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留守儿童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与焦虑症状的关联强度,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对江西省上饶市B县1 188名13~18岁儿童(非留守617名,留守571名)进行评估,同时问卷调查留守儿童的体力活动、看电视时间、使用电脑时间、膳食行为、睡眠情况等行为生活方式因素。  结果  留守儿童焦虑检出率(66.0%)高于非留守儿童(60.5%),其中轻、中、重度焦虑检出率分别为26.3%,15.4%和24.3%。在控制年龄、性别条件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儿童焦虑症状与使用电脑时间>3 h/d(轻度焦虑,OR=3.00,95%CI=1.27~4.16;中度焦虑,OR=4.09,95%CI=1.55~10.78;重度焦虑,OR=3.44,95%CI=1.46~8.11)、手机使用时间>3 h/d(轻度焦虑,OR=4.93,95%CI=2.71~8.94;中度焦虑,OR=5.93,95%CI=2.98~11.79;重度焦虑,OR=7.11,95%CI=3.85~13.15)、不吃早餐行为(中度焦虑,经常不吃,OR=6.09,95%CI=1.59~23.36;重度焦虑,经常不吃,OR=5.49,95%CI=1.68~7.97、有时吃,OR=2.68,95%CI=1.10~6.53)呈正相关;与适当的睡眠时间(中度焦虑,OR=0.28,95%CI=0.13~0.60)呈负相关。  结论  留守儿童视屏时间长、不吃早餐、睡眠时间长可能为焦虑症状潜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我国成人尿石症患病的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3年5月-2014年7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全国随机抽7个省/直辖市,14个区/县的11个社区和19个自然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包括泌尿系超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等。  结果  有效问卷9 310例中,尿石症患者1 447例,患病率为15.5%(1 447/9 310);在14个地区之间的患病率有差异(χ2=711.523,P < 0.001),最低为山西农村(0.76%),最高为广东农村(35.99%)。零模型结果显示各地区尿石症患病有统计学聚集性(t=2.48,P=0.027),且组内相关系数ICC=48.74%。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男性(OR=1.235,95%CI:1.082~1.411,P=0.005)、年龄增长(OR=1.101,95%CI:1.047~1.158,P=0.001)、糖尿病史(OR=1.411,95%CI:1.192~1.670,P=0.001)、结石家族史(OR=1.867,95%CI:1.500~2.323,P < 0.001)、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OR=1.150,95%CI:1.050~1.260,P=0.006)、饮咖啡(OR=1.352,95%CI:1.065~1.716,P=0.017)、饮碳酸饮料(OR=1.547,95%CI:1.203~1.990,P=0.002)等为尿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食醋酸(OR=0.567,95%CI:0.498~0.645,P < 0.001)和适量食用豆类(OR=0.726,95%CI:0.628~0.839,P < 0.001)等为尿石症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尿石症患病具有地方聚集性,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影响尿石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德清农村居民糖尿病和高血压共患病情况并探究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在浙江省德清县随机整群抽取8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共调查29 306名成人居民。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学特征、行为和生活方式、慢性病家族史,进行血压、血糖的测量。  结果  在研究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3.34%,高血压患病率为28.72%,其中2.01%人群共患糖尿病和高血压,共患率在70~79岁均达到较高水平。无序多元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OR=4.94,95%CI:3.24~7.54,P < 0.001)、拥有伴侣(OR=2.17,95%CI:1.18~4.00,P=0.013)是仅糖尿病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24 kg/m2(OR=0.48,95%CI:0.39~0.59,P < 0.001)是糖尿病的可能保护因素;BMI < 24 kg/m2(OR=0.60,95%CI:0.56~0.64,P < 0.001)、完成义务教育(OR=0.54,95%CI:0.49~0.59,P < 0.001)、运动(OR=0.77,95%CI:0.69~0.86,P < 0.001)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饮酒(OR=1.18,95%CI:1.08~1.29,P < 0.001)是仅高血压患病的可能危险因素;BMI < 24 kg/m2(OR=0.26,95%CI:0.21~0.31,P < 0.001)、完成义务教育(OR=0.50,95%CI:0.35~0.72,P < 0.001)、饮茶(OR=0.80,95%CI:0.64~0.99,P=0.045)是两病共患的保护因素,农民(OR=1.35,95%CI:1.04~1.76,P=0.024)、糖尿病家族史(OR=4.21,95%CI:2.71~6.57,P < 0.001)、高血压家族史(OR=1.86,95%CI:1.31~2.64,P=0.001)是两病共患的危险因素。  结论  德清地区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血压患病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也有一定的共患病水平。女性、年龄>60岁、农民、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人群是可能的高危因素,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大学生自伤行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和皖北两市三所高校的4 36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高校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自伤检出率为4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低于男性大学生(OR=0.508,95%CI:0.411~0.627,P<0.001);非医学类院校自伤行为检出高于医学类院校(OR=1.612,95%CI:1.445~1.779,P<0.001);与父亲(OR=1.514,95%CI:1.168~1.961,P=0.002)、母亲(OR=1.593,95%CI:1.188~2.135,P=0.002)关系不和睦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自伤行为。学习负担重是大学生自伤的危险因素(OR=1.277,95%CI:1.061~1.538,P=0.010);对自己要求高、学习成绩好、与同学关系较好是大学生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均有P<0.05)。  结论  男性更容易发生自伤行为。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加强对男性心理情况的观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父母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增加与孩子的交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现况及其与不同时相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关联,为预防大学生抑郁症状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10—12月,选取苏州市某高职院校6 366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其童年期虐待经历以及抑郁症状发生情况。  结果  大学生抑郁症状中男生检出率为28.3%,女生为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3,P < 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的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童年期虐待经历与大学男生抑郁症状发生呈正相关[OR值(95%CI)=1.70(1.17~2.45)];小学及以前和中学虐待经历与大学女生抑郁症状发生均呈正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38(1.01~1.73),1.47(1.10~1.96)](P值均<0.01)。  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因素,且不同时相童年期虐待经历影响大学女生发生抑郁症状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甘肃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以及影响因素,为烟草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5~69岁现在吸烟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全国居民吸烟情况调查问卷》开展面对面调查,分析不同特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  结果  甘肃省现在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为16.4%(95%CI:15.5%~17.3%),农村地区(OR=1.199,95%CI:1.022~1.408,P=0.026)、家中禁止吸烟(OR=1.767,95%CI:1.273~2.454,P=0.001)、12个月内就医时医务人员劝阻吸烟(OR=1.599,95%CI:1.359~1.842,P < 0.001)、去过戒烟门诊(OR=3.089,95%CI:2.031~4.698,P < 0.001)、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383,95%CI:1.101~1.736;OR=1.627,95%CI:1.252~2.116;OR=1.374,95%CI:1.009~1.873,均有P < 0.05)、高烟草危害知识得分为1~,3~,5~6(OR=1.248,95%CI:1.030~1.514;OR=1.574,95%CI:1.289~1.922;OR=2.288,95%CI:1.879~2.786,均有P < 0.05)是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促进因素;年龄20~、30~岁组以及烟龄20~、30~年是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的阻碍因素。  结论  甘肃省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总体不高,今后应进一步在全社会普及烟草危害知识,加强医务人员戒烟服务能力培训,在诊疗过程中开展戒烟服务,同时应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加快戒烟门诊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国心理韧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某理工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350人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7人的儿童期虐待水平、心理韧性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水平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Z=-2.696,P=0.007)且心理韧性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Z=-3.267,P=0.001);心理韧性与儿童期虐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均呈负相关(r=-0.279,P < 0.001,r=-0.247,P < 0.001),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280,P < 0.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直接效应为0.247,通过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02%。  结论  心理韧性在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有留守的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为主要目的干预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与便秘的关联,为预防大学生便秘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在云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州3所大学整群抽取9 96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估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通过问卷收集大学生便秘状况。数据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便秘报告率,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机依赖症状与便秘的关联。  结果  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报告率为30.93%,便秘报告率为24.46%。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控制人口学变量以及其他混杂因素之后,结果显示,手机依赖戒断症状(OR=1.29,95%CI=1.09~1.54)、手机依赖身心影响(OR=1.25,95%CI=1.10~1.43)和手机依赖渴求性(OR=1.20,95%CI=1.06~1.36)与大学生便秘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  结论  云南大学生手机依赖可能增加便秘风险,需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18年1月~3月,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 SCL-90)对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方便抽样调查, 本研究抽取8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应用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结果  高龄老年人共485例, SCL-90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0.21%。检出率最高的四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39.38%)、其他(反映睡眠及饮食等情况)(25.15%)、强迫症(24.33%)和抑郁(22.68%)。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正常(OR=0.537, 95%CI: 0.250~0.857, P=0.027)和居住在县城城关区的高龄老人(OR=0.224, 95%CI: 0.075~0.667, P=0.007)总体阳性检出率较低; 受教育1~5年(OR=11.092, 95%CI: 4.446~27.671, P<0.001)、6~8年(OR=9.800, 95%CI: 3.464~27.721, P<0.001)、9~11年(OR=19.279, 95%CI: 6.722~55.297, P<0.001)、12年及以上(OR=24.321, 95%CI: 7.894~74.929, P<0.001)者较未受教育者总体阳性检出率高; 家庭经济状况自评越富裕的高龄老年人阳性检出率越低(OR<1)。  结论  高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受居住地、受教育年限、家庭经济状况自评、BMI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及时调整疫情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的抽样方法,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量表对某高校2 700名首批返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32.4%,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36.0%)高于女生(31.2%)(χ2=5.42,P < 0.05);网络成瘾程度与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评分(rs=-0.20)及心理健康状况评分(rs=-0.24)均呈负相关(P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内向性格相比,中性(OR=0.67,95%CI=0.55~0.82)及外向性格(OR=0.59,95%CI=0.48~0.74)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负相关;与不锻炼相比,每周体育锻炼≥3次(3~4次:OR=0.67,95%CI=0.51~0.87;≥5次:OR=0.67,95%CI=0.50~0.90)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负相关;疫情期间出现家庭损失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呈正相关(OR=1.34,95%CI=1.12~1.60);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风险是没有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的2.13倍(95%CI=1.14~3.96);不想返校的大学生发生网络成瘾的风险是想返校的大学生1.50倍(OR=1.50,95%CI=1.26~1.77)。  结论  新冠疫情期间返校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社会和高校的足够重视。返校大学生需要多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在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性关系中的作用,为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4所高校3 418名大学生,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及留守因素问卷、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及拒绝敏感性量表(RSQ)进行调查,并利用AMOS 21.0构建拒绝敏感性、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1 324名,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相比[(64.47±13.79)(197.90±25.57)(10.86±2.98)分],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社会适应性水平及拒绝敏感度更低[(63.26±13.69)(195.14±24.60)(10.45±2.91)分](t值分别为-2.50,-3.12,-3.87,P值均 <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社会适应性、心理弹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0.22,P值均 < 0.01),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r=0.64,P < 0.01);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心理弹性通过拒绝敏感性影响社会适应性的中介路径有统计学意义(中介效应值=0.02,95%CI=0.01~0.05,P < 0.05)。  结论  心理弹性和社会适应性水平在童年期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较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群体低,且拒绝敏感性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未遂现状,并探讨其与父母依恋的关系,为中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湖北省鄂州市和孝感市4 419名七至十二年级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父母和同评依恋量表(IPPA)、罗森博格自尊量表(RSES)、凯斯勒心理疾患量表(K10)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定中学生自杀未遂情况。结果 中学生自杀未遂检出率为6.8%。自杀未遂检出率在不同年级、家庭类型、父母感情、家庭管教方式、家庭月收入、自尊水平和心理困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为3.88,10.12,18.00,52.54,13.90,2.37,8.99,P值均<0.05),有自杀未遂组的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得分(14.64±13.45,14.77±12.26)均低于无自杀未遂组(22.05±16.08,23.79±14.93)(t值分别为-9.07,-12.1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均与中学生自杀未遂负向关联(父亲依恋,OR=0.99,95%CI=0.98~0.99;母亲依恋,OR=0.97,9...  相似文献   

13.
陈威宇  林夕  崔宁 《中国学校卫生》2022,43(9):1351-1354
  目的  了解长春市脱发大学生抑郁情绪水平, 探讨影响脱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75名脱发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利用流调用抑郁量表、一般人口学问卷进行调查, 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脱发大学生中发生抑郁情绪者121名, 检出率为44.0%。女生(OR=2.26, 95%CI=1.22~4.20)、26~30岁(OR=2.43, 95%CI=1.01~5.85)、自评睡眠质量很差(OR=13.63, 95%CI=4.09~45.42)、自评人际关系受较大影响(OR=3.56, 95%CI=1.57~8.06)、感知到重度压力(OR=3.73, 95%CI=1.35~10.30)与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每周锻炼1~2次或3~5次及>5次, 与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脱发大学生的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 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困扰、压力感知与锻炼情况等均可能影响脱发大学生发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高校首批返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调查的方法对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 701名首批返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TCS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结果  首批返校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9.33%(522/2 701)。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及以下(OR=2.24,95%CI=1.47~3.41)、从来不吃早餐(OR=3.25,95%CI=1.86~5.68)、疫情期间家庭受损(OR=1.48,95%CI=1.17~1.87)以及消极应对(OR=1.15,95%CI=1.12~1.17)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与父母之间关系非常差相比,父母之间关系一般(OR=0.23,95%CI=0.06~0.89)、比较好(OR=0.23,95%CI=0.06~0.87)、非常好(OR=0.19,95%CI=0.05~0.74)均与睡眠障碍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疫情期间每周锻炼1~2次(OR=0.76,95%CI=0.58~1.00)、积极应对(OR=0.93,95%CI=0.91~0.96)亦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呈负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使返校大学生睡眠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父母之间的关系、体育运动、母亲文化程度、早餐习惯、疫情期间家庭受损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应对返校大学生给予早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北省4所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为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循证支持。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部分高校的874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和网络成瘾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网络成瘾状况。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62.0%,男生成瘾检出率为59.1%,女生为63.9%;轻度占82.5%,中度占17.0%,重度占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学生、文科类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OR值(OR值95%CI)分别为2.58(1.84~3.62),1.47(1.02~2.11)];母亲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网络成瘾率较低(OR=0.49, 95%CI=0.24~0.98);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和本科及以上的学生网络成瘾率高(初中OR=1.52, 95%CI=1.01~2.29;本科及以上OR=2.30, 95%CI=1.16~4.56)(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较高,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