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73例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统计分析了1273例,六种腹部手术的切口愈合情况,腹股沟疝修补术,门脉高压症断流术,胃大部切除术,胆道手术,阑尾切除术和结直肠切除吻合术的切口感染率分别是:1.45%、5.33%、3.07%、8.33%、7.48%和10.67%,Ⅰ类切口感染主要与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大小等有关,Ⅱ类切口中择期手术感染率较急诊低,上消化道手术较大肠手术低,术前胃肠道准备充分有效则感染率低。Ⅲ类切口感染率高于Ⅰ、Ⅱ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抗生素预防临床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1日-2016年3月18日收治的112例普外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共发生9例切口感染,发生率达到8.04%;不同的手术类型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具有不同的影响,比较肠道修补术、阑尾切除术、乳房癌根治术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给予半量抗生素的患者切口感染率相比术后采取全量抗生素明显更低,P<0.05.结论:分析普外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因素包括抗生素的使用与手术类型,因此,对该类疾病患者采取抗生素过程中,可选择半量抗生素进行治疗,依据患者实际切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  相似文献   

3.
101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62,自引:13,他引:49  
目的:了解普外科切口感染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两年外科切口感染状况。结果:普外科切口感染率6.94%,占全院切口感染的57.45%,其中Ⅰ类手术感染率1.18%,Ⅱ类手术感染率9.08%,Ⅲ类手术感染率14.05%;感染切口分泌物培养病原菌以G^-需氧杆菌为主。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很多,主要与手术种类、手术方式、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阑尾炎是普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阑尾切除术在普外科手术占很大比例。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和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阑尾切除术后感染率已明显下降,现总结我院1997~2000年、2005~2008年所进行的386例阑尾炎手术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与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作为基础病,研究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探讨合理的预防性用药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1~5月于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400例,观察各种方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结果 400例普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3%;其中术中给药的患者感染率为1.11%,术前、术后给药的患者感染率则为7.78%;使用二联三联用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药使用者。结论预防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应严格按照各种抗生素使用指征,慎重选择联合给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及术后切口感染状况.方法:观察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白内障、甲状腺、疝气、乳腺、颅内血肿、关节置换、肾切除术)用与不用抗生素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生素天数,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预防使用抗菌药物61例,使用率为22.59%. 所有手术中只有3例手术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1%,其中有2例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例未使用.因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与不使用抗菌药物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感染中有2例伤口出现渗液,1例伤口附近出现组织坏死.结论: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当存在可能引起切口感染时,可以应用抗菌药物,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一般一代头孢就可以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6].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普外科手术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98例行普外科手术后发生手术伤口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各类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调查手术切口感染因素。结果 10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98例。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胆囊切除感染,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感染,甲状腺切除术感染,阑尾切除术感染,肠道修补术感染、切除术感染。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性质及手术时间。III型切口、年龄在60以上、行急诊手术及住院时间>15d的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较大。结论普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其中主要和切口类型、年龄、手术性质及住院时间有关。临床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蒋俊洪 《药物与人》2014,(8):174-174
目的:观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96例阑尾切除术采取多种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结果:96例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确定监测对象,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根据病历记载、现场切口查看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 共监测手术患者625例,SSI发生率为4.48%,以阑尾切除术感染率最高,为12.82%;术中出血量≥1500ml者感染率为20.00%,高于出血量<1500 ml者感染率的4.23%(x2 =5.72,P=0.017);开放性切口者感染率23.08%,高于闭合性切口者感染率的4.08%(x2=10.37,P=0.001);手术前患者具有全身感染者感染率18.42%,高于未合并感染者感染率的3.58%(x2=18.38,P<0.001);Ⅰ类切口感染率2.06%、Ⅱ类切口感染率35.29%、Ⅲ类切口感染率13.04%、Ⅳ类切口感染率19.23%(x2=20.70,P<0.001);手术危险指数0分感染率2.44%、1分感染率7.10%、2分感染率8.00%、3分感染率14.29%(x2=9.75,P=0.021);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越临近手术开始时间,感染率越低;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2 h者感染率高于使用时间<72 h者,28.6%的SSI发生于拆线后,其中Ⅰ、Ⅱ类切口拆线后感染发生比例为35.29%,高于Ⅲ、Ⅳ类切口拆线后的感染发生比例18.18%.结论 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术前有无感染性疾病、切口部位是否为开放性创伤、手术危险指数与SSI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S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对我院自2009年至2010年的普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情况分析抗生素在临床上的预防感染的实际有效性。方法通过对2009年至2010年共282例样本的进行具体分析来探讨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使用类型和使用方式上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结果 282例普外科手术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使用抗生素,术后发生感染的有18例,感染率为6.38%,其中3例为Ⅰ型手术切口的感染,占感染病例总数的16.7%,7例为Ⅱ型手术切口的感染,占感染病例总数的38.9%,8例为Ⅲ型手术切口感染,占感染病例总数44.4%。结论在普外科手术中,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抗生素以及合理的使用方法能够大大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几率,抗生素的抗感染效果与手术的操作方式以及手术的切口方式有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合理的应用方式.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手术患者2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42例.观察组于术前1h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1次,手术时间超过3h者术中加用1次,Ⅰ类、Ⅱ类切口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Ⅲ类切口于术后12h加用1次,之后不再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连续使用5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2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且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医院普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其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540例,统计分析产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4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中共有6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2.6%;主要以结、直肠和阑尾部位手术为主,其次为胆囊、乳房和胃等脏器部位的手术,分别占所有手术部位感染的35.3%、20.6%、13.2%、10.3%和7.4%;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50岁,手术时间>120min,Ⅱ、Ⅲ类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长度>10cm,术中输血,恶性病变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后感染率(P<0.05).结论 普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以结、直肠和阑尾部位手术为主,其次为胆囊、乳房和胃等脏器部位的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切口分类、切口长度、术中输血情况和病变性质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红伟 《现代保健》2011,(27):126-127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笔者随机对800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8例,感染率2.25%。住院时间、手术类型、抗生素的使用等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发生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7年2月医院普外科行无菌手术患者11125例,对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以确定引起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125例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为0.87%;单因素分析显示,恶性肿瘤、糖尿病史、BMI值(≥25kg/m~2)、手术方式(开放)、切口大小(≥10cm)、手术时间(≥1h)、出血量(≥500ml)、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红蛋白浓度(<90g/L)、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血糖(≥10mmol/L)均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其中血糖(≥10mmol/L)、手术方式(开放)、手术时间(≥1h)、切口引流、切口渗血、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血红蛋白浓度(<90g/L)、BMI值(≥25kg/m~2)等是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与多个危险因素有关,临床首先应做好术前准备,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与贫血;其次尽量采用微创治疗手段,缩短手术时间;再次是术中彻底止血,减少不必要的引流,关注肥胖患者切口情况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有效降低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与年龄、糖尿病、肥胖、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等原因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筛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降低切口长度,提高手术熟练度及无菌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放置引流管的机会,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措施,降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找出开腹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以《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为依据,对外科医生进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培训,在监测中发现开腹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时跟医师沟通,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专职人员采取主动监测,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每例监测对象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结果共监测开腹手术97台,手术部位感染数为28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8.87%。手术危险指数越高,感染发病率越高,2、3级手术感染率高达30.77%;个别医师的感染专率达为53.33%;调整感染率最高的是k为47.19%;切口类型越高,感染率越高,Ⅱ类切口感染率为20.83%,Ⅲ类切口感染率为31.51%,2012年5月—2013年5月的感染率水平四个季度依次为:34.62%,31.25%,26.67%,20.83%,呈一个下降的趋势。结论我院开腹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率高于国内的报道,与我院开腹手术多为Ⅱ、Ⅲ类切口有关。但我院手术切口感染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季度呈下降趋势,故监测整改有效。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普外科1 207例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 207例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81例,感染率为6.71%;原发基础疾病、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年龄、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术前吸烟、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未早进食时间等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6.67%及9.1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切口感染。结论增强预防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纠正营养不良、术后早期进食、避免术后剧烈咳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是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肝胆外科1815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开腹胆囊切除术7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03例,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和术后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1815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09例,感染率为6.0%,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感染47例,感染率为8.7%,显著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χ~2=15.16,P<0.01);109例术后感染患者中浅表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脏器或腔隙感染率;感染患者病原菌送检标本共分离出10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1株占37.6%,革兰阴性菌57株占52.3%,其他菌11株占10.1%;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为有效降低胆囊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率及细菌耐药率,术前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06例行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病人按手术方法分为LA组(98例)和OA组(108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使用止痛药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L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感染率、腹腔残余感染率、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止痛药使用情况与O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与O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不足的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费用偏高。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以来,我院施阑尾切除术1228例。切口感染率为1.92%。总结分析如下。1 影响阑尾切口感染主要因素(1)病变的程度。(2)手术时间长短。(3)切口保护是否有效。(4)抗生素的配伍和使用是否得当。2 预防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1)术前或术中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