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板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肿瘤病区收治的下颌骨肿瘤需手术切除病灶并行腓骨肌皮瓣修复缺损的患者6例,其中成釉细胞瘤3例、多房角化囊肿1例、鳞状细胞癌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下颌骨及左侧腓骨的三维CT扫描,并建立下颌骨及腓骨三维模型,使用3D数字化打印技术制作下颌骨截骨导板、腓骨截骨及塑形导板,术前进行重建钛板的预成型。所有手术均由分工明确的相同2名医生操作,术中使用截骨导板截除下颌骨肿瘤和应用截骨、塑形导板塑造腓骨,指导手术完成。 结果 所有病例全部手术成功,病灶组织按计划准确切除,术中腓骨肌皮瓣制备准确,术后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面部外型恢复理想,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应用数字化截骨及塑形导板可简化手术过程、节省手术时间,使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明显降低,并能达到精确修复,提高血管化腓骨肌瓣修复颌骨缺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实现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0例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系列数字化导板,术中应用数字化导板精确重建下颌骨,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术后所有病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果:系列导板术中就位顺利,重建钛板及髁状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剩余下颌骨与患侧髁状突术后位置与术前相比误差<2 mm。结论:系列数字化导板在重建下颌骨形态、保证髁状突的位置、恢复咬合关系、减少手术时间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系列数字化导板用于上下颌骨截骨及修复,实现上、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精确修复。方法:15例上颌骨次全切除及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男性9例,女性6例,均行术前规划,并3D打印数字化导板,术中分别应用即刻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同期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术中使用导航验证截骨范围,术后利用图像融合技术评价术后效果。结果:导板术中就位顺利,截骨范围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即刻赝复体能顺利戴入,重建钛板及髁突位置准确,面型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术后图像融合显示,15例上/下颌骨截骨实际手术与虚拟手术平均偏差,平均为(0.43±0.10) mm。结论:数字化系列导板能够在术中准确还原术前设计,减少手术时间;其与手术导航相辅相成,能实现颌骨个体化、精确化的截骨及颌面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游离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CAD/CAM)的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成釉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牙龈癌2例)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患者下颌骨实际大小和外形完全一致的实体模型和手术辅助导板,在模拟修复完成的下颌骨模型上预成形重建钛板。手术中,一组根据术前设计的截骨方案切除病变下颌骨;另一组利用辅助导板在不断蒂状态下对腓骨进行精确的分段截骨,将截开的腓骨段准确塑形后,用预成形重建钛板加以固定,待受区准备完成后断蒂移植。结果11例患者移植的腓骨肌(皮)瓣均存活,术中移植腓骨所截取的长度合适,截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随访1~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骨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颞下颌关节就位准确,口内检查剩余牙列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节省手术时间,还可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5例腓骨肌瓣完全成活,1例腓骨肌皮瓣移植患者皮岛坏死,但腓骨瓣成活:所有患者术后外形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无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血管化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易于塑形,适合于下颌骨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6.
腓骨肌(皮)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应用游离腓骨肌 (皮 )瓣一期整复下颌骨缺损。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肌瓣 ,根据下颌骨缺损的特点 ,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 ,按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 ,用小钛板或重建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  18例腓骨肌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全部获得成功。腓骨截成二段者 10例 ,三段者 3例 ,5例未截断。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者 16例 ,咬合关系正常者 14例 ,张口度正常者 14例 ,3例患者术后接受活动义齿修复 ,1例行种植义齿修复并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 腓骨肌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其具有骨量充足、外形好、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中应用CAD/CAM技术的方法,并尝试将计算机中的辅助设计准确的转化为手术中的实际操作.方法:为8 位下颌骨缺损患者进行了CAD/CAM血管化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通过螺旋CT扫描获取缺损区及腓骨的数据,在软件中进行缺损区修复的模拟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手术辅助导板的设计,利用快速成型机加工制作出导板实物,利用导板顺利的完成手术.结果:术中移植腓骨截取长度合适,截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患者面部外形两侧对称,影像学检查显示下颌骨缺损区域的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CAD/CAM技术,能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在下颌骨节段切除及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同期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的16例患者,均为良性病变,随机分为常规导板技术组(常规组)和改良数字化导板组(改良组),每组各8例。常规组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常规导板设计手术方案。改良组患者术前行下颌骨锥形束CT(CBCT)及双侧下肢CT血管造影(CTA)检查,数据导入数字化导板软件后模拟手术过程,打印预期重建的3D模型,制作术中准确定位的导板,以达到重建后腓骨骨段精确定位。2组患者术后2周复查CBCT,选取髁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变化为参考,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CT数据,比较2组患者髁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变化。根据临床表现,比较2组患者于术前、后开口度与开口型变化,以及下颌骨重建修复手术效果差异。采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在术后3个月左右、义齿修复治疗前,对余留牙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及面部外形做出自主等级评价。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改良组患者髁突位置变化明显小于常规组。改良组患者下颌骨形态变化小于常规组。改良组患者术后开口度及开口型恢复更优,患者对咀嚼功能及面部外形满意度高于常规组,2组患者发音功能满意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数字化导板技术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精确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中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可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下颌骨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楔形截骨塑形与小型钛板分段固定的方法.方法:16例下颌骨病变患者均按改良方法制备腓骨瓣,断蒂前在所需修复下颌骨的角部及颏部的相应位置上,直接由腓骨外侧面楔形截骨塑形,精细磨削截骨面,调整至所需的弧度及角度,采用2块小型钛板在腓骨的不同骨面固定.结果:16例患者的骨瓣及骨皮瓣均存活,出院时下颌骨颏部及下颌角外形良好,咬合关系、语音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术后15例随访3~18个月,下颌骨全景片示移植骨段均一期愈合.结论:应用楔形截骨法塑形结合小型钛板分段固定重建下颌骨,可灵活调整骨瓣所需的弧度和角度,使每个骨段得到充足的血供,有利于截骨段的愈合,安全可靠,制备简便,易于操作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7例患者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其腓骨进行截骨和塑形,以恢复其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并以大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结果:7例以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全部成功,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进行截骨和塑形,是用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游离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时骨块的塑形、定位和固定方法。方法:15例患者根据下颌骨六种缺损类型,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按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小钛板或重建板进行坚固定内固定。结果:15例腓骨复合瓣重建下颌骨缺损全部获得成功。腓骨截成二段者8例,三段者3例,4例未截断。术后面部外形恢复满意者13例,咬合关系正常者12例,张口度正常者14例,3例患者术后接受活动义齿修复,1例种植义齿修复并获得良好的咀嚼功能。结论:腓骨复合瓣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进行截断塑形,定位钢板能保证移植骨块的准确就位,根据应力分布原理进行坚固内固定可保证移植骨块的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对10例应用游离腓骨肌皮瓣行下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类型下颌骨的缺损采用腓骨肌皮瓣的设计、复合组织瓣的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0例患者游离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血管化的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Ǽ�Ƥ��������ֲ�޸����Ǹ���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复合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共行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12例,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的形态及功能。结果1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组织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满意,无1例髁关节不稳定。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提供良好血供及足够软、硬组织量,是下颌骨复合缺损修复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14.
CAD/CAM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恢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骨缺损的解剖外形、重建患者咬合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变累及双侧下颌骨、需进行(或已进行)节段性骨切除术的15例患者行术前CT扫描,提取扫描数据,采用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行数字化颅颌面骨三维重建和下颌骨实体模型打印。在实体模型上设计截骨区间和钛网外形,数控成型机冲压钛网,使预成钛网与缺损区下颌骨外形完全一致。切取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移植联合预成钛网植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修复重建。结果:15例患者腓骨肌皮瓣全部存活,创口愈合良好,下颌骨解剖外形包括自然弧度、曲率和高度恢复满意,同期修复者手术前后容貌无明显变化。结论:CAD/CAM快速原型技术联合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大范围节段性骨缺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重建下颌骨的自然外形,维持患者容貌,也为种植体植入及咬合功能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血管化游离平行折叠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7-61岁,平均37岁;其中,折叠修复5例,部分折叠修复4例,下颌支缺损仅行单层腓骨修复。结果:9例患者术后移植腓骨肌皮瓣均成活,颌面部及腿部术区创口一期愈合,颌面部外形满意,无开口受限,语音清晰,吞咽功能基本正常,下肢腓骨供区无明显并发症。术后3例行二期种植义齿修复,4例因经济原因行可摘义齿修复,2例暂未行义齿修复。已行修复病例义齿与余留牙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咀嚼功能恢复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全景片提示移植腓骨愈合良好,移植骨高度较正常下颌骨略低。所有病例均随访1-3 a,均无复发。所有患者自我评估对颌面部外形满意。结论:应用血管化平行折叠腓骨瓣技术重建下颌骨缺损,克服了传统腓骨瓣修复后骨质高度不足的缺点,为义齿修复提供足够的骨量,能获得良好的颌面部美学形态和功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侧向长钛钉皮质固定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面颈部巨大静脉畸形区室化硬化治疗的疗效观察,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及其恢复,骨诱导术在牙种植骨量不足病例的临床应用,局部组织瓣整复鼻缺损的临床经验,血管化腓骨瓣修复涉及髁突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胸锁乳突肌肌皮瓣结合重建钛板同期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配合重建钛板同期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因口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截除部分下颌骨的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配合重建钛板同期修复。术后3个月至5年门诊随访。结果:25例患者术后Ⅰ期愈合,肿瘤无复发,面型基本对称,咬合关系良好,张口度正常。结论: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皮瓣配合重建钛板同期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累及单侧下颌角和下颌升支上部的颌骨良性病变患者行下颌骨部分切除.采用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自体再植髁突及血管化髂骨瓣移植全部成活,外形满意,咬合关系良好.结论:自体髁突再植于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颌骨临时外固定装置在下颌骨缺损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12例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及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修复并使用下颌骨临时外固定装置的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和分析,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测量全景X线片中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评估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及变化,记录患者外貌、咀嚼、发音满意度。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张口受限程度明显增高,3~6月张口度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患者对面部外形、咀嚼及语音功能满意度高。术前术后健患侧髁突位置的测量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患侧术后即刻髁突前上移位,随访期间与术前相比发生上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与术后即刻相比发生后移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骨临时外固定装置应用于下颌骨缺损重建术中操作简单,可有效稳定髁突位置,辅助恢复下颌骨形态,效果理想;术后患者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面部形态、咀嚼、发音满意度高,可成为医患双向满意且经济快速的下颌骨重建术中的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模拟技术在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行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利用腓骨瓣或腓骨肌皮瓣修复,术前应用三维重建软件对患者进行模拟手术。同时进行三维原型实体模型制作,临床手术中根据模型塑形腓骨。结果:术前三维模拟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与临床术中所见及操作一致。术后患者面部外形满意。结论: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可充分评估患者下颌骨肿瘤的切除范围,详细了解腓骨及腓血管的情况,再结合快速原型技术,不仅为临床手术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手术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