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CABG与PCI比较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9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个RCT,共1 611例患者(CABG组:802例,PCI组:8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CI组相比,CABG组能显著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OR=0.45,95%CI (0.31,0.66),P<0.000 1],但在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OR=1.28,95%C1(0.47,3.48),P=0.63]、病死率[OR=1.36,95%CI(0.80,2.34),P=0.26]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OR=0.92,95%CI (0.66,1.28),P=0.61]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CABG在降低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心梗发生率、病死率及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与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降低术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方面,CABG疗效优于PCI.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3.7)、EMbase(1980~2013.5)、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7期)、CBM(1990~2013.7)、CNKI(1994~2013.7)、VIP(1989~2013.7)和WanFang Data(1980~2013.7),收集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治疗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RCT,共43 452例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接受标准氯吡格雷治疗相比,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OR=0.83,95%CI(0.77,0.89),P<0.000 01]、心血管源性死亡[OR=0.86,95%CI(0.78,0.94),P=0.002]和支架内血栓形成[OR=0.61,95%CI(0.38,0.97),P=0.04]的发生率,但不降低卒中[OR=1.06,95%CI(0.88,1.26),P=0.54]、颅内出血[OR=1.18,95%CI(0.81,1.71),P=0.39]和心肌梗死溶栓后大出血[OR=1.17,95%CI(0.94,1.47),P=0.16]的发生率。结论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ACS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心血管源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但与氯吡格雷相比,P2Y12受体抑制剂并不能改善患者卒中和颅内出血的临床结局。此外,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显著增加了非CABG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高危人群的用药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病程、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CNKI和WanFang Data,纳入所有比较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短疗程(≤6个月)与长疗程(>6个月)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观察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3个为RCT(共计7475例患者),5个为队列研究(共计12744例患者)。对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的死亡或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率较短疗程组低[OR=0.74,95%CI(0.56,0.98),P<0.0001];短疗程组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长疗程组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9,95%CI(0.99,1.69),P=0.06]。对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长疗程组的死亡或心梗发生率较短疗程组低[OR=0.7,95%CI(0.45,1.08),P=0.11],应用Meta回归探讨队列研究间的异质性,结果提示研究年限、随访时间对异质性有贡献(Z=3.61,P=0.000);而且长疗程组的晚期支架内血栓也较短疗程组发生率低[OR=0.40,95%CI(0.15,1.07),P=0.07]。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长疗程(>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患者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而不会明显增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长疗程组还有降低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的趋势。但更长疗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月)则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国产替罗非班在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非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11期)、Pub Med、EMbase、CBM、CNKI、VIP及Wan Fang Data,查找国产替罗非班治疗NSTE-ACS患者非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1994年至2014年。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RCT,包括2 42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试验组治疗NSTE-ACS的疗效优于对照组[OR=3.62,95%CI(2.33,5.63),P<0.000 01];2试验组的ST段压低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WMD=0.39,95%CI(0.30,0.49),P<0.000 01];3试验组的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WMD=27.89,95%CI(25.45,30.34),P<0.000 01];4试验组的复合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36 h内:OR=0.20,95%CI(0.12,0.31),P<0.000 01;30天后:OR=0.31,95%CI(0.23,0.42),P<0.000 01];5试验组的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1.53,95%CI(1.09,2.15),P=0.02]。结论与单用常规药物相比,替罗非班加用常规药物对中国人群NSTE-ACS非冠脉介入治疗疗效更好,但其出血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VIP、CNKI和WanFang Data.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RCT,4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组的反应率和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相似,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 (0.34,2.93),P=0.99; RR=1.17,95%CI (0.95,1.43),P=0.14].厄洛替尼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12,95%CI (0.03,0.52),P=0.005;OR=0.19,95%CI (0.04,0.91),P=0.04];两组Ⅲ~Ⅳ度恶心呕吐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相似[OR=0.93,95%CI (0.12,7.08),P=0.95;OR=0.80,95%CI (0.24,2.68),P=0.71];厄洛替尼组腹泻和皮疹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OR=5.96,95%CI(1.28,27.88),P=0.02; OR=6.77,95%CI (1.52,30.10),P=0.01].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厄洛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确切,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耐受较好.受限于纳人研究数量和质量,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术(DES-PCI)治疗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CABG与DES-PCI治疗冠脉多支病变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共5 723例患者,其中CABG组2 887例,DES-PCI组2 8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DES-PCI组比较,CABG组术后1年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OR=0.39,95%CI(0.31,0.48),P<0.000 01]、术后5年病死率[OR=0.78,95%CI(0.65,0.94),P=0.008],以及术后5年心肌梗死发生率[OR=0.46,95%CI(0.37,0.58),P<0.000 01]均明显更低,但CABG组术后1年、2年及5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DES-PCI组(P均<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CABG的长期疗效优于DES-PCI,但CABG脑卒中发生风险更高。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肠内免疫营养(enteral immunonutrition,EIN)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和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为合理制定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方案提供高质量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数据库,收集以英文发表的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EIN与一般治疗方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个RCT,2 2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肠内营养组比较,术前使用EIN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91,95%CI (0.56,1.47),P =0.70];但术后和手术前后均使用EIN则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7,95%CI (0.39,0.82),P=0.002;OR=0.52,95%CI (0.35,0.76),P=0.000 9].此外,与标准肠内营养组比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术前、术后、手术前后均使用EIN,均能缩短术后住院天数[OR=-2.39,95%CI(-3.28,-1.49),P<0.000 01;OR=-2.42,95%CI(-4.07,-0.78),P=0.004;OR=-2.76,95%CI(-3.46,-2.06),P<0.000 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围手术期EIN可以减少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和缩短术后住院天数,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需更多高质量RCT结果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所有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ACS患者.排除标准:植入金属裸支架或混合植入支架(同时植入国产和进口DES).收集患者临床及介入相关资料,采用门诊、电话和查阅再次住院病历的方法进行随访,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按植入支架的不同分为国产DES组和进口DES组.数据变量应用独立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数据的比较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计算.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判断ACS患者PCI术后预后危险因素,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比较植入不同支架患者PCI后生存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共入选患者1683例,成功随访1558例(随访率92.6%),随访时间(29.1±5.9)个月.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30例(8.3%),其中心源性死亡32例(2.1%),再发心肌梗死16例(1%),血运重建94例(6%).(2)两组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MACE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75,95%CI:1.09~2.82,P=0.021)、处理血管数(OR =2.16,95% CI:1.22~3.83,P=0.09)和处理左主干病变(OR =9.47,95% CI:2.96 ~ 30.26,P=0.01)是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左室射血分数<40%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OR=1.34,95% CI:1.13~1.86,P=0.014).(4)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间累积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植入国产DES的临床事件发生率和累积生存率与进口DES相似,说明ACS患者植入国产DE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院前救治的综合水平以及影响ACS院前急救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人群的横断面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自制的ACS院前救治效果调查表收集了13个单位的272份病例资料.结果 通过对4种急救模式院前ACS处置的数据分析,发现指挥型出车距离短于依托型,指挥型呼救反应时间短于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的呼救到达时间长于独立型、依托型.现场初步处置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建立静脉通道、阿司匹林、硝酸酯、心电图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院前急救的总有效率为48.0%,而独立型有效率最高达70.0%.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院前型(OR=24.097)、指挥型(OR=25.158)、使用硝酸酯类药(OR=23.045)和口服给药(OR=28.215).结论 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在ACS的院前急救中的治疗效果最好,院前型的现场初步处置做得最好;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和口服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帮助最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伤口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冠脉介入术后对伤口予以加压包扎止血。CAG患者于术后6 h解除包扎;PCI患者于术后10 h解除包扎,记录并分析伤口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冠脉介入术患者842例,术后伤口出血率4.16%。伤口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为年龄(OR=1.04,95%CI=0.98~1.18,P=0.011)、性别(OR=1.93,95%CI=0.71~2.48,P=0.027)、高血压病控制不良(OR=3.54,95%CI=2.05~5.42,P=0.021)、择期PCI(OR=2.55,95%CI=1.37~3.25,P=0.006)、术前12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OR=1.69,95%CI=0.75~3.52,P=0.025)、术中肝素使用量较大(OR=1.52,95%=CI1.19~1.83,P=0.004)、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OR=4.32,95%CI=2.82~6.45,P=0.005)。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控制不良、择期PCI、术前12 h内应用低分子肝素、术中肝素使用量较大、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等因素对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有影响,应个体化制定止血方案以减少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冠状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术前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对围手术期的影响,为临床指导此类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Highwire、CENTRAL及其下属各临床注册试验数据中心、CBM、CNKI等数据库.收集关于实施CABG患者术前使用氯吡格雷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2003~2012年1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8个研究(10个RCT,8个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共14 5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ABG患者术前服用氯吡咯雷抗血小板与空白对照比较,能明显降低术后心梗的发生率[RR=0.63,95%CI (0.48,0.83),P=0.000 9],且两组在术后24小时的出血量[MD=130,95%CI(-6.21,266.22),P=0.06]、因出血二次手术人数[RR=1.42,95%CI (0.92,2.20),P=0.12]和术后短期内的死亡风险增加[RR=1.19,95%CI (0.89,1.58),P=0.24]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ABG患者术前服用氯吡咯雷抗血小板与空白对照比较,在降低术后心梗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3,95%CI (0.30,2.26),P=0.71],且氯吡咯雷组术后24小时的出血量[MD=82.42,95%CI (35.18,129.66),P=0.000 6]、因出血二次手术人数[RR=l.71,95%CI(1.07,2.75),P=0.03]和术后短期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RR=1.89,95%CI(1.15,3.12),P=0.01].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CABG术前服用氯吡咯雷抗血小板治疗能减少术后心梗的发生,但需谨慎考虑可能带来的出血、二次开胸手术和术后短期内死亡风险的增加.RCT与非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的结果存在矛盾,可能因纳入研究的论证强度、数量及样本量偏倚所致.上述结论需未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RCT结果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有关品管圈活动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3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所有质量评价均由2名研究者进行,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并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品管圈活动组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更低[OR=0.32,95%CI(0.26,0.39),P<0.01],小儿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OR=5.85,95%CI(4.50,7.59),P<0.01)],小儿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OR=4.07,95%CI(3.23,5.12),P<0.01],小儿静脉输液其他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OR=0.24,95%CI(0.20,0.30),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品管圈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能够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率和输液其他缺陷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6期)、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胃癌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6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7个研究,共7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植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0.93,95%CI(0.54,1.59),P=0.79],但术后随访1~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年:OR=0.32,95%CI (0.15,0.65),P=0.002;术后随访2年:OR=0.19,95%CI (0.08,0.42),P<0.001;术后随访3年:OR=0.40,95%CI(0.24,0.67),P=0.004].植入组术后随访1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OR=1.98,95%CI (0.92,4.25),P=0.08],但术后随访2年和3年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OR=2.63,95%CI(1.17,5.91),P=0.02;术后随访3年:OR=2.42,95%CI (1.53,3.83),P=0.002].植入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2,95%CI(0.49,3.07),P=0.67].结论 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胃癌可降低术后1、2年复发率,且提高术后随访2、3年生存率,且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脉搭桥术预后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CNKI等数据库,纳入1990~2009年间关于冠脉搭桥手术行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和传统的单纯全麻预后比较的RCT,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RCT,包括1?3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与传统单纯全麻相比,术后拔气管插管时间缩短[MD=–332.43,95%CI(–640.19,–24.68),P=0.03],术后第一天静息疼痛VAS[MD=?–1.23,95%CI(–2.19,–0.27),P=0.01]、术后第一天运动疼痛VAS[MD=?–2.52,95%CI(–4.65,–0.39),P=0.02]和术后第二天运动疼痛VAS[MD=?–1.5,95%CI(–2.56,–0.43),P=0.006]降低,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RR=0.53,95%CI(0.29,0.97),P=0.04];而在术后心梗、房颤发生率、死亡率和肺功能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搭桥手术行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较传统的单纯全麻能明显缩短术后拔气管插管时间,明显降低术后疼痛VAS,降低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对于术后心梗、房颤发生率,死亡率和肺功能的影响尚需开展更多深入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比较围手术期严格血糖控制和正常血糖控制对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策略,并使用PubMed数据库进行英文检索,对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7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文献、共2329例患者纳入荟萃分析(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严格血糖控制能降低患者感染率[比值比(OR)=0.42,95%可信区间(95%CI)为(0.25,0.73),P=0.002]和病死率[OR=0.54,95%CI(0.34,0.87),P=0.0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权均数差(WMD) =-2.68,95%CI(-4.99,-0.37),P=0.02]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治疗时间[WMD=-15.49,95%CI(-16.14,-14.83),P<0.000 01],使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有所降低[OR=0.77,95%CI (0.60,1.00),P=0.05],但并不能减少心外膜起搏使用频率[OR=0.32,95%CI (0.09,1.05),P=0.06].结论 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能有助于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疗效,为合理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方案提供高质量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3期)、CBM、CNKI、VIP及WanFang Date数据库,全面收集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3年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RCT,4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胺碘酮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RA的总发生率[RR=0.60,95%CI (0.48,0.74),P<0.000 01]和室颤发生率[RR=0.47,95%CI (0.26,0.85),P=0.01],且不影响溶栓术后冠脉再通率[RR=1.00,95%CI (0.88,1.15),P=0.94],但不能降低术后病死率[RR=0.33,95%CI (0.10,1.09),P=0.07].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胺碘酮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但未能降低病死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结果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王璐  张枭霄  黎李  梁欣  海容  守丹 《全科护理》2021,19(22):3037-3043
目的:系统评价应用母乳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口腔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母乳口腔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类实验(CCT)研究.对所得文献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查,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739例研究对象(母乳口腔护理组368例,对照组371例).其中8篇RCT,1篇C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口腔护理方式比较,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采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OR=0.38,95%CI(0.27,0.54),P<0.00001],气管内致病微生物检出率[OR=0.27,95%CI(0.14,0.55),P<0.0003]和口咽部致病微生物检出率[OR=0.19,95%CI(0.09,0.41),P<0.0001],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12.83,95%CI(-19.01,-6.65),P<0.0001]和住院时间[MD=-4.02,95%CI(-5.76,-2.27),P<0.00001].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7,95%CI(0.17,1.88),P=0.35].结论:母乳口腔护理能降低机械通气新生儿VAP发生率和口咽部气管内致病微生物检出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但是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研究结论仍需要进一步进行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进一步评价机械通气新生儿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焦晓玲  陈瑞  许先玲 《全科护理》2021,19(22):3044-3049
目的:评价协同护理模式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中有关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中英文文献,共372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试验组病人经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降低[MD=-0.34,95%CI(-0.57,-0.11),P=0.004],抑郁症状改善[MD=-0.49,95%CI(-0.70,-0.27),P<0.00001],生活质量提高[MD=0.66,95%CI(-0.03,1.36),P=0.06],口服降糖药依从性提高[OR=3.71,95%CI(2.23,6.18),P<0.00001],抗抑郁药依从性提高[OR=2.28,95%CI(1.17,4.46),P=0.02],护理满意度提升[OR=2.46,95%CI(1.74,3.49),P<0.00001].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HbA1 c水平,改善病人抑郁症状,提高病人口服降糖药以及抗抑郁药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病人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 (2012 年第4期),PubMed、MEDLINE、Ovid、HighWire、EMbase、CBM和CNKI等数据库,收集采用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1985年1月~ 2012年12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1 332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丙泊酚内混入不同剂量利多卡因,患者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6,95%CI (0.30,0.44),P<0.000 01];预先给予不同剂量利多卡因,患者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9,95%CI (0.47,0.75),P<0.000 1];扎止血带后给予不同剂量利多卡因,患者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4,95%CI (0.37,0.52),P<0.000 01].结论 利多卡因能减少丙泊酚注射痛.扎止血带后给予40 mg利多卡因是相对有效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方法,且其更适合无术前用药的门诊静脉全麻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舟山群岛44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预防猝死提供方案支持.方法 从舟山市人民医院的病历信息系统与远程会诊信息中心的城乡会诊信息系统调取舟山群岛44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冠脉征患者,以及同期住院的中年ACS患者和老年ACS患者的信息资料,从心电不稳定、泵衰竭和交感神经兴奋、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三大类别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从患者的一般情况、心律失常类型、高血压情况、空腹血糖、甲状腺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早发心律失常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等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舟山群岛发生急性冠脉征的青年患者共110例,出现心律失常的75例,明显低于同期因ACS住院的老年患者(54.55% vs.70.00%,P<0.01);青年ACS组窦速的发生率最高,与中年ACS组(30.91% vs.21.67%,P<0.01)和老年ACS组(30.91% vs.20.00%,P<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ACS心律失常组与青年ACS非心律失常组、中年ACS心律失常组、老年ACS心律失常组比较,吸烟比例明显增高(78.57% vs.32.5% vs.51.25%vs.55.56%,均P<0.01).建立logistic回归后发现与舟山群岛青年AC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是:冠脉病变支数(OR=24.293)、甲状腺功能异常(OR=20.353)、吸烟(OR=1.112)、饮酒(OR=1.039)、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356).结论 舟山群岛44岁以下的青年ACS患者,心律失常的出现类型以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房扑为主.冠脉病变支数、甲状腺功能异常、吸烟是造成其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治疗青年ACS患者时,应注重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同时宣传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