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癫痫的低级别胶质瘤手术治疗的效果,为合并癫痫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提供一个恰当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中处理致痫灶的方式对患者癫痫控制程度的影响。结果两组肿瘤全切和次全切、部分切除在处理致痫灶与不处理致痫灶患者癫痫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切除组肿瘤全切和次全切与部分切除后患者癫痫控制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合并癫痫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手术治疗,术中应尽量全切肿瘤,同时根据皮质脑电监测处理致痫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在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XRCC1的表达情况,分析XRCC1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XRCC1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RCC1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无相关性,测定XRCC1的表达水平可为胶质瘤的个性化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脑神经胶质瘤组织中CtBP1蛋白的表达,旨在了解其与人脑神经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50例人脑神经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及6例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tBP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CtBP1蛋白的表达随着人脑胶质瘤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升高,而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水平极低;正常脑组织组、低级别人脑胶质瘤组及高级别组之间表达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tBP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级别之间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 CtBP1蛋白的高表达可以反映人神经脑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能是脑胶质瘤抗凋亡、恶性增殖的一个关键性的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HMGB1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了4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20例正常脑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胶质瘤的关系.结果 HMGB1 mRNA在胶质瘤组、Ⅰ~Ⅱ级胶质瘤组、Ⅲ~Ⅳ级胶质瘤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量分别为21.460%±3.185%、24.300%±6.673%、19.710%±3.179%、7.616%士1.449%.统计显示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胶质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Ⅰ~Ⅱ级胶质瘤组及Ⅲ~Ⅳ级胶质瘤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HMGB1 mRNA在Ⅰ~Ⅱ级胶质瘤组与Ⅲ~Ⅳ级胶质瘤组中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MGB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有高表达,说明HMGB1基因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1)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明确肿瘤组织微血管表达情况与HIF-1α表达的关系.(3)明确HIF-1α表达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方法搜集我院1990~2008年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标本68例,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影像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HIF-1α、CD105、PCNA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SPSS11.0软件对不同级别胶质瘤表达情况进行比较,了解其表达差异,并将其表达情况与CD105、PCNA和肿瘤细胞凋亡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P值(取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1)HIF-1α在低级别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5%,高级别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为95.2%,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2)PCNA LI在高级别胶质瘤中为3.33±1.12,低级别胶质瘤组为2.04±0.87,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3)AI在高级别胶质瘤组为19.15±3.37,摘要阳性组37.14±7.60,HIF-1α阴性组为16.85±4.99,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5)HIF-1α阳性组PCNA LI为3.35±1.77,HIF-1α阴性组为2.23 ±0.77,P<0.05.HIF-1α阳性组AI为20.3±3.5,HIF-1α阴性组为10.7±1.9,两者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1)HIF-1α的表达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其量的积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关系密切.(2)PCN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低增殖并不能排除高级别胶质瘤.(3)低级别胶质瘤细胞凋亡水平较高级别胶质瘤低,但无统计学意义.(4)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相对值与肿瘤的级别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5)CD105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HIF-1α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而导致肿瘤恶性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1(PAI-1)的表达,旨在了解其与人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间关系,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增强化学发光蛋白印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41例和颅脑外伤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tPA及PAI-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PA蛋白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呈低表达,在低级别的人脑胶质瘤中呈高表达,而正常脑组织中亦有表达。正常脑组织和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组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A蛋白表达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PAI-1蛋白则随着脑胶质瘤级别升高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平极低甚至不表达。正常脑组织组、低级别组脑胶质瘤及高级别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蛋白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AI-1蛋白的高表达反映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tPA蛋白高表达可能是人胶质瘤组织分化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VT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并比较53例神经胶质瘤组织(观察组)及6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LncRNAPVT1的表达量。根据神经胶质瘤组织中LncRNAPVT1的中位表达量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LncRNAPVT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LncRNAPVT1表达量的神经胶质瘤患者生存曲线,并分析LncRNAPVT1表达量与神经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LncRNAPVT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的LncRNAPVT1表达量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P<0.01)。LncRNAPVT1表达量与神经胶质瘤WHO分级密切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肿瘤大小等均无关(均P>0.05)。经log-rank检验,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低表达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ncRNAPVT1在神经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表达量与神经胶质瘤WHO分级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LncRNAPVT1可能成为判断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新型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肿瘤抑制基因LATS1和LATS2的mRNA在人脑原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变化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 方法:建立SYBR Green 实时定量PCR的检测方法;通过标准曲线法对肿瘤抑制基因LATS1和LATS2的mRNA在30例原发胶质瘤(WHO分级:Ⅱ级10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统计学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的表达差异。 结果: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在各病理级别胶质瘤中LATS1和LATS2的mRNA表达均下调(P<0.05),但胶质瘤不同级别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S1和LATS2在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①成功地建立了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LATS1和LATS2基因表达的方法;②胶质瘤中LATS1和LATS2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脑组织,但不同病理分级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MGMT、XRCC1基因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MGMT、XRCC1的表达情况,分析MGMT、XRCC1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的关系.结果 MGMT、XRCC1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MT和 XRCC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也无相关性(P>0.05).结论 MGMT、XRCC1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无相关性,测定MGMT、XRCC1 的表达水平可为胶质瘤的个性化化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海宇  梁若飞  毕赢  王远传   《四川医学》2024,45(4):422-425
<正>癫痫发作可能是胶质瘤患者唯一或首发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表现为局灶性癫痫发作,并可进展为全身性发作,甚至癫痫持续状态。据统计,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癫痫发生率高达60%~90%[1]。胶质瘤相关癫痫(glioma-associated epilepsy, GRE)因其高发病率、耐药性以及可随胶质瘤复发而伴发等特点,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将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等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冯文  高晋健  高利民  吴建兵 《四川医学》2011,32(11):1671-1673
目的总结癫痫开颅手术的癫痫灶定位及治疗情况,提供手术治疗的结果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痫患者483例,总结这些患者定位技术、癫痫灶位置、手术治疗方法以及1~8年期的随访情况。结果手术结果 Engel I级313例,Ⅱ级73例,Ⅲ级65例,Ⅳ32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7例,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17例,一过性一侧肢体力弱25例,永久性右上肢偏瘫1例,记忆力明显下降3例,无死亡患者。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手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是关键步骤。难治性癫痫的多术式外科治疗不但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而且能最大可能地保护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免遭破坏或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伴有结构性病变药物难治性癫痫进行外科治疗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癫痫灶定位,术中皮层电极监测下癫痫手术方式选择,以及术后癫痫控制的意义。方法头MRI扫描未见有结构性病变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99例,均为复杂部分发作,其中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57例,术前24h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专业评估系统详细全面评估,进行癫痫灶定位,术中皮层电极监测下联合运用前颞叶切除,额极切除,功能区软膜下多处横切术或(和)低功率热灼术,切除癫痫灶或阻断痫性放电传播的途径。结果术后按照Engel疗效判断标准:EngelⅠ级40例,EngelⅡ级46例,EngelⅢ级8例,EngelⅣ级5例。结论对不伴有结构性病变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V-EEG结合临床表现,专业评估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定位癫痫灶,术中皮层电极监测指导下联合不同癫痫手术方式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获取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和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分析26例不同病因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术前评估、术中切除的脑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变化以及多药耐药基因蛋白(MDR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不同病因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在发病年龄、癫痫发作形式等临床表现中存在着共同特征,都有神经元退行性损伤、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MDR1高表达等病理学改变。结论不同病因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存在着某些类似的病理学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神经突触前膜胞内蛋白13-1(mammalian uncoordinated 13-1,Munc13-1)及神经元突触膜胞外分泌调节蛋白1(rab-interacting molecules 1,RIM1)在颞叶癫痫患者皮质和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初步探讨Munc13-1及RIM1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颞叶癫痫患者病灶切除的皮质为癫痫组(n=18),以脑外伤患者切除的正常皮质为对照组(n=15);取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抽签均分成2组,其中一组连续腹腔注射戊四氮(3.5 mg/kg)21 d,出现至少连续3dⅣ级及以上癫痫发作的大鼠为癫痫组(n=15),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组(n=20);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技术对Munc13-1进行定位和表达分析,Western blot检测Munc13-1和RIM1的表达变化,免疫共沉淀验证Munc13-1和RIM1的相互作用.结果 ①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Munc13-1主要表达于神经元;②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癫痫组中Munc13-1和RIM1的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免疫共沉淀示Munc13-1与RIM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结论 Munc13-1及RIM1在癫痫组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且两者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提示Munc13-1可能通过结合RIM1参与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分析HMGB1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58%与16.55%,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46.04%与0.00%(P < 0.01)。HMGB1在组织学高级别、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质阳性率更高(P < 0.05),细胞核高表达率在组织学高级别中更高(P < 0.05)。肿瘤组织学分级是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OR=2.197,P < 0.05)。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28,P < 0.01)、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OR=0.133,P < 0.01)及TNM分期(OR=3.817,P < 0.05)是HMGB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139例乳腺癌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6.5(18~7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88.49%(123/139),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7.70%(108/139)。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法分析不同细胞核、细胞质表达组间的五年生存率、五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生存曲线,显示HMGB1细胞核高表达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五年无复发生存率(P < 0.05)。结论HMGB1细胞核高表达及细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细胞核高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有指导意义,细胞质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和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对照组中HMGB1和MMP-9的表达.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HMGB1及MMP-9阳性率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HMGB1在肺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组织,且其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也高于腺癌的癌旁组织(P<0.05);MMP-9在肺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腺癌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HMGB1及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P<0.05);HMGB1及MMP-9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P<0.05).结论 HMGB1和MMP-9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肺癌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GLT-1不同亚型在癫痫发作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癫痫发作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GLT-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癫痫发作后不同时点GLAST、GLT-1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在大脑中不同时点的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GLAST在小脑中不同时点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GLT-1在小脑中无表达。结论癫痫发作后谷氨酸转运蛋白GLAST、GLT-1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明显减少;GLAST、GLT-1表达量的减少可能是癫痫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核磁共振成像(BOLD-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皮层脑电图监测(ECoG)在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例M1区继发性癫痫患者,男13例,女6例,病史0.5个月至20年,术前行BOLD-fMRI、DTI检查显示手功能激活区和投射纤维束及其与致痫病灶的毗邻关系,术中应用Co-SEP、MEP及ECoG,进一步明确M1区的位置及指导致痫病灶和致痫灶切除,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术后复查BOLD-fMRI了解神经功能保留情况.结果 12例可见激活区及纤维束位于致痫病灶边缘,余6例则因致痫病灶挤压、而移位,1例胶质瘤病灶边缘与M1区和皮层下白质纤维紧密接触.术中均通过Co-SEP位相倒置界定中央沟,2例与解剖学及影像学位置不一致;并分别于口轮匝肌、大鱼际肌、小鱼际肌或趾短屈肌等处引出MEP;术毕复查MEP仍存在.ECoG监测显示19例病灶及其附近皮层可见棘波发放,其中15例致痫灶与M1区有部分重叠,经处理后致痫区皮层棘波明显减少或消失.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例病灶因紧邻运动区,为次全切,余者病灶全切;致痫灶全切者16例.术后观察6~12个月,患者癫痫发作改善程度达Engel Ⅲ级及以上者18例;复查BOLD-fMRI激活区较前范围增大,DTI显示投射纤维束与对侧趋于对称;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或轻偏瘫,无病例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胶质瘤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 BOLD-fMRI、DTI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M1区继发性癫痫手术,可优势互补,能有效指导M1区病灶和致痫灶的切除及神经功能的保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Ki67、GFAP与人脑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病理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胶质瘤标本3l例,根据WHO(2007年)胶质瘤分级标准,分为胶质瘤Ⅱ级组、胶质瘤Ⅲ级组和胶质瘤Ⅳ级组,另取10名正常人脑组织胶质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及GFAP表达。结果Ki67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最低,随着肿瘤WHO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胶质瘤Ⅳ级组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FAP表达水平在正常对照组最高,随WHO分级的增高而降低,在胶质瘤Ⅳ级组表达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GFAP可作为人脑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及预后判断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