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常规治疗组(10mg/d)和强化治疗组(20mg/d),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清IMA、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2组ACS患者血清IMA、hs-CRP、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抑制斑块内炎症反应,在ACS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早期ACS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各亚型及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04-2016-03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54例为对照组。根据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分型(OCSP)标准将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腔隙性梗死(LACI)组(n=25)、后循环梗死(POCI)组(n=25)、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n=28)、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n=26)。抽取各组血清进行检测,对比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LACI组、POCI组、PACI组、TACI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I组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明显高于LACI组、POCI组、P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TACI组与其余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型参考指标,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具有密切相关性,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水平越高,预后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组(n=52)和非进展组(n=56),分别检测其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Hcy、hs-CRP水平对于进展性脑梗死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以367例ACI患者为观察组,以3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2组对象血液标本,检测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与Lp-PLA2、hs-CR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内,在血浆Lp-PLA2和hs-CRP表达水平上,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且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浆Lp-PLA2、hs-CRP的表达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浆Lp-PLA2、hs-CRP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2,P=0.005;r=0.346,P=0.008);观察组患者预后与血浆Lp-PLA2、hs-CRP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r=-3.235,P=0.006;r=-2.263,P=0.008)。结论Lp-PLA2、hsCRP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5-04—2016-02诊治的脑梗死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2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脑梗死程度、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中度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轻度脑梗死患者高(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均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或0.01),而小面积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较腔隙性梗死患者高(均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与梗死面积,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可将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作为脑梗死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补体3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补体3(C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98例ACI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在ACI组中比较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的血清C3和hs-CRP含量变化,并对C3和hs-CRP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I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ACI病情重度组、大面积梗死组血清C3和hs-CRP的含量明显高于病情中度、轻度组和小面积、腔隙性脑梗死组,病情中度组、小面积梗死组又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均P<0.05)。血清C3和hs-CRP含量呈正相关(r=0.798,P<0.01)。结论血浆hs-CRP及C3与ACI的发生、发展、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ACI高危人群及ACI患者应常规检测血浆hs-CRP及C3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尿酸(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比色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101例ACI患者(ACI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UA和hs-CRP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ACI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亚组(≤5分)、中度缺损亚组(5~15分)及重度缺损亚组(15分)。结果ACI组血UA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与轻度缺损亚组比较,中度缺损亚组及重度缺损亚组的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重度缺损亚组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缺损亚组(均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增高,与ACI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为脑梗死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人群103例为对照组; 检测和比较2组血清PTX3、hs-CRP水平; 比较NIHSS≥5分和NIHSS<5分的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以及mRS≤2分和mRS>2分患者的血清PTX3、hs-CRP水平; 分析血清PTX3、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关系以及两者对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与脑梗死组NIHSS<5分患者比较,NIHSS≥5分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水平升高(P<0.05); 脑梗死组mRS>2分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亦均高于mRS≤2分的患者(P<0.0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TX3、hs-CRP水平与其 NIHSS和mRS得分均呈正相关(PTX3:rs=0.471,0.451; hs-CRP:rs=0.381,0.320; 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对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良好,但以血清PTX3水平预测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最优。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PTX3、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均相关,且均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良好,但以血清PTX3水平的预测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的受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2组以及不同面积与分型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脑梗死病情越重,血清hs-CRP与FIB水平越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与FIB水平能够有效提示患者发病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康复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al指数(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w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MA及NSE水平。结果治疗4w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清IMA、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康复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MA、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I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康复组评分明显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效的降低血清NSE、IMA表达水平,促进了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07—2017-01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观察组,按照梗死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小面积梗死组(n=54)和大面积梗死组(n=46),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大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较高(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机体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显著升高,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深,其水平随之升高,两者关系呈正相关,可将两个指标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作者医院发病24h内入院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轻、中、重度3组,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hs-CRP和NLR水平,分析hs-CRP、NLR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hs-CRP、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轻、中、重度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脑梗死组NLR较轻度组升高(P0.05),而重度组与中度组间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hs-CRP、NLR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正相关(r=0.76,P0.05;r=0.46,P0.05),NLR与hs-CRP间呈正相关(r=0.78,P0.05)。结论 NLR、hs-CRP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的早期评估和干预,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 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照脑梗死体积分为4组,分别为0~5 cm3组(35例); 5~10 cm3组(32例); 10~15 cm3组(28例);(15 cm3组(21例); 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运用ACB 比色法来测定血清 IMA水平。结果 0~5 cm3组、5~10 cm3组、10~15 cm3组、(15 cm3组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除(15 cm3组)与脑梗死体积呈线性正相关(<0.01)。结论 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2015-05—2016-05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实验组,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以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2组均实施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检测,分析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实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颈动脉斑块厚度、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不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颈动脉斑块性质发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临床诊断、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IMA)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用Modified 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价,检测血清中IMA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血清中IMA水平增高(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增高,预后不良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用四分位数法将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从低到高分组显示,随IMA水平的增加,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率逐渐增高,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也增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MA水平显著升高, 其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P选择素(P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选取120例ACI患者为ACI组,根据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ACI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n=56)、中度组(n=43)和重度组(n=21); 50例常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血栓弹力仪测定TEG参数,并检测各组血清Ps、hs-CRP水平,分析TEG参数与Ps、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I组α角、MA值、CI值、Ps、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R值、K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 不同亚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R值和K值越低(P均<0.01),α角、MA值、Ps和hs-CRP水平越高(P均<0.01); 相关分析显示Ps、hs-CRP水平与R值和K值呈显著负相关(r=-0.557,-0.345; -0.348,-0.307,P均<0.01),与α角、MA值、CI值呈显著正相关(r=0.501,0.575; 0.275,0.390; 0.357,0.807,P均<0.01); Ps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452,P=0.000)。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EG参数与Ps及hs-CRP水平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以达到IMA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341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三组,分别为0~8分组(129例);9~16分组(112例);16~24分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对照组60例。运用ACB比色法测定血清IMA。结果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0~8分组、9~16分组,17~24分组,IMA有显著差异(P0.01),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健康人,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NIHSS评分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CAS)的相关性。方法 132例ACI合并CAS患者,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n=47例)、中度狭窄组(n=44例)和重度狭窄组(n=41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n=40例)、中型(n=45例)和重型(n=47例);根据脑梗死病灶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n=42例)、小面积梗死组(n=46例)和大面积梗死组(n=44例);根据斑块性质分为分为软斑组(n=43例)、硬斑组(n=43例)和其他类型组(n=46例)。比较各组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结果各狭窄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病灶面积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灶面积增大,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斑块性质组ACI患者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斑块性质逐渐加重,血清hs-CRP、Hcy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清Hcy、hs-CRP表达水平随CAS程度、病情程度、病灶面积及斑块性质加重而升高,可作为判断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中胱抑素C(Cys C)、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Cys C、D-D、hs-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为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的23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上同时测定两组空腹血清及脑脊液D-D含量,用日立7100生化分析仪同时检测血清及脑脊液Cys C和hs-CRP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清和脑脊液中hs-CRP、D-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血清中Cys C含量高于对照组,而脑脊液中Cys C含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hs-CRP、Cys C、D-D水平变化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清hs-CRP与血浆D-Dimer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hs-CRP和D-Dim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脑梗死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均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与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23和0.440;r=0.415和0.586,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及D-Dimer 含量明显增高.观察血hs-CRP及D-Dimer水平的改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轻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