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凝血四项、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99例,将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外纳入99例同年龄段正常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差异,将妊娠结局良好的妊娠高血压患者纳入A组(n=42),将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纳入B组(n=57),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A、B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凝血四项、TAT、D-D与孕妇妊娠高血压及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凝血四项、TAT、D-D对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PT、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TAT、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T、TT、APTT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IB、TAT、...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晚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凝血相关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孕周的关系.方法 收集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4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和血栓烷B2(TXB2)检测.结果 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LT、PT、APTT、FIB显著下降(P<0.05或P<0.01);MPV、D-D、F1+2、TXB2显著增加(P<0.01).②重度子痫前期组(n=53)与轻度子痫前期组(n=23)比较,FIB显著下降(P<0.01);D-D、F1+2、TXB2显著增加(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n=40)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n=36)比较,PT缩短、FIB下降、TXB2上升(P<0.05);D-D、F1+2上升(P<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FIB、D-D、F1+2、TXB2可以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早发型子痫前期较晚发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晚期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差异,探讨凝血相关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发病孕周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14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 2(F1 2)和血栓烷B2(TXB2)检测。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PLT、PT、APTT、FIB显著下降(P<0.05或P<0.01);MPV、D-D、F1 2、TXB2显著增加(P<0.01)。②重度子痫前期组(n=53)与轻度子痫前期组(n=23)比较,FIB显著下降(P<0.01);D-D、F1 2、TXB2显著增加(P<0.01)。③早发型子痫前期组(n=40)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组(n=36)比较,PT缩短、FIB下降、TXB2上升(P<0.05);D-D、F1 2上升(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FIB、D-D、F1 2、TXB2可以作为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凝状态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早发型子痫前期较晚发型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PIHS)患者凝血功能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336例、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86例及正常妊娠孕妇400例为研究对象,依次分为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正常组,对比三组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同时比较三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在孕早期PT、a PTT、Fbg、D-D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在孕中期、孕晚期血浆PT、a PTT均较正常组缩短(P0.05),而Fbg、D-D在孕中期、孕晚期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妊娠糖尿病组孕晚期Fbg[(3.61±0.17) g/L、(3.89±0.15) g/L]高于妊娠高血压组(P0.05),D-D[(225.47±1.21)μg/L、(226.45±1.65)μg/L]低于妊娠高血压组(P0.05);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17.56%、19.89%]明显高于正常组2.50%(P0.05),妊娠糖尿病组、妊娠高血压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凝血功能在除孕早期外的其他时间点均有异常,因此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诊治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同期23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均进行D-D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患者TT、PT和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和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D和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钟少卿 《广东医学》2008,29(5):843-84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4项与凝血5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①3组孕妇Plt,PCT,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lt,PCT,MPV以及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T,INR,AP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T,INR,APTT,TT及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7.
谭小羽 《四川医学》2013,34(3):438-439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并探讨其在妊娠期高发疾病中的诊断和预防价值。方法检测本院收治的55例正常妊娠、41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39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与同期的55例正常非孕妇女进行对比。结果正常孕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和产褥期的凝血四项与正常非孕妇女无差异(P>0.05),孕中期、孕晚期及产褥期的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的凝血四项值均与正常非孕妇女和正常孕妇有差异,其中PT、APTT和TT均降低(P<0.05),FIB升高(P<0.05);妊娠期糖尿病孕晚期和产褥期的FIB水平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孕早期和孕晚期的TT水平低于妊娠期高血压P<0.05)。结论正常孕妇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不同,存在动态的变化,在分娩后可恢复正常,而妊娠相关疾病组在除孕早期的其他时间点均有异常,在产褥期异常仍不能恢复,提示与疾病状态有关,应积极的预防血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4项与凝血5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 ①3组孕妇PLT,PCT,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LT,PCT,MPV以及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T、INR、AP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特点,探讨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ICP孕妇为病例组,同期的1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凝血纤溶指标及妊娠结局,比较两组间差异,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FIB、D-D水平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负相关。结论:ICP孕妇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存在异常,ICP孕妇FIB、D-D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监测FIB、D-D水平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859例妊娠妇女及20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的PT、APTT、TT、FIB值,分成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与临产期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TT值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所生早产儿凝血功能指标与胎龄的关系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所生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20例健康产妇所生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并分析观察组中凝血指标与胎龄的关系。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观察组分为观察1组(n=46)和观察2组(n=34)。观察1组采用微剂量肝素+常规治疗,观察2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观察组不同治疗方案患儿凝血功能指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中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in time,APTT)均短于早期早产儿,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均低于早期早产儿,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均高于早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早期早产儿、中期早产儿、晚期早产儿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兆子痫和子痫PT、APTT均长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D-D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FIB均低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患者的PT、APTT均长于先兆子痫患者,D-D高于先兆子痫患者,FIB低于先兆子痫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PT、APTT、D-D与胎龄均呈负相关(P<0.05),FIB与胎龄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APTT均短于治疗前,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FI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PT、APTT均长于观察1组,D-D水平高于观察1组,FIB水平低于高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所生早产儿凝血功能显著改变,且与疾病类型、胎龄有关,给予微剂量肝素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四项、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妊娠时期孕妇130例为观察组,其中妊娠中期48例,妊娠后期45例,临产期37例;另选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妊娠时期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后期及临产期孕妇APTT、PT、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妊娠中期至妊娠后期,APTT、TT、FI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PT明显缩短(P<0.05);妊娠后期至临产期,APTT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T、TT未见明显变化(P>0.05)。D-D、FDP水平在妊娠中、后期及临产期呈进行性升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产后出血组产后APTT、PT、D-D、FDP水平均明显高于产前,FIB水平明显高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前APTT、PT、D-D、FDP水平明显高于产后未出血组产前水平(P<0.05)。结论:在孕妇妊娠过程中,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四项、D-D、FDP水平对预防产中及产后异常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凝血与纤溶实验室指标,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简称妊高征)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D-D二聚体(DD),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共检测158例标本(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4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0例,正常妊娠组52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降低(P〈0.01),FIB、DD、PAI-1明显升高(P〈0.01或P〈0.05),tPA无显著差异;妊娠期高血压各组间除tPA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参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疾病的加重,参数变化越显著。结论检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T、APTT、FIB、DD和PAI-1等指标,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於健  刘莉  洪喆  王芳  曹悦羚  卢璐 《西部医学》2012,24(2):286-288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06例,其中MAP组65例,SAP组4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检测凝血与纤溶功能指标PT、APTT、FIB与D-D水平。结果 MAP组与SAP组患者PT、APTT、FIB与D-D的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及MAP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T、APTT、FIB及D-D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0.83、0.86和0.84(P<0.05);与非MODS组相比,MODS组PT、APTT、FIB及D-D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SAP的病情与预后,对防止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及D-D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及D-D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实验(PT、APTT、FIB、TT及D-D)各参数均有变化,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评估其在AP分型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94例24 h内入院的AP患者PLT、PT、APTT、FIB、TT、D-D水平变化,并与AP分型(SAP、MA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PLT外,SAP组患者PT、APTT、FIB、TT、D-D水平均较MAP组和对照组高(P<0.05),其中FIB、D-D值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82和0.84,P<0.05)。结论:FIB、D-D水平变化有利于AP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探讨其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无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并比较.结果 三组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有/无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无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有/无合并脑梗死组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Ⅰ~Ⅱ级APTT、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心功能Ⅲ~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功能检测可用于糖尿病有无脑梗死合并症发生的界定,特别对心功能级别不同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其检测指标可反映心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正常孕妇在不同孕期及产后3天D-二聚体(D-D)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80例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240例孕妇(早、中、晚孕组各80例)及80例产后3天产妇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产后3天组PT均高于对照组和早、中、晚孕组(P<0.05~P<0.01),而早、中、晚孕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IB、APTT和D-D在中、晚孕组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晚孕组TT均低于对照组和产后3天组(P<0.05)。结论: 孕妇随孕期延长血液逐渐呈现高凝状态,产后3天趋于正常;对其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对预防孕产妇血栓栓塞性疾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首次化疗前的凝血指标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89例首次化疗前的老年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并结合患者的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及其他)、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TNM分期(0期、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及淋巴结转移(N0、N1及N2)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肺癌患者血浆FIB、D—D及PLT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APTT与PT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鳞状细胞癌及大细胞癌患者的FIB、APTT、PT、D-D优于腺鳞癌、腺癌与小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肿瘤分化程度患者的FIB、APTT、PT、D—D均优于低分化程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FIB、APTT、PT、D—D及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优于Ⅲ、Ⅳ期;N0、N1、N2期两两之间FIB、PT、APTT、D—D及P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与淋巴结转移具有负相关性(P〈0.05),FIB、D-D及PLT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凝血功能指标变化也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的信号;肺癌患者极易发生血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凝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正常体检和分娩的孕产妇350例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实验组)75例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组(对照组)275例,对两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3.182、10.497、23.880,P=0.000),实验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低于对照组(t=2.140,P=0.033),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也少于对照组(t=9.572,P=0.000;t=3.109,P=0.002);轻度子痫前期PC高于重度子痫前期(P〈0.05),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P〈0.05或0.01);早发型子痫前期的PT少于晚发型子痫前期(P〈0.05),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明显的高凝现象,且凝血程度与病情严重度有关,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