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超重/肥胖及二者相加交互作用对糖尿病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5年9-11月对8 991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及采集静脉血。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及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4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相加模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超重/肥胖对糖尿病存在协同作用,OR值为4.45(95% CI: 2.75~7.20)。交互作用对FPG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也大于单独高血压或超重/肥胖人群。  结论  高血压、超重/肥胖是广东省40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伴有超重/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年龄与甘油三脂的交互作用对中老年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发病的影响。方法 2012年7~1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人群中抽取3 492名年龄≥ 45岁者进行研究,选择378例IFG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性别、年龄与病例组相匹配的374例血糖正常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代谢特征。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危险因素的独立效应,应用相加模型、相乘模型对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IFG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脂、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 60岁及高甘油三酯的IFG患者的患病风险为年龄<60岁及甘油三酯正常者的3.513倍(OR=3.513,95%CI:2.360~5.230)。中老年IFG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年龄≥ 60岁和高甘油三酯之间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但具有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the 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归因比(the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AP)、交互作用指数(the synergy index,S)分别为0.91、25.90%、1.57。结论 IFG患者同时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高龄及甘油三酯的正交互作用为IFG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两者共存可增加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自制危险行为问卷调查,并当面评估该人群危险状况。  结果  4 731例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风险行为发生率为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住院次数1次或≥2次、既往有危险行为、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和学习能力较差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风险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55、2.73、16.21、3.59和4.01, 均有P < 0.05)。既往有住院与既往发生过危险行为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其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 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 API)和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 S)分别为33.59、0.78和4.96。而各因素之间未见相乘交互作用。  结论  既往有住院史、既往有危险行为、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和学习能力较差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风险行为的危险因素,应予以关注。在社区实际工作中,可将既往有住院和既往发生过危险行为等特征性因素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风险防控的重点指标,及时进行监测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和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  2017—2018年开展南京市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 对61 098名≥18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复杂抽样的方法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血脂异常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相乘和相加模型分析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  结果  最终纳入60 283名调查对象。高血压患者15 686例, 标化患病率为29.8%。33.8%的居民有高血压家族史, 血脂异常标化率为2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后, 有高血压家族史合并血脂异常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无高血压家族史无血脂异常人群的4.881倍(95%CI : 4.381~5.438)。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107, 95% CI:1.015~1.208)。相加交互作用提示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 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index, S)、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 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 API)分别为1.603(95%CI: 1.447~1.775)、1.460(95% CI: 1.212~1.707)、29.9%(95% CI: 24.8~35.0)。  结论  高血压家族史与血脂异常存在协同作用, 两者同时存在时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时间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减少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20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35 364名在校中学生,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估抑郁症状,并对遭受校园欺凌、睡眠时间等信息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时间对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并采用相乘和相加作用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  结果  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29%。在调整性别、居住地区、学段、家庭结构类型、吸烟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遭受校园欺凌、睡眠不足均与中学生抑郁症状有关联,其OR(95%CI)值分别为3.34(3.14~3.55)和1.48(1.37~1.6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不足对抑郁症状无相乘交互作用(OR=1.17,95%CI=0.98~1.39,P>0.05),但具有相加交互作用(OR=4.84,95%CI=4.36~5.37,P < 0.05),交互作用的超额相对危险度为1.50(1.39~1.59),归因比为0.31(0.26~0.36),交互作用指数为1.64(1.47~1.89)。  结论  遭受校园欺凌和睡眠不足与中学生抑郁症状关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预防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与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发病风险的关系,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炎症免疫性疾病队列,纳入2017年―2021年至少完成了两次随访、与研究相关的关键指标无缺失且基线调查时未患脂肪肝的16 322名受试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UA与脂肪肝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关系。模型1为单因素Cox分析;模型2调整年龄、性别和BMI;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高血糖、高血压、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AST、ALT和血脂异常。  结果  研究对象共随访42 472.75人年,平均随访时间2.60年,队列中新发脂肪肝病例3 150例,总人群发病密度为74.17/1 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UA组脂肪肝发病风险较高。3个模型风险比(hazard ration, HR)分别为2.049(95% CI: 1.861~2.256)、1.360(95% CI: 1.233~1.501)和2.049(95% CI: 1.861~2.256)。在对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分层后,HUA与脂肪肝发病风险仍呈正相关(均有P < 0.05)。交互作用研究显示:BMI(P=0.003)、高血压(P=0.012)与HUA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结论  HUA是脂肪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干预HUA可以降低脂肪肝的发生或延缓脂肪肝的进展,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脂异常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交互作用对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的影响,为HUA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5月—2021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安宁市4 725名45~95岁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AS 9.4软件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血脂异常和ALT升高的交互作用对HUA患病的影响。结果 4 725名调查对象中,HUA患者1 681例(35.58%),血脂异常患者1 667例(35.28%),ALT升高者397例(8.40%),血脂异常与ALT升高共患率为3.70%(175/4 7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血脂异常(OR=2.328,95%CI:1.775~3.053)和ALT升高(OR=2.060,95%CI:1.363~3.114)均与HUA患病高风险相关(P<0.01)。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脂异常与ALT升高对于HUA患病不存在相乘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功能社区电力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趋势,为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功能社区26~60岁的电力职业人群连续三年体检数据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趋势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收缩压高值、总胆固醇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舒张压异常、高密度脂蛋白异常逐年降低;收缩压异常、舒张压高值、总胆固醇边缘升高、甘油三酯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边缘升高的检出率均是2011年最高;甘油三酯边缘升高的检出率2012年最高;肥胖、超重、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受损、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胆囊息肉检出率不变。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2010年BMI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与年龄、尿酸、总胆固醇、收缩压正相关,尿酸与甘油三酯和BMI正相关,BMI和尿酸均是男性高于女性。2011年BMI与甲状腺正相关,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负相关,与总胆固醇正相关;BMI和尿酸均是男性高于女性;2012年BMI与收缩压正相关,尿酸与舒张压正相关,BMI和尿酸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是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性别、年龄均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2011年高密度脂蛋白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2012年空腹血糖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以代谢异常为源头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甲状腺结节等)有聚集现象,可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功能社区电力职业人群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趋势,为职业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某功能社区26-60岁的电力职业人群连续三年体检数据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流行趋势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因素、收缩压高值、总胆固醇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异常、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舒张压异常、高密度脂蛋白异常逐年降低;收缩压异常、舒张压高值、总胆固醇边缘升高、甘油三酯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边缘升高的检出率均是2011年最高;甘油三酯边缘升高的检出率2012年最高;肥胖、超重、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受损、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胆囊息肉检出率不变。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2010年BMI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与年龄、尿酸、总胆固醇、收缩压正相关,尿酸与甘油三酯和BMI正相关,BMI和尿酸均是男性高于女性。2011年BMI与甲状腺正相关,尿酸与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负相关,与总胆固醇正相关;BMI和尿酸均是男性高于女性;2012年BMI与收缩压正相关,尿酸与舒张压正相关,BMI和尿酸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是2010年、2011年和2012年性别、年龄均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2011年高密度脂蛋白是甲状腺结节的保护因素;2012年空腹血糖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以代谢异常为源头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甲状腺结节等)有聚集现象,可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此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郭丽  张秀花  朱旻 《中国校医》2022,36(11):811
目的 分析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2021年10月参加入学体检的11 858名大学新生,收集人口学特征和身高、体质、血压等体格检查数据,检测空腹血清ALT、尿酸、肌酐等水平。根据血清ALT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其与高尿酸血症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11 858名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9±4.5)岁,其中男生5 907名(49.8%),高血压者314人(2.7%)。高尿酸血症检出3 372例(28.4%),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随血清ALT水平上升而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不论是按ALT水平四分位数分组还是按连续性变量分组,ALT水平都与高尿酸血症患病风险成正相关,OR(95%CI)值分别为3.24(2.80~3.76)(Q4 vs Q1)和2.12(1.97~2.29)。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发现该关联呈线性关系。结论 高血清ALT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增加存在独立关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银川市儿童青少年体脂肪(FM)和瘦体重(FFM)对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s)聚集的交互作用,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2020年使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银川市1 822名12~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体成分测定和实验室检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FM、FFM与CVRFs聚集的关系,并分析交互作用。  结果  调整性别和年龄后,高FM低FFM组和高FM高FFM组发生CVRFs聚集个数至少为1(CVRFs≥1)的风险是低FM低FFM组的2.01(95%CI=1.46~2.77)、3.64(95%CI=2.66~4.98)倍,CVRFs聚集个数至少为2(CVRFs≥2)的风险分别为1.67(95%CI=1.06~2.63)、4.20(95%CI=2.76~6.38)倍(P值均 < 0.05);FM和FFM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增加CVRFs≥1和CVRFs≥2的风险,调整后的OR值(95%CI)值分别为1.58(1.04~2.40)、1.95(1.12~3.42)(P值均 < 0.05)。  结论  高水平体脂肪和瘦体重对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有相加和相乘交互作用, 增加了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郭丽  张秀花  朱旻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7):1083-1085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大学生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2021年参加入学体检的11 858名学生体检数据,比较不同特征组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大学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高尿酸血症检出3 372例,检出率为28.4%。男生检出率(42.4%)高于女生(14.6%),检出率随体质量指数(BMI)值升高而上升,高血压患者及本科生中检出率高于其他组(χ2值分别为1 126.2,180.7,138.2,107.9,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低龄、高BMI、高血压和高血红蛋白水平均与大学生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呈正相关,而高肾小球滤过率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1)。  结论  针对高尿酸血症的高检出率,应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男生、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者及高血红蛋白水平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TAT4遗传变异及其与运动的交互作用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影响。  方法  在601例新发肝癌患者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rs7574865、rs897200、rs1031507与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门脉癌栓的关联。应用相乘交互项和"Delta"法分别评价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  结果  在显性模型下,rs897200变异与患者首诊时晚期的风险存在临界统计学关联(调整OR=0.64,95%CI:0.41~1.01,P=0.057)。携带rs1031507 CC+AC基因型的患者晚期风险低于AA基因型患者(调整OR=0.63,95%CI:0.40~0.99,P=0.046)。叉生分析中,与携带rs897200 CT+CC基因型且有运动的患者相比,缺乏运动的TT基因型患者晚期风险增高(OR=3.71,95%CI:1.97~6.98,P < 0.001)。类似,rs1031507AA基因型与缺乏运动共同升高患者的晚期风险(OR=3.78,95%CI:2.01~7.13,P < 0.001)。但未观察到rs897200、rs1031507与运动存在影响肝癌分期的统计学交互作用。  结论  STAT4 rs897200和rs1031507遗传变异的独立效应及与运动的联合效应影响肝癌患者首诊时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对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  方法  依托广州市中小学生常规体检,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所小学3 361名学生,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娩方式、出生体重与学生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关系。应用相乘交互项和Delta法探讨交互作用。  结果  广州市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为21.33%,腹型肥胖率为12.08%。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与顺产的学生相比,经剖宫产者的超重肥胖风险增加了44%(OR=1.44,95%CI=1.16~1.80);高出生体重的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较正常体重者增加62%(OR=1.62,95%CI=1.09~2.42)。调整多因素后,未观察到出生体重和出生方式与学生腹型肥胖之间的关联性(P值均>0.05)。经剖宫产出生与父母肥胖对学生的超重肥胖(RERI=0.33,95%CI=0.02~0.65)和腹型肥胖(RERI=0.39,95%CI=0.12~0.65)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结论  剖宫产及高出生体重与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增高有关联。剖宫产出生方式与父母肥胖可能协同促进儿童肥胖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初中生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延庆区抽取4所初中的2 493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空腹毛细血管血糖筛查。  结果  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5%、11.4%、13.9%。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地区、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高血压的初中生糖代谢异常患病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城区、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与中学生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呈正相关;每天吃早餐与中学生患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呈负相关。  结论  北京市延庆区初中生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城区、向心性肥胖、高血压和每天吃早饭是该地初中生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与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发生风险的影响,并分析其交互效应。  方法  以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建卡就诊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及总胆汁酸。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及ICP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用相乘与相加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  结果  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正常孕妇相比,孕期仅感染HBV或仅患有ICP均不增加SGA与LBW的发生风险,但孕期HBV感染合并ICP使未足月SGA和LBW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76%(OR=1.76,95%CI:1.16~2.65,P=0.007)与85%(OR=1.85,95%CI:1.44~2.38,P<0.001);孕期HBV感染与ICP对未足月SGA[RERI(95%CI)=6.54(0.14~12.94),AP(95% CI)=0.90%(0.68%~1.13%),S(95% CI)=7.03(1.38~42.64)]和LBW[RERI(95%CI)=5.69(0.48~10.90),AP(95%CI)=0.76%(0.55%~0.97%),S(95%CI)=8.02(1.92~33.43)]存在相乘与相加的交互作用,其发生风险分别是两因素单独存在风险之和的7.03倍和8.02倍。  结论  妊娠期HBV感染合并ICP增加了未足月SGA和LBW的发生风险,怀孕后积极防治HBV感染与ICP可降低SGA和LBW的出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代谢性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人群高血压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于2009年在江苏省宜兴市官林、徐舍2个乡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4 128名成人进行流行病学基线调查。排除基线2 012名高血压病例,截至2020年7月对2 116名非高血压对象进行高血压发病随访。根据体重和代谢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代谢正常体重正常(metabolically healthy and normal weight, MHNW)、代谢正常超重/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verweight/obesity, MHO)、代谢异常体重正常(metabolically unhealthy and normal weight, MUNW)、代谢异常超重/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verweight/obesity, MUO)。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代谢性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联进行分析,进一步做分层分析、异质性检验及相加与相乘交互作用分析;排除随访第一年发病的高血压对象、排除偏瘦人群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随访到新发高血压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