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国内各级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reaction,ADR)监测组织机构的建立 ,许多医院相继开展了ADR监测报告工作 ,ADR造成的危害逐渐引起医药界的重视。我院自 1995年开始采用自发报告方式开展 ADR监测报告工作 ,截至 1999年 ,共收集各科上报的 ADR病例报告 2 4 5例 ,其中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为 85例 ,占 34.6 9%。现将我院 4年来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的监测概况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5例中男 4 7例 ,女 38例 ,年龄 8个月至 84岁 ,平均 (40 .2 3± 2 0 .2 3)岁。1.2 病例来源及分类方法 :由…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对某部干休所因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而住院治疗的41例离退休干部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33例,女8例;年龄66~89岁,平均77.5岁。将其分为两个年龄段,其中66~76岁19例,77~89岁22例。住院治疗5~46 d,平均25.5 d。41例ADR病例均由上级医院确诊,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管理司和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9月共同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的评价标准。1.2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组病例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已近6年,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也快2年,我院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4年多中,虽然ADR报表逐年增加,但是离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应占住院病人(我院ADR报表主要来自住院病人)的10%-20%的比例还差很多。例如我院2006年住院病人总人数为9695人,ADR报表只有29份,只约占住院病人总人数的0.3%。[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药品不良反应45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有利于尽早发现各种类型的药品不良反应,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及时了解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为了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我院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现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临床药学室2009年2—8月收集到的4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报告数量、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5.
2010年1~7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雁 《当代医学》2010,16(34):117-118
目的探讨分析2010年1~7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监测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l~7月上报的206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6份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发生ADR170例(占82.4%),涉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系统为主(57.3%),药品类别以抗感染药为主(68.9%)。结论 ADR监测工作意义重大,加强ADR监测更有助于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7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ADR)在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为了掌握我院药品使用情况和ADR的发生情况,我们收集了79份不良反应报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各科室自愿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选择79例汇总上报到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均为合格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②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到的1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⑧结果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茵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3.0%;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占总数的45.7%。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最多,占总数的76.2%。④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认真贯彻、执行ADR的报告制度,减少ADR的不报、漏报现象,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度所发生的244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报告中女性患者大于男性,40~6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中成药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何美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0,7(5):128-128,13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促进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的ADR报告105份,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5例ADR共涉及药品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9.05%;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占80.00%,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A D R)监测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轨道,ADR报告成为医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为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现将我院监测到A D R87例进行分析,以期掌握A D R发生的动态,进一步搞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1药品不良反应基本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涉及52种药物,分布在17个科室,ADR的临床表现有15种,以皮肤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输液反应、药物热、神经精神症状等为主。87例患者中男41人,女46人;其中≤15岁…  相似文献   

12.
<正>自《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来,我院加强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监测,报告数量逐年增多。现将我院2009年1—6月收集到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认识,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3.
43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金玉  杨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69-257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与相关因素。方法:对43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在20岁~69岁年龄段发生率较高,其中30岁~39岁发生率最高达18.75%;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生素占首位,中药注射剂与中药中成药次之;ADR临床表现上,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7.75%),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工作,促进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监测和报告可以及时阻止已知的ADR继续发生、恶化,也有利于根据已知的ADR及时判断或预测新药的ADR,减少ADR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不良影响,现对我院908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为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现将我院2008年6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掌握ADR发生的动态,规范我院药品使用,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贾歆 《黑龙江医学》2013,37(9):887-88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从患者年龄、药品品种及受累器官进行统计。结果 126例报告中涉及8类药物,其中抗菌药物引起ADR/ADE占比例最大(23.81%)。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继续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5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203 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ADR 较多,分别占46.31%和29.56% ;引起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 占总报告例次的42.36%;静脉注射是引起ADR 的主要途径,占84.73%.结论 临床应注重合理用药,加强ADR 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 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 1980~ 2 0 0 0年共收治椎管内肿瘤 76例 ,手术 5 2例 ,其中经手术证实误诊 12例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其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0~ 68岁 ,平均 45岁 ;病程 6个月以下 3例 ,6个月~ 1年 2例 ,1~ 5年 6例 ,超过 5年 1例。  相似文献   

19.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文件精神,为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保障药品应用合理性,及时对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资料进行收集和上报,我院特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组员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在临床上对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及其临床表现及时报告,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本文特对我院收集的90例ADR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某院2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08年1~12月上报的245份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中药制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245例报告涉及16类药物,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33.1%),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26.5%),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较多(38.0%),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 25例(10.2%),严重ADR 6例(2.4%).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