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类手术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观察Ⅰ类手术切口(甲状腺、乳腺、腹外疝)用与不用抗菌药物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后,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情况。结果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发生浅部切口红肿的轻度感染症状,感染率为0.3%,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与不使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类手术切口用与不用抗菌药物,术前、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当存在可能引起切口感染因素时,若手术时间≤2 h,术前1次使用一代头孢菌素便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是否需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112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研究组与101例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感染率、血像等感染情况及切口愈合、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后感染率,对照组为6.9%、研究组为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2月的Ⅰ类切口手术(疝气修补术、骨科内固定术及内固定取出术、包块切除术)患者病历100份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结果 有6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39例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61例患者中有52例在手术前0.5~2h使用了抗菌药物,32例患者预防使用抗生素时间在24 h以下,11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3d,9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4d,3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5d,例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为7d.药物选择方面有54例合理,7例不合理.61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所使用的预防性抗菌药物均为单一抗菌药物,且大部分为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结论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工作有了很大改进,多数能够准确选择术前给药时机,但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比例仍然较高,药物的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偏大、给药时间长等情况依然存在,必需进一部加强学习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使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不断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清洁(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规范管理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1~2013.12期间9588例清洁(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规范使用率、不规范使用原因和同期清洁切口手术感染率。 结果:通过规范管理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2013年与2012年比较,我院清洁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12.35% vs 27.89%, P=0.02),规范使用率上升(98.35% vs 92.64%, P=0.04),清洁切口手术病例术后切口感染率下降(0.39% vs 1.12%, P=0.01)。 结论:持续的规范管理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
Ⅰ类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161例Ⅰ类切口手术(关节镜手术和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无感染病例发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三代、二代、一代;预防用药时间多在术前2~48 h和术后,术后平均用药5.1 d。结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使用率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提示应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目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现状,为外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5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共452例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回顾性分析,包括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等。结果 452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93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64.82%,术前0.5~2h内使用的有38例(12.96%);术后≤24h使用抗菌药物的有27例(9.22%),单一用药者的有221例(75.43%)。结论我院外科病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机欠合理、用药疗程偏长等现象,建议医院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提供科学使用依据.方法 收集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资料,将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分类:方案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使用,方案2为未达到方案1标准但术后使用≤3d,方案3为抗菌药物术后使用≥4 d;分析不同方案与术后感染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方案1~3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5.23%、5.65%、1.21%;脊柱类疾病中,方案1感染率为6.06%,高于方案3的0;术后抗菌药物使用0、1 d感染率分别为5.39%、6.76%,均高于方案3的1.2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关节成形与关节疾病、手、显微外科疾病比脊柱类疾病术后感染风险低.结论 脊柱类疾病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抗菌药物使用2d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其他骨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与影响因素,为规范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临床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神经外科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 05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所有患者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用药品种、用药天数、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对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 052例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90例,感染率为4.39%;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0.74%(1 862/2 052)。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较多。其中合理用药1 693例,合理用药率为90.92%(1 693/1 862)。术后用药时间延长、急诊手术和术后住院天数延长是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管理和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有效防控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普外科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528例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切口分类、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时间与感染率的关系。结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肠道修补术的感染率较高,其中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感染率均高于总感染率,而乳房癌根治术和肝、脾切除术的感染率较低;同种类型切口使用同种抗生素,术后给予全量抗生素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各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使用同一种类型抗生素的切口,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均明显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而Ⅱ类切口的感染率均高于Ⅰ类切口的感染率。结论:要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术后发生感染,要强调抗生素的种类选择、使用时间和手术切口分类,应在术前和术后分别给予抗生素,手术切口类型与术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密切相关,临床手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型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外科手术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是长期以来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然而抗菌药物的滥用已经在我国以致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重点内容即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为目标,观察研究了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279例,分成不使用抗菌药物组、术前使用一次抗菌药物组和术后按使用抗菌药物组,来观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不使用抗菌药物组间相比,切口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使用抗菌药物组在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率方面都高于不使用抗菌药物组,因此,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在没有感染的高危因素时,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95例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手术切口95例,记录统计病历中的相关数据,并分析。结果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用药率73.7%,均为术前30min用药,术后持续用药9例,全为单一用药,未出现联合用药。结论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性,应继续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普通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起,对普通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3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依据《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措施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28%(60/282),干预后为3.21%(15/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为(4.09±2.99)d,干预后为(3.67±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00);干预后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减少;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00%。结论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探索可行的管理方法。方法对该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专项整治前后的情况进行对照研究,其中2014年专项整治后,作为干预组,上一年度即2013年作为非干预组。结果经过专项整治,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整治前的26.9%降至整治后的16.5%,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Ⅰ类切口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率整治前后均为1.1%,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对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普外科甲状腺、乳腺、疝气三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提高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正确率,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笔者医院2012年1-12月的513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用药起始、持续时间、药物选择等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513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有127例,使用率为22.22%;术前30 min~2 h使用抗菌药物,术后用药少于24 h的有17例,合理率为13.38%;药物选择应单一用药为主,共120例,占94.49%,二联用药的有7例,占5.51%,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有4例,仅占3.12%。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起始、持续时间、药物选择等合理率低,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总结我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2008年6~11月出院的所有Ⅰ类手术切口病例共1072份,并从中随机抽查病历165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2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97%.预防用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加强对临床医生规范化使用药物的培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控制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5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感染率、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768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32例,感染率为1.16%;主要为切口感染(46.88%)和泌尿系统感染(37.50%);27例感染患者中检出病原菌17株。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 497例,预防使用率为54.08%,1 081例(72.21%)用药的维持时间不超过24 h,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呋辛(99.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45岁(OR=3.011)、住院时间≥10 d(OR=9.122)、有泌尿道插管(OR=3.799)是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后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等因素有关,应加强抗菌药物预防作用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存在问题,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18例手术病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40例,使用率为64.2%;主要集中在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术前2h抗菌药物使用率占38.6%,术后达61.4%;用药持续时问<24 h的仅为15.7%;抗菌药物选用、用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等仍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不规范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较普遍,应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19.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外科2011年12月1日-2012年2月29日(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并与2011年4月份资料(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共调查61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其中112例(18.30%)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术前30 min预防性用药;101例(90.18%)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 h;共使用9种抗菌药物,其中5种属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3例妇科手术患者为二联用药,其余(97.32%)均为单一用药。612例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更规范、合理。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合理,基本达到卫生部的要求,但仍需持续改进,确保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骨科1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从人民医院择取102骨科1类切口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1例患者术前不行以抗菌药物,术中给予抗菌药物,术后以感染情况为依据给予对应抗菌药物,研究组51例患者行以预防性抗菌药物,对照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于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患者,研究组术中追加药物患者例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抗菌药物总费用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在骨科1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以减少术中药物追加,避免术后感染现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也减少抗菌药物总费用,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