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变化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前、期间以及停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总结变化特点,并研究给药剂量调整与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丙戊酸钠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美罗培南使其血药浓度下降(83.2±7.8)%,亚胺培南使其血药浓度下降(71.7±5.3)%,停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后,血药浓度逐渐恢复,但增加丙戊酸钠给药剂量对血药浓度变化影响不明显。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可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显著降低,两者不宜联用,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1例临床药师参与美罗培南联用丙戊酸钠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临床药师参与1例颅脑术后患者美罗培南联用丙戊酸钠的临床实践,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分析1例颅脑术后美罗培南联用丙戊酸钠引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明显下降的案例,提出血药浓度监测和给药方案建议,并通过文献复习为后续相似的案例提供用药参考。 结果与结论 碳青霉烯类药物联用丙戊酸钠可导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明显下降,临床可通过调整抗癫痫药物、抗感染药物或加强患者的监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1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丙戊酸钠的相互作用。方法:对1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患者信息、病史、化疗过程、感染治疗、抗癫痫治疗、相互作用事件分别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药物和丙戊酸钠的相互作用涉及很多机制,可导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使癫痫发作,应该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如必须同用,应严密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并调整其剂量。结论:临床应用中应避免碳青霉烯类药物与丙戊酸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及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使用丙戊酸钠的住院癫痫患者98例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相关信息与生化指标。应用SPSS 26.0软件,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评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相关因素的关联性;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并评价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癫痫患者血小板计数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呈线性负相关(P<0.001);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未联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组(t=-4.982,P<0.001);肝功能指标异常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肝功能指标正常患者(t=2.474,P=0.015);血药浓度≥100μg/ml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血药浓度<100μg/ml的患者(t=2.747,P=0.007)。结论 推荐使用丙戊酸钠患者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肝功能异常有关,需关注该类患者肝功能指标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能降低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碳青霉烯类不同药物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及两药联用后癫痫是否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前后丙戊酸血药浓度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者两药联用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丙戊酸与碳青霉烯类的6个药物联用,其血药浓度降幅均大于50%。合并用药对丙戊酸血药浓度降幅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既往是否有癫痫史和使用美罗培南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与两药联用后癫痫是否发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个药物均可降低丙戊酸血药浓度,发现两药联用需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并考虑换药。本文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所得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6,(1):45-47
目的:评价碳青烯类抗菌药物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3例患者丙戊酸钠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变化。结果:案例-A给予美罗培南与丙戊酸同时使用治疗,第6天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为35.6μg/mL;案例-B给予比阿培南与丙戊酸钠联用治疗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从88.9μg/mL下降到13.8μg/mL,下降幅度为84.48%;案例-C给予美罗培南与丙戊酸联用治疗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从78.4μg/mL下降到28.8μg/mL,下降幅度为63.26%。结论:丙戊酸钠与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联用易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明显下降,达不到有效治疗浓度,应避免两者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钠的相互作用特点。方法:从1例癫痫患儿外科手术后应用美罗培南导致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的案例出发,查阅CNKI及PubMed等数据库,对已有的儿童患者中碳青霉烯和丙戊酸钠相互作用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已有文献报道中,服用丙戊酸钠的患儿使用美罗培南后,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明显下降。结论:国内外均不推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丙戊酸钠同时使用,但实际工作中,二者同时使用的情况仍时有发生。儿科临床药师需加强药学监护,提高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丙戊酸钠具有相互作用的临床认知,制定应对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20,(3):344-348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丙戊酸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行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的856例患者的监测结果及相关病例资料,统计患者使用丙戊酸钠的剂型、治疗药物监测次数、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达标情况、给药剂量调整情况以及与卡马西平、氟康唑、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联用情况等。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影响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达标的因素。结果:856例患者共行1 270例次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其中男性407例、女性449例,年龄(38.2±13.8)岁,体质量(52.3±10.0)kg。1 270例次监测中,有554例次的丙戊酸钠稳态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范围内,达标率为43.6%。多次监测的患者达标率高于单次监测患者,末次监测达标患者的给药剂量高于首次监测达标患者的给药剂量。丙戊酸钠缓释片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丙戊酸钠普通片组,未合用卡马西平/氟康唑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合用卡马西平组和合用氟康唑组,未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组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组(P均小于0.05)。结论:临床药师应重视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尽量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当患者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或卡马西平、氟康唑时会降低丙戊酸钠的达标水平,需对丙戊酸钠剂量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慢性肾脏病病人治疗过程中突发癫痫寻找原因,尽量避免由于药物蓄积和药物不合理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报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衰竭治疗诱发癫痫 1例。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和文献,结合病人自身疾病和临床用药,分析发生癫痫原因,并开展药学监护。结果该例病人治疗过程中突发癫痫,是由于长时间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同时,美罗培南可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降低,引起癫痫再次发作。结论慢性肾脏病病人药物治疗过程中,由于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要根据病人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药物用量;临床在使用丙戊酸钠抗癫痫时,尽量避免使用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为指导卒中后癫痫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2月在徐州某三甲医院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的78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及不同因素对患者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78例卒中后癫痫患者共进行117例次血药浓度监测,66例次(56.1%)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卒中类型、药物剂型、用药剂量及合并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性别、合并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卒中后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率偏低,用药方案要考虑卒中类型、年龄、药物剂型、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血药浓度监测对丙戊酸钠预防神经外科术后癫痫发作的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神经外科248例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并根据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癫痫发作情况,评估丙戊酸钠围手术期预防癫痫的疗效.结果 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有160例,占64.5%,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有18例,占7.3%,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70例,占28.2%.结论 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进行个体化给药,使丙戊酸钠维持有效治疗浓度对围手术期预防癫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276例癫痫患者的丙戊酸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71.7%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在参考范围内;缓释片浓度明显高于常规剂型浓度(P〈0.01);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浓度相关;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因素包括:患者病理生理因素;药物剂型与制剂质量;患者依从性;采样时间与方法;监测时间;合并用药;医嘱执行准确度和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等。结论:在丙戊酸治疗药物监测中,要关注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因素,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探讨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统计分析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与癫痫控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联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在115例癫痫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有74例(64.35%);低于50μg·mL~(-1)有31例(26.95%);高于100μg·mL~(-1)有10例(8.70%),丙戊酸钠有效治疗血药质量浓度为50~100μg·mL~(-1),在此质量浓度范围内抗癫痫的效果优于不足此质量浓度抗癫痫的效果,但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高于此范围,其不良反应亦增加。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可能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从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丙戊酸钠(VPA)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统计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剂量、合用药物等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5软件。结果:在2 002例次儿童癫痫患者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1 185例(59.19%),<50μg.mL-1 538例(26.87%),>100μg.mL-1 279例(13.94%);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年龄密切相关,其他抗癫痫药可能降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虹  毛桂福  谭强 《齐鲁药事》2012,(10):605-607
本文通过介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不良反应以及常用血药浓度监测方法,为开展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分析,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偏振免疫法、气相色谱法等用于血药浓度监测有较高的准确度,监测发现约有50%的患者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显示出开展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的必要性。而现有的监测方法存在测定需要大型仪器、操作繁琐、监测结果不具有实时性以及地域性限制等问题,期待进一步的方法学改进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及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方法调查本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药品说明书,检索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对涉及MAOIs的重点记录,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结果有11种常用药品属于MAOIs,近40种药品与MAOIs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结论上述药品应尽可能避免与M AOIs合用,或合用时减少用药剂量,以避免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The 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brain concentration of valproic acid in freely moving rats has been estimated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odium valproate. Some rats were provided with a stereotaxically implanted dialysis probe in the striatum and a cannula in the heart through which the drug was injected and which allowed regular removal of blood. In other rats tissue levels of valproic acid were determined 5 and 90 min after drug injection. Valproic acid was determined by an automated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procedure followed by HPLC separation and fluorimetric detection. Ex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at every time interval, indicating rapid exchange of the drug between the two compartments. About 50% of the striatal content of valproate was in extracellular space.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e usefulness of microdialysis to estimate both the ex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and the average cellular drug levels, provided a sensitive analysis procedure is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