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数字化外科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下颌骨肿瘤或囊肿患者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颌骨三维CT和下肢CT血管造影(CTA)检查。应用Mimics 8.11软件对下颌骨病灶进行截骨范围设计、缺损的镜像重建。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截骨、塑形和复位导板,同时根据镜像重建下颌骨模型预弯钛板。术中根据截骨、塑形和复位导板完成下颌骨的切除、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的制备及下颌骨缺损的即刻修复。术后评价患者面型、张口度、咬合关系,并结合影像学资料评价骨结合及髁突位置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Ⅰ期愈合,移植的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面型逐渐恢复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恢复至3.0 ~ 3.8 cm;病灶未累及下颌升支及髁突的患者两侧髁突均位于关节窝内,盘髁关系均尚可;腓骨与下颌骨结合良好,无异常骨吸收。结论    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良好,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上下颌骨截骨及修复,实现上、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及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分别应用即刻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同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中使用导航验证截骨范围,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结果: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即刻赝复体能顺利戴入,重建钛板及髁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15例上/下颌骨截骨实际手术与虚拟手术平均偏差,平均为(0.43±0.10) mm。结论:数字化系列导板能够在术中准确还原术前设计,减少手术时间;其与手术导航相辅相成,能实现颌骨个体化、精确化的截骨及颌面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手术中根据模型塑形腓骨。结果:术前三维模拟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与临床术中所见及操作一致。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可充分评估患者下颌骨肿瘤的切除范围,详细了解腓骨及腓血管的情况,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不仅为临床手术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游离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CAD/CAM)的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成釉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牙龈癌2例)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患者下颌骨实际大小和外形完全一致的实体模型和手术辅助导板,在模拟修复完成的下颌骨模型上预成形重建钛板。手术中,一组根据术前设计的截骨方案切除病变下颌骨;另一组利用辅助导板在不断蒂状态下对腓骨进行精确的分段截骨,将截开的腓骨段准确塑形后,用预成形重建钛板加以固定,待受区准备完成后断蒂移植。结果11例患者移植的腓骨肌(皮)瓣均存活,术中移植腓骨所截取的长度合适,截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随访1~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骨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颞下颌关节就位准确,口内检查剩余牙列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节省手术时间,还可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0例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系列数字化导板,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精确重建下颌骨,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果:系列导板术中就位顺利,重建钛板及髁状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剩余下颌骨与患侧髁状突术后位置与术前相比误差<2 mm。结论:系列数字化导板在重建下颌骨形态、保证髁状突的位置、恢复咬合关系、减少手术时间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在下颌骨节段切除及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同期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的16例患者,均为良性病变,随机分为常规导板技术组(常规组)和改良数字化导板组(改良组),每组各8例。常规组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常规导板设计手术方案。改良组患者术前行下颌骨锥形束CT(CBCT)及双侧下肢CT血管造影(CTA)检查,数据导入数字化导板软件后模拟手术过程,打印预期重建的3D模型,制作术中准确定位的导板,以达到重建后腓骨骨段精确定位。2组患者术后2周复查CBCT,选取髁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变化为参考,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CT数据,比较2组患者髁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变化。根据临床表现,比较2组患者于术前、后开口度与开口型变化,以及下颌骨重建修复手术效果差异。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在术后3个月左右、义齿修复治疗前,对余留牙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面部外形做出自主等级评价。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患者髁突位置变化明显小于常规组。改良组患者下颌骨形态变化小于常规组。改良组患者术后开口度及开口型恢复更优,患者对咀嚼功能及面部外形满意度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发音功能满意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精确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中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可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下颌骨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中应用CAD/CAM技术的方法,并尝试将计算机中的辅助设计准确的转化为手术中的实际操作.方法:为8 位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了CAD/CAM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通过螺旋CT扫描获取缺损区及腓骨的数据,在软件中进行缺损区修复的模拟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手术辅助导板的设计,利用快速成型机加工制作出导板实物,利用导板顺利的完成手术.结果:术中移植腓骨截取长度合适,截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患者面部外形两侧对称,影像学检查显示下颌骨缺损区域的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CAD/CAM技术,能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7例患者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其腓骨进行截骨和塑形,以恢复其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并以大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结果:7例以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全部成功,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进行截骨和塑形,是用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髂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的护理配合技巧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髂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手术操作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经手术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密切的术中配合,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注重体温维持和无菌操作技术,23例患者均未出现血管挛缩现象,血管吻合顺利,术后无血管危象,植骨髂骨肌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血管化髂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是复杂、精细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密切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术中维持恒定的体温对保证血管吻合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d,CAM)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7例下颌骨肿瘤切除后患者行血管化腓骨移植,1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行牵引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术,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采用CAD—CAM技术制成与患者骨组织缺损完全相同的个体化实体模型,在模型上设计最佳手术方案,并根据模型预制钛板和成骨牵引器。术中按术前设计切除下颌骨病灶区骨段,血管化腓骨移植的患者根据术前设计进行腓骨塑形并固定;行DO患者根据术前设计制作传送盘和安装牵引器位置。结果:实体模型病变区测量数据与术中所见病变范围完全一致,预制的下颌骨重建钛板及牵引器形态与术中下颌骨外形匹配,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改善术后效果。术后X线片显示23例重建的下颌骨形态对称,面部外形恢复正常。结论:CAD—CAM技术为下颌骨病变的术前手术范围设计、移植骨形态设计和牵引器的个体化制作提供了实体模型,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5例腓骨肌瓣完全成活,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患者皮岛坏死,但腓骨瓣成活:所有患者术后外形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血管化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易于塑形,适合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Ǽ�Ƥ��������ֲ�޸����Ǹ���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共行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12例,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及功能。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组织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满意,无1例髁关节不稳定。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提供良好血供及足够软、硬组织量,是下颌骨复合缺损修复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缺损术后下颌骨偏移的生物力学原因;并通过术后随访,验证分析其有效性,以获得一种能在术前对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的研究方法。方法: 选择20例采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的病例,其中1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另10例采用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患侧关节间隙变化;再基于改良数字化术前三维手术方案,建立下颌骨重建术后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应变趋势;最后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CBCT)数据,分析下颌骨偏移趋势。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健侧关节间隙变化值无显著差异,而与传统手术组病例相比,改良数字化技术组手术前、后患侧关节间隙变化值显著减小(P<0.05)。采用改良数字化技术设计的病例术前治疗方案,成功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得出患侧(右侧)髁突在横断位上发生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在冠状位上髁突向内旋转、在矢状位上向后旋转,冠突向外向下移位。对比该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CBCT影像,下颌骨偏移趋势与术前进行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结论: 有限元分析对采用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进行血管化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能定性分析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颌骨偏移情况,并于术前对手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10例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的缺损采用腓骨肌皮瓣的设计、复合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游离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血管化的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腓骨肌(皮)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游离腓骨肌 (皮 )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肌瓣 ,根据下颌骨缺损的特点 ,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 ,按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 ,用小钛板或重建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  18例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全部获得成功。腓骨截成二段者 10例 ,三段者 3例 ,5例未截断。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者 16例 ,咬合关系正常者 14例 ,张口度正常者 14例 ,3例患者术后接受活动义齿修复 ,1例行种植义齿修复并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 腓骨肌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其具有骨量充足、外形好、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肌皮瓣及CT血管造影(CTA)技术在重建下颌骨缺损中应用。方法:10例下颌骨术后缺损拟行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术前常规行下肢CTA检查,重建钛板预成形,进行游离腓骨肌皮瓣下颌骨重建。结果:术前CTA检查顺利,10例中1例胫后动脉缺如,腓动脉代替胫后动脉,放弃腓骨肌皮瓣重建。9例游离腓骨肌皮瓣均成活(成功率100%),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提供足够软、硬组织量,是下颌骨复合缺损修复的较好供体;CTA技术在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前供区评价选择、手术设计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放疗晚期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报告1例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下颌支广泛坏死的病例,术前行虚拟手术计划,运用获取的数据为患者定制手术切除导板和复位导板,然后创造性地用一侧腓骨制作成2个独立的游离腓骨肌皮瓣,成功修复双侧下颌骨缺损,获得良好的美观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1例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对其治疗设计及并发症作一临床分析。腓骨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为颌骨重建提供了新思路,可应用于某些特殊病例的治疗,准确的术前设计及细致的腓骨塑形是手术的关键。本病例术后4个月上下颌移植腓骨块之间形成骨桥,导致张口受限,是血管蒂附带的腓骨骨膜成骨所致,再次手术切除骨桥及骨膜,并随诊2.5a,未再出现张口受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l例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对其治疗设计及并发症作一临床分析.腓骨瓣同期修复上下颌骨缺损为颌骨重建提供了新思路,可应用于某些特殊病例的治疗,准确的术前设计及细致的腓骨塑形是手术的关键.本病例术后4个月上下颌移植腓骨块之间形成骨桥,导致张口受限,是血管蒂附带的腓骨骨膜成骨所致,再次手术切除骨桥及骨膜,并随诊2.5a,未再出现张口受限.  相似文献   

20.
肖锋  后军 《口腔医学》2014,34(11):832-835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瓣及CAD/CAM技术修复大面积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 根据16例患者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通过螺旋CT扫描获取缺损区的数据,在软件中应用CAD/CAM技术模拟下颌骨切除及重建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加工制作出实物模型,依据模型对腓骨进行塑形、钛板重建,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 CAD/CAM技术的应用使术中截骨、腓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基本对称,影像学检查显示下颌骨缺损区的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腓骨瓣联合CAD/CAM技术重建下颌骨缺损,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是值得推广的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