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州市头桥农村地区的癫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扬州市头桥农村地区的癫疒间流行病学特征及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 法,对扬州市头桥农村地区8个自然村人群进行入户见面表格癫疒间普查。结果 实际被调查的11118人中, 共查出各类型癫疒间患者87例,患病率为7.83‰,年发病率为53.4/10万。76例(85.05%)未发现明确病因, 仅3例(3.45%)有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20岁者33例(37.93%);≥20岁者54例(62.07%);平均病程 17.51年;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78.16%),年发作次数在10~29次;87例患者中从未进行抗 癫疒间治疗50例(57.47%)。结论 该地区癫疒间患病率、发病率均高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发作类型仍以全面 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癫疒间治疗管理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村地区癫痫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农村地区癫癎患病率和治疗缺口,为开展癫癎治疗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二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金山区吕巷镇的5个村作为调查点,实际调查10 777人.癫癎病例经初筛及神经科医生复查后确诊.结果确诊癫癎为65例,终生患病率6.03‰(95%CI5.58‰~6.48‰).活动性癫癎为41例,患病率为3.80‰(95%CI2.64‰~4.96‰).活动性癫癎的治疗缺口为70.73%(95%CI56.80%~84.66%).癫癎患者平均年龄为(44.66±18.73)岁,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26.28±18.71)岁,首发年龄在30岁之前的患者占61.54%.癫癎的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占58.46%.结论农村地区癫癎患病率高于以往的调查结果,应重视对农村儿童和青年期癫癎的治疗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老年脑出血后继发癫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出血继发癫癎的发病率、发作机制、发作类型、出血部位、血肿体积与发作的关系及预后.方法对52例老年人脑出血继发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脑出血后癫癎发病率11.4%.早期发作与脑水肿有关,晚期发作与中风囊、神经元变性及胶质增生或粘连等病理刺激有关;以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且多见于出血后2周内.以出血灶位于大脑皮质者癫癎发生率最高;血肿体积越大,癫癎发生率越高.脑叶出血后癫癎发作,需系统规则的用药,预后良好.结论老年人脑出血继发癫癎并非少见.颅内大量出血、脑叶出血易致癫癎发作.晚期发作需系统规则的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山东省的癫癎)病流行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以调查问卷为基础,运用国际统一癫癎诊断标准,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逐户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人数251 492名,癫癎患者335例,癫(痫)患病率为1.33‰;男性患病率为1.35‰o,女性患病率为1.31‰;城市患病率为1.20‰,农村患病率为1.39‰,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癎发病率为18.69/10万.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主为60.90%;部分性发作为34.33%;发作不能分类为4.78%.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15.37±15.77)岁.特发性癫癎为60.90%,症状性癫(痫)为39.10%.大部分患者未进行正规治疗,治疗缺口为54.33%.结论 山东省癫癎患病率、发病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治疗缺口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癫癎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主;癫癎发病以特发性癫(痫)为主,症状性癫癎病因中以脑炎为主.  相似文献   

5.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0例,全部为我国农村地区癫癎防治项目病人,男117例,女93例;年龄在6~71岁,平均39岁;病程17d~62a,平均23a。根据国际抗癫癎联盟的分类法,发作类型:局灶性发作无意识障碍12例,局灶性发作有意识障碍44例,局灶性发作扩展至双侧惊厥发作89例,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63例,失神性发作1例,全面强直性发作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藏族地区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癫癎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1(QOLIE-31)对126例确诊为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癎的藏族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并对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QOLIE-31总评分为(48.58±17.29)分,分项中对发作担忧评分最低[(32.92±22.97)分],药物影响的评分最高[(77.11±20.98)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发作频率、治疗与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起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发作次数是影响藏族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癎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均P<0.05);其中年龄、职业影响生活质量多个方面,而病程、婚姻状况、性别不是影响因素。结论藏族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癎患者的生活质量差;职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年龄、起病年龄、发作频率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年龄、职业影响生活质量的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关于癫(癎)持续状态(SE),以往关注较多的是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癎)持续状态(即大发作持续状态).实际上,同样作为特殊发作类型,部分性癫(癎)持续状态(PSE)并不比大发作持续状态发生率低,只是关注度不够而已.笔者拟从临床角度对部分性癫(癎)持续状态的相关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癫(癎)年发病率为35~37/10万,现有癫(癎)患者约为4.89×106例,初发年龄<20岁的患者为70%~74%,其中<10岁者占37.00%~51.80%;有70%~80%的患者在神经内科医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接受规范化药物治疗,其发作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或显著减少,但也有20%~30%患者虽经多种药物治疗仍不能完全控制癫(癎)发作,成为难治性癫(癎)[1].其中,部分难治性癫(癎)患者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发作完全消除或症状显著改善,得以恢复工作或学习.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逐年进步与发展,与之相关的麻醉方法亦不断更新.笔者在总结近年有关癫(癎)外科手术治疗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回顾有关癫(癎)诊断及手术相关麻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脑梗死患者早期癫癎发作的临床资料;对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脑电图、治疗转归等临床特点,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早期癫癎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 425例患者中,早期癫癎发作39例(9.18%);首次发作多出现于梗死发病1 d以内(46.15%);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43.59%)。37例患者经观察处理后癫癎发作终止或明显缓解。单因素分析显示皮质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15分、电解质紊乱显著增加早期癫癎发作风险(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梗死部位累及皮质和心源性脑栓塞为早期癫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并不罕见,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要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经观察处理后可缓解;皮质部位梗死及心源性脑栓塞可增加脑梗死后早期癫癎发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的探讨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癫(癎)患者的预后.方法对168例GTCS患者进行11~22年的临床随访,观察抗癫(癎)药物疗效及治疗后的智能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结束时,停药21例(12.5%),仍服药者147例(87.5%);165例(98.2%)正规抗癫(癎)治疗能有效控制癫(癎)发作,117例(84.8%)停药1.33年后复发,继续服药仍能控制,无1例发生癫(癎)持续状态.28例(16.67%)患者出现精神症状,以情感障碍较突出.癫(癎)组总智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发作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比较无差异(均P>0.05),但生活质量癫(癎)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GTCS患者须长期服药治疗,智力不受影响,但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服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癎(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全身性癫癎综合征,以肌阵挛发作为突出临床表现,约占全部癫癎患者的5%~10%.我们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经我院确诊的87例JME患者临床和脑电图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笔者收集本院自1999-06~2009-06由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的住院病例共470例,共发生癫(癎)25例.其中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发生癫(癎),患病率5.3%.脑血栓10例,脑栓塞3例后发生癫(癎),患病率6.0%.着重探讨脑卒中与癫(癎)发作类型、时间及预后的关系,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发作类型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与脑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1981年国际抗癫癎联盟制定的癫癎发作类型分类标准,共明确诊断190例癫癎患儿(强直-阵挛发作41例、强直性发作34例、阵挛性发作22例、肌阵挛发作12例、无张力性发作17例、失神发作22例、单纯部分性发作21例及复杂部分性发作21例),于癫癎发作72 h内施行长程视频脑电图观察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不同发作类型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其中以肌阵挛发作组[(32.42±6.62)ng/ml]水平最高,除与强直-阵挛发作组(P=0.062)外,与其他各发作类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其他各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癫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长程视频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r1=0.613,P=0.000)。结论癫癎发作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即升高,提示癫癎发作对患儿脑组织有一定损害;而且癫癎放电对神经元损害越严重、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越明显,不同发作类型中以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最高,提示这两种发作类型对脑组织的损害高于其他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AH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经CT及腰穿证实的234例SAH患者中38例继发癫(癎)发作的临床资料.结果 SAH继发癫(癎)的发病率为16%,以大发作多见,少数为局限性或精神运动性发作;早发型癫(癎)发生率为84%,其中以癫(癎)为首发症状者47%,仅临时用过抗癫(癎)药;迟发型癫(癎)发生率为16%,需长期服抗癫(癎)药.结论 SAH较易继发癫(癎),且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较难控制,需长期服用抗癫(癎)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山东省的癫病流行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以调查问卷为基础,运用国际统一癫诊断标准,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逐户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人数251 492名,癫患者335例,癫患病率为1.33‰;男性患病率为1.35‰,女性患病率为1.31‰;城市患病率为1.20‰,农村患病率为1.39‰,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发病率为18.69/10万。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主为60.90%;部分性发作为34.33%;发作不能分类为4.78%。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15.37±15.77)岁。特发性癫为60.90%,症状性癫为39.10%。大部分患者未进行正规治疗,治疗缺口为54.33%。结论山东省癫患病率、发病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治疗缺口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癫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为主;癫发病以特发性癫为主,症状性癫病因中以脑炎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顽固性癫癎病人,评估单独应用癫癎病灶切除术与联合应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癫癎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癎病人80例,其中53例采用几种术式结合的方法;每个病人术前均经过2年以上的正规系统的抗癫癎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癫癎发作,每月发作3~4次以上;癫癎发作形式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以及伴失神发作;采用的手术方式:术中均进行皮层脑电描记(EcoG);局部致癎灶切除术27例,局部致癎灶切除术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11例,局部致癎癎灶切除术 MST 皮层热灼术9例,局部致癎灶切除术 胼胝体前部切开术 颞前叶及海马切除术 MST33例。结果80例手术病人术后无死亡,术后2例脑水肿,1例颅内出血,1例肾功能衰竭;术后均服用一种抗癫癎药物,随访6~24个月,51例癫癎临床发作完全消失(63.8%),12例较术前显著改善(15.0%),8例有效(10.0%),6例效果差(7.5%),3例无效(3.8%);手术总有效率为88.8%,优良率为78.8%。结论应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顽固性癫癎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对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癎)的疗效.方法 选择颞叶脑电异常与海马硬化同侧病例10例,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5例(3例继发全身性发作),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3例.经颞底海马旁回入路切除杏仁核海马.结果 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所有病例均随访1 a以上,6例发作完全缓解(EngelⅠ、Ⅱ级,60%),2例缓解明显(Engel Ⅲ级,20%),1例轻度缓解(Engel Ⅳ级,10%),1例病人术后半年自行停药造成癫(癎)复发.结论 对伴同侧海马硬化的颞叶内侧型癫(癎)患者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经颞底海马旁回入路)疗效显著,可改善性发作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广西部分农村地区癫(癎)发病情况,并通过治疗有效率和保留率评价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疗效.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全科医师采用统一调查表的方式对广西部分农村地区已明确诊断或可疑癫(癎)的部分人群进行筛查,再由神经科医师复查确诊人组.采用治疗有效率和治疗保留率评价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效果.结果 癫(癎)患者309例,病因明确者86例(27.83%);随访>6个月者134例,显效76例(56.72%),有效34例(25.37%),无效20例(14.93%),恶化4例(2.99%).其中,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治疗总有效率为83.51%(81/97),部分继发性全面性发作87.50%(14/16),单纯部分性发作71.43%(5/7),复杂部分性发作60%(6/10),失神发作100%(3/3),其他类型100%(1/1);治疗第6、12及18个月时,治疗保留率分别为97.73%(302/309)、97.09%(300/309)和83.50%(258/309).共3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依次为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肝功能异常、头晕、体质量增加、食欲亢进、头痛、震颤、脱发、步态不稳及食欲不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71%.结论 广西农村地区癫(癎)患者发病年龄及性别分布与全国其他农村地区相似.治疗保留率作为评价抗癫(癎)药物长期治疗效果的指标,与治疗有效率联合应用能够综合反映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丙戊酸钠具有向广西更多农村及条件相似地区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调查西藏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癎)患病率、治疗缺口及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利用统一的调查表,对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和扎西岗乡、昌都地区芒康县曲孜卡乡进行整群逐户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4 822人,确诊惊厥性癫(癎)患者37例,患病率0.25%,其中活动性癫(癎)患者35例(94.59%),患病率为0.24%.调查前1周内接受西药正规治疗者1例,治疗缺口为97.1%.癫(癎)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1(QOLIE-31)总评分平均为(42.15±17.63)分,其中各分项得分中发作担忧得分最低[(22.59±20.31)分]、药物影响的评分最高[(85.83±18.59)分].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起病年龄、发作次数为QOLIE-31低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西藏农村地区惊厥性癫(癎)患病率为0.25%,西药治疗缺口大,主要以藏医藏药治疗为主,对西药治疗癫(癎)的了解很少,生活质量评分低.探索藏西医结合防治癫(癎)、提高当地医护人员的癫(癎)防治知识及公众的健康意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关于癫癎持续状态(SE),以往关注较多的是全面性强直.阵挛性癫癎持续状态(即大发作持续状态)。实际上,同样作为特殊发作类型,部分性癫痛持续状态(PSE)并不比大发作持续状态发生率低,只是关注度不够而已。笔者拟从临床角度对部分性癫癎持续状态的相关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