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2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的51例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5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96.08%合并颅外结核。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1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恢复良好33例,恢复不理想18例,死亡2例。结论: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是否合并颅外结核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是否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结核性脑膜炎病人临床症状体征的普遍性及个体特征、头颅MRI、脑脊液细胞学的改变。方法 对结核性脑膜病人发病的不同阶段进行了临床、头颅MRI、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观察。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病人随着病程的延长临床症状体征复杂多变,头颅MRI有明显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有显著改变。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性粒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反应,不是否定结核性脑膜炎的指针。  相似文献   

3.
任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77-4779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诊治的8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起病经过、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等,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86例结核性脑膜炎多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改变以脑压、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为主;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4例;49例合并颅外结核。经强化抗结核、激素等综合治疗,79例病情好转出院,4例未见好转,自动出院或转院治疗,3例死亡。结论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以及抗结核治疗有效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可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游建友 《中外医疗》2012,31(31):58+60-58,60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该院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大都呈现出慢性或者亚急性起病,经过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为48例,好转为18例,12例没有好转,自动出院或者转院进行治疗,2例死亡。结论患者的脑脊液特点以及头颅CT或者MRI检查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一个重要的指标,早期诊断以及科学合理治疗可以有效增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61-463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结核性脑膜炎及时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尤其是细胞学动态变化资料。结果: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多亚急性起病,以颅高压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中度升高,葡萄糖、氯化物中度减低,脑脊液细胞学细胞数多中度升高,早期为混合细胞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慢,可稳定在1个月以上,正规抗结核治疗后多数好转,发病2周内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结论:对于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早期确诊困难的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对于其鉴别诊断和治疗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赤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259-1260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病理分型特点并结合脑脊液和影像学改变,探讨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8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呈亚急性起病,有发热、头疼、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及脑脊液改变等。本组28例中23倒病情好转出院,3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死亡2例。结论根据结核性脑膜炎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结合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能有效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39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及头颅影像学结果。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症状以头痛、发热为主,可伴有颅神经损害、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其中2例为卒中样表现,大部分脑脊液以淋巴细胞为主及蛋白升高等典型表现,影像学检查以脑实质病变最多。结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综合检查,尤其要重视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脑炎5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头颅CT和脑脊液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19例, 回顾性分析头颅CT的表现以及脑脊液特点.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的CT征象主要有脑积水、脑梗死、白质水肿、钙化、结核瘤等.脑脊液特点为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增高,糖及氯化物降低,腺苷脱氨酶增高,CRP增高.结论 头颅影像学和脑脊液特点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1999年7月~2008年12月住院诊断结核性脑膜炎7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结核性脑膜炎经过积极治疗,痊愈53例,好转16例,死亡4例。结论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颅外结核灶、CT检查是诊断结脑的关键,早期诊断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谭国军  李丽华 《中外医疗》2010,29(29):34-34,36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24例结脑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除了临床表现外,脑脊液的检查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PCR检测脑脊液TB-DN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治疗,能提高痊愈率,减少死亡率或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脑脊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ar meningitis,TBM)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检测80例脑脊液标本,其中TBM30例、化脓性脑膜炎30例及同期排除中枢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20例,用Biomarker Wizard 软件分析找出差异蛋白峰,蛋白峰差异的比较使用Biomarker Patterns 5.0软件进行统计判别,建立决策树诊断模型,并通过盲法验证评价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结果]蛋白质组谱图分析发现有9个差异显著的蛋白峰(P<0.01),4个在TBM组中高表达,m/z分别为15920.00,32540.50,7967.66,8046.85;有4个在TBM组中低表达,其m/z为8762.66,9411.40,6840.92,6649.47。由m/z为8046.85,15920.00及32540.50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TBM的诊断准确率为90%。通过盲法验证模型对TBM的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由3个差异蛋白峰构成的TBM蛋白质指纹图谱诊断模型为TBM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联检脑脊液结核杆菌DNA(TB-DNA)、抗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抗体(LAM-IgG)和腺苷脱氨酶(ADA)指标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及评价病情的价值。方法结脑组67例、非结核组38例,脑脊液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AFB、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法检测LAM-IgG、酶动力学终点法检测ADA。结果TB-DNA LAM-IgG诊断结脑的特异性为100%、阳性率为86.1%。结脑病情进展,ADA呈升高趋势;病情好转,ADA呈下降趋势。结论在诊断结脑方面,TB-DNA LAM-IgG联合试验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经典方法;在动态了解病情方面,ADA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小儿结脑诊断和评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11例,治愈率为55.00%,两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疗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4例结核性脑膜炎、2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VEGF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中ADA的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ADA水平[(13.40±5.32)U/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6.84±5.13)U/L](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ADA水平[(17.12±3.62)U/L]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14.38±5.21)U/L](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和脑脊液VEGF水平[(59.1±21.5)ng/L、(120.1±52.6)ng/L]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36.4±13.7)ng/L、(54.3±20.2)ng/L](P均<0.01)。联合检测脑脊液VEGF、ADA水平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12%,72.41%,84.12%。结论:联合检测脑脊液VEGF、ADA可以作为临床上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The bromine partition test was successfully used to differentiate cases of proven tuberculous meningitis from patients with aseptic and non-tuberculous meningitis. Forty patients, 22 males and 18 females aged 5 to 30 years (mean 13.5 +/- 6.2),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Nineteen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to have tuberculous meningitis, 12 had aseptic meningitis, and 9 bacterial meningitis. All patients received 0.6 mci/kg of bromine 82 administered through a nasogastric tube as ammonium bromide dissolved in 5 ml of isotonic sodium chloride. The serum to CSF bromine ratio was then calculated 48 hours after the dose. The test was then repeated 8 days later in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 and 8, 90, and 180 day later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he test was very useful in quickly differentiating cases of aseptic from bacterial and tuberculous meningitis and was also a useful prognosticator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uberculous meningit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ELISA法和连续检测法对23例化脓性脑膜炎、26例结核性脑膜炎、2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NSE水平和ADA活性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①化脓性脑膜炎组(化脑组)及结核性脑膜炎组(结脑组)的脑脊液NSE水平较病毒性脑膜炎组(疱疹性)、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01);②病脑组脑脊液NSE和A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结脑组患者脑脊液中ADA活性明显高于化脑组、病脑组及对照组(p<0·001);④化脑组ADA较对照组和病脑组升高(p<0·05)。结论脑脊液NSE的水平测定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一项实验指标;而脑脊液ADA活性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更大。因此,同步检测脑脊液NSE和ADA对颅内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提高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颅压增高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近期收治的70 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颅压增高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 调查组70 例中,治愈63 例,治愈率90% ;结论 仔细观察病情、及早治疗、合理用药、有效的护理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脑膜炎40例CT、MRI影像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影像学表现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头颅CT或MRI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中,早期7例,中期17例,晚期16例。影像学表现为:脑池及脑膜异常、脑积水、结核瘤、脑梗死和脑膜钙化等。正规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后,有效33例(82.5%),无效6例(15.0%),病死1例(2.5%)。结论: CT或MRI能较清楚地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多种病理改变,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TBM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关坚红  马玉姗 《中外医疗》2012,31(36):26+28-26,28
目的探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该科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例,利用四联抗结核药,激素,脱水,脑脊液置换术等综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32例。结果存活31例,成功率96.8%。结论综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各期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磁共振表现。结果:69例中,Ⅰ期15例,Ⅱ期40例,Ⅲ期14例,磁共振对各期结核性脑膜炎均能显示病变,尤其是MR增强扫描,对脑内粟粒性结节及脑膜炎性病变显示最佳,粟粒性结节常位于皮髓交界区,脑膜炎性病变则以脑底部明显。结论: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是结核性脑膜炎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