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浩  段睿  许军 《现代医学》2013,(2):133-134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坏死皮瓣切除Ⅰ期缝合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早期行坏死皮瓣切除Ⅰ期缝合的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皮瓣愈合良好;3例患者出现皮缘缺血性坏死,坏死范围较切除前明显缩小。结论:乳腺癌术后坏死皮瓣切除Ⅰ期缝合方法简单,能加快皮瓣坏死患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乳腺癌手术皮瓣的早期愈合及甲级愈合率。方法:对6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分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皮瓣缝合法和皮瓣改良缝合方法。结果:通过术后观察对比,采用皮瓣改良缝合后,皮瓣边缘坏死率明显减少。结论:皮瓣改良缝合法是减少乳腺癌根治术皮缘坏死,促使伤口早期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从玉  王琦 《安徽医学》2014,(12):1708-170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8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皮瓣坏死23例,坏死率为26.7%,其中切缘坏死19例,腋窝坏死4例。结论皮瓣游离方法、皮瓣厚度、电刀停留时间长短、皮瓣缝合张力、切口方向及引流方式等与皮瓣坏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改进上述方法,以期能降低皮瓣坏死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陆亚丽  崔勇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194-119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在术后2周内发生创缘皮肤坏死,其中2例继发感染,3例切口裂开,导致切口不愈合。6例行清创缝合愈合;2例切口转角处感染,钢板外露,经换药无好转,术后3个月行清创钢板拆除缝合治疗愈合;1例行带蒂皮瓣移植治愈。结论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不愈合原因主要有足跟处血供及软组织的解剖特点、对软组织损伤估计不足、手术操作不当及术后处理不妥。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1964年1月~1987年12月行乳房切除术388例,发生并发症者90例,占23.2%。本组乳房切除术后出现并发症有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上肢淋巴肿等。现就乳房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曾智豪 《吉林医学》2014,(2):305-306
目的:观察可变"T"形切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病灶位于乳腺内上、外下象限或多中心乳腺癌患者,术前评估Ⅰ期、Ⅱ期、Ⅲ期,肿瘤大小未达T3,应用可变"T"形切口行改良根治术。结果:全部患者伤口避免植皮,皮瓣小范围坏死2例(6.6%),经换药治疗愈合;甲级愈合27例(90%),乙级愈合3例(10%)。结论:部分乳腺癌手术应用常规切口较难处理,需植皮缝合或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几率较高,应用可变"T"形切口有较多优点,能充分利用皮瓣,最大程度避免了植皮及皮瓣坏死,取得满意效果,是常规术式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大块皮瓣坏死的理想处理方法。方法1995年 ̄2005年我院乳腺外科行乳腺根治或改良根治273例,较大范围皮瓣坏死(≥3cm×3cm)30例(11%)进行简单清创后直接将坏死皮瓣切除缝合。结果30例病人中29例经过坏死皮瓣切除缝合后成功(97%),其中2例术后皮瓣再次坏死,再次行上述手术而治愈。1例病人再坏死皮瓣小而浅,经过数次换药后迅速愈合。结论就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较大皮瓣发生坏死而言,局部坏死皮瓣切除加立即缝合是一种经济、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患肢水肿、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附加关注、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社会家庭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乳腺癌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单龙成  杨煜 《吉林医学》2013,(34):7206-7207
目的:分析总结致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因素和治疗皮瓣坏死的方法。方法:选择乳腺癌根治术后30例患者中5例出现皮瓣坏死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5例患者皮瓣坏死为全层干性坏死,观察患者皮瓣坏死的范围,实施点状植皮或者清创后缝合,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创面恢复快,均全部健康出院。结论:避免乳腺癌根治术皮瓣坏死的主要对策为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适度的手术切口,选择合适的皮瓣厚度,能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980年7月-2004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传统方法与新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结果:采用传统方法对58例乳腺癌病人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23例,坏死率40%。采用新方法对53例乳腺癌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6例,坏死率1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严密缝合切口,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腋下淋巴管瘘,创口内置双管引流,合适的胸带包扎力,合理的皮瓣厚度及皮瓣缝合不能有张力。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3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治疗的体会。方法:32例皮瓣坏死者按皮瓣坏死面积的大小,对创面分别行缝合术或点状植皮术。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坏死创面全部愈合。结论:缝合术或点状植皮术治疗坏死创面效果良好,简单易行,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积皮瓣坏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150例,对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产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150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10例发生皮下积液,1例发生部分皮瓣坏死,1例发生皮下感染积脓,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为8.0%,经穿刺、切开置管引流、早期切除坏死皮瓣植皮等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手术中切口的选择、合适的皮瓣游离厚度、电刀的合理使用、彻底的创面止血、有效的引流,可以显著地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片坏死的发生率,早期发现、及时引流是治疗皮下积液积、皮瓣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孙锦海 《当代医学》2010,16(34):61-62
目的探讨降低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2例,以上患者采取常规术中术后处理;选择近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5例,以上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术中采用横梭形切口、术后早期除去加压包扎、多根引流管引流的综合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无积液和大量积液、无坏死和重度坏死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以上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防治.方法 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5例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 85例改良式根治术患者切口一期愈合者73例;发生皮瓣坏死1例,经局部换药,外用创伤药物而逐渐愈合;发生皮下积液11例,调整引流管、多次针吸抽液和局部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 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是常见切口并发症,合理设计切口,仔细操作,适当加压包扎,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以及术后早期处理,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浩  段睿  肖光雄  许军 《现代医学》2013,(5):339-34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的方法及其预防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15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出现腋窝局限性积液,行套管针引流两周后愈合;12例患者出现切口中段皮缘处皮瓣坏死,行坏死皮瓣切除Ⅰ期缝合,愈合顺利。结论:引流管的合理选择及摆放是减少皮下积液的前提;合理的拔管时机及正确的拔管方法可预防拔管后皮下积液;双管负压引流免加压包扎法不影响皮瓣血运,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64-166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积液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采取中心负压吸引,对照组采取单纯引流管引流,对比分析,总结皮瓣积液原因和体会。结果:实验组出现1例皮瓣积液,发生率为2.9%;对照组发生皮瓣积液8例,发生率为23.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皮瓣积液患者经注射器抽吸后治愈,对照组出现皮瓣坏死1例,早期处理并多次换药后逐渐愈合。结论:通过术中有效的彻底止血、无张力缝合,术后加压包扎,负压引流可显著降低皮瓣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康复方对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加服益气康复方。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中医证候变化、切口引流量、愈合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切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皮瓣坏死、皮下积液及上肢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康复方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王雅辉  杨希恩 《吉林医学》2013,34(17):3430-3431
目的:对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皮瓣坏死危险因素和治疗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32例,采用常规性乳腺癌根治术;乙组患者36例,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同时联合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结果:乙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操作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的高危因素均为手术切口选择不当、皮瓣供血较差、感染。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高危因素是皮瓣供血不足、手术切口选择不当、感染;对其采用适宜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应用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卫军  邵文龙  陈岸  梁兆煜 《海南医学》2004,15(10):12-12,14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乳腺癌患者 5 4例 ,随机分为两组。一组 ( 2 6例 )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 ,另一组 ( 2 8例 )行常规乳腺癌根治术的同时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通过观察有无皮瓣坏死及切口愈合时间确定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结果 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组 2 8例 ,平均切口愈合时间 18± 3天 ,无皮瓣坏死 ,对照组 2 6例 ,平均切口愈合时间 2 1± 5天 ,皮瓣坏死 8例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乳腺癌术后应用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有效预防皮瓣坏死 ,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施行乳腺癌根治术32例,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4例发生皮瓣坏死,27例切口一期愈合。现将预防皮瓣坏死的护理体会浅议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