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评价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肝功能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PBC患者(A组)25例和其他原因的肝硬化患者(B组)25例。于静脉注射GdEOB-DTPA后4 min、20 min、50 min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肝脏的平均信号强度,注射Gd-EOB-DTPA后50 min测量胆总管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比较各组各时间点PBC肝功能分级不同患者肝脏的相对信号强化率(relative signal enhancement,RE)和胆总管CNR,再比较肝功能分级相同的A组和B组患者20 min后肝脏RE和50 min后胆总管的CNR。结果肝功能Child-Pugh A级、B级、C级PBC患者之间各时间点肝脏RE及延迟50 min后胆总管CNR均随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而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分级相同的A组与B组患者之间20 min后肝脏RE及50 min后胆总管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可初步评价PBC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肝细胞肝癌(HCC)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胆期信号与其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A级的32例HCC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平扫及肝胆期图像,分为肝硬化组及非肝硬化组,其中肝硬化组17例,非肝硬化组15例;分别计算病灶信号噪声比(SNR)、强化率(ER)和相对强化率(RER)及相对信号强度比(RIR),并统计患者年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病灶最大径。并对不同分化程度HCC与平扫、肝胆期各信号指标,以及年龄、血清AFP水平、病灶最大径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2例患者(40个病灶)中,分化程度为高分化10个,中分化22个,低分化8个;肝硬化组高、中及低分化HCC与对应SNR、ER、RER、RIR、年龄、血清AFP水平、病灶最大径之间无相关性(P0.05);非肝硬化组高、中及低分化HCC与相应RER、年龄之间存在相关(P0.05),而与SNR、ER、RIR及血清AFP水平及病灶最大径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总体样本分析HCC分化程度与对应RER之间有相关性(P0.05),而与SNR、ER、RIR及年龄、血清AFP水平及病灶最大径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信号预测非肝硬化患者HCC分化程度有一定价值,而对预测肝硬化患者HCC分化程度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和手术病理资料纳入本研究。病理证实为20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例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 HCC-CC),7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和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2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盲法独立分析MRI资料,归纳病灶的Gd-EOBDTPA增强MRI动态3期(动脉期、门脉期、过渡期)强化规律和肝胆期信号特点,并作出影像诊断(含病理类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两位医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1)Gd-EOB-DTPA增强MRI动态3期:5例HCC动态强化特征不典型,包括3例HCC动脉期轻度强化和2例HCC过渡期"廓清"不明显。1例FNH过渡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2例c HCC-CC动态强化不具特征性,均可见肿瘤供血动脉。余所见无殊。(2)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1例(1/20,5%)HCC呈高信号,19例(19/20,95%)HCC呈明显低信号。4例ICC均呈低信号内伴云絮状稍高信号,2例c HCC-CC均呈低信号伴中央更低信号。1例(1/7,14.3%)FNH呈稍低信号伴中央"靶征"稍高信号,6例(6/7,85.7%)FNH呈等-稍高信号伴中央星状低信号。1例HAML呈稍低信号强度,其内见更低信号区。(3)两位医师通过Gd-EOB-DTPA增强MRI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12%(32/34)和97.06%(33/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9,P0.05),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45,P0.05)。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高、低翻转角(FA)对Gd-EOB-DTPA增强MRI肝细胞期病灶对比度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对5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均行T1W和T2W平扫、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及肝细胞期扫描,其中肝细胞期分别采用低FA(10°)、高FA(35°)扫描。将病灶分为总病灶组、大病灶(直径≥10 mm)组和小病灶(3 mm≤直径<10 mm)组。比较两种FA时病灶检出评分、病灶检出率及病灶-肝脏CNR。结果 Gd-EOB-DTPA增强扫描肝细胞期高FA T1WI病灶检出评分高于低FA T1WI病灶检出评分,其中高、低FA时,总病灶组与小病灶组的检出病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大病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FA T1WI病灶检出率高于低FA T1WI病灶检出率,其中总病灶组与小病灶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大病灶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高FA的肝脏-病灶CNR分别为75.24±10.33、147.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d-EOB-DTPA增强肝细胞期扫描时,采用高FA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功能MR对比剂钆贝葡胺(Gd-BOPTA)对硬化肝背景下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51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采用Gd-BOPTA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和肝胆期扫描,计算各序列肝实质信号强度、病灶-肝脏对噪比(CNR)的绝对值(|CNR|);比较平扫和增强后各期肝实质信号变化情况及病灶-肝脏|CNR|及其变化(Δ|CNR|)。结果51例患者中共计有94个小于3 cm的病灶,包括小肝癌26个,胆管细胞癌1个,转移癌37个,血管瘤9个,不典型增生结节11个,局灶性结节增生6个,肝细胞腺瘤1个,炎性病灶3个。Gd-BOPTA增强后各期肝实质信号及|CNR|均显著增加(P0.001)。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所有病灶符合应用常规含钆对比剂时的强化表现特征;肝胆期扫描时,局灶性结节增生呈等-高信号,3个肝细胞癌呈稍高信号,其余病灶呈相对低信号。结论 Gd-BOPTA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肝胆期扫描能提供硬化肝背景下小的局灶性病变的形态、血供、细胞来源及功能等信息,进而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胺(Gd-DTPA)和不同b值对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和61例临床怀疑肝肿瘤的患者,均行增强前、后两次DWI扫描,对比分析DWI图的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最终44例患者共56个病灶和20例正常肝志愿者纳入研究,分为正常肝组(20例),肝囊肿组(16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组(14个病灶),肝细胞癌(HCC)组(15个病灶),肝转移瘤组(11个病灶)。相同b值下比较,增强前后两次DWI各组SNR值、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DWI所得平均ADC值较增强前DWI所得平均ADC值有所减小,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比较,增强后DWI各组的SNR值、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值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ADC值差异除肝囊肿组、转移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DC值随b值增大而减小。结论钆对比剂Gd-DTPA对肝脏DWI图像质量和ADC值无显著影响,注射钆对比剂后5 min行肝DWI是可行的;在满足肝DWI图SNR和CNR的前提下,选择小b值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基于模型迭代重建(MBIR)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的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图像质量和肝小病灶检出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至2019年8月因上腹部疾病行CT增强检查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扫及前两期增强采用常规扫描,噪声(SD)设置为10,延迟扫描应用低剂量,SD设置为20。对延迟期图像分别采用40%ASIR(A组)和MBIR方式重建(B组)。测量病灶和邻近肝实质CT值和SD,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以平扫和前两期增强图像检出病灶数量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图像对肝脏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B组的肝脏SD低于A组,病灶SNR、病灶CNR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病灶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ASIR,MBIR应用于上腹部低剂量CT扫描中能够提高图像质量和肝小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扫描中的价值。方法 将腹围<90 cm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50):管电压100 kV,ATCM,动、静脉期参考管电流250、230 mAs。对照组:管电压120 kV,ATCM,动、静脉期参考管电流为210、190 mAs。测量并对比两组图像噪声、肝脏和胰腺SNR、肝脏-竖脊肌和胰腺-竖脊肌CNR、腹主动脉CT值、腹主动脉SNR、腹主动脉-竖脊肌CNR、静脉期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两组图像噪声、肝脏SNR、胰腺SNR、腹主动脉CT值、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主动脉SNR、腹主动脉-竖脊肌CNR、肝脏-竖脊肌CNR、胰腺-竖脊肌CNR、腹腔干三维分支评分及血管清晰度评分、轴位图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管电压、ATCM上腹部增强CT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动脉血管显影程度,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网状内皮系统特异性造影剂——菲立磁增强肝脏扫描在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对3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于菲立磁增强前、增强后30分钟、3小时、6小时分别进行肝脏T1W-FLASH,T2W-TSE的扫描。测量增强前、后肝脏实质、病灶及背景的信号强度(SI),计算增强前、后病灶-肝脏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增强后肝脏信号强度在T2W上明显下降(P<0.01)。在T1W上下降不明显。肝脏恶性肿瘤信号强度增强前后无明显变化。TSE-T2W序列上CNR明显提高(较平扫提高58%)。增强后较平扫时多检出5个病灶,病灶最小直径为1cm。结论:①菲立磁增强肝脏扫描可提高CNR值,提高病灶检出率。②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协助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强化与病理学分级及免疫组化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Gd-BOPTA增强MR扫描的53例HCC患者的MRI及病理学资料,测量HCC肝胆期强化率(CER)、SNR和CNR。依据术后病理分级及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K7、CK19、CD34、Ki-67的表达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病理分级Ⅰ级HCC患者11例、Ⅱ级27例、Ⅲ级15例,无Ⅳ级患者;不同病理分级HCC之间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CER、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K19阳性组与阴性组、CD34阳性组与阴性组HCC之间肝胆期C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和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K7和Ki-67阳性组与阴性组间肝胆期CER、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CC的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CER与CK19或CD34阳性表达有一定关联,肝胆期CER越低,越倾向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Gd-BOPTA增强MRI评价肝功能储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钆贝葡胺(Gd-BOPTA)增强MRI评价肝功能储备的价值。方法 选择于我院接受Gd-BOPTA增强MR检查的患者143例,其中纳入68例。测量快速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LAVA-Flex)肝胆期肝实质各叶和全肝SNR强化率和CNR强化率。依据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分为A级和B级,依据integrated MELD(iMELD)评分分为iMELD≤30和>30。比较组间SNR强化率与CNR强化率差异、分析强化率与肝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肝脏各叶及全肝SNR强化率、CNR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P分级A级患者全肝SNR和CNR强化率显著高于B级患者(P<0.05)。iMELD≤30患者全肝SNR和CNR强化率显著高于>30患者(P<0.05)。SNR强化率、CNR强化率与iMELD分值均呈负相关(r=-0.29、-0.32,P=0.02、0.01)。结论 肝细胞对Gd-BOPTA摄取量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增加而下降,通过测量Gd-BOPTA增强MRI肝胆期分叶或全肝实质强化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功能储备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分析二者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准确率(89.29%)高于常规超声检查(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有27例,经超声造影可见瘤内血管,将瘤内血管作为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的标准,准确率为79.41%(27/34);门静脉期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有29例,经超声造影可见均质/不均质增强,将该增强方式作为诊断肝细胞性肝癌的标准,准确率为85.29%(29/34);延迟期以造影剂充填作为诊断良性病灶的标准,诊断良性病灶的准确率为82.14%(23/28);良性病灶增强开始时间、增强峰值时间及减退时间均长于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血流显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有效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提升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血流显示率,临床应用价值较常规超声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常规SE序列与高分辨MR(HR-MR)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胸膜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做了常规SE平扫和HR-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进行了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值的测量,分析比较常规SE序列和动态增强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情况和病灶与周围胸壁深层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30例胸膜局灶性病变总的CNR值在动态增强早期、增强后期和延迟期均高于T2WI(P均<0.05或<0.01),但具体到不同病种,则不同扫描序列CNR值各不相同。含胶原纤维成分的良性肿瘤T2WI的CNR值均高于动态增强(P均<0.01);胸膜恶性肿瘤动态增强的CNR值则均高于T2WI(P<0.05或<0.01);炎性病变动态增强的CNR值亦高于T2WI(P<0.05或<0.01)。MR动态增强的清晰度、图像质量等评分均高于T2WI(P均<0.01);而T2WI的伪影最多,多于动态增强(P<0.01)。HR-MRI T1WI动态增强扫描可检出所有胸膜局灶性病灶且有助于明确病灶的内部结构及其血流灌注情况,且在显示肿瘤浸润胸壁的深层结构的准确性较常规SE序列要高。结论动态增强HR-MRI扫描可提高胸膜恶性病变和炎症病变的对比噪声比值,能改善图像质量,有助于明确病灶的浸润范围,对胸膜局灶性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在正常和肝硬化患者肝胆期肝肾系统排泄方式的差异及肝胆期相关参数对肝功能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188例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患者,根据有无肝硬化分为肝脏正常组(63例)和肝硬化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钆布醇与Gd-DTPA增强MRI检出脑转移瘤的能力。方法 对10例MR增强扫描疑似脑转移瘤患者,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随机分配对比剂注射顺序,行钆布醇(0.1 ml/kg体质量)和Gd-DTPA(0.2 ml/kg体质量)MR增强扫描,比较不同对比剂MR增强扫描检出转移瘤的能力,并比较二者转移瘤SNR、CNR及对比强化值(CE)的差异。结果 钆布醇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5个,Gd-DTPA增强MRI检出转移瘤72个,显示转移瘤质量评分分别为(3.40±0.72)和(3.24±0.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注射对比剂后延迟3 min、7 min及10 min,钆布醇增强MRI中转移瘤SNR、CNR和CE均高于Gd-DTPA增强MRI(P均<0.05),各延迟时间点间SNR、CNR和C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Gd-DTPA增强MRI比较,钆布醇增强MRI显示脑转移瘤更加清晰,能检出更多微转移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STIR)与化学位移选择(CHESS)序列DWI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检查中对肝细胞癌(HCC)的检出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上腹部Gd-EOB-DTPA增强MR检查,并于对比剂注射后13~15 min采集STIR及CHESS序列DWI图像。分别测量肝实质的信号强度(SI)、标准差(SD)、ADC值及HCC病灶的SI、ADC值,计算肝实质的SNR及HCC病灶的CNR;并对2种序列图像中HCC病灶的显示程度及肝脏解剖结构的清晰程度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STIR与CHESS-DWI序列间SNR、CNR、ADC值的差异及HCC病灶显示程度评分及肝脏解剖结构显示清晰程度评分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与CHESS序列比较,STIR序列HCC病灶CNR明显增高(P=0.034),肝实质SNR、ADC值及HCC病灶ADC值明显减低(P均<0.05)。2名医师间HCC病灶显示程度评分及肝脏解剖结构清晰程度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均≥ 0.75)。医师1及医师2对HCC病灶显示程度评分及肝脏解剖结构清晰程度的评分结果均显示,STIR与CHESS序列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STIR序列HCC病灶显示程度评分多为4分、肝脏解剖结构清晰程度评分多为1分,STIR序列HCC病灶显示程度评分及肝脏解剖结构清晰程度评分均以3分为主。结论 Gd-EOB-DTPA增强MR检查中,STIR序列DWI较CHESS序列更有利于HCC的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磁共振平扫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动态增强MRI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的价值,以期为临床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的96个肝脏病灶,所有患者均接受上述检查,根据检查方式的组合分为3组:A组,MRI平扫+DWI;B组,MRI平扫+Gd-EOBDTPA动态增强;C组,MRI平扫+DWI+Gd-EOB-DTPA动态增强+肝胆期图像,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分析肝脏病灶的信号及增强特点后,应用卡方检验比较A、B、C组诊断肝脏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1)经病理证实良恶性病灶分别有32、64个,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7个、不典型增生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12个、肝血管瘤10个、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8个、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癌(intra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olangiocarcinoma,HCC-ICC)6个、再生结节(regenerative nodule,RN)7个、恶性淋巴瘤2个,肝脏转移瘤、淋巴滤泡瘤样增生、肝脓肿、肝腺瘤各1个;(2)A、B、C组各检出61(95.4%)、61(95.4%)、64(100%)个恶性病灶,其诊断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56/64)、50.0%(16/32),71.9%(46/64)、75.0%(24/32)、96.9%(62/64)、75.0%(24/32),除B与C组之间诊断肝脏恶性病灶的特异度不存在差异外(P=1),A、B、C三组之间诊断肝脏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两两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d-EOB-DTPA动态增强结合MRI平扫、DWI能显示肝脏恶性病灶的典型影像学特点,对诊断肝脏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椎体转移瘤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计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比较病变椎体在DWI和MR增强扫描的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和MR增强扫描序列的CNR无显著差异;椎体转移灶ADC值平均为(1.37±0.56)×10-3 mm2/s,正常椎体ADC值(0.64±0.22)×10-3 mm2/s,两者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WI和MR增强扫描病灶骨髓对比率平均为(1.54±1.39)和(0.64±0.54),二者有良好相关性(P=0.01),DWI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结论DWI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病灶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临床上应用DWI结合ADC值,可以提高对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及良恶性病变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经皮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24例脾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比较良恶性病灶最大径、病灶数目、回声、边界、形态、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程度、动脉期增强病灶3min内有无明显廓清方面有无差异。 结果:共纳入24例患者的24个脾脏局灶性病变,包括15个良性病灶和9个恶性病灶。3个良性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始终无增强,余 21个病灶均有增强,其中良性12个,恶性9个。动脉期增强病灶3min内有无明显廓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灶最大径、病灶数目、回声、边界、形态、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脾脏局灶性病变具有一定超声造影特征,其中造影剂3min内是否有明显廓清对鉴别良恶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和增强CT动脉期增强特征的不同.方法 对29例共38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增强特征,重点观察动脉早期(0~25 s)增强特征.根据超声造影与增强CT动脉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增强类型,将病灶的增强方式分为0~Ⅲ级:0级:无增强;Ⅰ级:周边增强或中心点状强化;Ⅱ级:轮辐状增强、蜂窝样增强或不均匀性增强;Ⅲ级:整体增强.结果 (1)超声造影后,38个病变中,始增强时间<25 s的病变占36个(94.74%),峰值时间<25 s的病变占29个(76.32%).(2)超声造影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25个(65.79%),增强CT增强为Ⅱ~Ⅲ级病灶共13个(34.2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增强CT相比,超声造影对动脉期出现较早(<25 s)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