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混苯作业人员脂质过氧化水平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混苯对人体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以及混苯作业人员早期损害的生物学检测指标。方法:选择133名长期从事喷漆作业的工人和169名无接尘、接毒史的工人为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进行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计数,并对血清中MDA含量和SOD、GSH-Px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两组间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计数的异常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MDA含量及其异常检出率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着工龄的增长,接触组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接触组SOD活性及其异常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GSH-Px活性和其异常检出率却显著下降(P<0.01)。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混苯,将导致MDA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及GSH-Px活性下降,且变化出现白细胞异常检出之前。  相似文献   

2.
某化工厂恶性肿瘤死亡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职业因素对化工厂工人恶性肿瘤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对该厂接触毒物工人疾病死亡原因进行29年回顾性分析。结果:硫酸、磷肥两车间肝癌死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磷肥车间全癌死亡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磷肥车间累计接毒工龄15-20年(或年龄40-50岁)全癌死亡、累计接毒工龄20年以上(或年龄50岁以上)肝癌死亡标化相对危险度(SR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硫酸车间累计接毒工龄20年以上(或年龄50岁以上)肝癌死亡SRR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本研究表明,某化工厂癌症发生可能与其生产环境中存在的铁金属矿尘、磷矿石粉尘以及氟化物等职业危害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稳态噪声作业工人的听损失发生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彩和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参加稳噪声作业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无耳病史的481名工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年龄、性别、噪声作业的工龄、听力损失情况和作业场所噪声强度。结果: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为11.95(按人数计)。听力损失教师民非听力损失者噪声强度、接噪工龄和接噪指数的分布差别有显著意义(P均小于0.05),而且与听力损失的危险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噪声强度、接噪工龄和接噪指数是影响作业工人听力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接噪指数能较全面反映作业工作噪声接触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某化工厂接触TNT的作业工人进行体检,并采集发样进行锌、铜、铁含量的测定分析。接触组选自化工厂一车间TNT作业男工44名,对照组为该厂不接触TNT的二车间工人及管理干部13入。两组人员的工龄均在一年以上,且工龄、年龄等条件基本一致。监测结果车间空气中TNT浓度,在所设5个采样点的37个测值中,TNT平均浓度为2.35mg/m‘(0.42~11.30mg/ms),其中超过国家卫生标准(ling/ms)的占56.75%。经统计学分析,接触组发铜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发锌、发铁含量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煤矿掘砌工人肺通气功能损伤情况,探讨接尘工龄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煤矿纯掘砌工(纯掘砌作业工人)221名作为接尘组,选取该矿83名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行统一的体检和肺功能测定。测定结果均采用相对值,运用卡方检验、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尘组非吸烟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尘组吸烟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Mantel—Haenszel妒分析显示接尘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高与对照组(P〈0.05)。以吸烟作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接尘组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出量、呼气高峰流量、用力肺活量最大值、第一秒用力呼出量最大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尸〈0.05)。以吸烟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接尘组30年一工龄组呼气高峰流量和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明显低于10年~工龄组和20年~工龄组。以吸烟为分层因素,接尘组与对照组以及接尘组不同工龄间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掘砌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接尘工龄延长而降低。肺通气功能检测可以作为监测接尘作业工人肺部损失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某化工厂225名氯作业工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接毒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症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牙齿酸蚀症的检出率,接毒组(28.4%)显著高于对照组(7.1%)。接毒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以窦性心动过缓、律不齐为主(占62.8%)。肺功能检查结果,接毒组肺功能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接毒组肺功能异常与接毒工龄和吸烟有关  相似文献   

7.
铅作业工人血清NO水平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O与铅的毒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 某个体蓄电池厂30名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以33名非铅接触者为对照组,以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血铅;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铅接触组血清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不同工龄组间血清NO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NO含量与血铅深度及尿δ-ALA含量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一氧化氮在铅毒作用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焊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4月,对徐州铁路分局电焊作业现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对电焊工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较高。检测238名电焊工人,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0)、FEV1.0%(FEV1.0/FVC百分比)均低于506名非接尘的对照组(P〈0.01)。肺通气功能异常率接尘组为32.77%,对照组为8.50%(P〈0.01),2组均有随着工龄的增加异常率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电焊烟尘可引起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接尘工龄与肺通气功能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3):193-196
目的了解职业性铅接触人员血铅水平和血常规及肝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某铅酸蓄电池厂1 449名铅接触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收集作业人员基础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职业性铅接触工人血铅水平在10~770μg/L,平均为170.5μg/L,血铅异常率为8.2%,≥5 a工龄组ALT升高率高于5 a工龄组(P0.01)。≥5 a工龄组血铅异常率高于5 a工龄组(P0.01)。女性Hb降低率高于男性(P0.01)。男性ALT升高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血铅异常率高于女性(P0.01)。40岁年龄组Hb降低率高于≥40岁年龄组(P0.05)。不同血铅水平组的Hb降低率在4.0%~8.9%,血铅水平100μg/L组Hb降低率高于300~400μg/L组高于400μg/L组高于200~300μg/L组高于100~200μg/L组(P0.05)。女性铅作业人员Hb降低的风险是男性铅作业人员的4.2倍(P0.01)。男性铅作业人员ALT升高的风险是女性铅作业人员的5.6倍(P0.01),接害工龄为≥5 a的铅作业人员ALT升高的风险是接害工龄5 a铅作业人员的1.8倍(P0.01)。接害工龄为≥5 a的铅作业人员血铅异常的风险是接害工龄5 a铅作业人员的2.2倍(P0.01)。结论职业性铅接触者随工龄增加ALT升高率增加;体内血铅水平增加,女性血红蛋白降低率高于男性;体内血铅水平对ALT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煤田地质因素与尘肺发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煤田地质因素与煤矿尘肺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5个煤矿煤田地质因素,煤矿历年粉尘测定资料及尘肺病发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利用煤田地质因素综合危害指数第三项指标,与煤矿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个煤矿接尘工人10年以上工龄的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最高18.24%,最低3.21%,存在显著差异(P<0.01),煤田地质因素综合危害指数等三项指标分别与煤矿尘肺工种工龄双变量调整患病率具有显著的相关(P<0.01),结论:在防尘措施,接尘工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造成煤矿尘肺发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煤田地质因素不同。因此,除了粉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外,还可以利用煤田地质因素对煤矿尘肺发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张千  纪琴  魏星  汤群  李宁 《职业与健康》2013,(21):2785-2787
目的了解职业性苯及苯系物暴露对男性作业人员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对南京市江宁区153名接触苯及苯系物男性员工(暴露组)和184名仅接触低噪声作业男性员工(对照组)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按年龄/工龄组别进行分层比较,再分析其结果与年龄/212龄组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比率、中性粒细胞数及其比率和血小板计数在21~30a工龄组出现差异(P〈0.05);而总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与年龄/工龄组别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职业性苯及苯系物暴露可能影响男性作业人员白细胞分类中不同组分间的比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苯系物作业工人血象特征,了解苯系物对作业工人血液系统的危害现状。[方法]使用东亚Xi-1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接触组(接触苯系物)和对照组(非接触苯系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值以及异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苯系物作业工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0.01)平均水平较对照组低;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触苯系物对人体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云贵  王志森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739-2741
目的探讨低浓度"三苯"(苯、甲苯、二甲苯)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方法对接苯工厂作业场所中"三苯"浓度进行测定,以439名三苯接触工人为苯接触组,以338名非接苯工人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体检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接苯工厂内各检测点的"三苯"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及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的检测值均低于国家标准。苯接触组工人白细胞计数下降检出率为14.58%,非接触组为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接触组工人血红蛋白含量下降检出率为19.59%,非接触组为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接触组女工白细胞计数下降检出率为18.07%,男工为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接触组女工血红蛋白含量下降检出率为32.53%,男工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接触组男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率为7.89%,女工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接触组不同工龄工人白细胞计数下降及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三苯"也会损害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应加强防护措施,加大健康监护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市企业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职业病危害状况,为制订职业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对某市23家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生产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检测,抽取部分女工进行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23家企业中,6家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手工、半机械化操作的占12家;14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卫生问题。作业环境中苯系有机溶剂超标率为32.61%,其中甲苯检测点的超标率45.28%。月经异常罹患率、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苯系有机溶剂作业女工462人分别为55.41%、2.83%,对照组女工458人分别为25.76%、0.00%(P〈0.01);接触组检出慢性苯中毒患者8例、观察对象21例。[结论]某市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已经对作业女工的健康造成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了解开封市某化工厂女性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制定预防苯中毒和进一步改善苯作业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开封市某化工厂女性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职业史调查,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异常率为16.1%,血小板异常率为1.2%,中性粒细胞异常率为10.1%;接害工龄越长,苯中毒的发生率越高(χ2=9.830,P〈0.05)。结论应加强接苯女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改善工作条件,调换工种,减少接害工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宝加工企业作业环境中苯污染状况,探讨苯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因素。方法检测深圳市罗湖区珠宝加工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设计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检查,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差异;进行血常规检查,分析白细胞降低的影响因素。结果2007-2012年接触组工作场所中苯浓度合格率由41.7%提高至100%;接触苯工人疲劳、记忆力减退、眼结膜刺激、手指皮肤脱脂等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触组工人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降低与性别、苯暴露、年龄和接苯工龄呈正相关。结论职业接触苯对珠宝加工工人健康有损伤,苯暴露、性别、年龄及接苯工龄是白细胞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病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景香  刘武忠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88-1690
目的为了掌握宝山区工业企业苯系物职业危害现况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预防苯系物对工人健康产生损害。方法对区内46家工厂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收集92家工厂企业1018名接触苯系物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使用专用的调查表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设施和作业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甲苯浓度点合格率最低,为89%;苯和二甲苯浓度合格率均在90%以上。1018名工人中,体检结果正常者占74.3%,白细胞偏低者检出率为5.4%,检出有他疾患者占20.3%。男性其他疾患检出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3,P0.01)。接触混苯的作业人员体检正常率最低(60.2%),而白细胞偏低检出率最高(14.3%)。结论有关企业应做好职业卫生工程防护,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对职工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禁忌症和敏感人群,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王轶杰 《职业与健康》2014,(21):F0002-F0002
目的探讨工龄、年龄、性别等对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减少对苯系物作业人员的健康危害。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1 734名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健康监护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年龄组、工龄组及性别组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龄、年龄、性别对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均有一定影响,且女工较男工更易受到危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浓度1-溴丙烷(1-BP)接触对人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5名1-BP接触工人为接触组(其中男性17人)和25名非接触工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7人),使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吸烟、饮酒状况及教育程度等信息,测定1-BP接触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行为学检查。[结果]接触组女性和暴露组女性相比,一般情况中除年龄(接触组女性年龄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方面差别均无显著性;接触组男性和暴露组男性一般情况差别均无显著性。1-BP接触浓度的TWA平均值80.4(2.0-384.9)mg/m3;男性接触组与其对照组相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简明情绪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MOS)表中紧张焦虑项得分增高,视觉记忆项得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性接触组与其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别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1-BP暴露能对男性接触者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接触的早期职业健康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接触对作业工人的早期职业健康损害。方法①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检测与评价;②对接触组106人和对照组110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测定血清中氧化—抗氧化指标和遗传损伤指标。结果①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系物浓度低于国家卫生标准;②接触组神经衰弱、牙龈出血、女工月经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WBC和PLT均数低于对照组(P0.01),氧化指标SOD活力、MDA含量以及遗传损伤指标(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和染色体畸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长期低浓度苯系物接触可造成神经、血液、氧化—抗氧化以及细胞遗传学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