常皮肤组和非增生性瘢痕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SP通过上调GsαmRNA在肥大细胞中的表达促进组胺的释放,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范鹏举  李珍  黄晓元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469-472
目的研究Echistatin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设Echistatin处理组和对照组,MTT法、流式技术及RT-PCR法检测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Echistatin可明显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降低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论Echistatin可作为防治增生性瘢痕的筛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 fos与c jun两种原癌基因产物在溃疡与增生性瘢痕创面表达的特征与规律以及与不同组织修复结局发生的关系。方法  16例标本均取自于外科手术患者 ,其中增生性瘢痕 8例 ,溃疡创面 8例 ,另有正常对照皮肤 5例取自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 (ABC法 )检测c fos与c jun两种癌蛋白以及bFGF在三种组织切片的分布特征。结果 在正常皮肤c fos与c jun的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表皮基底细胞和少量皮下成纤维细胞 ,但在相应部位c jun的表达较c fos为弱。在增生性瘢痕 ,c fos与c jun均出现强阳性表达 ,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在溃疡组织 ,c fos与c jun的联合表达多见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部分炎症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胞浆。结论 增生性瘢痕与溃疡创面c fos与c jun表达量与部位同正常皮肤存在显著差异 ,提示这两种原癌基因产物在影响和调控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γ-干扰素对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佳琦  胡大海  张战凤  折涛  白晓智 《医学争鸣》2008,29(23):2131-2133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FN-γ及二者联合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CTGF的mRNA水平.结果: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TGF-β1均可以上调其CTGF的mRNA水平(P<0.01),分别提高43倍、22倍和56倍;IFN-γ单独作用可以降低CTGF的mRNA水平,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与TGF-β1联合应用时,IFN-γ可显著拮抗TGF-β1对CTGF的上调作用(P<0.01),分别下调了66%,71.4%和52.4%.结论:IFN-γ可以拮抗TGF-β1对CTGF mRNA的上调作用,这可能是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中P16的表达,探讨其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差异关联性。方法实验组为增生性瘢痕,以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SP免疫组化检测两组中P16的表达。结果 P16在增生性瘢痕的阳性表达率为7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表达部位、性别无明显联系。结论在瘢痕的形成过程中,P16作为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表达失衡是参与瘢痕转归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s p21蛋白在增生性瘢 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ras p21蛋白缺乏表达。结论 ras原癌基因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可能不突变或不起主要作用,这可能是病理性瘢痕较少癌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潘姝 《广东医学》2008,29(5):832-833
目的:研究RhoA和ROCK-ⅠmR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增生形成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中RhoA和ROCK-Ⅰ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结果:RhoA和ROCK-ⅠmRNA的水平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hoA和ROCK-Ⅰ在增生性瘢痕中过量表达,可能在增生性瘢痕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以期为姜黄素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Bs)作为工具细胞,分别通过MTT细胞毒性试验、细胞生长曲线和蛋白印记法分析姜黄素对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姜黄素能够抑制HSFBs细胞的增殖而姜黄素对NSFBs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在姜黄素处理后NSFBs细胞p-JNK蛋白表达上调,使用JNK抑制剂后,能阻断JNK蛋白的磷酸化,并且降低姜黄素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结论:姜黄素能够选择性的抑制HSFBs细胞的增殖,或可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R1)及半胱氨酸蛋白10(Caspase-10)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作用,为增生性瘢痕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T)法分别检测12例增殖期增生性瘢痕组织、12例正常皮肤对照组织中成纤维细胞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1.31±0.27)和(1.19±0.23),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TNF-αR1及Caspase-10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组织中TNF-αR1 mRNA及Caspase-10 mRNA表达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的表达,探讨其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差异关联性。方法12例增生性瘢痕为实验组,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通过SABC免疫组化检测两组中CyclinD1、P16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在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表达为阴性,实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3.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P16阴性比较,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P16阳性表达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clin D1和P16作为一对细胞周期的正负调控因子的表达失衡是增生性瘢痕的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核酶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切除的18例患者的病理性瘢痕组织(增生瘢痕9例、瘢痕疙瘩9例),同期收集的20例正常皮肤标本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组织进行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织标本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取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获得IGF-1及其受体核酶,取第2-4代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细胞+核酶继续培养72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中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呈现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的特点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中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呈现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的特点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核酶具有阻断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可能在抑制瘢痕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