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同种异体肌腱修复30例不同类型跟腱断裂患者,术后长腿管形石膏固定。疗效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结果切口长8~13 cm,手术时间35~80 min,出血量20~70 ml。术后切口获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3例。住院时间5~21 d。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无再断裂。2例出现异体排异,经对症治疗痊愈。疗效评定:优2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3%。结论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跟腱断裂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加强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在跟腱断裂两侧的正常跟腱组织冠状面钻孔环扎,加强修复断裂的跟腱。结果26例均获随访9~52个月,平均30.7个月,除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伤口均I期愈合,无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无跟腱黏连再手术者,无跟腱再断裂发生。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方法,优22例(84.6%),良4例(15.4%)。结论同种异体肌腱加强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组织工程肌腱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肌腱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2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肌腱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以5×106/ml细胞密度接种在医用碳纤维与聚羟基乙酸纤维制作的编织带上,体外培养5d后,修复跟腱缺损7例,缺损长度为5~7cm。术后踝跖屈外固定4~6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7例均获随访22~56个月,平均46.9个月。除1例术后伤口延迟愈合外,其余6例均期愈合。无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无跟腱粘连再手术患者。按尹庆水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1例,可1例。结论组织工程肌腱修复跟腱缺损可获较好临床效果,是一种可选择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在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12例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患者,采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修复,术后患指予石膏固定伸直位1个月,随后逐渐开始功能训练。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排异反应,无肌腱再断裂,1例术后出现肌腱粘连行松解手术,优良率达75%。结论应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效果满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骨长肌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腓骨长肌腱近止点处切断,经皮下隧道移位修复跟腱断裂.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 个月.2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康复锻炼,患者均在术后10周左右弃拐完全负重行走,未发生跟腱断裂.疗效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优10 例,良5 例.结论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康复较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V-Y肌腱瓣修复治疗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5月~2009年8月采用V-Y肌腱瓣修复治疗29例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1例,女8例,年龄9~58岁,平均39.6岁。所有患者均采用跟腱止点外侧至小腿中部的略S形切口和V-Y肌腱瓣修复术治疗。[结果]术后获14~46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无皮缘坏死、伤口感染和神经损伤并发症。按照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患侧跟腱外形均与健侧一致。[结论]V-Y肌腱瓣修复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跟腱缺损3~6 cm时(即Kuwade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重建治疗,具有不增加局部体积、切口易愈合,跟腱外观恢复理想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肌腱修复肌腱缺损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10月-1999年9月,采用经脱氧鸟苷培养冷冻保存与超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肌腱缺损24例。男19例,女5例;年龄12~46岁,平均25.9岁。2~5指指总伸肌腱缺损7例,示指伸肌腱缺损7例;2~5指指深屈肌腱缺损3例,环指指深屈肌腱缺损1例;2~5趾趾长伸肌腱缺损3例;长伸肌腱缺损2例;肩胛带离断再植术后肩内收不能1例。肌腱缺损范围5~15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3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深部感染及传染性疾病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年,平均10.8年。与对侧相同或相近关节比较,术后10年随访时1例4条移植肌腱有6~10°屈曲功能丢失,术后10.6年行屈肌腱松解,术中见同种异体肌腱色泽、弹性正常,直径较原肌腱减少约1/3,有轻度到中度粘连,松解术后功能改善明显;余患者关节伸屈功能良好。根据中华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临床效果,获优12例,良6例,差6例,优良率达75%。结论脱氧鸟苷培养冷冻处理与超深低温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均可安全用于临床,其修复肌腱缺损的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腘绳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15例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胭绳肌腱移植修复.结果 随访6~15个月,平均9个月,采用Arner-Lindholmliao疗效评定标准:优12,良3例.结论 采用胭绳肌腱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异体肌腱移植在临床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在临床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995年3月~2002年6月,应用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修复96例肌腱断裂、缺损。其中手部屈肌腱缺损32例,伸肌腱缺损19例,肩喙锁韧带断裂3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4例,跟腱断裂2例,足趾伸肌腱缺损3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d~5个月。肌腱缺损长度4~12cm,平均7cm。术中选择相匹配的异体肌腱,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肌腱粘连者行二期松解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4年,术后无排斥反应,无移植肌腱再断裂,优良率达92.71%。结论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愈合机制、功能与自体肌腱相似,效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腓骨短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和端端缝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结果进行比较。59例病人,急性跟腱断裂37例(女4例,男33例,平均年龄43.6岁),陈旧性跟腱断裂22例(女1例,男21例,平均年龄41.3岁)。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跟腱外侧切口,找出腓肠神经予以保护,切开腱旁组织,显露跟腱,找到跟腱近侧断端并牵出。对急性跟腱断裂,行端端缝合。对于陈旧性断裂,以腓骨短肌腱移植修复切除断端间疤痕组织后出现的肌腱缺损。将腓骨短肌腱远端于第5跖骨粗隆附着处切断后向近端拉出,肌腱和部分肌腹填入跟腱缺损  相似文献   

11.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和手术方法。方法在5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腓骨长肌腱形态及血液供应,并进行肌腱拉伸破坏实验。设计腓骨长肌腱移位重建跟腱的术式,2001年3月~2004年7月临床应用1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2~54岁。跳跃伤6例,砸伤2例,踏空伤及自发伤各1例。新鲜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7d;陈旧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d~3个月。其中完全性断裂8例,不完全性断裂2例。结果腓骨长肌起于胫骨近端及腓骨头,止于第1跖骨基底及骰骨内侧表面,肌腱长13.5±2.5cm;起始部宽0.9±0.2cm,厚0.3±0.1cm;外踝尖平面宽0.7±0.1cm,厚0.4±0.1cm;骰骨头平面宽0.7±0.1cm,厚0.3±0.1cm。有多个血供来源。肌腱拉伸破坏实验示最大拉力:跟腱、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及胫骨后肌腱分别为2292.4±617.3、1020.4±175.4、752.0±165.4及938.2±216.7N。临床应用10例术后切口均期愈合;获随访18~24个月,无再断裂发生,无皮肤坏死等手术并发症。按照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闭合性跟腱断裂,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跟腱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跟腱损伤治疗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介绍跟睫的解剖、损伤的病因、治疗策略及有关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有关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结果皮质类固醇对肌腱的影响仍存在争议,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可能和肌腱疾病的发生有关。急性跟腱断裂治疗分为开放手术修复、经皮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治疗及跟腱缺损的修复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多种生长因子的发现为跟腱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跟腱损伤修复术后局部软组织缺损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跟腱损伤修复后局部软组织坏死致跟腱外露的处理方法。方法1996年4月-2006年4月,共收治24例跟腱修复术后因局部软组织坏死致跟腱外露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6-59岁。损伤原因开放性损伤8例,其中机器绞伤2例,重物砸伤3例,车轮绞伤3例;闭合性损伤16例,均为运动损伤。单纯行皮神经营养血管修复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3例;跟腱修复加上述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软组织缺损13例。伤后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76d,跟腱外露至本次手术修复的时间为3-65d。结果术后所有移位皮瓣均成活良好,质地好,外露跟腱被覆盖。其中4例皮瓣边缘少许黄色分泌物经2-3周换药后痊愈,6例行二期皮瓣修薄术。18例获6-24个月随访,皮瓣无破溃,不影响穿鞋,两点辨别觉为12-20mm。踝关节功能按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标准评分,优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7.8%。13例提踵功能良好,3例能完成提踵功能,力量较健侧差,2例不能提踵。结论跟腱损伤修复术,若处理不当,易导致局部软组织坏死,跟腱外露。应尽早视情况行单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或跟腱修复加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术。软组织修复及跟腱修复应力争同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62例跟腱断裂修复手术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手术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1961~1994年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腿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采用“8”字缝合法8例,两条腱膜瓣下翻修复30例,腓骨长肌移位修复2例,倒“V-Y”形腱成形术10例,对端褥式缝合12例。结果 62例随访3~33年,按尹庆水评分标准,优40例,良13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5.5%。术后感染和再断裂各6例,各占总数的  相似文献   

15.
指浅屈肌腱束修复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指浅屈肌腱束加强修复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87年以来,对23例23指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采用部分指浅屈肌腱显微技术加强修复。用细克氏针在侧副韧带起点外向健侧钻两个相距2~3mm骨孔穿过钢丝,切开屈肌腱鞘,从指浅屈肌腱一侧近端切取所需长度肌腱束,此肌腱束穿过钢丝孔,保持肌腱束的合适张力,用5/0~7/0无创线缝合于浅腱止点,应用8/0针结将肌腱束缝合于  相似文献   

16.
吻合血管髂胫束移植修复跟腱缺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带血管的髂胫束游离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术式及疗效. 方法在解剖观测髂胫束的血供来源及膝上外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的基础上,进行手术设计.1999年9月~2003年1月应用吻合血管的髂胫束修复长段跟腱缺损6例,其中单纯跟腱缺损4例,复合跟腱缺损2例,缺损长度6~11 cm. 结果膝上外侧动脉起自动脉,向外上走行分为升、降支.升支发出肌支和髂胫束穿支;膝上外侧动脉升支与膝最上外侧动脉在股外侧肌内吻合后穿出股外侧肌形成肌皮穿支.降支发出肌支、3~5支股骨外侧髁骨膜支及髂胫束穿支.术后供、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3年8个月个月,Thompson征阴性,双、单足提踵试验阴性.无跟腱再断裂、跟区皮肤破溃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根据膝上外侧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吻合特点,吻合血管的髂胫束游离移植是修复跟腱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1995年2月~2001年12月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病例回顾性随访,分析术式的选择、注意事项及效果。其中采用腓肠肌肌皮瓣3例,足外侧皮瓣4例,内踝上皮支皮瓣2例,腓肠神经皮瓣1例;采用跟腱直接缝合8例,Lindholm法缝合2例。结果所有皮瓣及肌皮瓣均成活,8例愈合良好,2例裂开。跟腱术后功能按尹庆水的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可4例,差1例。结论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跟腱合并皮肤缺损可取得良好效果,对减少关节挛缩或僵硬,挽救足跖屈及小腿向前推进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